芥末堆芥末堆

公益,讓教育看得見

很多教育問題的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其他方面的社會問題,

看到問題以后坐不住的,想破腦袋幫助孩子的,

就是可愛的公益人,

他們做的事情,

就是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最需要的事情。

展開更多

公益項目

因為那些可能被遺忘的過去,爺爺奶奶走進了講堂

“鄉(xiāng)土教育不是讓孩子活在昨天,而是以此為根基,培養(yǎng)明天的公民。”

十年“藍色”書信,如何幫六千兒童找回成長的力量

留守兒童心理陪伴的需求,源于親情缺失下的情感傾訴渠道缺失。

離婚、負債、被誤解,她用17年為山里的孩子搭建起一個家

“孩子們都叫我‘媽’?!?/p>

毒品、貧窮、艾滋等問題環(huán)繞中,榕樹根試圖在夾縫中給孩子們一個光明的未來

在毒品泛濫的云南景頗山寨,職業(yè)教育也許是大山孩子的最佳出路。

從避之如虎到坦然面對,這家公益機構的性教育長城需要修多久?

在希希學園看來,全面性教育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為三個關鍵詞:平等、尊重、賦能。

不可一蹴而就,公益機構如何幫助流動兒童?

做了,可能并沒有多大改善,不做,情況可能會更糟。

免費與自由選擇,上海久牽用課外教育讓未來充滿更多可能

在久牽,上什么樣的課,參加什么樣的活動,報名什么樣的志愿服務,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去選擇。

代替支教?95后學霸們發(fā)起經驗分享平臺,想成為教育匱乏地區(qū)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會不會比支教對于教育公平的改變影響更大。

遠離辣條,她們想讓中國農村孩子從內心尊重食物

這絕對是我見過幸福感最高的課堂了。

鄉(xiāng)村幼兒園缺乏課程資源,陽光盒子試圖用唱戲機破局

一個盒子解決一個老師的教學難題。

讓北京不被“折疊”——記雨果獎得主郝景芳與她的『童行書院』

可持續(xù)的公益實驗。

“藝術面前人人平等”,這家非營利組織用藝術教育幫助大城市里的流動兒童

他們自主研發(fā)了“藝術綜合課”,讓孩子們在玩中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別讓他們哭著入睡——11個人與50萬農村寄宿留守兒童的故事

面對一個龐大群體產生的社會問題,他們提出了一種規(guī)?;慕鉀Q方案。

價值 2900 萬,打工子女的上學夢

核算下來,蒲公英中學新校舍的建設資金缺口仍有 2900 萬。

從學校、老師、學生多個層面,新公民計劃試圖解決流動兒童求學問題

從捐建學校到資助老師,再到關注學生本身,為提升打工子弟學校教育質量,新公民計劃做了多種嘗試,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從社區(qū)出發(fā),綠色光年想將環(huán)保知識帶進千家萬戶

面向社區(qū)、學校、企業(yè)開展形式多樣的環(huán)境公眾教育,倡導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