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一讀EDU編輯部
上海軟科于今日(11月28日)正式發(fā)布了2018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八次發(fā)布,展示了我國大陸、臺灣地區(qū)、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和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
01.總體情況
領跑者:前5名高校保持不變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對象是兩岸四地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并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今年排名的對象有178所,其中大陸121所、臺灣43所、香港10所、澳門4所。
今年前五高校與去年保持不變,清華大學(北京)蟬聯(lián)兩岸四地第一名,北京大學高居第二名,排名第三的是臺灣的清華大學(新竹),香港中文大學與浙江大學分別位居第四名與第五名。
其他排在前十名的高校依次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上海交通大學(7)、香港大學(8)、臺灣大學(9)和復旦大學(10)。
(如無特別注明,本文圖片均源自“軟科”微信公眾號)
大陸高校展示強勁發(fā)展勢頭
與去年相比,大陸高校中,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湖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大學、云南大學、河海大學今年均有顯著提升,展示了大陸高校強勁的發(fā)展勢頭。上海中醫(yī)藥大學與首都師范大學首次入榜百強高校,今年分別排在74位與93位。
臺灣高校中,排名靠前的高校表現(xiàn)穩(wěn)定,而相對靠后的高??傮w有下降的趨勢。
香港上榜的6所高校均位列50名以內,其中5所高校位列前20名。具體來看,香港大學相較于去年下降2位,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與去年持平,其余三所則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澳門地區(qū)上榜的2所高校均位列前40名,其中澳門科技大學從去年的28位上升到今年的21位,澳門大學上升4位排在38位。
02.各個指標表現(xiàn)最好的兩岸四地高校
由于歷史的原因,兩岸四地的高等教育體制差異較大,因此,只能選擇那些共同適用于兩岸四地大學實際情況、具有跨地區(qū)可比性的指標。
根據(jù)軟科從事國際性大學比較與排名的經(jīng)驗和對國內外主流大學排名所采用的指標的研究和分析,他們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所采用的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數(shù)個同時適用于兩岸四地教育狀況的指標,形成了包括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4大類13項指標的指標體系。
結果顯示,兩岸四地上榜高校在具體指標表現(xiàn)上也各具優(yōu)勢。
人才培養(yǎng)
“研究生比例”單指標表現(xiàn)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第一;“留學生比例”上,澳門科技大學居于首位,港澳高校整體優(yōu)勢明顯;“師生比”上,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得分最高。
“博士學位授予”上,北京大學名列榜首。
“校友獲獎”上,北京師范大學和清華大學(新竹)分別在總量和生均表現(xiàn)上脫穎而出。
科學研究
“科研經(jīng)費”指標表現(xiàn)上,清華大學(北京)在總量上領先一眾高校;香港大學在科研經(jīng)費的師均值上居于首位。
“頂尖論文”指標總量得分以及師均得分最高的均為清華大學(北京)。
上海交通大學的“國際論文”指標總量排名第一,臺灣陽明大學在師均表現(xiàn)上得分最高。
“國際專利”指標上,清華大學(北京)總量得分第一,清華大學(新竹)師均得分第一。
師資質量
“博士學位教師比例”指標上,中山大學(高雄)位居第一;“教師獲獎”方面,香港中文大學仍是兩岸四地唯一有教師在本校獲得諾貝爾獎的大學。
“高被引科學家”方面,清華大學(北京)與臺灣中國醫(yī)藥大學在總量上并列第一,而臺灣中國醫(yī)藥大學師均得分第一。
學校資源
清華大學(北京)在“辦學經(jīng)費”總量上居于兩岸四地大學首位;香港科技大學在生均辦學經(jīng)費上名列榜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軟科”。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