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擔任13年的臺灣小學老師,目前是芬蘭小學生媽媽,以雙重角度觀察芬蘭教育。
女兒進入芬蘭公立小學已經快滿三個月了,雖然還是有著語言上的隔閡,但友善的校園環(huán)境與良好的校園氣氛,還有老師們用心的引導與協(xié)助,讓她非常融入校園生活,回家總是有說不完的學校話題。
還沒來芬蘭之前,一直通過許多書籍、媒體報導來窺探芬蘭教育,尤其這些年來,芬蘭教育在世界上似乎成為了一種品牌,只要打著芬蘭教育的名號就自然會吸引到很多的目光,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及一位母親,芬蘭教育的確令我相當好奇與向往,家中書架還搜集了許多坊間關于芬蘭教育的書。
來到這里之后,我的身份成為了芬蘭小學的家長,但曾在臺灣小學任教過13年的我,總會忍不住以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來看待芬蘭小學教育,也因為曾經讀過許多關于芬蘭教育的書,所以會一直想去驗證各本書上內容的真實性。
女兒就讀的不是那些經常接受媒體收集或接待國外訪問團體,許多鎂光燈聚集的學校,而是很普通的一間郊區(qū)小學,全校有24個班,學生人數(shù)440人。
如果想知道芬蘭學校是否真的如此“均質”,許多國外參訪者所看到的到底是不是芬蘭教育的實際樣貌,或許在這樣普通的小學中可以見真章。
雖然國內與芬蘭國情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環(huán)境不同,制度不同,甚至整個社會的觀念都不同,但非常希望我的一些小小的、細微的觀察心得,能夠提供所有關心教育以及想了解芬蘭教育的朋友一些參考,對教育有更多的思考方向。
彈性的學校作息表
開學第一天從老師手上接過上學時間表,整個訝異到不行,因為周一到周五每天的上學及放學時間是不一樣的,
后來看了學校的公告才知道,全校有8:15、9:00、10:15三個不同的上學時間,同時也有13:15、14:15、15:15三個不同的放學時間,每個班級的上下學時間都不一樣,每天上課節(jié)數(shù)也不一樣,就算是同一個年級,不同的班級時間也不一樣。
這實在太奇怪了,沒有統(tǒng)一的上下學時間,家長要如何接送呢?學校又要如何掌握孩子的上下學情形呢?
后來才慢慢理解,這樣彈性的學校作息表是需要一個安全的社會環(huán)境、大人充足的信任與孩子的獨立自主才能達成的。
首先,芬蘭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小學一年級開始便自己上下學,學校距離家里多半不會太遠,大多在一公里內,孩子上學的方式為走路、騎腳踏車或滑板車、以及搭公車,路上的人行道都相當寬敞,有些還有腳踏車專用道,而且路上的汽車一定會禮讓行人或腳踏車先行。
像女兒上學時,在學校鄰近的公車站牌下車后,須過一條沒有紅綠燈只有斑馬線的馬路才能到學校,大家下公車后會先在斑馬線那頭張望有無來車,而每臺經過的汽車也都會在靠近斑馬線前放慢速度,然后停下來讓路人們先過。
在臺灣已經習慣禮讓汽車的我們,一開始還真的很不適應,常常來車都已經停下了還不敢過馬路,直到駕駛向我們揮手才知道他是要讓我們先過。
(學校的腳踏車停車場,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腳踏車 )
有了安全且治安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孩子獨立上下學,家長們不需特別接送,可以按照自己的上班時間去上班,孩子到了上學時間再自己去上學。
如果家長真的上班時間太早,或是不放心讓較小的孩子獨自上學,市政府也有配套的措施,就是為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提供晨間托育服務,最早是七點開始,還有提供早餐。
晨間托育和放學后的課后活動班一樣,是由和市政府配合的非營利教育機構負責,有自己的師資,不是由學校老師兼任,這部分是要另外收費的,但費用都在合理的范圍內,若有需要也可以申請補助,費用全免。
那大家可能會問,只有小一和小二可以托育嗎?那小三以上呢?
事實上,小三以上的孩子除了特殊狀況之外,已經沒有人還想要大人接送了啊!
住在我們家附近的中國奶奶有個孫子也是剛上小一,開學第二周起就拜托奶奶不要再去接他了,因為他想和同學一起走路回家,所以在這里“適時放手”是家長要學習的重要功課??!
再來,校方要如何掌握孩子的上下學情形呢?
芬蘭的學校并不是以管理者的角度來對待學生,所以這里沒有導護老師,沒有導護志工,沒有生教組長,沒有學務主任,也沒有糾察隊。
不會有人站在校門口登記你是否遲到,或者服裝儀容是否合乎規(guī)定,運動服有沒有扎進去(因為也根本沒有制服和運動服),遲到了就是自己趕快從大門入口進去教室,完全的放手讓學生學習自主。
學校的游戲場和運動場等戶外空間是完全開放沒有圍墻的,但建筑物室內空間的出入口則會管控進出,學生還沒到上學時間是不能進去教室的,入口的門會鎖上,學生就是只能在戶外空間活動,等鐘聲一響,各個入口的門會自動解鎖,大家再陸續(xù)進入教室。
如果遲到太久,其他所有的門都已經鎖上,就只有大門口有門鈴,只能按門鈴請里面的警衛(wèi)叔叔或經過的老師幫忙開門了。
那遲到會怎么樣嗎?其實也不會怎樣,老師只會詢問一下遲到的原因,若遲到太久,會在跟家長聯(lián)系用的wilma系統(tǒng)中登記遲到。
但登記遲到不是為了要處罰孩子,而是因為大部分孩子都是自己上學,老師必須告知家長孩子的出缺席情形,以免有孩子沒來上學家長卻不知情的狀況。
既然遲到沒有關系,那遲到的學生一定很多啰?答案是錯的,遲到的學生其實很少,反而因為早到可以先在游戲場玩或運動,大家都會提早一些到學校。
而且因為上學時間偏晚,孩子其實有充足的睡眠以及充裕的時間淮備上學,不用一大早睡眼惺忪、匆匆忙忙拎著早餐趕在遲到鐘響前最后一秒沖進學校,而是一早就能先在戶外活動,和同學聊天說笑,感覺一天的學習也能因此而有了美好的開始。
放學時也一樣不會有老師在校門口站導護,老師也不會帶隊到校門口,也沒有班級在排路隊,當然就不用拿著路隊旗、排著整齊的隊伍,被規(guī)定要喊口令跟導護老師大聲說再見。
孩子們就是自己整理好書包,穿好衣服鞋子,三三兩兩的走出校園,想再留在學校玩一會兒的就留下,想回家的就自己回家。
不過也因為大部分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學,芬蘭的小孩幾乎從小一起就人手一機,放學時會看到很多孩子拿起手機跟父母聯(lián)絡。
當然玩手機游戲的也是不少,學校是沒有限制孩子帶手機到校的,芬蘭孩子電子產品“中毒”的情形也頗為嚴重,但也看到一些孩子拿的是傳統(tǒng)的諾基亞手機,只有通話功能,如果是我應該也會買這種手機給小孩吧!
不可剝奪的下課時間
芬蘭小學的一節(jié)課是45分鐘,每兩節(jié)課中間會有15分鐘的下課時間,這15分鐘的下課時間是非常珍貴,神圣不可剝奪的,沒有老師會處罰學生不能下課。
不管是下雨還下雪,只要溫度沒有低于零下20度,每節(jié)下課老師都一定要求學生外出活動,防水外套、雨褲、雨鞋是每個孩子的校園必備品,而且全部學生出去后,教室入口還會鎖起來,要進教室還要有老師開門才行。
(下雨天的下課時間踩水坑是孩子們的最愛)
那可以只在教室休息看書或玩靜態(tài)游戲嗎?不行!只有午餐結束后的下課偶爾會先在教室從事靜態(tài)活動(休息后還是會出去玩),其他的下課時間都是要孩子出去盡情的動。
因為他們認為戶外活動是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專注力的,而且如果延遲下課時間,孩子的專注力就會下降,所以只要鐘聲一響,準時下課是每個芬蘭老師的共識。
(這是學校鞋柜旁必備的大型烘干機,下雨下雪孩子出去玩,如果衣服濕了可以立即烘干,下一節(jié)下課就能穿上繼續(xù)玩)
那下課時老師在做什么呢?有些老師會出去和孩子們一起游戲,有些老師會去休息室喝杯咖啡和同事聊天休息一下,因為老師也和學生一樣需要讓大腦休息,提升下一堂課的專注力??!
女兒的老師有時還會帶著孩子一起玩鬼抓人的游戲,之前學校也曾經推動讓高年級孩子帶游戲和中低年級一起玩的活動,下課時間在芬蘭學校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下課結束上課鐘響,孩子們可以從容的結束游戲,緩緩走進教室,不會有因為要趕在鐘聲結束前進到教室,以免被登記遲到的情形,所以學校也不用要求走廊不可以奔跑了,因為下課的時候大家都在戶外奔跑,上課時也不需要用沖的回教室。
記得有一次,因為有事提早在午餐時間過后去學校接女兒,看到戶外游戲場無敵熱鬧,進到學校室內卻空無一人,剛好有一個四年級的中國女孩進來上廁所見到我,她還跟我說:“這個時間全部人都在外面,里面不會有人的?!蔽乙仓缓玫接螒驁龅拿CH撕V姓覍の业男『⒘?!
可以有如此自由充裕的下課時間,想必會讓很多國內孩子很羨慕吧!很多學生都曾經說過最喜歡的課是下課,但現(xiàn)實狀況是,很多老師及學生都沒辦法在下課時間真的下課,為什么呢?
因為有課程進度壓力,課上不完下課得趕課;因為有太多作業(yè),寫不完下課得補寫,寫不好下課得訂正;還有因為表現(xiàn)不好、不符合規(guī)定必須被罰禁止下課的......
學生不能下課,精力太充沛無法發(fā)泄,所以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作亂,師生關系緊繃。而老師們也有滿腹苦水,下課時老師得改成堆的作業(yè)、得催學生訂正、得處理學生問題,得應付學校要求的表格或成果,忙到下課連上廁所都沒時間去的老師也不少,下課根本不是休息,而是另辟一個戰(zhàn)場?。?/p>
以前還曾經遇過不只一個家長要求我罰孩子不要下課的,我反過來向他們說明下課的重要性還被認為是要求不夠嚴格的老師,真是何必苦苦相逼呢!
芬蘭小學沒有作業(yè)嗎?當然有,但量真的很少,而且沒有抄抄寫寫的作業(yè),很多還會在課堂上立即完成,立即回饋。
老師不用改作業(yè)嗎?當然要,不過老師不會拿著一支紅筆打勾、畫叉叉或評等,只是簡單的畫個笑臉符號或蓋個可愛的印章給學生鼓勵,當然也不會有上級抽查老師是不是有好好改作業(yè),有沒有一個小題一個勾,有沒有要求學生訂正,有沒有給家長簽名,全然的尊重老師的教學自主權。
分享下面女兒的兩次作業(yè),第一張是某天的回家功課,沒錯,就是只練習寫三個短語,這是那天全部的功課。
而第二張則是在學校的“測驗”:
芬蘭小學不是沒有考試嗎?是啊!因為學生根本不會覺得這是考試,是我自己把它定義為測驗的。
我覺得其實它很像我們臺灣小學很常在考的聽寫,但女兒的老師用的方法是:她把十張字卡貼在教室及走廊周遭的十個地方,然后一題一題念題目,學生必須聽出老師在念什么,并且走動去找出那張字卡,再將它寫下來。
所以女兒回家的說法是這是他們上課玩的芬蘭文尋寶游戲,覺得很好玩,老師還把其中一題的字卡貼在廁所,最后是她找到的,大家都很佩服她,老師的巧思讓評價變得有趣又吸引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少年商學院”,作者Hana。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