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頂思,作者Mina
這幾天,各地陸續(xù)開學的消息在朋友圈不脛而走,復課的曙光近在眼前;但同時,疫情的防護也絲毫不能松懈,人們似乎也要做好“長期戰(zhàn)疫”的準備。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段特殊時光,尤其對于學校來說,這段“線上教學”歲月,可以分享的太多太多:變化調整隨時發(fā)生,機遇與挑戰(zhàn)共生共存。每所學校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各學校管理者、授課教師也是迫切想要向同行取經,從中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與此同時,線上教學也在有些層面上表現(xiàn)出了它的優(yōu)勢,而這些優(yōu)勢,也是學校未來恢復正常教學以后,值得借鑒、發(fā)揚的存在。
近日,頂思“神奇講師-匯客廳”邀請到了三所學校的教學主管,分別從教學創(chuàng)新、教師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變管理三個維度,提出了八大問題。讓她們具體談一談這段特殊時期教學中所遇到的挑戰(zhàn)與應對措施,并帶來了一線的實地教學分享。
Q&A
Q:TopSchools&在線觀眾
陳:南京雨花臺國際高中學術副主任陳瑩
賴:四川省骨干教師、成都哈密爾頓麓湖小學賴杉
張:北京新英才學校劍橋國際中心高中主任張志芳
教學創(chuàng)新
Q1:目前學校的線上教學使用怎樣的工具配合教學,又是怎樣滿足國際學校多元化教學挑戰(zhàn)的?
張:我們選擇釘釘作為在線教學軟件,這是看中了其視頻會議及屏幕分享這兩個主要模式。教學互動多就采取視頻會議模式,知識輸出多我們就會使用屏幕分享模式。在教學方面,我們采取直播課程+微型錄制課的形式:直播課程可以回看,微課我們主要集中錄制系統(tǒng)課程的重難點部分。并且,我們還會利用釘釘軟件本身一些端口的設置,如課前發(fā)布任務,課后布置作業(yè),在線批改等等,多向結合展開教學。
說到挑戰(zhàn),教師的備課資源及相關資料肯定沒有在學校的時候準備的那么充分,二就是擔心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問題。不過我們學校有專門的信息中心去維護系統(tǒng),并在初級階段對教師做了相關的培訓和指導。目前看來都比較順利,所有的教學也都有條不紊的進行。
陳:我們學校的課程大部分采取錄播和在線互動相結合,這是基于我校特點的考量:A-level項目每個年級平均5-6個班。從網絡的穩(wěn)定性及教師工作量上考量,我們在綜合評估下選擇了大部分課程錄播的方式。
因為是錄播,所以在互動性上有一定的局限。于是我們把每節(jié)課的時長從之前的45分鐘擴充到了一個小時:前半小時學生看錄播課程,后半小時與教師進行答疑互動。同時,我們借用QQ群的平臺布置課堂作業(yè),當場提交、批改。
前一兩周學生們會覺得有些挑戰(zhàn),畢竟跟傳統(tǒng)線下授課相比,對同學的自覺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兩周之后大部分同學就對這個模式有了一定的認可度。
根據上課進程中同學們的表現(xiàn)和反饋,老師們后期也做了一些調整,例如將錄播的半小時課程做相應剪輯,按照知識點切割,從一定程度上兼顧差異化教學。
挑戰(zhàn)是如何有效檢驗學生學習成果是否落地,我們嘗試了一些方式,比如在線考試等,但跟線下評估仍有一定差距。好消息是南京馬上就要復課了,到時候我們能好好檢驗一下學生們的學習效果。
賴:在線軟件我們同樣選擇了釘釘?shù)囊曨l會議和直播功能。由于我們學齡段是小學,所以這樣的選擇也是基于小學生特點的考慮。
課前10分鐘,老師會和小朋友做一個溝通,可能是前日作業(yè)評點、或是讓小朋友分享一下錯題或成功的經驗,通過這種熱身先讓學生的熱情高漲起來,然后再開始上課。考慮到小學生注意力問題,每節(jié)課的時長我們定為30分鐘,但因為小朋友每次都有很多分享,我們的課程也經常超時。
為保證教學整體性,老師們使用的是統(tǒng)一的教學PPT,每個老師在使用的時候可以靈活增加內容,但我們會制定一個“保底”教學目標。同時,每星期老師上完課之后,也會組織會議互相溝通總結。有好的經驗給其他老師分享。
Q2:如何保障學生教學效果落地?有什么樣的跟蹤或是評測嗎?
賴:說到有效檢測學習質量,我們最近進行了“云考試”,我們提前跟家長溝通好,把卷子提前打印好,讓小朋友把他的攝像頭對準本子和筆,進行一次40分鐘的測驗??荚囍篑R上進行評改,隨后讓小朋友給自己打分,總結有哪些進步或需要提高的地方。有的小朋友不滿意自己的表現(xiàn),還會要求再進行一次云考試。
對于教學質量的評估,我們采用短而密的形式:早上會給學生推送一個很短的微課,課程結束會有相應的挑戰(zhàn)任務。在上課之前,借由平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就可以看到孩子們的完成情況。
同時,我們還針對小朋友的特點每周設置不同的獎勵機制,評選“挑戰(zhàn)之星”、“設計之星”、“優(yōu)秀之星”等等,想要達到自己的目標之星,就要滿足一定的學習條件,借助孩子們的好勝心,設置任務驅動的目標。
比如課后的任務如果完不成,就需要回去看課程的回放、你只有完成了課程,才能參與課后的游戲等等。任務都是遞進關系的。
張:我們的學齡段是高中,管理方式上可能有點像很多公司平日里的在線管理機制:我們會利用平臺首先確保學生的考勤,設置課后作業(yè)提交的時間。
對于老師來講,學生平日的基本情況我們都是了解的,也會對學生在線上課狀態(tài)有一個初步的預判。
對于高中的學生,教學的知識點都是比較密集的,頻繁的連麥溝通比較耗時,所以我們多采用文字交流的方式;對于需要“點”一下的學生,我們也會就某一些問題指明讓其回答。當然,在采用視頻會議的時候,互相交流就會更加方便。我們通過提問或答疑的方式,就可以進一步評價這個學生。
對于評測的方式,除了上面講到的,我們還會在教師工作群中實時交流。學科老師會和導師緊密聯(lián)系,比如每周上課哪些同學值得表揚,哪些同學存在問題需要關注,學科老師會發(fā)在工作群里,導師看到之后會與學生及家長做溝通。如遇疑難雜癥,我們還會把班主任拉進來。在線教學的話,每個老師都會更加辛苦些。
Q3:教師教學質量如果保障?
張:對于教師質量把控這一點,我們采取了幾種方式。
第一,教學主任設定一個聽課排期,進到老師課堂里面去聽課,有些時候并不是去指導教學,而是總結課堂上的問題后把解決方案給到老師;
第二,每周一次的教研會-大家可以在這個時候分享優(yōu)秀經驗,溝通教學問題、學生反饋等等,好的方法就會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進行推廣。
第三,在線??汲煽円彩墙虒W效果的一個體現(xiàn),教學是否有效也可以從這里看出來。
其實在高中,我們更多的關注來自學生的評價。在第一周的時候,學生會有一課一評的問卷,對在線上課有一個比較細致的評價。后來發(fā)現(xiàn)這樣會增加學生負擔,之后就衍變成了一周評一節(jié)課。學生可對老師這周的互動教學進行評價,教學主任會根據這些反饋跟老師溝通,及時調整教學。
陳:張老師說的非常詳盡,由于我們學校的學段同張老師一樣,基本評估的方法差不多。教師評估方面,除了教研會與學生評價以外,我們還會給老師發(fā)放問卷,看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地方。我們會定期在教研組里,團隊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教師發(fā)展
Q4:各學校有哪些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實用方法,可以分享一下嗎?
陳:作為教師,個人職業(yè)發(fā)展是大家非常關心的部分。我們學校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培養(yǎng)模式,每學期我們都會邀請外部一些優(yōu)秀老師給全體教職工做教育相關的分享?!案咝苋耸康?個習慣”、“4C教學法”等都是之前的培訓,包括頂思組織的一些培訓我們也會參加。
各考試院官方的一些培訓機會,學校會提供給老師們。同時,教師也可以自己尋找適合的培訓機會,向負責人申請,最終經過評估后,選取合適的開放給老師參加。尊重老師的職業(yè)發(fā)展,讓他們認可自己在學校的發(fā)展路徑,終身學習的心態(tài)受到尊重,是我們學校重視的方面。
賴:我們學校老師的職業(yè)規(guī)劃會更偏向個性化。教師跟學生一樣,每個人的潛質和閃光點是不一樣的。學校會根據教師的需求安排不同培訓。同時,對于那些尚未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潛能的,就需要學校的主管幫助他去發(fā)現(xiàn),幫助他挖掘發(fā)現(xiàn)之后,再配以相應的培訓,使老師建立起一些自信,發(fā)揮他們的長處讓他們走的更遠。
張:其實,就像我們學校的升學指導幫助學生申請大學的時候一樣,先要幫助學生有一個自我認知,然后再去做相應的職業(yè)規(guī)劃。老師也是一樣。我們會幫助他們先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繼而把自己的優(yōu)勢擴大化。
另外在培訓的過程中,我們會針對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方法培訓,二是參加由官方如各大考試院舉辦的針對考綱更新的相關培訓。學校一直以來對教師培訓也比較重視,也是劍橋國際中心評為的劍橋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先進單位。我們認為,教師發(fā)展好,最終受益的是學生。如果學生好,家長自然也會非常認可學校。
另外,差異化教學也是我們一直關注的。我們的方式之一是采取大小課,會把老師分成不同的角色,大課上我們會選定老師,各教師都有不同的分工,或教整體,或教某個章節(jié),有人專門負責上大課,也有老師分到小課里去做更好的分層教學實踐。小課會根據學生的特點,布置額外任務讓理解快的學生繼續(xù)拓展;也可以針對中等或弱一點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或練習。
我們本來是想用5月份的A-level大考來檢驗一下差異化教學的落地情況的。不過目前由于考試的取消,反而給我們的時間更加充足了。
Q5:大家覺得中外教的職業(yè)發(fā)展路徑和需求都一樣嗎?在自己的學校中,職業(yè)發(fā)展會有什么樣的設計和考量因素?
張:我們學校是十五年一貫制的學校,各個部門都有外教,所以我們成立了國際部,有專門的的國際部負責人,負責外教總體的管理。我們各個部門也有專門評估外教的負責人,每月會對外教進行評分,然后把相關的考評細則發(fā)到國際部。
雖然我們采用的是中外教不同的考評體系,它有好的地方,不會因為評價方式的不同發(fā)生分歧,也便于管理。但可能在深層次的融合方面就相對弱一些。
有些學科的外教同樣也想多參加培訓,也希望可以引領教研,分享他們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因為我們學校大多數(shù)還是中國面孔的學生,教學方法上不光需要國際化,也需要一些本土化的內容在里面。我們學校國際部也會經常組織一些本土化的活動邀請外教參加,讓他們更加融入。
陳:我校中外教的評價體系,包括薪酬體系都是相對分開、相互獨立的。不過同樣有的時候也會遇到融合的問題,一部分的外教配合度非常高,也有一部分外教會存在自己的一些個性。所以我也是想就“融合度”這個問題聽一聽大家的想法,從中獲得一些啟發(fā)。
Q6:有的人會擔心,你給教師提供了豐富的培訓機會,老師的跳槽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對此您怎么看?
賴:我覺得這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學校做的足夠好的話,哪怕人走了,你還是會吸引新的人才來。就像黃埔軍校,輸出了眾多響當當?shù)娜宋?,但其本身依然發(fā)展得很好。
陳:我們的觀點也是一樣,學校會給教師提供很好的機會,如果你有更好的選擇,學校會尊重。如果有老師選擇離開,TA在走之前,已經把知識和一些積極的東西傳遞了給了同事和學生,我們更多的會看到積極的方面。
賴:我想補充一點,就是有的教師從原先學校學習到的東西,可能走出去之后發(fā)現(xiàn)其他學校的土壤不一樣了,也不能夠發(fā)揮出自身更大的價值,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
張:首先學校要做的好,這個定義涉及的范圍就比較廣了,比如薪酬方面、學生方面、也包括學校對教師的人文關懷。
其次,如果教師在學校里獲得成就感、幸福感。其實跳槽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之后他學成歸來,還是會選擇服務于我們學校和學生的。
讓老師切實感受到來之學校領導層、管理層的關心和溫暖,這是比較重要的。
創(chuàng)變管理
Q7:IB、A Level都相繼宣布取消考試,AP考試形式和內容也將發(fā)生巨大變化,接下來的教學怎么安排?做了哪些調整?
張:我覺得目前除教學安排之外,最重要的是關注家長、學生和教師心理方面的一個波動。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老師要先將政策同家長和學生解讀清楚,破除謠言。第二,教學要跟上,我們的導師也會把相應的學業(yè)規(guī)劃、升學規(guī)劃給到家長和學生。這樣家長和學生才能夠安心的跟著你,同時也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無論是取消考試還是別的什么評估方式,其實都是對學習進行評估,如果我們的學習做到位,其余只是一個方式方法問題。
陳:最重要的,是師生能夠在變化之中始終保持教學的狀態(tài)和學習與熱情??荚囈匀魏涡蝿葸M行,本質都是學習。學校會引導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狀態(tài)。
Q8:結合這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與思考,開學后對于教學設計和管理您可能會采取哪些新方式?
張:首先,結合這段時間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線上的一些優(yōu)勢,在未來,如果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差異化教學的效果可能會更好。這是我們接下來要進行的事情。另外,結合目前考試取消的事情,我們也開始考慮,在以后針對考試對學生進行指導的過程中,對于標化考試的拓展也是要做的。
其次,通過最近的線上教學和新教學方式的推行,在教師發(fā)展方面我們會有兩個思考:一個是老師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二是如果真的有老師在過程中不能做到擁抱變化,心態(tài)上接受存在問題的話,也要考慮對老師進行優(yōu)化。
再一個方面,我們應該大力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這個是一個持續(xù)關注的點,其實也是大學關注學生的指標之一。
陳:我們將會把在線教學的一些優(yōu)勢擴大,比如微課,我們會在后續(xù)線下教學中作為補充講解給到學生,線下和線上相結合,這是一個收獲。
賴:不同于前面兩位老師面對的是高中的學生,我們會更關注學生成長性思維的培養(yǎng)。我們一直倡導孩子們要從錯誤中學習,要敢于迎面挑戰(zhàn),在他遇到困難想退縮的時候,你給他加油,小朋友就會受到鼓舞。那么等他去做比較難的事情之時,就會想要去挑戰(zhàn)。這種心態(tài)是很重要的。
結語
此次疫情突襲,如果從未來回首,只是眾多的變化之一。在學校教學方面,如果能夠長期擁有創(chuàng)變思維和應對突發(fā)的能力,才可以在變化來臨之時更顯從容。而創(chuàng)變思維,不僅停留在教師教學層面,培養(yǎng)學生面臨變化、挑戰(zhàn)的智慧與勇氣也是無論變化與否我們一直需要重視的事情。
同時,營造“看見與被看見”的教師發(fā)展文化,學生們才會在教學中受益更多。中西教學的相互融合,也要根據學校、教師的自身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方案。
未來,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讓我們一同擁抱變化,在變化中學習,在變化中成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頂思”。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