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陳志文觀察(chenzw_edu),作者陳志文
簡單從四大排名看,清華是擔得起“世界一流”的,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一種擔當,是壓力,是責任!
2020年是“雙一流”階段總結(jié)之年(每5年一次),也是一次對建設方案的對照檢查。誰都沒有料到的是,清華大學成為了這次總結(jié)的輿論焦點。
一切來自清華大學“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jié)專家會議。專家組一致認為:清華大學“雙一流”建設的實施過程與建設方案高度吻合,清華大學全面高質(zhì)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辦學質(zhì)量、社會影響力和國際聲譽持續(xù)提升,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清華大學官方公布這一結(jié)論后,引起了各方爭議,很多人公開質(zhì)疑批評“清華大學宣布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是27年前清華大學的既定發(fā)展目標,并非只是為迎合“雙一流”建設而設定的
很多人的質(zhì)疑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想換個角度談點不同的看法。顯然大家并不完全知道這背后的一些故事。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這是專家組的結(jié)論,不是清華直接自我宣布“我是一流大學”。這和很多輿論批評的起點是有區(qū)別的,很多觀點簡單表述為清華大學宣布自己是一流大學,嚴格講,是偷換了概念的。
更重要的是,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并非是清華通過5年的“雙一流”建設完成的,而是清華人27年前就給自己樹立的一個階段目標。
早在1993年,“211工程”啟動之初,清華大學在時任校長王大中的帶領下,經(jīng)過全校的系統(tǒng)研究討論,制定了一個為期27年,分三步走的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9年一個周期)。第一階段,經(jīng)過9年的努力,到2002年左右,改變清華大學工科為主的學科結(jié)構(gòu),建成真正的綜合性大學;第二階段,到2011年,也就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時,初步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第三階段,就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上世紀90年代初,“211工程”啟動,目的就是集中資源,優(yōu)先發(fā)展一批高校,提高中國高等教育質(zhì)量。“211”字面的意思,就是希望在21世紀,建設成大約100所左右有世界級水平的大學。
清華大學也是在那個大背景下,給自己立下三步走的戰(zhàn)略目標。趕巧的是,清華這個階段目標和“雙一流”建設第一階段建設任務重疊。換句話說,是清華大學奮斗27年后,實現(xiàn)了自己27年前確定的目標,并非只是“雙一流”建設啟動后就迅速用5年時間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學。
清華大學是否擔得起“世界一流大學”?
清華的特質(zhì)之一就是扎實。經(jīng)過扎扎實實27年的奮斗,他們完成了自己既定的三步走的目標。當然,也順利完成了“雙一流”第一個5年的計劃。
清華還不至于浮躁至此,靠一個簡單的自我宣布,為自己博取一個虛名。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本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恐怕沒有一個人能說得清楚。有些專家提出了一些指標性的東西,但可能也不夠完整。學校是一個復雜體,的確不是幾個簡單的指標能說清楚的。
但對于普通人,或者說非專業(yè)的人,我們可以簡單看一些顯性的指標。
我簡單梳理了一下目前大家比較公認的四大世界大學排名,即軟科、QS、USNEWS、泰晤士中,清華最新的位次情況如下:
在2020年8月15日發(fā)布的《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清華大學排名全球第29,國內(nèi)第一。
在2019年10月22日發(fā)布的《USNews2020年世界大學排名》中,清華大學排名全球第36,國內(nèi)第一。
在2020年6月10日發(fā)布的《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清華大學排名全球第15,國內(nèi)第一。
在2020年9月2日發(fā)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2021年度世界大學排名》中,清華大學排名全球第20,國內(nèi)第一。
排名并不能作為依據(jù),但至少是一個參照,更何況排名情況幾乎一致——清華在這幾大排名中,最低的是36位,超過了很多我們耳熟能詳?shù)氖澜缰髮W。而且無論在哪個排名中,近些年清華都是穩(wěn)步上升的,而不是下降或者上下波動。而且,在一些專門的學科排名上,清華也穩(wěn)居前列。如2015年USNews就曾把清華計算機系排在了全球第一。
除了這些排名,我再舉一個例子。
2016年8月,清華蘇世民學院正式迎來第一批學生,111名學生來自32個國家,而且?guī)缀醵紒碜允澜缰髮W,這其中包括了哈佛大學,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著名高校,申請錄取比只有3.7%。
這就是社會聲譽,也就是說優(yōu)秀學生是否會選擇你。
我去年曾與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知識官菲爾·巴蒂(Phil Baty)討論高校與中國高校的發(fā)展,我問他最看好哪所大學,他脫口而出:清華大學。“不僅僅是排名的問題,這所學校這些年發(fā)展的確很快,在世界范圍內(nèi)?!?/p>
從這個角度看,說清華進入世界一流可能也不為過吧。當然,北大也同樣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一流大學,甚至浙大、復旦等至少也算是接近世界一流的。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個別學校只是入圍一流,距離一流前列高校,還有很大的差距。
我們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必妄自菲薄。自從“211工程”啟動以來,中國高等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是顯著的,也是實實在在的。當然,這個功勞是幾十年積累的結(jié)果,并非是“雙一流”建設一蹴而就。
在時下,敢于接下“世界一流”這頂帽子,也是一種擔當,是一份責任
和很多人看法不同,在目前的國際政治環(huán)境下,我認為清華敢于接下專家給的這頂“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帽子,恰恰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擔當。
因為這頂帽子,帶來的更多是責任:為國家培養(yǎng)頂尖人才,為國家解決“卡脖子”技術人才的責任,而不是大紅花。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記者會上表述,中科院將把美國的技術封鎖制裁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中科院,作為專門承擔國家科研任務的組織責無旁貸。而作為第一個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學校,為國家培養(yǎng)急需的頂尖人才,打破美國的人才與技術封殺也是責無旁貸的。
坦率地講,換個角度看,清華也是給自己壓力,不是光環(huán)。
無論是“211”、“985”,還是“雙一流”,都是中國高校在質(zhì)量提升上的一個抓手,一個過程,不是終極的目標
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其實并非今天才有的概念,而是源自30多年前。“211工程”和“985工程”都是我國不同時期為打造高水平大學的建設項目。
90年代初,在高校全面恢復正常辦學秩序,逐漸完成規(guī)范化治理后,如何提高質(zhì)量,就成為一個重大課題?!?11工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啟動的,目的就是集中資源,優(yōu)先發(fā)展一批高校,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
“985工程”也一樣,目的也是希望在“211”100所左右高校中,再重點扶持一批高校,盡快躋身世界一流。最早的“985工程”,率先啟動的就只有北大清華兩所高校,后擴展至另外7所高校,這就是C9的來源,后在發(fā)展過程中,高校數(shù)量逐漸擴展至39所。
“211”、“985”,更多是中國在不同階段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的一個抓手。
2017年“雙一流”建設啟動的同時,教育部等國家相關部門就宣布“211”、“985”相關規(guī)定與文件廢止,兩大工程成為了過去時。
“雙一流”建設實際上就是全面繼承“211”、“985”的新工程、新項目,核心目的只有一個:盡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以支撐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為實現(xiàn)兩個100年奮斗目標打下扎實重要的人才基礎,技術基礎。
因此,“雙一流”與“211”、“985”一樣,都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過程,是一個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抓手,不要簡單化理解為一個目標。所以在這次階段評價中,不同學校的表述均不一樣,大多數(shù)表述為達到了階段建設目標。
與“211”、“985”不同,“雙一流”更強調(diào)學科建設,雖然分為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大學,但核心都在學科上,經(jīng)費撥付也是基于學科院系,不是學校。同時,為彌補“211”、“985”的不足,“雙一流”每5年進行一次動態(tài)評估調(diào)整,即這次某學校進了“雙一流”,但完全可能下次落選,其目的就是給入圍高校以壓力,給沒有入圍的學校以動力。
世界一流大學,這背后不僅是中國高等教育人的期望,更是國家的期望與需要。
清華即便是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也只是剛剛進入,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還需要最后實現(xiàn)引領世界一流大學,為中國的復興解決人才與技術的支撐問題。任重而道遠!
本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陳志文觀察”。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