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大金鑫:移動互聯網對教育實現六大“解縛”】北京時間5月5日,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上,學大教育CEO金鑫在"移動價值峰會"中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教育行業(yè)突破了六大束縛,將形成以學生用戶為中心,動態(tài)的新型教育模式。他同時強調在人生的不同教育階段,互聯網教育會呈現不同的滲透度,而K12領域中,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O2O模式會是唯一的選擇。以下為金鑫演講實錄:
我們分析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是一種單向互動的,就是說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是以一個固定的套路,這就是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中心,靜態(tài)的教和學的關系。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它對教育模式會產生什么樣的沖擊,我們覺得可能有六點對傳統(tǒng)教育進行解縛,就是一種加強融合。
第一,從批量到個性。學生不一定是以老師為中心的,獲取的信息,學習的知識,他可能變成了以學生為中心,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包括了智力水平都是不一樣的,而學生可以資源的組織上,包括了系統(tǒng)分析之下完成以自己為中心的學習,有了移動互聯網之后,我們可以通過在線系統(tǒng)設定相應的機制,學生在這個平臺不斷的進行他的行為數據,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數據在不斷的被累計,不斷的被系統(tǒng)分析,從而慢慢的每個人的起點可能是一樣的,但是隨著進展,每個人的學習路徑不一樣,這樣實現了真正的個性化的學習,而且是隨時隨地的。
第二,從封閉到開放。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是比較封閉的,大家都是在一個課堂里而且都是規(guī)定好的。但是有了移動互聯網,這個學習變的更加開放了,更多指的就是學生整個的心靈開放,不僅是強制被灌輸到老師想讓他學的東西,真正的做到所有開放的接受知識,甚至是全世界各個地方的學者之間的交流,到這種開放的程度。
第三,從固化到碎片。大家學知識學課本,我們都是有一本教材的,有章節(jié),有章有節(jié)有知識點。那么每個人都是按照這樣的套路學習,但是移動互聯網給了我們提供這樣的機會,能夠充分的利用好這種碎片的時間,而且每一個碎片時間都是有效率的利用,因為系統(tǒng)可以知道,每一個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內容,會自動的篩選學生學的課程,碎片的時間都可以積累自己的學習。整個的過程讓學習變的更有效率,整個的學習內容也變的越來越針對性,越來越個性化。
第四,從圍墻到跨界。移動互聯網給了我們機會進行跨界,學生可以學課堂上的知識,可以學課本以外的知識,而這些知識都是一種非常豐富的手段,原來只是枯燥的書本,現在我們有了視頻,有了音頻,有了多媒體,甚至是還會有全新影像的呈現,讓每個人的學習越來越沖動,跨界的技術使得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
第五,從自我到社交。每個人之前的學習,主要就是在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里進行學習。現在有了互聯網,我們可以有無數個圈子進行社交,進行相互的激勵和比賽。
第六,單中心到多中心。現在因為信息的爆炸,學生獲取信息的方便,所以說這種師生關系的角色發(fā)生了轉換,實現了這種多中心的教育。
六大的方式,六大的解縛方式,能夠讓傳統(tǒng)的教育在未來甚至是很快,一年兩年的時間發(fā)生巨大的轉變,所以說我覺得未來的教育會變成老師和學生之間動態(tài)教和學的關系,是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動態(tài)教和學的關系,學生的學習更個性化,更動態(tài),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學習路徑和自己的偏好來進行學習的。
我們覺得重新看不同的教育階段的話,學前教育還是線下為主的。到了差不多中小學的這個年齡段,我們覺得是O2O為主的,就是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O2O就是我們講的e學大理念,通過ASPG輔導平臺,以及線下的輔導體系,形成了線上線下的融合。線下的老師會針對線上的內容,讓整個線下的過程變的越來越有針對性,越來越個性化。成人教育中純粹的在線教育會發(fā)揮越來越重要性的作用。(來源:搜狐教育)
【【報告】360發(fā)布的2014Q1App分布報告中與閱讀學習應用有關的數據】
在每月新增應用軟件數量比例中,閱讀學習類的應用數量每月新增雖然變化不大,但似乎略有縮小,尤其在最近1個月中。
和2013年第四季度相比,閱讀學習類的應用下載量有所降低,但閱讀學習應用并非唯一一個下降的類別,其他還有生活服務類、聊天通訊類、壁紙主題類等。(來源:新浪游戲)
【北京義務教育入學服務平臺正式開放】5月1日至31日,北京市義務教育入學服務平臺正式開放。北京將使用統(tǒng)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tǒng),納入電子學籍管理系統(tǒng),符合條件的“幼升小”的學齡兒童家長,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入小學入學服務系統(tǒng)進行注冊。
2014年起,北京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實行計劃管理,各區(qū)縣加強入學需求的預測,按照學齡人口數量、小學畢業(yè)生數量和中小學校辦學規(guī)模等制定小學、初中招生計劃。(來源:中國教育)
來源: 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