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有不少文章都把“分層教學”教學當做是“因材施教”的一種做法,而分層走班制當做是在更大范圍內的分層,也被認為是更大范圍的因材施教。
在因材施教的幌子下,分層走班制在學界被高度贊譽,在學校實踐中被迅速推廣。可是“分層教學”真的是“因材施教”嗎?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qū)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shù)姆謱硬呗院拖嗷プ饔弥械玫阶詈玫陌l(fā)展和提高。
分層教學是根據(jù)智力測驗和成績作為依據(jù),同一層次內學生的基礎和水平較一般班級授課制條件下更為整齊,因此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更加便利。但是在分層之后的班級中,我們的教師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學生更加同質化。我們的教師可能會更不了解自己所教的學生,更不知道自己班級內的學生的差異性,故而在分層之后的教學班內,“因材施教”比過去的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起的時候做的會更差。
之所以學界把“分層教學”當做因材施教,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認為把學生分成幾類進行教學就是“因材施教”。而事實上則不然,人與人的差別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復雜,僅僅按照成績把學生分成三、四類,然后采用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評價目標,事實上忽視了學生的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這不僅僅不是因材施教,而是更加靜態(tài)的看待個人發(fā)展的能動性。
因材施教關鍵在于對于學生本身的了解,知道學生的思維特征、知識水平而后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使得學生個人學習和教學目標接近。而無論是走班制分層,還是班級內分層,都缺乏對學生的深刻了解,僅僅依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設計目標。
更為重要的是無論學習教學有多少個目標,高考卻只有一個教學目標,在高考目標的限制下,分層教學很容易變成“慢班”和“快班”,這樣的分層和“因材施教”想去更遠。
前面僅僅是在教學的范疇內討論“因材施教”,如果從教育的角度談論“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帶來的問題恐怕會更多。當前分層教學和走班制過度強調學生的主觀性,而忽視了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還處于成長階段,對于自己和社會并沒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還需要家長和教師的監(jiān)護和引導。當前的分層走班制并不能增加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更因為分層之后同質化加劇,教師在教學上更少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性。更不用提及不同學生將來會從事不同職業(yè)的差異性在當前的教育中完全無法做到因材施教。
在引進分層教學的時候,或許我們更多的考慮的是教師教學和評價的便利,但卻忽視了“小班制”下對學生個性、思維特征等方面的關注。
綜上可知,在缺乏對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的前提下,更加同質化的“分層教學”怎么可能會是“因材施教”呢?只能說把“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混為一談是一個“美好的誤會”了!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