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
芥末堆7月22日文,最近一個月來,中山大學成為了全網(wǎng)熱搜。7月上旬,“長江學者”張鵬被曝出涉嫌性騷擾,任教資格被停。7月19日的一則學生會任免信息,又將中山大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中山大學學生會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布的《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度干部任命公告》中,按照三個層級公示了200多個學生干部崗位,而在“秘書機構(gòu)”和“組成部門”兩層級中,還特別標明了職位是“正部長級”還是“副部長級”。
中大學生會任命公告截圖
一時間,這份公告引來了大量的批評與諷刺?!岸◢彾?,滿滿官僚”、“這官癮是有多大?”、...更是有網(wǎng)友幫中山大學寫了份招生廣告:“中山大學歡迎你,圓你部級領(lǐng)導夢!”
部分網(wǎng)友又翻查了中山大學以往活動報道,也是格外“官”氣十足的文風,有些用力過猛的味道:
網(wǎng)傳截圖
在巨大的輿論壓力面前,中山大學迅速刪除了這則“學生會干部任命公告”,并于20日發(fā)表聲明致歉,表示“在公告中,我們錯誤使用了級別的表述,對此深表歉意?!?/p>
7月21日,中紀委網(wǎng)站刊文《“學生官”充斥校園不是哈哈一笑的事》,就此事發(fā)表了評論:
一堆‘正部長級’、‘副部長級’,被安在一個個青年大學生頭上。簡單幼稚的仿制,良莠不分的嫁接,荒誕喜劇的即視感撲面而來。
高校里的這種歪風早該剎一剎了,否則“學生會干部”遲早將會成為一個人職業(yè)生涯的“負資產(chǎn)”。
道歉、改正,這樣的態(tài)度和行動,值得肯定。對青年來說,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也并不可怕,能夠認識并改正錯誤,就是好事情。
但,知錯改錯之后,更需要沉下心來,思考如何“保持朝氣蓬勃、展現(xiàn)清風正氣,讓人迎面就能感受到一種干凈、一份純粹、一身擔當”,并以此為契機,改變一些不合時宜、與“大氣候”格格不入的陳規(guī)陋習、陳腐風氣,去除人為制造的科層制和刻意強化的層級感,跟官氣、躁氣、暮氣說再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片批判聲中,也有部分網(wǎng)友為學生會辯護:學生會是一個職權(quán)分層的組織,下級接受上級指揮,有“正部級”和“副部級”很正常,不能算是官僚化。
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文末評論截圖
網(wǎng)友指出,正部副部的設(shè)置幾乎是每所大學團學制中都有的,正部負責總體規(guī)劃,副部則多是負責具體事宜上對干事的指導幫助。
據(jù)紅星新聞報道,一位曾在中山大學校學生會工作過三年的同學表示:“哪來的那么多福利和官僚,明明是全國比較清流的學生會,當時真的想為同學做點事情,日常維權(quán)真的是每天在線,這樣被黑‘官僚’真的心痛?!?/p>
另一名曾在中山大學校學生會工作的同學表示,學生干部級別只是一個名稱,定級別是為了之后如果參與獎學金評選方便,對應政策文件區(qū)分定級加分。但有人提出,大部分的學生會職位只能在期末獎學金測評中獲得3分以下的績點加分,經(jīng)過加權(quán)運算后“微乎其微”。
中山大學官方發(fā)布的致歉聲明,將此事定性為“錯誤使用了級別的表述。”但這件事,只是因為表述誤用這么簡單嗎?
央視報道提到,“近年來,一些地區(qū)大學學生會官僚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中山大學任命百名‘正副部長級’學生會干部只是一個縮影。2016年有媒體曝出,江南大學選拔學生會干部,既有儲備干部,也有掛職干部,還有主席助理。”
新京報評論稱,這起個案反映出的是部分高校學生會,乃至高校的官僚化傾向。當局者迷的學生卻沖上了反駁的第一線,不僅是護校心切,而是可能并沒有意識到“學生官”的弊病。而校方的致歉,表明各方看似意識到問題,但批評者和被批評者實際上依然處于“雞同鴨講的狀態(tài)”。
中山大學創(chuàng)辦者孫中山先生曾在演講中說:“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業(yè)成功。如果一件事業(yè)能夠成功,便能夠享大名。所以我勸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br/>
喧囂過后,不僅是大學,整個社會或許都該靜下來反思。中紀委在評論文末寫道,革故鼎新,不應是“一個人的戰(zhàn)斗”。社會各界都需要給青年成長的時間和成熟的空間,在他們出現(xiàn)過失的時候給予春風化雨的指導、正人先正己的引導。青年應是驅(qū)穢的清風、未來的希望,需要更好地呵護與守望。
2、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