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山東,你會想到什么?
煎餅卷大蔥?三碗不過崗?藍翔技校挖掘機?大明湖畔夏雨荷?
最近幾年,就在河北喜提雄安、重慶火遍抖音、江浙滬搶人大戰(zhàn)的時候,山東人民不爭、不搶,默默地攢票子、買房子、生孩子,以全國一枝獨秀的生育率,成為34個省級行政區(qū)里最愛生娃的地方。
1
討論山東生育問題前,先看看大環(huán)境。
《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6》顯示,2015年中國總和生育率(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跌至1.05。這個數字在全球都屬于最低的行列。
中國人不愛生孩子,這不是2015年突然出現(xiàn)的問題,早在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就只有1.18,大大低于國際公認的維持人口正常更替需要的總和生育率2.1的水平。
2013年,國家計生委經過6年調研后,小心謹慎地啟動“單獨兩孩”政策。當時專家預測,“單獨兩孩”可使年出生人口增加200萬左右。結果2014年,全國出生人口較上年僅僅增加了47萬。
民眾生育意愿之低,讓人口學者感到意外。
更意外的還在后面。2015年,國家下“猛藥”,全面放開兩孩生育。專家預測,全面兩孩受益人群總數在8000萬~9000萬,保守估計,政策放開第一年新增人口應該在230萬~360萬之間。
人民再次讓專家失望了。2016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僅比上年增加131萬人,人口出生率在政策刺激下提升至1.295%,并未達到預期。即便這樣,也已經是近十年來最高。
▲來源:中國產業(yè)信息網
兩孩政策的拉動效應只持續(xù)了一年,到2017年,中國生育情況再次出現(xiàn)負增長,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口出生率也回落至1.243%。
2015年,聯(lián)合國人口司曾對未來五年全球各國生育率做出預測,當時預測中國平均生育率為1.73。后來根據中國生育率下跌情況一再下調,目前降至1.59~1.60之間,在世界各國排名第167位,跟“佛系民族”加拿大差不多。
2
就在中國大陸被列為“全世界生育率最低之一”時,山東卻一枝獨秀。
2016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1.295%,山東出生率高達1.789%,比上一年提高5.34%,不僅穩(wěn)居全國第一,而且甩開第二名2個千分點。就在全國人民的生育意愿越來越低時,山東2016年的生育率卻達到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高!
2017年,全國總共出生1723萬人,僅山東一省就貢獻了174.98萬新生兒,全國占比超過10%,整整生出了一個珠海市的人口,并且連續(xù)兩年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出生率超過1.7%的生育大省。
▲來源:中國產業(yè)信息網
山東人不僅愛生娃,而且特別愛生二胎。
2016年,山東全省出生的二孩數量在110萬左右,占出生人口總數的62.56%,約占全國新生二孩總數的13%。也就是說,全省每10個產婦中,就有6個是二胎媽媽,而且全國每10個二胎寶寶中,就有1.3個是山東媽媽所生。
3
1974年,在聯(lián)合國人口大會上,印度代表團團長說過一句名言:發(fā)展是最好的避孕藥。
言外之意,隨著經濟發(fā)展,人們會享受到日益完善的福利制度和社會保障,不必再“養(yǎng)兒防老”。與此同時,社會地位提高的婦女們,也要忙于事業(yè),生育意愿會越來越低。
這位印度團長的話,沒有在出生率高達2%的印度身上得到印證,卻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近十年來中國出生率下降的原因。養(yǎng)老制度的完善和女性就業(yè)率的提高,的確讓不少家庭主動放棄生產。
然而,中國持續(xù)的低生育率趨勢還反映了其他國情。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以及廈門、南京等二線城市的房價暴漲,平均漲幅超過3倍,上海更是超過6倍。
▲來源:凱風/ “房屋屋”
同期,全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漲幅約為130%——掙錢速度遠遠趕不上房價漲幅,也難怪有人戲稱,房價才是大城市年輕人的“避孕藥”。
除了房價,生活、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也不斷增加。多重壓力下,適齡男女越來越感到買不起房、結不起婚、生不起娃,即便有生育政策刺激,也無心“繁衍”。
此種情況下,山東人民是如何保持著格外的生育熱情的?
第一,人多有力量!
根據2016年人口統(tǒng)計數據,山東省以9946.64萬人排名全國第二,僅次于人口過億的廣東省。
▲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人口基數大,育齡人口多,出生人口自然也多。這是山東成為生育大省的條件之一,但不是決定條件。
同樣是人口大省,廣東不僅比山東多出1052萬常住人口,而且每年有70萬外來人口凈流入,而山東在每年凈流出幾十萬人的情況下,仍然比廣東省多生了23.3萬人。
還有江蘇,也是全國排名第五的8000萬人口大省,經濟活躍,結果只生了山東一個零頭。
第二,生活不慌張!
人多是基礎,愿意生才是王道。
山東GDP在全國的排名,常年位居前三,從未跌出過前五。從2016年起,山東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2017年為10790美元,位列全國第九。
GDP一馬當先的同時,山東人均居民消費指數居然比全國平均水平還要低!
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609元,上海人均消費超2萬,北京、浙江、廣東、江蘇都超過1萬,連內蒙古都超過全國平均線,而山東的人均消費支出卻僅為8845元。
消費支出少,與當地居民的儲蓄習慣有關,也間接表明山東的物價波動相對其他沿海省份較為溫和。這種情況下,人們花較少的錢就可維持正常生活,物價傳導給居民生活的壓力相對小一些。
從地域發(fā)展特點看,山東縣域經濟發(fā)達,城市發(fā)展以中小城市為主,節(jié)奏慢,宜居。
山東沒有國家級城市群,沒有國家中心城市,這對地區(qū)發(fā)展而言是短板,但對一方百姓而言,卻少了被大城市快節(jié)奏和逼仄空間帶來的慌張與壓迫。
2017年發(fā)布的中國縣域經濟50強榜單中,山東獨占10個。不爭不搶的山東人似乎更喜歡小城小鎮(zhèn)里“穩(wěn)穩(wěn)的幸福”,即便青島、煙臺、威海這些海濱城市,生活節(jié)奏也比其他沿海城市慢一些。這里的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回歸家庭,生兒育女。
第三,房價不瘋狂!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為7203元/㎡,其中山東為5728元/㎡,不僅遠低于同處東部沿海的浙江(11447元/㎡)、福建(9175元/㎡)、江蘇(8734元/㎡),也低于河北和安徽,甚至低于經濟滑坡中的遼寧省。
2017年以來,隨著國內一二線城市先后出臺限購令,手持大量現(xiàn)金的投機者們,盯上了經濟實力國內前三、環(huán)境與經濟發(fā)展前景俱佳的山東省,短期內造成山東一些三四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即便如此,跟很多南方城市動輒兩三萬的房價相比,山東省內除濟南、青島之外,其他地方的房價還是被很多外省人垂涎。
至于青島、濟南兩地,人口密集大、剛需旺盛,房市較省內其他地市緊張,但與省外大城市相比,也顯得寬松。
據中房智庫研究院發(fā)布的2017年全國35個重點城市房價收入比(住房總價/家庭可支配收入,反映房價壓力)報告,濟南、青島以9.19和8.59的房價收入比,分別位列第27位、第29位,相比同體量的其他大城市,兩地的購房壓力明顯小一些。
▲35個重點城市最新房價收入比榜單 數據來源:中房智庫研究院
第四,兒女雙全好!
“讓生還得能生,快速懷二胎到xx不孕不育醫(yī)院”“婚后無子莫發(fā)愁,尋子得福xx溝”“治療不孕不育,我們更專業(yè)”……
在山東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站牌路標、廣播電視上,出鏡率最高的就是婦產、孕育醫(yī)院的廣告。
子孫繁衍,枝繁葉茂,是山東人的世代夙愿。
孔孟之鄉(xiāng)的山東,從戰(zhàn)國時期就是具有45萬戶人口的繁華之地。齊魯文化重視尊老愛幼和孝悌節(jié)義,加之土地肥沃、山海相依、人杰地靈,向來是人口繁盛之地,也是歷朝歷代重要的糧食、物資和兵丁產地。
受傳統(tǒng)文化浸染,山東不僅崇尚養(yǎng)兒防老、兒女雙全的生育觀念,而且恪守“父母在,不遠游”的安土重遷思想。
2017年的數據顯示,山東高校畢業(yè)生省內就業(yè)最多,有近80%的山東畢業(yè)生選擇在省內就業(yè),其中又有很多在縣內工作,環(huán)境寬松,親情濃厚,婚戀、生育都比較容易。
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思想的鞭策下,山東人民一向以“最敢生”著稱。
幾十年來,因為計劃生育國策而關閘多年的山東,生育意愿被壓抑太久,尤其許多一胎生了女孩的家庭,再生一個兒子湊成“兒女雙全”的愿望十分強烈。這種情況下,政策放開時出現(xiàn)生育井噴也在情理之中。
第五,生娃有地方!
大城市生個孩子有多難?
2016年下半年,國家迎來全面放開兩孩生育后的第一個嬰兒潮。當年10月,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產科大廳貼出通知,預產期為第二年6月10日前的產科建檔掛號已經沒有名額。同一天,北京朝陽區(qū)婦幼保健院也貼出通告,到第二年5月的產婦建檔都已滿額。
產科醫(yī)療資源的擁擠是讓許多大城市夫婦頭疼的難題。在坐車一票難求、買車一號難求之外,連生孩子也變得“一床難求”。
相比一線城市,二三四線城市的醫(yī)療資源配置相對寬裕。
以山東為例,截至2016年底,山東省產科醫(yī)護人員2.8萬人,兒科醫(yī)師1.08萬人,千人口兒科醫(yī)師數達0.66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山東完成18所婦幼保健機構的新擴建工作,新增產科床位2300張,擴招產科、兒科和新生兒科醫(yī)護人員1200人。
除了醫(yī)療資源,山東是最早實行158天產假的省份之一,按照規(guī)定,生育一孩二孩都能享受總數158天的產假,增加的產假、護理假視為出勤,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種種政策“護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育齡婦女的生育積極性。
4
從以前“少生優(yōu)生,幸福一生”,到如今鼓勵“為國生娃”,生育政策的變化之快,有點讓人應接不暇。
生活舒坦時,繁衍后代是人類天性。生活壓力大時,不繁衍后代也是天性。
兩孩政策放開之初,復旦大學彭希哲教授曾表示,要解決人們不愛生、不敢生的問題,需要從公共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比如從經濟角度,(實行)以家庭為單位的所得稅制度改革,家里有兩個小孩或者家里要照料老人的,家庭所得稅應當減免。
再比如公共服務,既然希望大家按照政策來生育,主要的后顧之憂如托幼服務等不解決不行。整個公共服務的錢要增加,才能讓育齡人群想生、敢生,最后能生出來。
也有人調侃說,國家要鼓勵生育,可以學學2500年前戰(zhàn)國時代的越國:政府包分配對象,生娃就發(fā)獎,提供從醫(yī)療、生育資金到撫養(yǎng)費、教育費一條龍服務,送錢、送東西、送產婆甚至送乳母??傊痪湓挕傩肇撠熒?,國家?guī)兔︷B(yǎng)。
真能如此,你愿意為國家生孩子嗎?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 華商韜略 ”,作者徐艷麗。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來源:華商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