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 教改 標簽的文章
點擊查看更多 教改 相關文章-
教育綜合改革,辟謠與探索
在自身資源稟賦、社會架構、過往經驗的基礎上去探索教育新模式。
-
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重點是縮短學制?想多了,綜合改革沒有這一改革選項
在整體基礎教育存在應試傾向情況下,縮短學制只會增加學生的壓力。
-
江西“雙減”行動:引進校外資源提供課后服務興趣課程
建立考評機制,將參與課后服務工作納入學校教師考核體系。
-
因發(fā)布煽動性信息引發(fā)群體性聚集,北京我愛我家2名員工被刑拘
責令公司對涉事門店停業(yè)整頓,對涉事員工嚴肅處理
-
人社部擬調整經濟專業(yè)技術職業(yè)資格考,取消郵電等三專業(yè),增設知識產權
職業(yè)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進。
-
項賢明:教育改革為何陷入困局
“中國教育改革很多時候是在用錯誤的方法去解決虛假的問題。”
-
新加坡教育不斷改革,是被“全球最焦慮”逼的么?
居安思危,痛定思痛,新加坡教育從未止步。
-
芬蘭教育為什么在臺灣行不通?
想學芬蘭教育,先做好這五件事。
-
陳寶生:2019年將大力度、大范圍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
2019年,教育部將繼續(xù)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將“勞”納入教育方針,推進勞動教育,重點關注家庭教育;印發(fā)《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改革中外合作辦學
-
日本教育不再“寬松”,但作業(yè)還是比“減負”的中國少多了
“寬松”這個詞還包含著充實、豐富等正面要素。
-
民辦國際化學校發(fā)展與中國教育改革的對話
民辦國際學校的辦學、招生、課程和學生出口對于國際化人才的培養(yǎng)都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
從全國統(tǒng)考到反思應試,看澳大利亞的教育變革之路
最近,澳大利亞的中小學校長、老師以及三、五、七、九四個年級學生非常緊張。
-
葉瀾:宏觀決策不反思,中國的基礎教育很難做好
價值觀危機是中國教育的根本危機。
-
從0到1,一所貧困縣學校的智慧校園是如何煉成的?
大規(guī)模的平板教學到底帶來了什么改變?
-
【芥末晚報】培諾教育募資3000萬元;多所名校暫停學歷繼續(xù)教育
百年育才擬將募資不超過2000萬,發(fā)行對象為嘉興真格;三家教育企業(yè)首次入選恒生指數,3月5日生效
-
教育部:重點監(jiān)測大城市中,18個已實現幼升小免試就近入學
多項措施給“擇校熱”降溫
-
首都教育改革,重點破解“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
兩會新聞發(fā)布會,關于首都教育改革,改什么?
-
臺灣將出現“實驗大學”?“實驗教育三法”出臺后第一次修法
落實辦學多樣性的可能,讓學習更自由
-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教育改革進入“全面施工內部裝修”階段
今后教育發(fā)展的任務就是進一步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
-
楊東平:從“選優(yōu)”到“均優(yōu)”,臺灣教改給我們的啟示
20年前的臺灣與我們驚人地相似,今天的臺灣基礎教育已基本“正?;薄?014年11月通過的實驗教育三法,更使得教育改革進入學校再造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