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備考期的大學生來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你正在圖書館里學得酣暢淋漓的時候,一首象征著閉館的《回家》陡然響起,保安叔叔甩著鑰匙鏈暗示你趕緊離開,清潔阿姨也拿著掃帚在你的座位旁施起了逐客大法。
那時的你肯定在想,這圖書館要是不打烊該多好。
這幾天,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同學們就迎來了24小時開放的圖書館,學校將館內一層不打烊開放,為的是解決同學們早晨在外排長隊等待開門的難題。
不過,讓不少人更高興的原因,好像不是“終于可以通宵夜讀”、“可以一口氣多讀幾本書了”。而是“終于不用一早就守到圖書館門口占座”,或“肝deadline到大半夜也不會有人趕我了”……
你還沒明白?如今中國大學的圖書館,根本就不是用來讀書的,它們早就變成自習室了。
現在去圖書館,還有誰會讀書?
起初,圖書館承載的功能,無外乎就是借閱,學校購置書籍入館,向學生免費開放閱讀資源,便能為學生減輕不少書費負擔。
百年前,北大迎來了他們新一任的圖書館主任李大釗先生,他主張各類圖書兼容、推動館藏以年均1萬冊左右的速度增長、提倡延長開館時間以便利讀者,促成了北大圖書館由封閉式藏書樓到中國第一所新型現代圖書館的轉型,也使之成為全國高校圖書館的楷模。
發(fā)展至今,國內大學圖書館的面積確實越擴越大,館藏也早就以百萬來計算,作用也更多元,但閱讀功能卻不斷被弱化。
東南大學曾于2010年至2015年對校內的李文正圖書館每月到館人數做過長期調研,數據顯示,每年1月考試季,到館人數相對其他月達到峰值,6月考試季次之,而其他各月份的人數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這一數據放在國內的任一其他大學,都不足為奇。每逢期末,宿舍令人頹靡墮落,空教室總是可遇不可求,去圖書館拼一把,說不定就能??荚嚾^了。
在圖書館睡覺,好歹能做一個學術夢。
在圖書館里環(huán)顧一周,身邊的人要不就是在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屏幕忙作業(yè)或論文,要不在撓破頭皮地刷各種試卷,還想捧一本“閑書”慢慢品味,你不覺得焦慮慚愧嗎?
不過,要是看得再仔細點,你可能會釋懷些許,電腦屏幕是亮著沒錯,可好像是在播??;厚厚一沓試卷在手邊沒錯,可被攥在手里的好像是用來刷微博、打游戲的手機。
如今圖書館的功能,大概可以這么總結:期末是自習室,平日則是納涼的空調房和免費蹭wifi的后院。
除此之外,不少大學把咖啡廳搬了進來,就地做起了生意。甚至還有高校圖書館曾被曝設置了豪華考研包廂,每天租金才2元錢,學生能不搶著去買單嗎?
沒有咖啡,真的讀不進去書。圖/pexels
高校圖書館的變遷史,也正是大學與大學生變化發(fā)展的縮影吧。
圖書館,無外乎就是借書、還書、占座嘛
大學校園里最詭異的地方,圖書館可以算一個。
比如,你在館內尋覓了好久,終于找到一處空座位,正當你準備放下書本入座時,不知從哪兒突然飄出一個聲音:“同學,這里有人?!?/p>
占座已經在高校中成為一種常見現象,讓人無奈。
作為全校最適合自習的寶地,關于圖書館的討論,總是離不開占座這一話題。此行為讓不少學生恨得咬牙切齒,卻仍屢禁不止。尤其到了期末或考研前夕,清晨五六點,便有人出發(fā)前往圖書館門口排起了長龍,開門那一瞬,隊伍里的學生們個個鉚足了勁兒往里沖,把門擠破了、把人擠傷了都在所不辭。
說白了,不就是因為僧多粥少、人多座位少,不然,誰愿意起早貪黑著被擠成肉餅?
據全國高校圖工委統(tǒng)計,我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書庫約占總建成面積的30%~40%,閱覽室僅占22%,也就是說,讓你讀書的地方,還沒有放書的地方大。再加上來圖書館的不僅有閱讀者,更有浩浩蕩蕩的自習大軍。圖書館在空間服務上的硬傷,自然不言而喻。
圖書館的閱讀空間難以滿足眾多學子的需求。圖/unsplash
座位問題也許是不少高校圖書館看得見的短板,而有些應有的功能,可能你連看都看不見。
你可能覺得,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相當簡單且無聊,無外乎就是借書和還書。但你若想在美國的一所大學應聘這一職位,圖書館學碩士學位是最低門檻,還需經過嚴格的職業(yè)資格認證。
一名圖書館員要負責的內容,可不止借閱與咨詢那么基礎。他們還需參與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質、學科發(fā)展評估、教學資源建設等工作,哈佛大學原校長艾略特曾把圖書館比作“大學的心臟”,資歷合格的館員,是維持這個器官良好運轉必不可少的因素。
事實上,對于圖書館在高校中的定位,相關教育管理部門早有過明確規(guī)定。
2015年教育部下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中,就曾提出“發(fā)揮圖書館在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作用?!?/p>
圖書館到底有哪些功能,你可能畢業(yè)了都不知道。圖/unsplash
而在我國高校,這顆心臟似乎有些供血不足?!兑?guī)程》中提出的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圖書館員的學歷也多為??苹虮究?,根據教育部發(fā)布的《2016年高校圖書館發(fā)展概況》,在當年登記的高校中,平均每館擁有的博士數量僅為0.97人。
不僅如此,高校圖書館也不乏出現變成家屬后院的情況,一些不具備專業(yè)知識背景的人同樣能混進了隊伍里。不過,這似乎也沒什么損失嘛,至少借書、還書的工作都能照常進行。
只能說,我們圖書館的軟性服務、科研功能并非沒有問題,要么是因為你從來就不知道,要么就是它幾乎都不存在。
“快餐式”閱讀盛行的今日,很少有人會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圖/unsplash
你能讀那么多書?假的吧
林語堂先生曾說,學校的好壞取決于圖書館。18歲時進入上海圣約翰大學,對他來說,那里的圖書館,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除了聽課、完成作業(yè),剩下的時間他都給了圖書館。幾年下來,他把館內五千多冊的圖書都讀遍了。
今時今日,我們偶爾還能聽到這樣的讀書佳話。前段時間,山東大學的研究生丁安琪突然被送上了微博熱搜,原因是她一年的讀書數量高達600本,被網友們稱作“圖書館女孩”。
“一年600本書,怎么可能?”。圖/pexels
同樣是愛讀書,上個世紀時,前者的閱讀經歷向來被奉為美談。而后者這位女孩的行為,卻在當下受到了一大波質疑,“一天讀這么多書?囫圇吞棗吧”、“研究生那么閑的嗎?不用寫論文?”、“照這個速度得一目十行吧,那有什么意義”……
網友們的懷疑,似乎也并不難理解,與其說人們不相信這位“圖書館女孩”,不如說他們只是不相信自己:
現在,要靜下心來完完整整地讀一本書,我真的做得到嗎?
所謂純粹的閱讀、理想的圖書館,即便是在大學,也應該早就不復存在了吧。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間大學”,作者瓜子。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