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這個美國非營利組織研究40年,就是為了不讓娃變成“熊孩子”

作者:外灘教育 發(fā)布時間:

這個美國非營利組織研究40年,就是為了不讓娃變成“熊孩子”

作者:外灘教育 發(fā)布時間:

摘要:什么是社會情感學習?

社會情感能力7.jpg

圖片來源:unsplash

生活中最怕自己的孩子變成“熊孩子”:蠻橫無理還不懂得與人溝通,與“別人家的孩子”形成鮮明對比。今天外灘君要介紹的這家美國非營利組織就專教“熊孩子”。它名叫兒童委員會,已經(jīng)運行了40年,他們提出的社會情感學習課程目前覆蓋了美國40%的學校,幼兒園至高中都在用,和語文、數(shù)學一樣,是基礎學科。外灘君和它的執(zhí)行董事Joan Cole Duffell聊了聊,下文中就將跟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社會情感能力?它又該如何學習呢?

美國勞工部曾經(jīng)詢問美國前20家公司,他們希望新員工具備哪些技能,并按重要順序排列,這20家公司總結出了以下6點:

  • 學會學習的技能

  • 傾聽和語言溝通

  • 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

  • 個人管理

  • 領導力和組織能力

  • 閱讀、寫作和計算能力

你會發(fā)現(xiàn),排在第一位的是學會學習的技能,最后是閱讀、寫作和計算能力。在這兩點上,外灘君覺得,我們的家長做得非常好,為孩子“武裝”各種知識和技能,恨不得讓他們一個個都成為“少年精英”。

可是,這些精英少年,卻可能出現(xiàn)各種問題。他們或許自私冷漠、不懂如何與人交往,或成了缺乏同理心,一有問題只能搬出家長來解決的“熊孩子”。

回想一下,我們身邊的“熊孩子”,是不是大多缺乏了中間這些能力呢?傾聽與溝通、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自我管理….這些才是“少年精英”避免成為“熊孩子”的真正秘訣。而它們統(tǒng)稱為社會情感能力,與之對應的,是社會情感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SEL)。

在美國,有一個已經(jīng)運行了40年的非營利組織,叫兒童委員會(Committee for Children)。他們就重點培養(yǎng)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并設計出一整套SEL課程(Second Step,譯為“啟格慧”),覆蓋了美國40%的學校,幼兒園至高中都在用,和語文、數(shù)學一樣,是基礎學科。

社會情感能力1.jpg

小學階段SEL課程教材  來源:兒童委員會官網(wǎng)

全球范圍對SEL的學習興趣,也在呈指數(shù)增長。這套SEL課程,目前已經(jīng)遍布澳大利亞、巴西、德國、瑞典、日本、挪威等十幾個國家。特別是在教育成果顯著的芬蘭,有超過75%的幼兒園和小學實施了這一項目的學習。

就在這個月,兒童委員會執(zhí)行董事Joan Cole Duffell女士,出席在上海舉辦的慧育家SEL國際教育論壇,攜手美國正面管教協(xié)會高級導師,也是首位將正面管教引進中國的張宏武,共同打造適合中國國情和文化的SEL整體解決方案。

那么,全球SEL學習的實踐成果如何?可以給到父母、學校什么啟發(fā)?外灘君專訪了Joan女士和“中國正面管教之家”慧育家的創(chuàng)始人張宏武。

社會情感能力2.jpg

兒童委員會執(zhí)行董事Joan Cole Duffell

什么是SEL?

20世紀的80年代, Joan開始思考,究竟是什么讓人們會去傷害他人?是否可以從小教孩子一些技能,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控制情緒、解決問題和憤怒管理?

于是,一個在全球范圍,預防暴力教育和社會情感技能學習(SEL)的想法萌生。兒童委員會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具備了以下五方面的能力,他們未來才可能擁有更良好的社會關系和情感狀態(tài),并更容易取得成功。

1、自我認知(Self-awareness)

能理解自己的情緒,擁有自己的興趣、目標和價值觀。研究表明,有強大自我意識的人,更善于自律。

2、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這包括延遲滿足、壓力管理和控制沖動,能適當?shù)乇磉_自己的情感和情緒。

3、社會意識(Social-awareness)

擁有同理心,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并欣賞他人的優(yōu)點,接納別人的不同。

4、人際關系技能(Relationship-skills)

有清晰的表達能力,能積極的聆聽和配合,有沖突時有建設性的談判能力,和尋求幫助的能力。

5、能做負責任地決策(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

在綜合個人需求和人際關系的基礎上,做出有建設性的決定和選擇。

這五條統(tǒng)稱為社會情感技能。

社會情感能力3.jpg

來源:學術、社會和情感學習協(xié)作組織(簡稱CASEL)官網(wǎng)

我們?nèi)绾握莆丈鐣楦屑寄埽?/h3>

社會情感技能究竟如何學習?Joan為我們舉了一個同理心的例子。

“同理心,是能正確感知和理解別人的情緒。獲得同理心的第一步,就是學會解碼他人的面目表情。

我們可以鍛煉孩子,從對方的臉部神情和身體動作來找線索:他的想法是什么?她的感受是什么?

接下來讓他們思考,我可以怎么幫忙?我有什么和善的話可以說?最后,展開自己的行動,在行動中為別人分擔情緒壓力。而這些步方法,都將系統(tǒng)性地融入SEL課堂學習。”

外灘君想起自己看過的一個真實記錄短片。

幼兒園里,一群孩子正在吃飯聊天。其中一個小男孩Ken,不小心撞到了小女孩Jenni,使她手中的牛奶瞬間灑了滿身。Ken和同伴忍不住大笑,Jenni則憋紅了臉,委屈無助。

沒想到,接下來的劇情,卻讓人頗感意外。

剛才還在和同伴大笑的Ken,突然愣了幾秒,轉(zhuǎn)身跑開?;貋頃r遞了一條毛巾給Jenni:“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p>

Jenni的好朋友打抱不平:“那你剛才為什么要笑她呢?”Ken誠懇地解釋:“剛才這一切太意外了,所以沒忍住,對不起?!?/p>

Jenni聽了也突然笑著說:“我的衣服也沒嘗過巧克力味的牛奶,真是太意外了!”頓時,所有的孩子都笑作一團。

本以為又是一次常見的“校園霸凌”,幾個孩子卻用真誠、幽默和同理心,完美地化解了。這與他們所擁有的社會情感能力密不可分。

Joan強調(diào),如果在幼兒時期學會了同理心、自我調(diào)節(jié)和問題解決等社會情感技能,孩子長大成人后酗酒、惹麻煩、或者傷害他人的可能性更小。他們也會有更牢固的家庭關系,在工作中表現(xiàn)更好,并成為更好的父母。 

社會情感能力4.jpg

Joan Cole Duffell女士在SEL論壇上演講

如今,SEL已成為正面管教基礎上的一套系統(tǒng)的社會情感學習課程。在中國,也有多家國際學校引進。其中,上海美國學校在這方面實踐最早,已將SEL課程覆蓋各個年級。

這對老師本身的社會情感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剛剛從課堂上學到了如何進行憤怒管理,三分鐘后老師自己就開始抑制不住地尖叫,該是多么糟糕?

同樣,父母對兒童社會情感學習,更要提供正面強化作用?!叭绻⒆釉趯W校里學習了社會情感的技能,可是回到家里,家長卻不知道他學了些什么,也沒辦法為他在生活中提供實踐機會,那么,他的學習效果一定是大打折扣的?!?/p>

社會情感能力,同樣影響學業(yè)成績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社會情感技能的學習,只與孩子的性格、同理心等“軟實力”相關,其實,在SEL課程中,還包括一項重要的認知技能的學習。

比如,如何傾聽?怎樣集中注意力,并使用你的記憶,去完成聽到的指令和步驟,成為一個學習高效的人?

一項針對4到5歲兒童的早期學習研究表明,參加社會情感學習課程的兒童,比沒有參加的兒童,在學齡前階段結束時,認知技能有顯著的提高。

美國有另一項為期一年的對照試驗,從6個學區(qū)的61所學校,隨機抽選了幼兒園至小學二年級的7800名學生和321名教師。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那些學習了社會情感課程的孩子,不僅在能力和行為上有明顯的改善,在學業(yè)成績上也驚人地高出11%左右。

正如Joan所說,“一個內(nèi)心平靜有力量的孩子,怎么可能學習學不好呢?”如果能為孩子提供認知情感技能的學習,讓他們學會管理情緒,提高幸福感,這對他們的學業(yè)成績也大有提升。

社會情感能力5.jpg

來源:Committee for Children兒童委員會官網(wǎng)

當然,SEL學習是一套系統(tǒng)化的課程,包含很多內(nèi)容。下面是一些可以和孩子一起實踐的小技巧:

1、如何讓自己冷靜下來

我們總是很難控制憤怒或沮喪的情緒,這些情緒不僅無益于事情的解決,還會傷害身邊人的感情。

如何幫助我們冷靜下來?不妨和孩子在家里布置一個溫馨的角落,作為情緒的暫停區(qū),并取一個特別的名字,比如“冷靜角”。和孩子約定好,當情緒激動時,可以先去“冷靜角”呆一會,平復好情緒再來傾訴和討論。

這個方法,將很好地幫助孩子學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2、將麻煩分級

想要在生活中保持穩(wěn)定平和的心態(tài),就要減少不必要的焦慮和緊張感。SEL學習中有一個很實用的“麻煩分級”技巧,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可以將生活中的麻煩分成五級,最低的一級叫“庸人自擾”,比如排在隊伍的最后一個上校車,這不損人也沒傷己,幾乎可以忽略。最高級別的是“天災人禍”,比如地震了,這個時候什么都可以放下,逃命要緊。

當孩子將遇到的麻煩對號入座,他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并沒有想象的不如意,這也讓他更超脫地看待生活。

3、解決問題的步驟

當孩子犯錯或遇到困難時,要引導孩子養(yǎng)成有建設性的思考方式,鍛煉問題解決能力。

首先,不帶任何責備地說出問題所在;讓孩子設想可能的解決方案,這時候,不管方案如何,父母要耐心傾聽且保持尊重;接著,和孩子探索每個方案的可行性,“如果這樣做,可能會有的結果是什么?”最后,挑選一個最佳解決方案,并引導孩子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

以上這些情緒和問題的處理方式,這不僅是SEL學習的一部分,也暗合著正面管教的相關理念。

社會情感能力6.jpg

專訪慧育家創(chuàng)始人張宏武

自2010年,張宏武首次將正面管教引入中國,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家庭都加入了“正面管教的隊伍”,并從中獲益;甚至有家長認為,正面管教顛覆了他的教育觀念,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

如今,張宏武再一次將社會情感學習課程SEL帶到中國,探索中國國情和文化下的SEL整體解決方案。

以下是外灘君與張宏武老師的對話內(nèi)容。

B=外灘君  Z=張宏武老師

B:社會情感技能學習和正面管教之間,有哪些方面的區(qū)別?

Z:這兩套課程還是有差別的。SEL是學術、社會和情感學習協(xié)作組織(簡稱CASEL)認證的課程,目前正面管教還不是。另一方面,SEL更多地是關注孩子如何去學,正面管教主要關注老師、父母怎么去教。

B:學校、家庭和社區(qū),都是SEL學習體系很重要的部分。那么,在家庭層面上,有什么建議給到家長?

Z:只有成人也在成長進步,他才能夠帶給孩子更多他需要的品質(zhì)和技能。所以,我們會專門有一套家長課的教材,讓成人可以一起學習,構建更好的親子關系,同時也幫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踐行社會情感技能。

B:教育中有一些很常見的問題,比如學習動力不足,是不是也是因為缺少社會情感技能?怎么能讓孩子更有動力去學習?

Z:一個孩子的社會情感技能越高,他的學習動力就越強。此外,學校、家庭有沒有讓孩子感到有歸屬感,這很重要。

前兩天,我認識的一個初中孩子,期中考試成績下降很多,老師按成績排座位,這個孩子就被排到了后邊。孩子家長就非常焦慮,和孩子起了很大沖突, 最后這個孩子要離家出走。

在這個事件中,不僅學校沒有給孩子安全感,家長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父母,大家想一想,孩子已經(jīng)非常沮喪了,我們非但沒有給予安慰,反而以懲罰的方式來對待。

親子共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孩子行為,鼓勵和傳遞愛的信息。我們應該讓孩子感受到,哪怕你的考分不及格,父母依然愛你。

B:中國的父母特別喜歡給孩子包辦一切,這是否也讓孩子欠缺社會情感技能的學習?

Z:很多父母總是一廂情愿地給孩子提供不必要的支持,卻忽略了他們需要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中,在不斷的試錯和練習中,學到更多社會情感方面的技能。我們要有勇氣放手讓孩子去面對生活本身,給他們犯錯的機會。

B:為什么SEL課程在中國的實踐推廣,是從幼兒園到一年級這樣一個低齡階段?

Z: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們考慮到,對一個孩子影響最深遠的是幼兒階段,所以我們會先從幼兒園和一年級開始,逐漸覆蓋整個小學和中學。另外,這也和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有關。

SEL作為一種全新的課程內(nèi)容,相對來說更容易進入到民辦學校,而幼兒園在民辦學校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B:在SEL進行本土化的過程中,如何讓它更契合中國的語境和文化?

Z:學習是深受文化影響的,比如有些西方文化里的表達方式,需要進行轉(zhuǎn)換才能融入中國語境。所以,我們在尋找適合中國國情和文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舉個例子,SEL課堂的班會討論,原先是用大拇指向下表示不同意。但是到了中國文化里,這個動作有著強烈的否定情緒,會給孩子一種不尊重的感覺。我們就將這個動作改成雙手胸前交叉,既表達了不同意,同時又沒有不被尊重的感覺。

類似的還有很多,所以我們在做課程研發(fā)的時候,需要考慮到文化適應性。不過,SEL畢竟是一種順應人個性發(fā)展的研究,關于人的核心東西,在不同文化語境都是一樣的。

B:SEL在中國的實踐,還面臨著怎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

Z:目前,我們遇到的困難,主要是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教學觀念的轉(zhuǎn)換,以及分數(shù)的壓力、班級容量的問題。比如,在很多學校因為班級容量太大,而SEL課堂上有很多討論環(huán)節(jié),我們就要想辦法來解決,比如是否要將一個班分成兩個班來上課?是否要進行更多的分組教學?

所以,SEL在中國的實踐,還需要我們做出更多不同的嘗試。

本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外灘教育”,作者周瀅瀅。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zhuǎn)載文章,原文:外灘教育;
2、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外灘教育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這個美國非營利組織研究40年,就是為了不讓娃變成“熊孩子”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