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張若梅:本科教育“增負”成必然,如何“增負”是關鍵

作者:張若梅 發(fā)布時間:

張若梅:本科教育“增負”成必然,如何“增負”是關鍵

作者:張若梅 發(fā)布時間:

摘要:“增負”不是目的,也不能以簡單的增量和賦難為手段,而是需要在“育才”的目標下合理“增負”。

微信圖片_20200106202852.jpg

需扭轉“玩命中學、快樂大學”的現(xiàn)象(圖源:網(wǎng)絡)

近期,在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中要求“大學教育管理嚴起來、課程優(yōu)起來、教師強起來、學生忙起來、效果實起來”,再次將公眾目光聚焦到大學教育之中。但這并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強調要對大學教育予以“增負”,早在2018年8月,教育部印發(fā)《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就已經要求嚴格本科教育教學過程管理,淘汰“水課”,加大過程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加強對畢業(yè)論文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堅決取消“清考”制度,以扭轉“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現(xiàn)象。

當下在本科教育“增負”成必然趨勢的情形下,明晰“快樂大學”、“輕松大學”的問題由來尤為必要,這將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明確“輕松”大學的具體問題,也為科學的教育“增負”提供依據(jù)。

一、大學輕松,“松”在何處?

“重研輕教”的考評指揮棒造就了一批校園“水師”和“水課”。當前高校教師職稱晉升和津貼獎勵政策仍然與科研成果息息相關,“重科研、輕教學”的風氣仍然存在強大制度評價保障,在職稱晉升和獎項評定中科研依然具有先天優(yōu)勢,且科研所提供的經費回報遠高于教學課時費收入,此外,量化考核的教研評估指標一定程度上也為“水課”和“水師”的產生提供庇護空間[1]。

根據(jù)2018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問卷網(wǎng)的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在2010名學生中,76.7%的學生認為學校水課較多[2],教師僅僅是PPT的“閱讀器”,學生被動聽課,而考前的“劃重點、放放水”,讓師生們心照不宣地完成了一次“教學”表演。在對2016屆和2017屆本科畢業(yè)生的調研中,也發(fā)現(xiàn)40%畢業(yè)生認為母校的教學存在“課程內容不實用,知識陳舊”的問題,接近10%學生認為“教師不夠敬業(yè)”和“專業(yè)能力差”[3]。

而“水師”、“水課”蔓延易產生“缺席”和“低頭”的學生。“水師”和“水課”的蔓延造就了無趣的課堂,課程枯燥無味、課堂互動性較差,部分學生也就理直氣壯地缺席課堂,或囿于嚴苛的點名制度,也就走個過場做一名課堂“低頭族”。有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大學在校生整體到課率為91%,4%在校生曾因曠課收到預警[4]。然而到班上課也并非所有學生都全身心投入,79%的學生坦言在課堂上使用手機以打發(fā)時間,以45分鐘一節(jié)課來計算,學生平均每節(jié)課玩手機的時間是13.9分鐘,接近課堂時間的三分之一[5]。

課堂“低頭”,課下也“低頭”。在《2017年大學生睡眠情況調查》中,超四成大學生在零點之后入睡,半數(shù)以上學生因“玩電子設備”而晚睡,超過兩成學生睡眠不足6小時,而60.9%的學生承認睡眠不好導致其學習效率低下[6]。惡性循環(huán)之下,7%的早課缺席率[4]也就不足為奇了。

“師生交情”和“畢業(yè)清考”成為部分學生畢業(yè)的“法寶”。大學的分數(shù)捆綁著學生們的直接利益,包括獎學金評定、出國交流、學業(yè)深造,甚至未來就業(yè)等。為了免除掛科風險,要求教師劃重點、向教師索分是部分學生的“求過法寶”,尤其是專業(yè)課因其難度高、分值占比大,專業(yè)課教師往往在期末會遭到部分學生的“圍追堵截”。

有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54.55%受訪者表示其“必修課老師會在期末劃重點”,30%的學生則表示“所有任課老師會劃重點”,僅一成學生其“任課教師不劃重點,讓學生自由復習”[7]?!安粍澲攸c”的任課教師也沒能成為學生持續(xù)性學習的動力,在關于“大學生日常學習及備考方式”的調查數(shù)據(jù)中,47%大學生屬于“平時懶散,考前突擊”的類型,而“平時學習刻苦,無懼期末考試”的被訪者僅有4%[8]。依賴于考前重點和臨陣磨槍的學生盡管掛科,但也有畢業(yè)“清考”為其兜底,大學校園內將其稱之為“最后的仁慈”,這也就造就了全國高校高達97%以上的大學生畢業(yè)率[9]。

微信圖片_20200106203938.jpg

教學相“漲”也讓師生在評教分數(shù)和課程分數(shù)中產生“合作”和“共謀”。評教分數(shù)牽制教師,課程分數(shù)影響學生,在雙方的利益需求下,隱性合作讓評教與課程分數(shù)互“漲”。同時部分教師因校方嚴格規(guī)定甚至受制于學生評教分數(shù),而出現(xiàn)課堂“取悅”學生的吊詭現(xiàn)象。有學者實驗發(fā)現(xiàn),高校課程成績優(yōu)秀率的放松會帶來學生學業(yè)成績和教師評教分數(shù)的雙重膨脹,實驗組中所產生分數(shù)膨脹的課程,學生在評教分數(shù)上會有更加慷慨的回歸,其中課程分數(shù)提高1分,學生評教分數(shù)顯著提高兩分[10]。

而除去此類“隱性合作”之外,學生評教往往也被教師們視為“牽絆”,認為評教是逼教師“取悅”學生,而學生評課加劇教師的“丑角化”。部分學校甚至規(guī)定,如果教師的評教分數(shù)排名靠后,可能會被領導約談、職稱申請延后一年至數(shù)年,甚至會失去講課資格[11]。學生作為教師的受眾,具有天然的評教權利和義務,但執(zhí)行過程中的個人主觀性和利益相關性,讓這一環(huán)節(jié)難以具有說服力。而評教指標與教師晉升、漲薪甚至去留息息相關,這種不甚可靠的評教結果極大傷害教師的教學熱情,同時也為師生“共謀”留有空間,最終也“害”了學生。

此外,大學的輕松與以往“嚴進寬出”的教育邏輯、“重研輕教”的考評體系、“上了大學就輕松了”的激勵騙局,以及“應試學習”的功利之風有莫大的關系。單從校方而言,“嚴進寬出”的教育邏輯,使學生入學就能畢業(yè)成為常態(tài)。因不存在所謂的“淘汰制度”,使得大學成為學生畢業(yè)的主要甚至唯一責任方。尤其是將學生畢業(yè)率作為大學質量評估的重要指標時,學校往往選擇降低學術門檻或放松學生監(jiān)管的形式,來實現(xiàn)校與生的“皆大歡喜”[12]。

而從學生一方來看,部分缺乏自主性的學生因高中階段長期接受“上了大學就輕松了”等激勵式口號的影響,使其一入大學便自我解鎖,部分學生更是借著“快樂大學”的名頭逃課、掛科,甚至對“只要膽子大,一周七天假”、“沒有掛過科和逃過課的大學是不完整的”、“上課不過是換個地方玩手機”等“校園黑話”堅信不疑。而部分“憂患意識”較強的學生則受到“應試學習”的功利之風影響,頻繁周轉于各類考證的培訓班之中,期望能為未來就業(yè)增添一份籌碼。同時在“水師”和“水課”蔓延的影響下,無論是“游戲生”還是“考證生”,逃課都成為其必然選擇。

二、如何扭轉“輕松”大學的現(xiàn)狀,為本科教育提質增效?

當前在教育部所提出的大學“增負”系列規(guī)定中,對學生是“強化課程難度、嚴格考試記錄、嚴把考試和畢業(yè)出口、取消‘清考’”;對教師則是強調“教授全員上講臺,清除‘水師’、‘水課’,嚴控課程質量評估”等,劍指“水師”、“水課”和混日子的大學生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高校對當前教育問題的重視。多所高校開始陸續(xù)發(fā)出取消“清考”通知,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也開始陸續(xù)清退大批不合格學生[13]。但在高校執(zhí)行“嚴出”的趨勢下,我們仍需意識到“增負”不是目的,也不能以簡單的增量和賦難為手段,而是需要在“育才”的目標下合理“增負”。

對于學生而言,“增負”目標下的個性化“增負”手段尤為重要。在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實施的“高校教學質量與學生發(fā)展監(jiān)測”項目調查顯示,本科院校所面對的主要學生群體包括:雖然自主性學業(yè)參與度較高,但對未來尚未形成明確規(guī)劃的“目標探索型”學生(占比10.4%);既無明確的自我發(fā)展規(guī)劃,自主性學業(yè)參與也較低的“學業(yè)倦怠型”學生(29.2%);雖抱有清晰的自我發(fā)展目標定位,卻在行動上滯后的“志行脫節(jié)型”學生(32.8%)。在本科院校中,近42%在校生對于未來沒有清晰的生涯規(guī)劃[14]。不同類型學生其“增負”需求有所不同,應就缺失目標規(guī)劃學生、學業(yè)倦怠型學生以及目標探索型學生分開“診脈”,在專業(yè)課程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方面增加多樣性。

對于教師而言:“金課”目標下的“組團”式合作應有助益。其一,嘗試建立教學互助組,由同學科、同專業(yè)、同領域教師組成,由組長為組員把關課程設計,用組員間互助督導、多元參與和多元協(xié)作等形式避免部分教師“躲懶”情形出現(xiàn)。其二,教學與技術合作,增加信息化教學手段,尤其是對于技能型課程,應增加技能節(jié)點下的過程量化考核,形成課程效果的實時畫像,對比分析課程質量數(shù)據(jù),提升課堂育人效果。例如陜西鐵路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設計虛擬仿真教學平臺,以交互式游戲理念,采用“闖關”教學形式布置學習過程中的技能訓練,提升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度。此外也應探索剝離學生評教與教師考評的利益關系,提高評教成績的可信度,維護教師和學生的核心利益。

參考文獻:
[1]張若梅.讓教授給本科生上課,難在哪里?[N].IPP評論,2019.11.03:http://ipp.org.cn/index.php/home/blog/single/id/486.html
[2]芥末堆.中國大學生最怕的事,終于來了[N],2019.1218:http://qplk.cn/N/112064.html
[3]麥可思研究.大學期末考試拼的究竟是實力還是師生交情?[EB/OL],2019.01.25:http://edu.sina.com.cn/zl/2019-01-25/doc-ihqfskcp0339477.shtml
[4]麥可思研究.上早課的大學生最積極?[N],2019.01.15:http://www.sohu.com/a/289037924_121294
[5]新華網(wǎng).八成大學生為“手機控”,三分之一上課時間在玩手機[N],2018.04.19: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18-04/19/c_1122706077.htm
[6]麥可思研究.期末“修仙季”超四成大學生零點以后入睡[N],2018.01.11:http://edu.sina.com.cn/zl/edu/2018-01-11/doc-ifyqnick5319410.shtml
[7]學術資源大全.大學老師:同學,如果你考了60分,請記住那是我努力的結果[N],2018.05.22:https://zhuanlan.zhihu.com/p/37163398
[8]麥可思研究.這所大學強制讓30%的學生掛科,為掛科而掛科有必要嗎?[N].2019.05.16:https://wxn.qq.com/cmsid/20190516A0KMW000
[9]鄔大光.我國大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必須走出歷史慣性[N],光明日報,2018.06.19:http://m.qunzh.com/mjcz/zjjt/201806/t20180620_39757.html 
[10]哈巍,趙穎.教學相“漲”:高校學生成績和評教分數(shù)雙重膨脹研究[J],社會學研究.2019(01):84-105.
[11]人民網(wǎng).高校評教:名存實亡[N],2016.01.18: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118/c1006-28062760.html
[12]經濟觀察網(wǎng).低輟學率的大學教育能走多遠[N].2013.04.12:http://www.eeo.com.cn/2013/0412/242461.shtml
[13]金羊網(wǎng).武漢大學92名國際學生被清退,合理“增負”大學生不再躺著畢業(yè)[N],2019.12.17:http://muji.bandao.cn/a/319445.html
[14]中國青年報.高校嚴字當頭“我該怎么學習”成頭號難題[N].2019.17.17:https://edu.sina.cn/2019-12-17/detail-iihnzahi8020760.d.html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IPP評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載文章,原文:IPP評論;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IPP評論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張若梅:本科教育“增負”成必然,如何“增負”是關鍵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