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來智慧校園研究中心(ID:futureschools)
主持人
白?。亨嵉铝?未來學校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 中國教育智庫總負責人
受訪嘉賓
陸云泉 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未來智慧校園研究中心主任(注:本文為視頻專訪實錄,未經本人審閱)
一所名校在疫情下的“彎道超車”
白丁:對陸校長大家應該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陸校長一直在教育的第一線工作,過去幾年在海淀區(qū)教委做主任,現在又回到了教育戰(zhàn)線的最前沿,在一零一中學做校長。
在未來校園、智慧校園、未來學習方式變革方面,陸校有著深刻的理解,并在一零一教育集團做過非常好的實踐,我們希望通過今天陸校的分享,能使我們大家獲得一些啟發(fā)。
當然今天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就在最近幾天,中國教育智庫網和一零一中教育集團,共同組建了未來智慧校園研究中心,依托101中學的實踐,由我們今天的主講嘉賓陸云泉校長,擔任研究中心的主任。相信通過這樣的一個合作,未來智慧校園會有整體的提升,對整個學習方式的變革,能夠達到更好地支撐。以此為整個教育戰(zhàn)線提供我們力所能及的一些貢獻。
今天想請教陸校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于這次疫情。因為這次疫情每個人都感同身受,對學生的學習帶來比較大的挑戰(zhàn),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也帶來了比較大的挑戰(zhàn)。在直播之前我跟陸校進行了簡單的溝通,陸校表示疫情本身是一個特別不好的事情,但是對我們的教與學還是有一個比較好的促進作用的,想請陸校結合一零一中學教與學兩方面的工作,遇到的一些挑戰(zhàn)以及機遇、變化給我們做一下分享,謝謝陸校。
陸云泉:好。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能夠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和各位網友各位教育同仁一起交流。
在這次疫情期間,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怎么來應對這次疫情?應該說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最廣最嚴重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次疫情。從學校來講,面臨著最嚴重的一次挑戰(zhàn),學生們開啟了居家學習的模式,這個模式體現了我們“停課不停學”的這樣一種方式。但是我們怎么去開展,對學校對老師對學生對家長都是一個新的課題。在這次挑戰(zhàn)當中我們需要去深入思考,我們未來的教育到底應該怎么做。
我記得在19年的暑假,我們一零一教育集團首次的教育教學年會上,我當時說了這么一句話:2019年是教育迭代的時刻。當時我們關注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yè)4.0對教育提出的挑戰(zhàn),當時肯定沒想疫情的這個挑戰(zhàn)。
我們認為未來的教育可能是三分天下,也就是學校的教育、校外的教育以及線上的教育,各三分天下。我們未來的教育可能更加注重個性化,我們講最好的教育就是適合每個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也是我們要為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能夠提供適合的課程,所以我們就開始謀劃教育4.0,去實施人工智能環(huán)境下的生態(tài)智慧教育。
在我們學校的著力推動下,區(qū)委區(qū)政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從19年的5月份,海淀區(qū)委區(qū)政府就提出了科技應用場景的建設,其中唯一的一個教育項目就落戶在我們一零一中學。當時我們謀劃的就是通過人工智能這樣一個背景手段建設教育的三項科技應用場景,一項是搭建一個豐富的課程資源平臺,第二構建一個學習的平臺,不僅是學生的學習,也包括我們教師的教育,第三個就是管理平臺和評價平臺。
我們沒想到這次的疫情實際上加速推動了我們這項工作,我們提前運行了OMO這樣一個一體化的平臺,在上個月就是2月17日,全面的實施了我們前期的規(guī)劃。所以從2月17號到現在為止,通過一段時間的運行,我們感覺到效果還是比較良好的。從教師來講,原來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是被動的,通過這次疫情,他會主動地去適應,并且我們發(fā)現老師的學習能力非常強。通過OMO這樣一個學習平臺,學生和教師的交流越來越順暢,所以大家感覺到在這次疫情當中反而在某些方面的學習非常高效,并且能夠進行個性定制。
比如說我們在網上教學的一些東西,有的學生可能一下沒有很清楚,他可以通過視頻回放去復習。同時我們在OMO的平臺上面,通過聊天的功能,學生在課堂里面可以互相進行討論,也可以跟老師之間進行討論。
實際上我想這次疫情是我們轉變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學校管理和評價方式的一次機會。我們從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在推動深化教育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的理念、方式、方法以及評價,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去推動去實施。
以往我們要去改變一種常態(tài),特別是維持多年的常態(tài),我們在推動過程中間顯得比較吃力。但是因為這次疫情,實際上包括我們的政府、學生、家長、老師共同地去應對這么一次危機,所以讓大家都變成了主動者。大家主動了以后,我們積極地去應對這次挑戰(zhàn),這個過程中我們是順勢而為。
實際上從某種角度來講我們的教育可能實現了彎道超車。
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前人的教育理念真正意義上得到了師生和家長的認同,也就是說因為居家學習,不僅僅是學文化知識、課本知識,其實更重要的是學對生命的各種尊重以及對科學的理解、理性的思維,包括我們的生存技能,比如所家務勞動,我們的學生在家里面學會了做飯,學會了自主的學習、自主的管理,特別是學會了跟家長之間的溝通。其實對家長來講也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怎么去陪伴孩子學習。從某種角度來講,這時父母就是一個班主任的角色、教師的角色。通過信息化技能的提升我們也推動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所以說這次疫情本是一件壞事,但如果我們應對的好,有一個比較良好積極的心態(tài),這也是一個很好地教育改革的契機。
線上教育,未來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白丁:感謝陸校的分享,剛才陸校講了在一零一中,應該是2019年之前,學校已經在人工智能、數據、信息化對教育學的支撐方面做了一些布局。我確信一零一中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預料到疫情的突然爆發(fā),但是我們做了積極的準備,關鍵是做了很好地實踐。
應該說剛才通過陸校的分享,能感覺到一零一中學面對這次疫情,在最近幾個月在教與學的互動當中,整體的運行還是相對輕松的。
剛才陸校提到我們在追求個性化的教育,我們知道一零一校園非常漂亮、面積非常大,當然還有在校學生人數非常多。大家都知道個性化和規(guī)?;谴嬖谝欢艿?。剛才提到了對人工智能、信息化的一些應用還有一些投入,想請陸校再做進一步的解讀,這種新技術的應用,我們個性化教育目標教育理想的實現,它中間的一個邏輯關系是什么?它的價值何在?謝謝。
陸云泉:現在一零一教育集團在北京市有10個校區(qū),是一個比較大的集團,我們涵蓋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包括普及教育,所以整個基礎教育當中的各種門類應該在我們的教育集團里面是完整的。10個不同的校區(qū)原來的教育教學的風格和教育模塊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在推動集團化辦學的過程中,有兩個目的,首先要達到均衡,十八大我們就提出來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要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所以我們本身有一個推動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責任和擔當。
第二個目的實際上是我們一個綜合目標,需要把每個學校每個校區(qū)變成優(yōu)質。我想教育改革的終極目標就是優(yōu)質的教育,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讓老百姓來進行選擇。在這個過程中間,我們的規(guī)模又大校區(qū)又多,我們怎么讓我們優(yōu)質的課程、優(yōu)質的教師,我們的課程資源和教學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在原來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下很難實現。
現在人工智能+教育,我們也叫互聯(lián)網+教育,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間,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首先能夠讓我們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通過比較簡單的或者說成本比較低的方式,讓不同的校區(qū)的學生和老師能夠得到分享,我們已經打破了實踐和空間的界限。
疫情期間,線上教育是一個應急的手段,但是我認為未來線上教育會作為完整教育的一個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當然線上教育不可能替代線下的教育,從教育來講,學生在線下教育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他要學會生活的方式以及各種價值觀的形成,他需要一個團隊、同伴、組織。因此我想線上教育,特別是學校的傳統(tǒng)教育,它提供的是一個標準化的產品,我們怎么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包括怎么能讓學生之間相互的交流,它是一個標準化的必要的一個教育產品。
但是我們每一個校區(qū)的學生,就中國來講,我們每個班的學生還是比較多的,對于線下教育、學校教育不可能完全做到個性。我講未來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能夠讓每一個孩子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所以我們特別需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個性化的教育就需要在線教育來進行補充,做到線上線下相互呼應、補充,這就是所謂的OMO(線上結合相融線下)。
所以通過線上線下相融的一個平臺讓我們的教育進入教育4.0,真正意義上的去實現我們的因材施教,能夠達到個性化的未來教育的一個形態(tài)。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現在疫情期間,網上教學確實是一個臨時應對的應急方案,但是我想未來它應該是教育的一部分。網上教育的方式當然也應該改變,不能把簡單的線下教育學校教育方式又搬到網上去,老師變成主播了,主播和課堂里的教師角色是不一樣的,教學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學生來講,他的學習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這個方面我們需要進一步的去研究,通過這樣的研究和探索,真正意義上讓未來教育OMO這種模式能夠為每個孩子個性化的發(fā)展提供適合的最優(yōu)質的課程。
未來學校模式:開放的、分享的、平臺化
白?。?/strong>剛才您再次強調了OMO這樣一個未來學習模式,也強調了要簡單、強調了成本,尤其是指向了全面發(fā)展,指向了個性化,那么根據一零一教育集團的實踐,OMO這樣一個新的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的模式,從綜合成本來講它是顯著降低了還是?怎么評判這個事情?
陸云泉:首先,在整個OMO的平臺的架構上面,一開始成本也不低。從一零一中來講,是用全區(qū)的資源建設我們一零一中的平臺,當然未來這個平臺我們可以分享,分享到整個海淀區(qū)甚至于全國都可以,從未來來講這個成本會變的很低,低在于資源的廣泛化包括教師的廣泛化,我們未來的教育實際上是開放的。
從某種角度來講,今后這可能就是一種未來學校的模式。
現在大家都在研究未來學校是一個什么樣的形態(tài)。我想2020年這次疫情可能催生了所謂的教育4.0的教育元年。十年以前我們來想今天,肯定想象不到今天的變化,我們今天來想象十年以后的教育會是什么樣,可能我們也想象不出。
所以我說未來的教育是我們每個人每天每個學校都在創(chuàng)造的教育,那么這個教育的目標指向到底是什么,我想這點是不變的,處于變和不變之間,我們現在要抓住不變的東西,不變的東西就是全面發(fā)展,尊重每個人的發(fā)展。
從這個角度來講人的發(fā)展最重要,我想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讓每個孩子發(fā)展得到最卓越,能夠開發(fā)他的個性,同樣,讓學習真正意義上變成他自己的事情。
我們說有兩個基本的定律,一個定律:學習一定是他自己的事。學習是不可替代的,以往我們學校的教育有的時候想著教師來替代學生,家長也想去替代,包括為什么有的時候家長為什么這么累呢,在家里輔導孩子功課弄得非常的焦慮。實際上我們沒有抓住一個根本的東西,就是我們要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很好的環(huán)境,能夠讓他學會自己學習。另一個定律:成長也是不可替代的。家長、老師不可能替學生去成長,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應該提供一個很廣闊的空間。讓他在這個空間里面,讓每一個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優(yōu)質的最大的開發(fā)。
從這次疫情來講,無論老師還是家長,我們看到這個角色都在發(fā)生變化。我們的教師可能是一個陪伴者,家長也是一個陪伴者,我們給他提供一些服務提供一些需求,當學生有些困惑的時候我們給他引個路,更重要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同樣讓學生能夠適應這樣的社會。在這個居家學習的時候怎么去跟父母同伴老師交流,所以我們相信這個過程,對交流方面的要求更大了。跟線下還不太一樣,我們在虛擬的平臺當中,實際上我們盡管可以看到人但我們不是在面對面的這樣一個真實的空間中。
在這里面,我認為學校未來就是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創(chuàng)造學生成長的一個優(yōu)良的環(huán)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一個學校的最優(yōu)質的資源,最優(yōu)質的教師都可以分享,分享的話成本就會很低。當我們未來的學校讓每個學生能夠在這個空間里面能夠找到自己的樂趣,能夠找到或者獲得一些他自己需要發(fā)展的一些助力,那么我想每個學生的潛能就得到了充分的開發(f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也就是說我們的學校我們的教育達到了私人訂制,每個學生可以定制自己的課程,這樣就不會有學生厭學,我們就不會有所謂差生的這樣一個名詞。
編輯整理:王乙琨、呂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未來智慧校園研究中心”。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