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軟科(ID:zuihaodaxue)
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從來都是高校最為渴望的。
高端人才的質量決定著學校的實力,一所大學要達到一流水平必然需要建設一流的人才隊伍,因此,廣攬英才成為許多高校發(fā)展的戰(zhàn)略重點。
尤其是隨著我國“雙一流”建設持續(xù)推進,高校間人才流動的規(guī)模和速度都呈現較快增長的趨勢,也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各校間的人才競爭異常激烈,有些高校為躋身“雙一流”建設前列,不惜投入巨資以高薪到處“挖人”,同時這種無序的人才流動又反過來加劇了高校間的惡性人才競爭。
“大佬”加盟,“起飛”!
合理的流動為人才提供了機遇,促進人才間的研究成果和資源交流,打破學術壟斷和“近親繁殖”,促進學術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因此,高校的平臺好、聲譽好、條件好,更是能成為吸引高層次人才的重要砝碼。
華五頻頻引進“大佬”!
沒人不想去好的學校,人才的競爭在頂尖高校間愈顯熱烈。實力強勁的華五高校,人才的一來一走,備受關注。
2020年以來,浙大卓越青年人才引育工作取得新突破:據《浙江日報》、浙江大學2020年11月30日消息,首位長聘教授、人文學院青年人才何歡歡成長為所在領域領軍人物,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孫斌勇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39歲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顧臻全職加盟并擔任藥學院院長,標志著卓越青年人才的引育取得新突破。
另外,為進一步提升學校學術聲譽,構筑學科高峰,浙大大力度引進了一批資深學者。近兩年,頂尖科學家和人文大師等共45位高層次人才全職加盟浙大。僅在2020年7月一個月內就有兩名“華五”教授入職浙大:分別是此前擔任復旦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的黃旦,出任浙大文科資深教授;此前南大學位委員會委員、新聞傳播學院執(zhí)行院長杜俊飛全職加盟浙大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其他“華五”高校也是大動作頻頻。
據2020年11月新聞,此前為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二級)、特聘教授的侯書貴已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特聘教授。
2020年11月9日,徐祖信院士加盟南京大學蘇州校區(qū)。徐祖信教授從1995年回國后,一直堅持在同濟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南大新百年發(fā)展的新起點上,在這一關鍵時期徐院士成為蘇州校區(qū)引入的第一位院士級“大咖”,可謂意義非凡!
圖源:南京大學官網
2020年末,“南京大學教授戴子高已入職中國科大天文系”的消息傳出。
戴子高教授是天文學領域的重量級人物,曾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一、二等獎,大量學術論文發(fā)表在國際天文一流核心刊物上,連續(xù)五年入選ESI(或IOP)高被引作者榜單。
南大和中科大兩校的天文學實力相差無幾,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均為A+。
第四輪學科評估天文學情況
此次南大“大佬”出走中科大,對于兩校今后天文學學科的發(fā)展而言,影響可謂深遠。
助力“雙一流”發(fā)展!
隨著“雙一流”建設的開展,各校為了盡快躋身“雙一流”建設前列,都在關鍵時期,在優(yōu)質人才、優(yōu)質學科上下大功夫!畢竟“雙一流”建設的目標取向就是讓優(yōu)質人才向優(yōu)質學科匯集,集中力量攻堅高精尖領域。
2020年9月,燕山大學慶祝建校百年之際,學校杰出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段廣仁受聘燕山大學“雙聘院士”。段廣仁在儀式上表達了對母校深厚的感情,并表示作為校友,將盡全力為母校爭創(chuàng)“雙一流”做出貢獻!
2020年8月,太原理工大學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光輝為特聘教授。作為杰出科學家和C919大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院士為國家國防和科技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表示自己愿意發(fā)揮能量和所長,幫助學校建設好航空航天學院和航空航天研究院,為學?!半p一流”建設和學科發(fā)展、為加快山西省經濟轉型做出新的貢獻。
2020年7月,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芬兒受聘為鄭州大學藥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陳芬兒表示,將在學校的領導和支持下,團結學院領導班子、凝聚師生力量,不斷推進藥學學科內涵提升,助力學校一流大學建設。
圖源:鄭州大學官網
7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衛(wèi)星海洋遙感領域知名專家、國家海洋信息化技術專家組組長潘德爐院士成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截至目前,廣東海洋大學已有袁隆平、楊德森、潘德爐等3位特聘院士,近年來在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東北大學前校長趙繼曾直言:“人才是雙一流建設的關鍵所在。為什么重視?因為這些人才能把一個科研團隊帶起來,能把一個學科帶動起來”。學科建設關系著一所大學的生存和發(fā)展,是大學發(fā)展的命脈。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各大高校都急需高層次人才參與其中,助力學科的發(fā)展!
地方教育發(fā)展失衡
高校發(fā)展需要高層次人才參與其中,這是客觀實情。但若高校間人才流動表現出流動集中、惡性挖人、急功近利等問題,對于人才被挖走的學校來說,不僅學校原有的學科鏈斷裂,其自主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的積極性也會受挫,長此以往還會加劇區(qū)域教育的不公。
“孔雀東南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由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人才管理制度也隨之變化,這極大地增強了人才流動的自由度。不過,由于待遇、科研經費、環(huán)境等差異,越來越多中西部和東北高校的人才流向東部沿海高校。這一現象被人形象地稱為“孔雀東南飛”。
以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的蘇州大學為例,蘇州大學的引才力度極大,在給人才補貼上毫不手軟。
蘇州大學面向全球公開招聘學院(部)院長(主任)公告,圖源:蘇大人力資源
800萬元房補,100萬元年薪,這是華東政法大學在2017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中,給學科領軍人才開出的該校“史上最高”待遇。
相關消息還有很多: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給院士500萬元年薪,天津工業(yè)大學給院士500萬元住房補貼……
據中國青年報2021年相關報道,某位接受收集的老師表示,自己所在的學校先后有20多人辭職, 學校所在地海拔2000多米,雖然條件相對艱苦,但自己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到去年辭職時,已經被聘為副教授,同時擔任職能部門副處級領導。
可這兩年來,他還是萌生了去意。“學校地處高原,氣候不太好,不在省城的省屬院校,發(fā)展空間也比較有限?!笨紤]到自身的職業(yè)發(fā)展前景,加上孩子的教育、老人的養(yǎng)老,該老師綜合分析后,原來的學校并不是長期扎根的理想之地。
發(fā)達地區(qū)的高校,憑借自身的地理優(yōu)勢、經濟優(yōu)勢、學術環(huán)境優(yōu)勢等,對處于劣勢地位的中西部高校的高端人才有天然吸引力。
大佬出走,“傷筋動骨”
隨著人才流失的逐漸加劇,這種抽血式人才流動的負面效應日益顯現。
西北農林2000年至2003年間共調出125人;新疆醫(yī)科大學2004至2014年10年間共流失197人;“東北某重點高校20年流失200多教授”;原西北師范大學校長王利民曾說:“蘭州大學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辦一所同樣水平的大學”……
一些中西部和東北高校的人才不是被挖斷了檔,而是干脆被挖掉了“根”,以至于相當長時間內都難以恢復元氣,學科水平和教育水平直線下降。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連忙呼吁:“東部各高校,請對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你挖人家的人才,實際上是在挖人家的命根”!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處于嚴重失衡的狀態(tài),由于中西部地區(qū)自然地理環(huán)境、經濟政治條件、教育科研基礎等方面的劣勢,中西部高校一直面臨著較為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不僅導致欠發(fā)達地區(qū)高校學科團隊的崩塌和學科鏈的斷裂,大大地削弱了中西部高校的辦學實力。而且進一步加劇了區(qū)域間高校辦學水平的“馬太效應”,呈現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兩極分化狀態(tài)。
國家出手,地方自救!
事實上,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家近年來陸續(xù)出臺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fā)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方案,積極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fā)展。
2017年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堅持正確導向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的通知》,明確提出“不鼓勵東部高校從中西部、東北地區(qū)高校引進人才”“高校之間不得片面依賴高薪酬、高待遇競價搶挖人才”等。
政策第一步,自救才是路。各地對自身人才發(fā)展的規(guī)劃更加重要,已有不少地方行動起來了!
長安大學地處我國西部,近期在引才上也是下了“血本”!據學校消息,長安大學誠邀海外優(yōu)秀人才,符合條件的人才申請成功后,直接聘為“長安學者”特聘教授,并保證研究生招生指標,同時提供不低于45萬年薪,外加50萬安家費。
此外,近期有媒體報道現在出現了“一些普通高校骨干教師‘西南飛’的趨勢”,這與西南地區(qū)的人才引進政策密切相關。
2021年2月18日,云南大學發(fā)布《云南大學誠邀申報優(yōu)青(海外)項目》,“大手筆”引進海外青年人才:滿足條件者可獲200萬元住房補貼;除國家資助外,學校提供實驗類理科、工科入選者不低于500萬元。
圖源:云南大學人事處
同時云南也緊抓“培養(yǎng)人才”。2014年云南開始實施“云嶺”系列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省財政最高給予200萬元的科研經費,形成了有力的示范效應。
2020年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財政廳會同教育廳砸下“真金白銀”,下達2020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fā)展資金13.365億元,用于提高區(qū)內本科高校生均撥款、支持廣西大學“省部合建”和“雙一流”建設及本科高校152個特色專業(yè)及實驗實訓教學基地(中心)建設。
圖源:廣西財政廳
人才難得,求賢若渴。在人才引進工作“席卷”全國,也有人稱之為“挖人大戰(zhàn)”,從財政資助、住房補貼、醫(yī)療保障、子女就學等各方面來看,每方面、每條都是干貨,各地為引才都下了“血本”!
高校間的人才流動,是高教領域繞不開的話題。良禽擇木而棲,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高校之間實力的斡旋。對于高層次人才來說,他們看中的不是眼前的利益,前景和個人發(fā)展空間對他們來說更加重要,學校本身要能拿得出“殺手锏”!
西部地區(qū)人才流失的困局已引起了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密切關注,相信在政策和各地的自救下,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之下,西部高校會有“回血”之日!
參考文獻:
[1]董樹軍.雙一流_建設背景下高校教師流動及其治理
[2]南方日報評論員.靠“挖人大戰(zhàn)”建不成“雙一流”
[3]木須蟲.放任高?!拔ㄘ斒桥e”的挖人大戰(zhàn)
[4]陳曉非:探究地球 報效祖國
https://news.gmw.cn/2019-02/19/content_32524682.htm
[5]陳曉非院士東南飛,南科大挖角中國科大
https://www.ustcif.org.cn/default.php/content/3119
[6]“雙一流”人才爭奪:重視人才可取,不能不擇手段
https://mp.weixin.qq.com/s/KDu2cyqoGSyN3yYdsZxOVQ
[7]江蘇省教育廳發(fā)文遏制高校燒錢"搶人" 拒惡性競爭
http://zgjssw.jschina.com.cn/yaowen/201704/t20170428_4012301.shtml
[8] 西北向西南 人才大戰(zhàn)延伸到普通高校
http://edu.china.com.cn/2021-03/01/content_77258318.htm
[9]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堅持正確導向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4/s7051/201701/t20170126_295715.html
[10]教育部發(fā)布《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305/t20130523_152256.html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軟科(ID:zuihaodaxue)”。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