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nsplash
*來源:半月談,作者原碧霞、王菲菲、儲朝暉
校外培訓亂象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難題,對其危害性大家都心知肚明,人們最終關心的還是:問題如何解決?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校外問題須從校內去找答案,培訓需求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單純堵是堵不住的。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治理校外培訓的種種亂象,另一方面要著力提高學校教育的質量,加快改變校際不均衡和評價標準單一等現(xiàn)狀,堵后門的同時開前門,才是校外培訓亂象的治本之道。
校內加上去,校外才能減下來
校外培訓機構本應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如今在城市里卻幾乎覆蓋所有學生,人人趨之若鶩,大有再造一個“教育體系”之勢。校外培訓機構火爆背后有其現(xiàn)實需求。有人說,正餐吃不飽,才需要吃零食來補。只有切實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家長對于校外培訓機構的被動需求。
面對校外培訓機構無序擴張,將孩子練成“做題機器”,加劇教育“內卷”的嚴峻現(xiàn)實,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抓住根本。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破除“分數(shù)至上”導向,同時從供給端入手,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激發(fā)辦學活力,讓學生在校內“吃得飽”“吃得好”,自然就不會再惦記校外那一口。
為此,要進一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從“質”和“量”兩方面做加法:一方面向課堂要效率,一方面延長在校時間、完善校內托管。
校外培訓興起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學生放學時間提前了。這一政策的初衷是為學生減負,但沒想到,校內減負校外增負,而且校外增加的負擔處于失控、失管的狀態(tài)。這完全與政策初衷相背離。
現(xiàn)實情況是,縮短學生在校時間,就意味著給了家長更多支配孩子學習時間的機會,當家長普遍陷入“別人家的孩子都在補習”的囚徒困境恐懼時,他們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可想而知。
當前,針對“三點半”難題,全國各地正通過購買服務、財政補貼、服務性收費等方式籌措經費,保障課后服務開展,服務結束時間一般不早于下午5點。盡管不少地區(qū)已有所探索,但也面臨師資、資金、管理等方面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一些地方彈性離校制度變成家長們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許多人因此呼吁:統(tǒng)一延長在校時間,將課后服務正式納入學校日常教學管理。
與此同時,不斷提高課后服務的質量,豐富課后服務的內容??梢云降茸栽?、雙向選擇、適當收費為原則,把部分校外培訓資源整合到校內,納入規(guī)范化管理,充分利用學校場地、人員等資源,為學生提供特色化、差異化服務,使其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這一辦法,可以讓部分培訓訴求得到滿足,家長花的錢更少,孩子在學校更放心,學校能夠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規(guī)劃教學,一舉多得,或可探索。
此外,有關部門也不妨協(xié)同起來,整合少年宮、科技館、美術館等教育資源,建立一個公益性的校外教育體系,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治理校外培訓亂象須從根子下手
校外培訓從迅速增加到成為治理難題絕非偶然。治理校外培訓亂象必須找到校外培訓問題產生的根源所在。
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和發(fā)展的根基有兩個:一是教育評價權力過度集中,評價標準過度單一。二是學校之間不均衡,學校內部活力不足,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客觀上迫使家長和學生產生對“好”學校的需求,而現(xiàn)有入學體系中,特別是中考和高考中,分數(shù)依然是進入“好”學校的“硬通貨”或“剛需”。
于是,“提分”需求產生并不斷擴大,催生了培訓機構的不斷增加和野蠻擴張。在這種大背景下,培訓機構的定位、運營方式與手段決定著在提高考分上比體制內學校更高效。
對培訓機構治理的經驗表明,僅靠對培訓機構規(guī)范管理、就培訓機構治理培訓機構的方式,是不能徹底消除亂象的。從根本上治理校外培訓亂象,必須優(yōu)化整個教育運行體系,改進評價標準,以更高的標準實現(xiàn)學校間的均衡,提升學校的活力與效能,從根本上減少家長和學生對“提分”的需求,降低他們對學校的失望和不信任,這才是對培訓亂象釜底抽薪、最為有效的治理。
調查中眾多家長表示:校內教好了誰還愿意花錢去外面培訓。而現(xiàn)實的狀況是:同一縣域范圍內不同學校能夠“教好”的程度差距明顯;一些培訓機構任教者的工資水平高于中小學教師,不少優(yōu)秀教師選擇去培訓機構而不愿去中小學;學校被過多的指令管理、束縛難以與培訓機構在效能上比拼……
有效的解決辦法是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大力推進教育均衡,切實提高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尤其是保障教師的教學自主權,激勵學校和教師依據(jù)各自的實際,有效提高學校的辦學效能和質量,減少家長對學校的低能、低效和失望感而有求于培訓機構的機會。要以教育效果為衡量標準,不折不扣地落實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剛性要求。
對培訓機構而言,則要從學生成長發(fā)展全局、教育未來發(fā)展的趨勢和教育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校正自身的功能定位。學習需求多樣化是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基本特征,學校內的資源無論如何都難以完全滿足學生成長的全部需求。要引導教育培訓向服務學生多樣性學習方向發(fā)展,不再進行義務教育課程內容的強化培訓,而是將學習診斷、針對性服務、學生志向生成、社會實踐等作為主要培訓內容。
看清了問題就需下定決心,堵后門與開前門同時有序推進,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適合健全成長的環(huán)境,是當下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半月談(ID:banyuetan-weixin)”,作者原碧霞、王菲菲、儲朝暉。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