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十多年前,張放第一次高考的時候,一本還沒有擴招。他考了貴州省的3000多名,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名次,他可以靠這個成績去一所省內一本,也可以選擇省外的二本。
剛開始,他對成績沒有太大感覺,甚至已經在和同學商量要約著一起報哪個學校。但兩天之后的一個早晨,他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高中的畫面就像走馬燈一樣在眼前閃過:
逃課去的小豆腐攤邊,高三圣誕節(jié)的麻將桌上,周末的網吧……在其中,他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不知道是誰過來給我播放這些影片,是老天爺嗎?還是未來的自己?”,他形容自己“突然就醒了”,在心里問道:就這樣了嗎?沒有真正努力過,就去大學繼續(xù)混沌的生活?
張放選擇了復讀。
毛坦廠中學里的復讀生
如果在知乎反復搜索“高考”“失利”的字眼,幾次下來,算法就明白了你的境遇,之后一段時間都會有人邀請你回答類似的問題:
高考失利,是二本還是復讀?大專生還有希望嗎?不復讀后悔嗎?剛過分數線,是讀差一點的本科還是??疲?/p>
張放、小C和心儀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高考失利后,他們在平臺上寫下自己的感受,下面的評論聚集了一群同樣經歷痛苦的人。
即便是寫于幾年前的帖子,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人回復。
失利
復讀的故事都大同小異,為了有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張放的父母在復讀學校附近給他找了寄宿家庭,有阿姨專門做飯洗衣服,為的就是讓他專心學習。
一年下來,花費也有小幾萬,他也一改之前間歇性努力的態(tài)度,決心“逼自己一把”。
紀錄片《高考》
每天晚上,張放透過窗口,可以看到住在對面樓的學生,他發(fā)現凌晨12點以前,沒有燈會熄滅。
第二次高考時他變得篤定,盡管考試前感冒又過敏,但他沒有受到影響,最后考上了武漢大學。
但大多數結局沒有這么圓滿,20年高考失利的小C,復讀了一周就選擇了“逃跑”。
盡管高考成績比自己預期的低了50多分,距離自己的夢想學校更是差了好一大截,但好在仍然有大學可以讀。小C看到成績之后,把所有初高中同學都拉到一個分組里,在五分鐘內全部屏蔽,她像鴕鳥一樣假裝無事發(fā)生。
后來她偶然遇到一個曾經復讀過的學姐,聽說復讀后可以成功提分,她也產生了復讀的念頭。那時,大多數復讀班已經開課,家人花了很久才找到一所可供她上課的學校。
紀錄片《高考》
她在新學校語言不通、沒有朋友,加上猛烈的題海戰(zhàn)術,僅僅過了一周,小C就崩潰了。她發(fā)現自己沒有做好重新高考的準備,學校里不允許用手機,她跑去公用的插卡電話機,打電話給家里,哭著說想回家。
于是家人接她回去了,9月,她上了一所本地的大學。
2017年查分的那天凌晨,心儀和媽媽一起守在電腦邊。看到成績的那一刻,心儀就覺得天旋地轉,她估分時就知道自己發(fā)揮失常,沒想到真實成績比估計的還少了至少50分。
毫不夸張的,她直接暈倒了,被媽媽扶起來后,她一遍又一遍刷著成績,花了很久才確認就是那個數字。
心儀也想過去復讀,甚至已經找好衡水中學的報名網站,但是遭到了父母的反對。她承認,自己的心態(tài)不夠好,不一定能應付得了衡中的壓力,如果再失敗一次,說不定會做出什么“傻事”。
落差
似乎每個人生來都有一個“熟人高考日歷”,在每年的6月7號自動開啟。隨口關心一下別人的高考成績,既是社交禮節(jié),也滿足好奇心。
但這些關心對于高考失利的人來說,實在過于沉重。
日劇《龍櫻》
張放決定復讀后,消息在鄰里間傳開。一次張爸爸在公交站等車,遇到詢問兒子成績的同事,當得知張放考上一本線還選擇復讀之后,他話里話外透露出一股“你還想怎樣,想上清華北大嗎”的語氣。
張爸爸在飯桌上無意間提起了這件事,張放記得那些風涼話,甚至至今說起來都有些生氣。他覺得第一次高考成績不能反映他真正的水平,了解他的小學老師和媽媽也說:“在我眼里,張放不只是考這個學校的。”
幾乎同樣的“關心”也落在心儀的身上,她清楚記得,出分后某一天,他們一家三口在車上,接到了熟人關心她高考成績的電話,爸爸草草應付了幾句,又勉強對電話那邊表示了感謝。
他們結束通話后,車上誰也沒說話。
那天,媽媽停車時不小心剮蹭到,爸爸一下子發(fā)起火來。心儀大概知道那個火本應該朝著她來。
國產劇《小歡喜》
高考前,心儀曾經去過一次中介,咨詢最適合自己的大學。她想去南方,中介幫她把目標定在江蘇無錫的江南大學。
在她模糊的概念里,南方,意味著旅游勝地、溫暖的天氣,還有開放的視野。
但是陰差陽錯,心儀的大學四年是在天寒地凍的東北度過的。
落差一定有的,剛剛入學的那個冬天,心儀每次打開門、凜冽寒風撲面而來的時候,另一種人生的想像就會跳出來:“如果高考能多考幾十分的話,或許我就不會受苦了?!?/p>
電影《墊底辣妹》
小C到了大學后發(fā)現,新的大學生活很不如意,她無法融入身邊的環(huán)境。每次和在中山大學的高中好友聊天,朋友說今天聽了什么講座,她聽起來都感到失落。有時朋友說的煩惱,在她看來都算是一種“炫耀”。
小C很羨慕朋友可以大方“曬出”學校,而她很少提到自己大學的名字。
她也放棄了自己曾經想讀的新聞系,選擇了和父母職業(yè)相關的藥學專業(yè),因為“或許未來能有更好的資源”。
她準備繼續(xù)讀研究生,也不再想著轉專業(yè),高考的經驗讓她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想好的一切都會被一場考試推翻。
接納
心儀不喜歡機械專業(yè),她花很大努力轉到了建筑環(huán)境和能源應用工程。她稱其為“和高考并駕齊驅的第二個轉折點”,她意外在轉專業(yè)過程中重新找回對人生的把握。
轉專業(yè)需要經歷繁瑣的程序,轉出轉入都要學校審評,還需足夠優(yōu)秀的績點。等她一步步完成這些事,在新環(huán)境里適應之后,她發(fā)現自己不再害怕刷朋友圈,也愿意和高中的老師同學分享生活了。
高考后脫軌的生活,重新回到秩序當中,她說:“就像一切都運籌帷幄,為我所用了”。在知乎的個人簡介上,她寫下自己的學校名字和專業(yè),微信上也分享起關于大學的點滴。
今年心儀大學畢業(yè),因為實習表現不錯,她很順利地在校招中找到了一份在河北老家的國企設計院工作,準備翻起新的篇章。
日劇《龍櫻2》
小C還在等待那一個轉折,上大學后,她的性格變得更沉靜了,她也沒想到,之前愛玩的自己能有一天做起“卷王”,她希望未來能夠保研,研究生考上“華五”。
身邊的人覺得她已經從高考失利中走了出來,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并沒有:她把之前屏蔽的朋友圈都打開,報復性地看那些考上好大學的同窗的日常;在微博主動搜索關于高考的新聞,反復觀看那些高考成功的視頻。
去年高考,在武漢的小C剛好遇上了疫情,從事醫(yī)務工作的父母在方艙工作,缺少了約束的她,網課都是在床上讀的,老師連麥找不到人,作業(yè)也總是交不了。本來一輪復習還很有成效,后面就完全沒有跟上了。
她告訴自己:你過去做錯了一些事情,所以今天要去彌補這個錯誤。
而張放則過上了小C日思夜想的生活,他在武大沒有隱藏自己復讀的經歷,剛開學就在宿舍臥談時提及,他才發(fā)現復讀過的人不在少數。
所有人都是吃了一番苦頭后才在這里相聚,一些山東、湖北的同學甚至復讀了三四年。沒有人因為他曾復讀過而低看他一眼,大家聽了他的經歷后反而夸贊道:“你能走出這一步真的不容易?!?/p>
張放說,第一次高考的失敗“打醒了他”,讓他明白自己不是天才,而是需要通過努力才能達到目標的人。
復讀那一年,他變得執(zhí)行力十足,每天都安排好自己早晚的行動。本科畢業(yè)后,他又經歷了去香港讀研究生、工作、再到武大考博,全靠復讀時的那股勁。
日劇《有喜歡的人》
后悔、遺憾,類似的字眼反復在他們的講述里出現,如何在遺憾里不后悔,成為他們后來許多年里的功課。就像心儀所說,之后幾年她都沒有再直面過像高考那樣重大的失敗。
不可否認,高考或多或少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勿以類拒“(ID:nfccmzk),作者木頭子,編輯寶珠。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