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走國際教育的路,比高考還累

作者:愛麗絲 發(fā)布時間:

走國際教育的路,比高考還累

作者:愛麗絲 發(fā)布時間:

摘要:從體制內(nèi)教育走到國際教育,為什么會很難

年關眼看越來越近,學生們都進入了歡天喜地的放假時間,不過與此同時,許多國際化高中,平和、包玉剛、星河灣、上實劍橋……紛紛都在1月末拉開了秋招的帷幕。

報考國際化高中的學生年年都在增加,想必今年的競爭也是一樣激烈。不過,每次遇到在國際學?;蛘呙栏叩暮⒆樱叶紩嘁蛔靻査麄儯耗銥槭裁催x擇國際教育???

而大部分孩子的答案總是驚人的類似:要么是“老爸老媽叫我去讀的呀”,要么就是“聽說走國際教育就不用參加高考了”。

1.webp.jpg

▲“老爸老媽叫我去讀的呀”,和“聽說走國際教育就不用參加高考了”可都算不上是好的回答

且不談國際教育和體制內(nèi)教育到底誰難誰易,誰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人才的問題,光是正本清源的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國際教育、國際教育有哪些路可以走,就讓不少準備走國際教育的家庭一頭霧水了。

非常幸運的是,前段時間“爸爸真棒”邀請了哥倫比亞大學調查新聞碩士,ZoomIn創(chuàng)始人顧卉妮老師做了一次線上分享。

*以下是顧卉妮老師的分享整理,為了方便閱讀,我們用第一人稱的方式呈現(xiàn)。

2.webp.jpg

顧卉妮:哥倫比亞大學調查新聞碩士,ZoomIn創(chuàng)始人

"國際化教育"已成"高考式教育"家長究竟是掉進了什么“坑”?

說到出國留學,相信只要你和身邊的朋友們打聽一圈,你就會了解它的“公(套)式(路)”:

學校成績(GPA)+SAT/ACT+TOFEL+AP/IB/SAT2+課外活動+選校+文書=錄取結果

得知這個公式之后,眾家長們茅塞頓開,哎呀,這波操作和中國高考也沒啥區(qū)別嘛!不信你再看:

3.png

▲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你總覺得申請海外高校是一次復雜化的“洋高考”,把“哈耶普斯麻”當做新時代的“清北復交”,于是乎,我們這些曾經(jīng)的“高材生”們紛紛埋怨了起來:

這走國際化教育怎么會有這么多東西需要準備?到底我該從哪里下手?

申請美國大學怎么比高考還要壓榨孩子的時間!

聽說留學申請要寫文書,那我是不是從小要讓孩子把寫作能力鍛煉起來?

聽說思維能力特別重要,那么我要不要去報一個思維培訓班?

聽說大學申請要面試,我是不是要培養(yǎng)他的演講、辯論能力?

聽說美國大學特別看重才華,而且要堅持很長的時間,很多家長也是從小就焦慮了起來,以前咱們還是練練鋼琴就行了,現(xiàn)在都要讓孩子練冰球、擊劍、劃艇這些又貴又小眾的運動了……

4.webp.jpg

▲有時,家長們覺得自己似乎進入了藝術家埃舍爾的《矛盾空間》

而結果往往是,“花頭十足”但收效甚微,孩子的積極性和熱情也往往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中被消耗殆盡,甚至開始懷疑當初為什么要選這條路。到底是什么原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專門去思考過一個問題:

我們大部分要走出國路的家長,還是中國教育土壤下土生土長結下的果實。

即使我們中有很多家長目前在外企工作,有在國外讀研究生、MBA的經(jīng)歷,但我們對于教育的理解其實還是很大程度上基于我們過去的以高考為指揮棒的應試教育。

我們總是情不自禁的用我們的經(jīng)驗法則來教育孩子,不論孩子在幼兒園、小學還是初高中。

“在國際教育競爭的軌道上,評價標準已經(jīng)徹底改變。如果我們依舊遵循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基因,用“高考式”的游戲規(guī)則去給孩子做規(guī)劃,很有可能,我們會往一個錯誤的方向走的很遠?!?/strong>

那么,國際化教育和“高考式”教育的區(qū)別到底是什么呢?

什么是真正的國際化教育?把目光從“追逐名?!被氐胶⒆由砩?/h3>

從本質來講,我們教育的基因導向是“追逐名?!?,而國際教育的基因導向是“關注孩子”。這也就是圍繞名校做計劃和圍繞學生做計劃的區(qū)別。

也就能解釋為什么用我們的方式(“高考式”)來培養(yǎng)走國際化教育的孩子,總會覺得需要精力和金錢似乎double或triple的現(xiàn)象了。

1、美國大學招生官在考量什么?

美國大學招生咨詢協(xié)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簡稱“NACAC”)是美國教育界最權威的機構之一,它每年都會給美國4000多所高校的每一個大學招生辦發(fā)一份問卷,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錄取學生的時候,你們的考量因子有哪些?

從近十幾年內(nèi)的統(tǒng)計結果來看,這些美國大學招生官們考量一個學生的重要因子從未改變。即以下三大類:

  • ① 標準化成績

這些標準化成績其實和國內(nèi)的學科考試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差別。在全世界任何的一個教育系統(tǒng)中,在衡量一個學生的時候,都需要一些可以量化的標準去衡量這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等等。

  • ② 學生的個性和特點

我們知道,在申請美國大學的時候,一般都會需要提交兩樣東西:

一個是學生的自我陳述(PS,personal statement),主要來回答“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的問題;

另一個是三封推薦信(以學校老師為主),希望通過他人的視角來告訴招生官“這個學生是個什么樣的人”。

現(xiàn)在也有越來越多的美國高校還會向申請者發(fā)來面試邀請,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視頻為主)。不難看出,這部分其實就是希望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看,在分數(shù)之外,這個學生他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人格特點是什么樣子的,是否和我們學校的“氣質”所吻合。

  • ③ Talent(才華、特長,屬于加分項)

除了學生標準化成績、個性和特點之外,還有一些加分項,用一個詞概括的話就是talent(才華、特長)。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大部分的學校其實并沒有很看重talent,但如果你要進入第一圈層的學校(比如“哈耶普斯麻”)的話,它們在考量學生的時候才會在talent上面打勾。

5.webp.jpg

在這里,我特別想要強調我個人并不是要反對應試教育,也不否認學校、社會對于標準化成績的強調,因為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的視角下,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確實非常有限,對于任何有限的資源,本能驅使著我們?nèi)帄Z,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同樣來講,在強烈的競爭下,我們家長的焦慮是難免的。

我們今天要聊的,是國際教育和我們所熟悉的“高考式”教育的區(qū)別,簡單來講,就是更加的以人為本。

2、在國際教育環(huán)境中,孩子面臨的三重改變

真正的國際化教育,其實對于任何一個在中國教育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學生來說,都起碼經(jīng)歷了三個很重要的變化,包括學習方式、學生與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人才篩選與評價標準的變化。

如果我們在沒有意識到這些變化的情況下,去指導孩子做國際教育規(guī)劃,那很有可能把孩子在這個“競爭體系”下本可以發(fā)揮出來的東西埋沒了,那就實在可惜了。

  • ① 學習方式的變化:從“知識點堆砌”到“探究式學習”

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比較重視知識本身的積累,你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中國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是很全面的。如果讓一個普高的學生去考美國的SAT2或者AP的數(shù)學考試,他會覺得非常簡單,因為相比于其他國家的孩子,我們的數(shù)學知識掌握的更早,也更加全面,這是一種知識積累式的學習。

但國際教育更多的卻是基于問題本身的探究性學習(inquiry based science education)。到底什么是探究性學習呢?就以一位在上IB課程學生的數(shù)學課來舉例:

有一次,這位學生和我說,他們?nèi)ッ绹粨Q學習的整個班級,第一次數(shù)學考試都沒有及格。

怎么可能中國學生跑到美國去學數(shù)學能考不及格呢?原來他們那位哈佛畢業(yè)的數(shù)學老師特別奇怪,給孩子的考卷上面,除了幾個給孩子講過的數(shù)學概念外,一片空白。而考試內(nèi)容就是:讓孩子們基于以上的數(shù)學概念自己出一道題,然后把解題過程寫出來。

在我的這位學生的考卷上,老師在每個解題步驟旁邊都寫了一個英文單詞,more(更多),就是希望孩子能寫更多的解題過程。

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即使是我們中國孩子最具優(yōu)勢的數(shù)學,當我們換成一種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時,很多孩子是手足無措的。

7.webp.jpg

▲探究式學習

可能有人就會問了,為什么要提倡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呢?

我們知道,在這樣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孩子只要拿個手機點一點,問題的答案就蹦出來了,這不僅僅表現(xiàn)在孩子做題中,我們平時處理工作、生活的問題也是如此。

從另一方面來說,其實很多我們以前記憶的知識可能越來越變得沒有那么有價值了,而我們更需要的,則是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

而大部分的國際教育正是在鼓勵我們的孩子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它們的課程大綱的也是圍繞這個目的來做設計的。

  • ② 學生和周邊環(huán)境關系的變化:孩子變得更獨立了

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老師高高在上的講課,學生乖乖在下面聽;在傳統(tǒng)的家庭關系中,父母是權威的“俯視”著孩子的。

但在國際教育的環(huán)境中,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他們更加鼓勵和尊重人本身的獨立性,慢慢的,孩子成為了獨立于家庭和校園集體的個體(個人),這是一種非常巨大而又微妙的變化。

在這樣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從小具備獨立思考、獨立決策能力,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相比于那些看似標準化成績非常好,卻沒有獨立主見(更多的來自他們父母、老師的意見和看法)的孩子來說,在申請海外大學的時候更占優(yōu)勢。

  • ③ 人才選拔標準的變化:從標準化分數(shù)衍生到全面的評估

最后,我們來講一講兩種教育的出口,人才選拔標準。在傳統(tǒng)的教育里面,人才的選拔標準非常簡單,就是標準化分數(shù)。而在國際教育中,尤其是北美(美加)的學校,他們對于人才的選拔基于全面評估(holistic review),也叫綜合評估法。

全面評估基于多個評估維度,簡單來說,就是把某個人,放到他所生長的環(huán)境里面去評估他的相對能力。下面這個例子非常能夠說明這一點:

如果你關注國際教育,你總會讀到一些有趣的學生的小故事。其中一個小故事說的是美國一個送披薩的小姑娘被耶魯大學錄取了。而她的文書寫的就是她如何送披薩外賣的故事。

這個勵志又有點好玩的故事本質,就是美國招生官對于每個人本身的主觀能動性的看重。

當一個女孩子,在父母親都是披薩店的打工者的情況下,她還能夠保持她的學業(yè),更是經(jīng)常幫助家庭解決生活負擔,就說明這個女孩在資源并不那么充分的情況下已經(jīng)具備非常好的學習能力了,想必她到了耶魯之后,有了很多的土壤和知識,肯定會發(fā)展的更好。

那么,在回過頭來看我們中國學生的申請材料。我們會看到某個學生的父親母親在一家世界五百強公司里擔任高管,而這個學生的課外活動經(jīng)歷就是在父母所就職的公司里參加暑期項目或者有實習的經(jīng)歷。

我們不能說這些經(jīng)歷本身是不好的,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些資源本身多少跟家庭是有一些關系的,這又如何讓招生官看出一個學生主動去社會獲取資源的能力呢?

因此,不管我們能給我們的孩子創(chuàng)造怎樣的資源,在我看來,最重要的還是培養(yǎng)孩子自己主動去獲取資源的能力。

(本文轉自爸爸真棒,原標題:“用高考思維走國際教育路的家長錯在哪里?”作者愛麗絲)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載文章,原文:爸爸真棒;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爸爸真棒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走國際教育的路,比高考還累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