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生在表演話劇
芥末堆 知風 7月12日
2016年5月25日,在中國音樂學院國音堂,建校26年的安慧里中心小學舉行更名儀式,正式更名為“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保ㄏ路Q國音實驗)。
這一天,孟夏校長難掩內(nèi)心的激動。2009年來校任職的他,一步步見證了小學從僅有一個孤零零的校民樂團,變成了國內(nèi)頂尖藝術高校旗下、包含九年一貫制藝術教育的特色校。
與中國音樂學院結緣,既得益于偶然的機遇,也是某種必然的結果。2014年借“高參小”政策的東風,國音實驗和高校拉上了手;而學校幾年來在育人文化、課程建設、教師隊伍等各方面發(fā)展,則在根本上造就了這一契機。
高高在上的金字招牌,光鮮背后也有難處
1994年,國音實驗成立了校民樂團。樂團擁有所有的民族器樂聲部,在各級各類比賽中更是獲獎無數(shù):全國器樂大賽展演一等獎四連冠,北京金帆藝術大賽一等獎十二連冠。2004年,北京市教委將它命名為“北京市學生金帆藝術團”,它也成了國音實驗的“金字招牌”。
“北京重點中學的樂隊里面都有我們孩子的身影?!泵舷穆詭ё院赖卣f。
孟夏校長
如何依托樂團的不菲成績,促進整個學校的藝術教育?孟夏感到,這一任務就像金字招牌般沉甸甸。因為原先的金帆民樂團,有些游離于學校教學之外的味道。
學校僅有一支近100個學生的民樂團,對藝術教育來說遠遠不夠,多數(shù)學生無法參與其中。走“精英教育”還是“普惠教育”路線,是國音實驗深層次的教育矛盾。
指導專家進校時,處境則略顯尷尬。許多專家不僅感受不到認同感與尊重,甚至被質(zhì)疑是來學校賺錢的。實際上,進校的補助只有百元,而在外一場演出費,輕易就能過千元。
對老師來說,民樂團的各種練習、演出、比賽占用了大量的時間,落下的文化課只能由教師額外抽時間再補,打亂了教學秩序,而老師的待遇也沒有隨工作的加大而得到提升。不少老師直接發(fā)問:“這個樂團對我們學校究竟有什么意義?”
部分學生甚至沒有看過民樂團的演出,只知道金帆民樂團的存在,僅此而已。況且,并非每人都喜歡民樂,其他方面的興趣愛好,也需要發(fā)展空間和展示平臺。
此外,民樂團參賽時,會請作曲家量身定做曲目。但這些樂曲在比賽后就被束之高閣?!拔覇柡髞淼暮⒆觽?,這些作品會彈嗎?‘不會’。樂團每年換新人,幾年之后,孩子對當年哥哥姐姐的作品完全沒有認知,教育就無法傳承了?!泵舷母袊@道。
金帆民樂團更像是國音實驗的一個點綴。這種種問題,孟夏之前從未切身感受過?;诖?,他開始著手改革。
讓藝術社團成為孕育課程的土壤
任何改革,最難改變的是人的思想。孟夏認為,藝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堅定了藝術教育特色的信念后,孟夏向全體教師強調(diào):“我們是用藝術來辦教育,而不是為藝術而辦教育。”
改革從社團建設開始。三十多個“普及型社團”如雨后春筍般破土,并在普及的基礎上,重點發(fā)展出了民樂、國畫、軟筆書法、圍棋、民族舞蹈、戲劇六大精品社團。
豐富的社團不僅滿足了每位學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為課程提供了一個延展的平臺。
原有的藝術教育游離于課程教學之外,只是部分學生課余生活的補充。國音實驗構建了三級課程體系,挖掘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中的藝術教育因素,比如將語文課本改編為戲?。徊凑諏W生多元的發(fā)展需求,開發(fā)校本課程。藝術教育慢慢從一個點綴,走向了體系化。
在自主開發(fā)的校本劇中,學生自己購置服裝,自己化妝,自己設計舞臺和道具。根據(jù)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改編的課本劇《檢閱》,入選意大利國際兒童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學生民樂團生活啟發(fā)創(chuàng)作的校園劇《承蒙花開》,獲得了亞洲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金海棠獎。
戲劇服裝、道具、舞臺均由學生自己設計
“我更開心的是又找到了一種學習方式。作品中的人物,可以在孩子的生命中站立起來。”孟夏笑道。
在他看來,身處信息化時代,所學的內(nèi)容只有是多元的,才能滿足未來社會的需要。而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給了學生太多的負擔:
“小學數(shù)學考試95分和97分有區(qū)別嗎?真的沒有。但為什么我們?yōu)榱颂岣吣莾煞?,讓孩子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做題上呢?讓他多元發(fā)展,知識才能螺旋上升。”
為了讓優(yōu)秀的作品得以傳承,金帆民樂團的歷年參賽作品被妥善整理。老師在課堂教學時加以介紹,并利用校園廣播在課間播發(fā)給學生聽,以培育整個學校的藝術文化。
把課程交給老師,把課堂還給學生
國音實驗的發(fā)展邏輯是,通過社團推動課程,課程推進整個體系建構。在此過程中,一步步建設能滿足學校藝術教育需要的師資隊伍。
孟夏告訴來校教學的專家:“我不能讓你們的腰包鼓起來,但我會讓你們的藝術文化價值發(fā)揮到極致。”
此前,專家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覺得自己是校外人。國音實驗為此專門設置了休息室兼榮譽室,讓他們更有歸屬感。雖然在物質(zhì)補償方面,學校無法與校外機構相比,但孟夏從細節(jié)入手,給予專家精神上的補償。每次演出結束后,他會請專家們一同走上舞臺,接受家長和孩子們的鮮花和掌聲。
同時,學校將校內(nèi)教師資源進行了整合,形成課程研發(fā)團隊。課程研發(fā)一般包含幾個步驟:收集整理信息形成課程雛形,專家集體推敲課程內(nèi)容,教師自主研發(fā),由學校審閱后納入藝術教育課程體系。
傳統(tǒng)的課堂里,老師是絕對的主角。孟夏回憶道,剛開始改革時很不容易,老師一上講臺,就習慣性滔滔不絕講開了,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而非主動地學習。
教學設計是一回事,老師真正上起課來又是另一回事。孟夏說:“很多時候,我們課程的開發(fā)要等著老師。老師是最需要與時俱進的?!?/p>
而在研發(fā)新課程的過程中,老師享有充分的自主權。此外怎么教、怎么學,不再由老師一人說了算:學生的興趣、習慣、想法等方方面面,也融入到了課堂。
藝術活動只是一種載體,最終還是回到素質(zhì)教育。國音實驗這一切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
搭上高參小末班車,成為附屬學校
2014年,北京市教委推出了“高參小”項目,即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的教育教學,推動小學的特色發(fā)展。包括中國音樂學院在內(nèi)的20所高校及團體,與140余所小學結對共建。
而國音實驗原先并不在名單之中。孟夏得知后,連忙打電話給教委,而“高參小”的效果如何,官方也吃不準。負責人員半開玩笑地提醒他:“你們藝術教育已經(jīng)夠好了,沒必要湊這熱鬧。”
但在孟夏看來,國音實驗的藝術教育之所以能不斷創(chuàng)新,很大原因就在于大學、高等教研機構專家學者的指導幫助?!案邊⑿ 边@一與大學聯(lián)姻的好機會,他不想錯過。
孟夏再次表達了加入的強烈愿望后,負責人員勉強答應了。次日就要敲定最終名單,孟夏不放心,又致電教委主管此項工作的姜繼為副主任。經(jīng)過反復爭取,教委同意國音實驗派代表參會。
就這樣,國音實驗搭上了末班車,擠進了“高參小”項目。并在后來與另外9所學校一起,成為了中國音樂學院手拉手的“高參小”實驗校。
創(chuàng)編舞《舞之戀》
這是國音實驗與中國音樂學院的第一次接觸。而藝術教育下一步怎么走,孟夏一直在思考著。當時的國音實驗,急需在師資培養(yǎng)、課程設計、教材編寫、課堂創(chuàng)新方面得到高水平專家的深度介入。
于是,孟夏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成為中國音樂學院的附屬小學。他開始嘗試性地叩問。在一次活動中,孟夏向中國音樂學院幾位中層干部說出了這個想法,得到了一致贊成。孟夏又向時任區(qū)教委主任孫其軍匯報。孫其軍鼓勵說:“你要是辦成了,可是為朝陽教委立了大功!”
孟夏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從一開始希望成為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小學,進而希望成為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學校。這一字之差,發(fā)展前景迥然不同:附屬學校意味著將來可以辦中學,成為九年一貫制甚至是十二年一貫制的學校,實現(xiàn)與高校的學段銜接。
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更名儀式
2016年初,在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支持下,學院與朝陽區(qū)達成合作辦學協(xié)議?!爸袊魳穼W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誕生了。
摸著石頭過河
但是,更名不僅是機遇,更是一種挑戰(zhàn)。如果操作不好,最終效果可能會流于形式。在此之前,沒有人知道“高參小”怎么做,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而老師則是育人的主角。中國音樂學院給予的支持,自然從師資開始。
當時,中國音樂學院負責對接的是指揮系副教授金野。他告訴記者,高校給予的師資支持分為基礎課和專業(yè)課師資兩個層面?;A課有《視唱練耳》和《基礎樂理》兩門課程,專業(yè)課則包括了鋼琴、小提琴、長笛、打擊樂等多種課程。由音樂學院有經(jīng)驗的任教老師,或者老師所帶的研究生參與任教:直接進入國音實驗,成為師資“后援軍”。
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副教授金野
“高參小”項目的擔憂之一,就是一位大學老師,能教好小學生嗎?對此金野表示:“知識是一樣的,技能也是一樣的,并不存在差異。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大學老師作為外來者,需要在短時間內(nèi)摸清楚孩子的脾氣性格,與孩子成為朋友,這樣的話課堂就能順利開展下去。”
為了讓學生愛上課堂,老師采取的是寓教于樂的方式。通過收集、整理、編訂、制作、錄音、錄像這六個環(huán)節(jié),形成多媒體展示課件。比如老師會集中講述某一種樂器:它是怎樣的構造?有哪些聲音上的優(yōu)勢?或者詳細解讀某一首作品:它的產(chǎn)生有著怎樣的來龍去脈?這個文化現(xiàn)象與社會現(xiàn)象有什么關聯(lián)?老師還會播放名家所演奏的完整版錄像,以動畫的方式進行展示。
藝術教育并非特定群體才能接受,而是面向每一位在學校里就讀的孩子。鼓勵學生互相協(xié)調(diào)、互相傾聽、互相幫助,以合作的形式開展學習,成了國音實驗的教學理念。
“這么多年師資培訓工作,我有一個感受:教國家標準課本上的教學內(nèi)容,中小學老師完全可以勝任;但在知識層面也好,技能層面也好,都很難再往下再深入一點?!苯鹨罢f道。
金野以音樂節(jié)拍舉例:中小學教材中的1/4拍、2/4拍、3/4拍、4/4拍等,老師教學生完全沒有問題。但一提5/4拍、6/4拍、7/4拍,很多老師就犯難了。而實際上,不同的節(jié)拍本質(zhì)上沒有難易之分,只是數(shù)數(shù)字的方式不一樣。在根深蒂固的觀念當中,4/4拍學生容易掌握,5/4拍很難,老師就不教了。
中小學這種淺嘗輒止的教學,讓高校在教學時略感無奈。許多進入大學階段的音樂生,對一些基礎樂理存在理解缺失和不到位的情況,大學只能從頭再教。
也正因此,國音實驗與中國音樂學院看到了基礎藝術教育的必要性,形成了一種互補關系。小學對接高校,獲取到了另一個高度的教育資源;高校幫扶小學,也為未來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打下了基礎。
未來的路,依然漫長
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磕磕碰碰則在所難免。
雙方合作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題就是師資緊缺。大學的師資本來就不充足,而中小學嗷嗷待哺的學生卻很多。老師把多數(shù)時間花在大學課堂上,難有精力再到旁邊的小學指導。
于是,中國音樂學院派研究生進校教學,而問題又來了,研究生可不可以代替教授?金野說道:“我們還向社會招聘,但不僅難招到人,招到的社會老師在一線教學中能否勝任,甚至可能要一整年時間來判斷。但這一年,學生耽誤不起啊!”
師資成了制約藝術學校發(fā)展的阿喀琉斯之踵。而彌補這個缺口,并非一日之功。
教育是百年大計,一個教育的理念恐怕在數(shù)十年之后才能反映出來,一個教學的失敗可能在數(shù)十年之后嘗到惡果,一個政策的改革可能前十年根本看不到結果。
金野說:“教育的試驗周期相對長,把握性也不大。而且只要涉及到人,它就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工作?!?/p>
雖然師資缺乏是個大難題,但是雙方都希望繼續(xù)做下去。2017年,附屬學校成立了兩個九年一貫制的特長班,銜接中小學教育,目標是為中國音樂學院輸送基礎根基扎實的音樂人才。如果孩子學不下想放棄,也可以中途調(diào)整。
特長班的課程完全由中國音樂學院操刀,并且學生一入學,就有機會得到大師的指點。二胡演奏家宋飛、揚琴演奏家田偉寧均在校設立了專門工作室。就在不久前,學校又建立了合唱指揮家王瑞璞先生的大師工作室。
但特長班的發(fā)展也有矛盾之處。比如豐富的藝術類課程,占用了部分文化課的學習時間。孟夏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更完善的分班制度,對同課程學生集中補習。
“只是一種嘗試,我希望將來特長班的招生能夠擴充到全區(qū)乃至全市范圍,并把它復制到北京及其他城市的中小學。我想在中小學教育上做一種打通,給孩子多樣選擇的機會?!泵舷谋硎?。
北京市學生藝術節(jié)一等獎作品:蒙族舞《鴻雁》
孟夏以芬蘭的教育為例,芬蘭中小幼以及職業(yè)教育、高校之間有著良好的銜接,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能夠自由變更。半途不想在藝術專業(yè)發(fā)展,也可以選擇學習其他知識技能,同樣可以有一個精彩的人生。
“但我們國家現(xiàn)在做不到。很多大學生當初只是為了考大學,至于為什么要考試,學生自己也不清楚,畢業(yè)一進社會就改行了。專業(yè)學習只是接受了大學的文化,而專業(yè)知識卻用不上。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彼袊@道。
后記
藝術教育,乃至基礎教育核心價值何在?2012年在觀看國音實驗一場演出后,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在致信中說道:“教育應該給每一個人打好一種基礎,在這個基礎上,他們一生能全面自由發(fā)展;在這個基礎上,他們不論物質(zhì)財富多寡、社會地位高低,都能去感受幸福、創(chuàng)造幸福,幫別人獲得幸福。”
本文刊發(fā)之際,孟夏也迎來了退休生涯。而無論是他,還是所有的教育者,對教育的探索都不會止步。
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可能總是存在著距離。但缺師資就慢慢培養(yǎng),有問題就逐個解決。風起于青萍之末,一點一點的改變,是教育這列慢車必經(jīng)的旅途。
2、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