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擁有的東西不斷囤積,超出我們的承載能力時,我們開始思考“取舍”。留下珍視的,轉讓不必要的,這是二手交易的由來。
36氪獲悉,二手書交易平臺「熊貓格子」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資方暫未披露。創(chuàng)始人李輝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完善平臺服務體系、升級用戶體驗、優(yōu)化整體運營。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每個人的品味不同,可將心儀的書加入收藏,其余則進入循環(huán)交易。從出版社角度來看,受宣傳等因素影響,好書也有可能形成庫存。因此在“收書”這一環(huán)節(jié),熊貓格子將同時挖掘C端和B端圖書。且熊貓格子核心團隊有多年出版社積累和經驗,在B端有渠道資源及成本優(yōu)勢。
而在交易模式上,熊貓格子采用C2B2C模式,由平臺完成圖書的審核、翻新、消毒、塑封。相對于孔夫子式的B2C模式(由用戶選擇書店交易)以及C2C模式,平臺整體效率更高,且干預作用更明顯,規(guī)避盜版書、政治敏感書等風險因素。
在C端收書環(huán)節(jié),用戶僅需線上掃描圖書背后的ISBN碼,系統(tǒng)將根據圖書銷量、評分等綜合反饋情況1-5折回收,滿35元即可下單。翻新成本每本0.18元左右,毛利空間約50%。
根據公司提供的數據,平臺已流轉交易近8萬冊圖書,積累近6萬活躍用戶,客單價68元左右,復購率48%。平臺日均收到800多位用戶寄來的圖書,同時穩(wěn)定售出約1000余冊,單個用戶單次最高在熊貓格子上的賣書收入達1516.8元。
二手書交易之外,圖書社交將會成為平臺的主邏輯。一方面是讀者和讀者之間的社交,上線了“以書會友”的開放空間;一方面是KOL和讀者之間的互動,如名人書單等形式。圖書詳情頁可以看到圖書來源于哪一位書友,點擊進去可以看到該用戶的賣書記錄(個人書架),如感興趣可選擇“關注”該書友。
橫向來看,拓展品類也是平臺未來會邁出的一步。熊貓格子從二手書切入,延展至文化生活類產品,增加品類的多元性,打造二手精品好物循環(huán)商店。
李輝告訴36氪,熊貓格子小程序將于今年10月正式上線(目前以公眾號形態(tài)完成交易)。而在線下,熊貓格子將開設有調性(體現(xiàn)簡約生活美學)的二手循環(huán)商店,展示和銷售二手圖書及文化創(chuàng)意類產品。
二手書交易領域,36氪還報道了日前獲騰訊新一輪融資的「多抓魚」。談及差異化,李輝表示,熊貓格子在挖掘C端的同時,充分利用B端資源。一方面擴大精品書的來源,以較低成本收書;另一方面獲取線下流量。此外,團隊表示將發(fā)力小程序,未來在具體功能呈現(xiàn)上,也將會和行業(yè)公司有所區(qū)分。
熊貓格子目前全職核心團隊18人,創(chuàng)始人李輝曾任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副社長、上海交通大學期刊中心主任,在圖書策劃出版與圖書電商運營、廣告、文化傳媒行業(yè)有17年運營管理經驗,在稀缺圖書、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正版盜版識別等方面有資源優(yōu)勢。
本文轉自36氪,作者高歌。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