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碎片化時代。
現(xiàn)代人并不是沒時間,還是過去的二十四小時,時間,究竟去哪兒了?是被無數(shù)瑣事切割成碎片。尤其是班主任。從早晨到深夜,從周一到周日,白加黑,5+2, 所有時間被各種檢查、談話、開會、量化、驗收粉碎成以分鐘為單位的細小碎片。
古人用一生做一件事,曹雪芹用半輩子寫紅樓,司馬遷用一生修史記。今人用一生做很多事,卻大多是無用的瑣事。古人生活節(jié)奏慢,時間大多屬于自己,今人生活節(jié)奏快,時間大多屬于別人。現(xiàn)代人,尤其是單位人,已徹底喪失了認真做一件事的可能。
當然,周樹人先生說:時間是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還是有的。尷尬的是,現(xiàn)在的海綿,都是小塊海綿,硬擠出來的水,也只是口水而已。時間碎片化,疊加信息過載的洪流,加劇了思考的膚淺化。
碎片化的時間使人們無法再深入整理信息和資料;信息的唾手可得又使人們喪失了整合思維的動力。碎片化時間必然帶來的是碎片化思考。更重要的是,剛開始展開思路,似乎有個好的idea,卻馬上又被各種突發(fā)狀況打斷,處理完雜事后,那個“好的idea”早已灰飛煙滅。恰如一個情節(jié)跌宕的好夢被一泡尿憋醒,上完廁所再進入睡眠,那夢是如論如何也找不回來了。
一種尷尬:領導說你們要認真?zhèn)湔n,卻同時安排無數(shù)的雜事切碎你的時間,讓你無法集中精力思考。
一種吊詭:老師說同學們要有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能力,卻同時不允許學生有“參考答案”以外的自由思考。
一個疑問:一個背“標準答案”的民族能鳳凰涅槃基因突變,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大國嗎?
能坐下來完整思考,完整碼字的機會越來越少。當然了,碎片化的時間也是可以做好些事情的。比如,翻幾頁書,找個學生聊幾句,記下一點零星的思考。只是,要完成系統(tǒng)性、深入性的思考,難度是越來越大了。
(二)組織化生存。
人類與動物有好多區(qū)別,其中一個是:人類是高度社會化、組織化的動物。動物也有所謂的“組織化”“社會化”生存,比如螞蟻、蜜蜂、狼群等。但動物的“組織化”生存與人類相比,其性質、規(guī)模、種類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尼采說:只有上帝和野獸是孤獨的。人類既非上帝,也擺脫了野獸。完全、純粹孤立的人類個體是不存在的,幾乎所有的人類個體都分屬于不同類型的“組織”。即便是游離于社會邊緣的乞丐、流浪漢、拾荒者,其實也必須與各種組織發(fā)生聯(lián)系。因為,離開了整個社會組織的各種供給,所謂孤獨的“流浪漢”,根本就無法獨立生存。傳說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的所謂“桃花源”,在現(xiàn)代社會,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罷了。
人類歷史,不但是文明的演進史,同時也是組織的演化史。文明,就其多數(shù)成果而言,都是組織分工協(xié)作的產品。
單個人集結成各類組織,是因為1+1大于2,1+1+1大于3甚至大于10。分工與協(xié)作催生了各類組織,組織內分工的細化解決了獨立個體無法完成的艱巨挑戰(zhàn),組織內人與人的分工協(xié)作、組織之間的分工協(xié)作在簡化了勞動的同時,極大提高了組織整體的總生產效率。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舉過一個經典例子(即便到了今天,比爾蓋茨還常引用此例子。):制針工場把制針的工序分解為十八個工序,分別由十八個工人協(xié)作完成,一天可以生產四萬八千枚鋼針,平均每位工人每天可以生產幾千枚鋼針,該工場的產品可以供應全世界。如果所有十八道工序由一位熟練工人獨立完成,那他一天連二十枚鋼針也搞不定。
一枚小小的鋼針尚且如此,零部件繁多的手機、汽車、高鐵、飛機等復雜工業(yè)品,如果不是由全社會的復雜分工完成,而是交給幾個熟練技師獨立生產出來,已經不是效率低下的問題,而是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
至于修路架橋、沖鋒陷陣、交通秩序、拍攝電影……等等所有社會行為,沒有各類組織的分工協(xié)作,整個社會根本無法運轉哪怕一天。
(三)組織的異化。
組織不是萬能的。一切組織都有如下兩大弊端:人的異化是組織的第一個副產品。能量內耗是組織的第二個副產品。組織規(guī)模越大,分工越細,人的異化越嚴重。組織規(guī)模越大,層級越多,能量內耗越嚴重。
還是亞當·斯密,在同一本書又說:“當一個人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一只扣針的十七分之一或一只扣鈕的十八分之一的時候,見識必然更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切商業(yè)國家,下層階級人民都非常愚笨。”詩人席勒指出,隨著工業(yè)革命導致的分工,“人類成為永遠束縛在個別小部件上的人,本身也成了部件?!瘪R克思多次分析了人類異化現(xiàn)象,他指出異化的實質在于,“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整個世界都變成了與人類對立的東西?!瘪R克思晚年在《資本論》中指出:未來社會將是“把每一個人都有完全的自由發(fā)展作為根本原則的高級社會形態(tài)?!敝辽購哪壳翱?,馬克思晚年的構思可能還很遙遠。
所謂專家,就是“在越來越少的問題上知道的越來越多,在越來越多的問題上知道的越來越少”的文盲而已。
一個傳統(tǒng)農民,到哪里都可以繼續(xù)做一個傳統(tǒng)農民。一個現(xiàn)代農民,脫離了社會協(xié)作根本無法種植谷物。一個碼農,離開了特定行業(yè)的特定崗位,幾無謀生技能。
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載:有名士在京師買一妾,自稱曾在太師蔡京府中后廚中做包子。某日,命該妾做包子,答曰不能。曰:在后廚包子部門只負責切蔥絲,別的不會。
看來,人的機器化、部件化、異化不是工業(yè)社會的專利,而是自古亦然。
隨著組織層級增多,組織的協(xié)作成本、管理成本日益升高,信息耗散現(xiàn)象日趨嚴重。下情不能上達,上令不能下行。大量的員工精力不是用于完成任務,而是浪費在組織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扯皮內耗上。
中小型組織發(fā)展為巨型組織后,組織內部的分化出各類小型組織,這些小型組織為了本部門的局部利益,各種拼搶資源和責任推諉,無視甚至傷害整體組織的健康,如同人體身上惡性生長的腫瘤一般,最終導致整個組織的“無組織化”。
物理學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描繪了一副黯淡的結局:宇宙萬物發(fā)展的總趨勢是趨于“熱寂”。部分組織強化“秩序”的結果,是更大規(guī)模組織的“無序”。
有不少公司、學校、單位在規(guī)模較小時,執(zhí)行力很強,向心力很強。一旦做大,反而傳染上了“大企業(yè)病”,機構臃腫,效率低下,人心渙散,最終在激烈的競爭中被其他組織擊敗。
從組織演進的角度看,歷史上太平天國的悲劇、前蘇聯(lián)的解體、國民黨的潰敗、計劃經濟時代國企的破產,都是組織凝聚力渙散、組織內耗嚴重、組織執(zhí)行力低下的結果。如何保持組織的凝聚力,使組織永葆活力,是一切組織面臨的永恒難題。
(四)組織的凝聚力從何來?
問題來了。大到國家、民族這樣的抽象巨型組織,中到商業(yè)公司、政府機關的常規(guī)實體組織,再到學校、班級這樣的具體微型組織,決定他們生命力、凝聚力的秘訣究竟何在?
按照組織的類型,人類歸屬的主流社會組織大約可粗略劃分為以下幾類:
政治組織,如ZF、軍隊、警察、法院、政黨等,產生于階級社會;提供管理和秩序,維持組織運作的基本邏輯是權力規(guī)則。
經濟組織,如作坊、工廠、公司等,工業(yè)社會里飛速擴張;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凝聚成員的基本邏輯是經濟利益分配。
精神組織,如教會、寺廟、學校、學會等,負責文明傳承和靈魂撫慰,團結成員的基本方法是信仰和情懷。
血緣組織,家庭、家族、村落。家庭是最古老的社會化組織,這是人類存在時間最長,也是最頑強的基本社會組織細胞。血緣組織的的凝聚力向心力,與其說緣于血緣,不如說是依賴于親情感情。
此外,還有其他的非主流邊緣組織,如幫派類、某某協(xié)會之類。
參考答案:任何一個想長葆青春長盛不衰的組織,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公司企業(yè),抑或是學校團體,甚至是最古老的家庭,邊緣化的地下幫派,必須兼顧好凝聚組織的四個要素:權力運行、利益分配、情懷信仰、親情人性。
僅有權力壓制的組織管理是愚蠢粗暴的。
其一、權力形成的凝聚力不太適用于經濟類、文化類組織;其二、權力依靠強制力和恐懼來推行,必然招致人性的反抗。秦王朝就是一個試圖單純依靠權力與制度維持組織戰(zhàn)斗力的反面樣本,只有強力,沒有利益分配和情懷信仰,更沒有親情人性。結果如何呢?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秦如此,項羽也是如此。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中說的很清楚了:項羽失天下,“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僅有利益分配、物質刺激的組織也是捉襟見肘的。
沒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任何組織都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留住人才,保持自己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但只注重物質刺激的管理,組織凝聚力也難以持續(xù)。其一、物質刺激存在著“邊際效應遞減”的規(guī)律,單純增加員工的收入,在初期比較有效,后期收效則逐漸縮小;對底層員工比較有效,對中高層資深員工則效應遞減;其二、“這山望著那山高”,總有一些競爭對手給出的價碼比你高。試圖用高薪作為激勵員工的終極武器,會陷入“不漲薪不行,漲薪也不行”的尷尬狀態(tài)。某頂尖通訊公司在業(yè)內以高薪、期權和股息著稱,可以說戰(zhàn)斗力凝聚力都很強了。但因為超高強度的加班“狼性文化”,頻頻爆出“高齡”員工被變相辭退新聞,至于員工過度競爭導致的抑郁自殺或者離職現(xiàn)象也時有耳聞??梢哉f很好詮釋了什么叫做“別把公司當成家”了。
僅有情懷和念想的組織也是難以持久的。
千萬不要低估情懷和念想的力量,看看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太平天國就知道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人不飽暖,”“四海皆兄弟”的“天國創(chuàng)業(yè)夢”,曾一度激起員工多大的戰(zhàn)斗熱情!短短兩年從珠江到長江,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與清政府南北對峙分庭抗禮。但,也不要高估情懷和念想的后續(xù)力量。定都天京后,曾經的革命情懷讓位于爭權奪利,昨天的平等許諾讓位于等級特權。一場天京內訌更是無情撕裂了天國夢的虛妄無力。無數(shù)的歷史事實和現(xiàn)實教訓都告訴人們簡單的事實:當情懷遭遇房價阻擊,當理想遭遇現(xiàn)實嘲弄,能堅持情懷、擁抱理想的永遠是少數(shù)。理想主義固然指引方向鼓舞人心,經驗主義才是腳踏實地解決問題的出路。理想主義負責提出問題,但解決問題卻只能用經驗主義。一百年前的1918年7月20日,胡適先生發(fā)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研究問題是極困難的事,高談主義是極容易的事”。烏托邦的價值在于引領和批判,而絕不應當是用權力推行,凡試圖在人間建立天國的,無不最終筑成了監(jiān)獄。娜拉出走以后,怎么辦?痛定思痛的顧準先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國,天國是徹底的幻想,矛盾永遠存在,所以,沒有什么終極目的,有的,只是進步?!?/p>
僅有感性親情的組織是天真脆弱的。
在組織中營造輕松和諧的人際氛圍當然是愉悅的,但組織并不是“家”。現(xiàn)代組織的演進方向是“去家庭化”“去血緣化”。家庭血緣組織的親情原則不適用于大多數(shù)現(xiàn)代組織,情感很容易瓦解組織的紀律邊界?!叭稳宋ㄓH”扼殺“任人唯賢”“任人唯能”在不少組織中已見慣不驚。“人人都是單位的主人翁”其實模糊了現(xiàn)代組織的清晰分工。改革開放之初誕生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大多帶有濃厚的家族色彩,儒家傳統(tǒng)的人倫精神又天然助長“用自己人”的裙帶之風。人情化血緣組織無法與國際規(guī)則、法制規(guī)則、市場規(guī)則對接,不少曾笑傲江湖的家族企業(yè)在新世紀中折戟沉沙也屢見不鮮了。所謂現(xiàn)代企業(yè),其實就是現(xiàn)代組織。
(五)學校是個什么組織?
學校這個組織很有意思。學校是社會上所有其他組織類型的袖珍模板。可以說,學校是未來社會各種組織的“孵化器”。學校這個微型“組織孵化器”的運作模式,將是孩子們建構成人世界真實組織的母版。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馬約爾先生說:“我們留給子孫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取決于我們給世界留下什么樣的子孫”。
這句話也可以繼續(xù)推演一下:我們給世界留下什么樣的子孫,取決于我們在世界上建立什么樣的學校。我們建成什么樣的學校,取決于學校這個組織的模樣。
學校該是什么樣?學校不該是什么什么樣?
學校不該是權力本位的官僚組織。
政治學家阿克頓勛爵說過人們耳熟能詳?shù)脑挘?strong>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個結論也適用于學校。當然,在學校里,所謂“權力導致的腐敗”不一定是通常意義上的貪污腐化違法亂紀,而是高度集中自上而下的權力運作模式導致的對人性本身的傷害。權力本位的學校是監(jiān)獄化組織,監(jiān)獄化組織的特點是全方位無死角管控,監(jiān)獄化的學校留給世界的子孫只能是奴隸的模樣,奴隸們只能建設一個奴隸社會,因為奴隸唯一的夢想是成為奴隸主。案例:安徽懷遠一小學某班副班長,利用檢查作業(yè)、監(jiān)督背書等權力,在兩年內逼迫班內同學上貢兩萬多元。
學校不能是利益本位的經濟組織。
利益本位的學校是商業(yè)化組織,商業(yè)組織的最大目的是牟利,牟利化的學校留給世界的子孫就是市儈的模樣,市儈建設的只會是牟利的自私社會,因為市儈的唯一夢想就是發(fā)財。真實案例:某資深教師考前為學生串講高考考點,聽課的某同學將老師講課的內容制作成音頻,然后放到網上販賣,據說獲利不菲;筆者送畢業(yè)班時為考生整理的原創(chuàng)內部資料,被部分“頭腦靈活”的考生在高考后批量翻印,在各中學門口擺攤販賣。美其名曰“勤工儉學”“助力學弟學妹”。錢理群教授曾高聲疾呼:名校正在批量制造“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磥礤X老還是低估了功利主義教育的殺傷力,當下的某些莘莘學子,哪里還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啊,他們早已懶得偽裝了,早已迫不及待蛻變?yōu)椤按直傻睦褐髁x者了”??纯醋罱龅慕鹑谌核罪埦种械哪趁C琅€有高鐵霸座的某博士,不難略窺一二。
學校不該僅是知識本位的考試組織。
學校的使命是文化傳承,學校的唯一目標是育人。知識的生產和再生產當然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但現(xiàn)狀是:以“考試”為核心的教育模式愈演愈烈,絕大多數(shù)中小學從“學?!弊兂闪恕翱夹!?,老師從“教書”變成了“教考”,“學生”也變成了“學考”。國家提出“立德樹人”的教育初心,正是對教育弊病的精準矯正??僧斚?,“立德”讓位于“立分”,“樹人”難免被狹窄化。癥結在于,慘烈單一升學競賽模式之下,“全面發(fā)展”閹割為“片面發(fā)展”、“片面發(fā)展”簡化為“考試訓練”?!翱荚嚒北旧聿皇清e,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重要測量手段,但過度、過量、過密的純應試,將教育手段倒置為教育目的,必然導致大批量的學生厭學、老師厭教、家長厭校。當學生離開學校之日,就是逃離讀書之時,這就是教育與學校的異化了。
學校也不該是大包大攬的家庭組織。
理論上講,孩子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同伴、自我五個因素的合力??涩F(xiàn)實是,一說到教育,似乎就只剩下討論學校和家庭的責任。尤其是一出問題,就是學校老師的問題。
原因在于:在社會、體制、學校、家長的合謀下,學校教育霸權的過度擴張。
現(xiàn)在學校教育堪稱“越位”,對學生管的太多,太具體,過度教育、過度學習、過度管控,學生在校是全面的身心管控,時間精確到分鐘,行為精細到上廁所次數(shù);學生回家是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yè)(基本每天都熬夜到凌晨,并隨時微信群里打卡拍照);周末和寒暑假也是奔波于各種補習班,是學校教育的加強和延伸。當學校的應試之手伸的過長,把的過寬,大部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同伴教育、自我教育的機會就事實上被剝奪殆盡了。而班級規(guī)模偏大的現(xiàn)實,實際又讓老師無法真正兼顧到孩子學習以外的復雜心理需求和情緒波動,常常滋生各種心理問題,由此催生抑郁、人際沖突、自殺等嚴重的教育悲劇。
所以,學校教育的“越位”,必然會滋生學校教育的“錯位”,同時伴隨著其他教育力量的“缺位”,孩子由此出現(xiàn)各種問題也就順理成章了。
學校不是萬能的,學校的歸學校,父母的歸父母,孩子的歸孩子。
最后,班級和學校的規(guī)模不該太大。
規(guī)模過大的“超級學校”,它的管理權力化、機構層級化、秩序管控化、經營公司化、人際原子化、教學同質化會愈演愈烈積重難返,學生、老師的生存體驗不敢恭維??v觀國內的教育改革,凡是突破應試體制的新型教改實驗校,幾乎都是規(guī)模不大的小微學校。芬蘭基礎教育成就全球矚目,學校和班級規(guī)模小就是很重要的一個經驗。一般小學100-200個學生,初中300-400個學生,高中不超過500個學生,一般班級人數(shù)為14-25人。
(六)組織(學校)的未來(喪鐘)
如前說述,凝聚組織有四大因素:權力、利益、情懷、血緣。可是,人類文明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拐點。
萬物互聯(lián)、人工智能(AI)、虛擬現(xiàn)實(VR)、基因工程、3D打印、腦機接口、納米技術可能將會敲響人類傳統(tǒng)組織(也包括學校這種組織)的最終喪鐘。
事實:阿爾法狗的升級版ALPHA-zero已經不再模擬人類的思考方式和搜集人類的數(shù)據庫,而是依據規(guī)則自我學習自我迭代,在3天內戰(zhàn)勝了曾擊敗李世石的第一代人工智能棋手ALPHA-Go;在40天內擊敗了第二代人工智能棋手ALPHA-Master,而master曾在在線圍棋對弈中以50:0的戰(zhàn)績擊敗了人類50名最頂尖的棋手(包括地球人類中棋力最強的柯潔)。即:機器不用向人類學習,也能超越人類。
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提出了智人的消亡前景;物理學家邁克斯.泰格馬克在《生命3.0》中提出碳基生命可能正在被硅基生命所取代。
不管人類多么不愿意看到,但如下現(xiàn)象已經不是趨勢,而是正在發(fā)生中的事實:
其一、人類能做的事兒,人工智能夠做,而且做的更好;
其二、人類不能做的事兒,人工智能照樣能做;
其三、人工智能不必向人類學習,也能超越人類。
其四、人類的進化是緩慢數(shù)量級的,而人工智能自我迭代升級的速度是指數(shù)級。
既然未來絕大部分工作都由人工智能代勞了,那么——問題來了。
人類還用工作嗎?
人類還用學習嗎?
人類的存在還有價值嗎?
學校這種東西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稍微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當今全球市值最高的商業(yè)組織幾乎都是線上互聯(lián)網企業(yè)(“輕公司”,即以虛擬服務為主要產品的企業(yè)組織。),傳統(tǒng)的實體企業(yè)(“重公司”,即生產實體產品的企業(yè)組織。)正在式微。即便是在教育領域,線上教育、機器人教師、AI學習助手也正方興未艾。
實體組織向虛擬組織轉變的趨勢不可逆轉。那么問題又來了——
四面有墻壁的、前邊有黑板的、有個固定班主任的、每個人有固定座位的傳統(tǒng)實體學校,既笨重又昂貴,會不會有一天在新一代互聯(lián)網的沖擊下走向消亡呢?
生命工程、基因技術、3D打印、納米機器人、腦機接口、云端存儲……,這些前沿技術會不會在人工智能助推下爆炸式發(fā)展,基因技術提升人類的智商,克隆和3D打印人體器官能延長人類的壽命,納米技術治愈所有的人類疾病,腦機借口能夠隨時將知識上傳下載……。
人類,會不會在不遠的將來跨越“奇點”?
等到那一天,或許人類將獲得機器的軀體,實現(xiàn)永生;或許如《黑客帝國》中所言,人類將被人工智能反噬;或許如《西部世界》中所述,人類將被新的混合生命取代;或許如《未來簡史》所述,人類的分化會加劇,極少數(shù)精英會成為人機交融無所不能長生不老的“神”,大部分窮人將成為毫無價值毫無意義的“無用階級”。
那一天:學習任何知識不但輕而易舉,而且毫無用處。那一天,還用寫《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嗎?或許,就在我們的孩子在拼命刷題時,別人家的孩子已率先掌握了通向未來的鑰匙?;蛟S,就在我們的學校在分分計較時,別國家的學校已悄悄破解了通向明天的密碼。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隱蔽的歷史”,作者河南 郭山。文章有刪減。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