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有些所謂的素質教育, 可能其實是逼孩子裝“貴族”

作者:藍橡樹 發(fā)布時間:

有些所謂的素質教育, 可能其實是逼孩子裝“貴族”

作者:藍橡樹 發(fā)布時間:

摘要:觀點不一定對,但也是復雜社會的一面。

8.jpg

現在很多人對中國的大學,都不敢抱太大希望了。用北大錢理群的話說,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那么,美國常春藤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就都是德才兼?zhèn)洌哪馨舶钗淠芏▏?,充滿英雄主義和冒險精神的人中之龍鳳嗎? 

我想,如果把中美兩國名校教育放在一起比較一下,將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中國學生刷分數,美國學生刷經歷,都一樣

為說話方便,我們虛構兩個學生—— 

中國清華大學的小明,來自中國某個邊遠地區(qū),身體不夠健壯,社會經驗有限,不善言談,幾乎除了成績好一無所長;美國耶魯大學的Joe, 父親是公司CEO,母親在家做全職主婦,父母二人均是耶魯畢業(yè)生,Joe上耶魯只不過是遵循了家族傳統。

Joe從小精通游泳、網球和冰球,與同學組過樂隊,作為高中學生會副主席的oe,組織能力很強,且富于愛心,經常去社區(qū)醫(yī)院幫助殘疾人做康復運動。

中美大學教育的確非常不同??扇绻銚司驼J為相對小明苦兮兮的應試教育,Joe正經歷的素質教育就非??鞓?,或者認為Joe是比小明更優(yōu)秀的人才,那你就完全錯了。事實上,Joe和小明是非常相似的一類人。

Joe為什么要參加那么多課外活動?因為這些活動是美國學生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像考試分數一樣重要。

跟小明刷學分績點一樣,Joe刷課外活動的經驗值也只不過是完成各種考核指標而已,他對這些事情并沒有真正的熱情。比一心只想著考試的小明更苦的是,Joe還必須顧及自己在師生中的日常形象。他用只讀開頭、結尾和書評的方式,假裝讀過很多本書。至于能從一本書中真正學到什么,Joe可能根本沒時間在乎。 

如果說小明是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其實Joe也是。

Joe和小明的內心都非常脆弱。一路過關斬將進入名校,他們從小就是取悅老師家長的高手。別人對他們有什么期待,他們就做什么,而且一定能做好。層層過關的選拔制度確保了這些學生都是習慣性的成功者。

別人怎么要求,他們就怎么反應

什么時候考托福、哪個老師的課不容易拿分、考研找工作的各種手續(xù)、就連辦出國打預防針總共會被扎幾次,BBS上都有詳細的“攻略”。小明對這些進身之道門兒清。 

小明的師兄梁植,在清華拿了三個學位,卻苦沒找到“畢業(yè)后該去干什么工作”的攻略,習慣性地在一個電視訪談節(jié)目向評委——清華師兄高曉松請教,結果遭到了高曉松的怒斥。

高曉松說:“你不去問自己能為改變這個社會做些什么,卻問我們你該找什么工作,你覺得愧不愧對清華十多年的教育?”

640.jpg

剛入學時,Joe們被告知耶魯是個特別講究多樣性的大學,他們這些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種族、身懷多項技能的青年才俊,將來的發(fā)展有無限可能性。

那么,這些擁有得天獨厚學習條件的精英學生,是否會有很多人去研究古生物學,很多人致力于機器人技術,很多人苦學政治一心救國,很多人畢業(yè)后去了烏干達扶貧呢?當然不是。學生們慢慢發(fā)現真正值得選擇的職業(yè)只有兩個:金融和咨詢。

有統計發(fā)現,2014年,70%的哈佛學生把簡歷投到了華爾街的金融公司和麥卡錫等咨詢公司,而在金融危機之前的2007年,更有50%的哈佛學生直接去了華爾街工作。對比之下,選擇政府和政治相關工作的只有3.5%。 

金融和咨詢,這兩種職業(yè)的共同點是工資很高,寫在簡歷里很好看,而且不管你之前學的是什么專業(yè)都可以去做。事實上這些公司也不在乎你學了什么,他們只要求你出身名校、聰明能干。

別人怎么要求,他們就怎么反應。不敢冒險,互相模仿。一群一群的都往同樣的方向走。這不就是綿羊嗎?

常春藤的本質:逼著孩子裝貴族

中國學生也許不擅長當超級英雄,當個綿羊還是非常擅長的。

你只要使用“虎媽”式的訓練法,甭管鋼琴還是大提琴,你要什么經驗值,我就給你什么經驗值,不就行了嗎?如果說中國教育的特點是分數至上,現在美國教育不也是講“履歷至上”嗎?

既是如此,美國名校難道不應該迅速被華人學生占領嗎?事實卻并非如此。

曾有報道,“華裔學生Michael Wang,2230分的SAT成績(超過99%的考生),4.67的GPA,全班第二,13門AP課程,參加過國家英語演講與辯論比賽、數學競賽,會彈鋼琴,在2008年奧巴馬總統就職典禮上參加合唱團的合唱”,卻在申請7所常青藤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時,被除了賓夕法尼亞大學之外的所有學校拒絕。

這又是什么道理?華人,乃至整個亞裔群體,哪怕是成績再好,文體項目再多,你要求的我都會,還是經常被常青藤大學擋在門外——很多人認為這是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其實,他們根本沒明白常春藤大學的本質。

0.jpg

常青藤,本就是美國上層社會子弟上大學的地方。19世紀末,新教徒新貴涌現,需要一些精英大學,讓自己的子弟互相認識和建立聯系。這些大學剛開始成立時,錄取要求會希臘語和拉丁文,這都是公立高中根本不教的內容,這樣平民子弟就被自動排除在外。 

雖然精英們慢慢意識到,一昧把可能會成為新貴族的社會力量排除在外,對統治階層是不利的,率先取消了希臘語拉丁文考試,給公立高中的畢業(yè)生機會,但很快又因為猶太學生比例的猛增,趕緊修改了錄取標準——增加了推薦信、校友面試、體育和“領導力”等要求,這才有了后來常青藤這個“體育”聯盟。 

到今天,常春藤錄取新生,是既重視考試成績,也要求體育等素質。但這些所謂“素質教育”的本質,已經不是為了真正培養(yǎng)品格,而是為了確保精英子弟的錄取比例。并非所有“素質”都有助于你被名校錄取,你需要的是有貴族氣質的、而且必須是美式傳統精英階層的素質。 

這就是為什么你不應該練吉他而應該練大提琴,不應該練武術而應該練擊劍;你需要在面試時表現出良好教養(yǎng),最好持有名人的推薦信;你光參加過學生社團還不夠,你必須曾經是某個社團的領袖;你參加社區(qū)服務決不能像北京奧運志愿者那樣一副三生有幸的表情,而應該使用親切屈尊的姿態(tài)。

一句話,這些事兒普通人家的孩子很難做到。如果你不是貴族,所有這些素質教育的要求,都是逼著你假裝貴族。

9.jpg

名校其實并不重視學生教育

這樣說來,既然是為精英階層服務,那肯定要嚴格要求精心培育,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真正的未來領袖吧?

事實上,名校其實并不重視學生教育,據Deresiewicz教授在耶魯親眼所見,只要你是靠家庭特權進來的,哪怕你遭遇最大的學業(yè)失敗,哪怕你抄襲,哪怕你威脅同學的人身安全,你都不會被開除。 

如果名校不關心教育,那么它們關心什么呢?是聲望,更確切的說,是資金。

在現代大學里,教授的最重要任務是搞科研,而不是搞教學,因為好的研究成果不但能提升學校聲望,還能帶來更多科研撥款。在這方面,中美大學并無不同,講課好的教授并不受校方重視。 

但大學最重視的還不是基礎科研,而是能直接帶來利潤的應用科研——Deresiewicz教授說,名校在這方面的貪婪和短視程度,連與之合作的公司都看不過去了。

8.jpg

校友捐贈,是名校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哈佛正是憑借幾百億美元的校友捐贈基金成為世界最富大學。我們前面說過哈佛大部分學生去了華爾街和咨詢公司,其實這正是大學希望你從事的工作。你將來想當個教授或者社會活動家?學校未必以你為榮。大學最希望你好好賺錢,將來給母校捐款。 

總而言之,美國名校找到了一種很好的商業(yè)模式。在這個模式里最重要的東西是排名、科研、錄取和校友捐款,教學根本不在此列。

但如果小明和Joe跑來問我,我不知道應該給他們什么建議。也許大學根本就不是教人生觀價值觀和思考能力的地方。也許你應該自己學那些東西,也許你根本就沒必要學。但我想小明未必需要這樣的建議。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藍橡樹”,作者萬維鋼,系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研究員。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藍橡樹;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藍橡樹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有些所謂的素質教育, 可能其實是逼孩子裝“貴族”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