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的廣闊基礎在五人制足球上,在小學的樓頂上,在郊區(qū)的中等職業(yè)學校中,在退役球員對中國足球的的反哺中。
藥方一:小學、初中開展五人制足球
大家要知道足球是城市文化,足球從來就不是鄉(xiāng)間文化,鄉(xiāng)間人可以踢球,但是足球從它產生、從它在全世界鋪開,就是城市文化。不幸中國城市的中小學都沒什么操場。十一人制免談,學校附近沒地方,孩子們不可能每天到很遠處去踢球。管理者要看準這個短板,我們的小學、初中,只能、必須發(fā)展五人制足球,不要好高騖遠,我們沒有場地。五人制足球還有可能開展。技術上的五大要素:停、傳、帶、過、射,帶球與過人的訓練,大小場地幾乎一樣。停、傳、射稍微打些折扣,因為高球少一些。
其實小學和初中開展五人制足球場地都欠缺。給大家出個主意,學校的樓頂上修建小操場,先加固一下,然后鋪上一些人造草皮這樣的材料,學校一下子增加了好幾塊場地,還可以搞點小的田徑跑道,綜合利用。您說有些大城市有霧霾,在一段時期內,我們將和霧霾共存。那就必須找到適應的辦法,好天氣的時候就充分利用。常有霧霾的城市,學校應該制定彈性的課表。空氣好的日子,操場,包括樓頂開辟的新操場,從早到晚全天候使用,各個班級輪番上陣,上體育課,或課余練球??諝獠缓玫娜兆?,多在教室里上課。成為霧霾多的國度,說明我們的愚蠢。霧霾下沒有好的應對,不能讓孩子們充分利用少有的好天氣和有限的操場,就是加倍的愚蠢。“彈性課表”應該成為霧霾多發(fā)城市的中小學校的制度安排。
藥方二:將中國足球的搖籃設置在大批職業(yè)學校中
初中以后,將中國足球的搖籃設置在大批職業(yè)學校中。以前,中國競技體育的搖籃設置在從少年體校到省市青年隊的一條龍之中。后來我們反省中國體育人才的生產機制,越來越認識到這不是一個好的方式。其一,我們培養(yǎng)出的體育人才,性格不獨立,人格不成熟,知識結構極度狹窄,除了自己的項目什么也不懂。原因是從年齡很小的時候,就脫離了普教系統(tǒng),運動隊里成分單調,沒有各色少年。我們不是希望他練體育的時候,數(shù)學、外語學得多好,是希望他在普教系統(tǒng)當中,在心智上獲得全面發(fā)育,受到同齡的非體育生的良性影響。其二,競技體育人才的選拔極其殘酷。絕大部分受教者最終不能成為專業(yè)運動員。在傳統(tǒng)的培養(yǎng)機制中,他們落選后沒有一技之長,難以安身立命。所以,今后中國很多競技體育項目的人才應該在學校,而不是少體?!嗄觋犞挟a生。那么,哪一種學校,將成為日后選擇的關鍵。
就足球來說,我以為高校和高中都不適合。首先是場地問題。北京人大附中的足球隊一直踢得非常好。原來球隊就在人大附中,后來待不下去了,搬到郊區(qū)。學習普通課程的時候,會有班車給他們拉過來。原因是即使人大附中這樣令人羨慕的大型校園,也只擁有一塊足球場,如果人大附中要養(yǎng)這個名牌足球隊的話,人大附中的操場將被他們壟斷,普通的學生就不要染指了,不要涉足了,沒有你的地方。久而久之,學校管理者發(fā)現(xiàn)了球隊和普通生在場地上的沖突,球隊只好搬到郊區(qū)去。大學的問題跟我剛才說的一樣,有些項目有可能放在大學,足球不行,沒那個場地。要尊重普通學生們的校園文化,校園體育。
我的建議是,中國的職業(yè)學校應該是中國的體育、文藝人才的搖籃。職業(yè)學校多數(shù)建在城市郊區(qū),那里要搞出幾塊足球場,不是難事。
高等學校要承擔為中國培育科技頂級人才,兵在精不在多,老多的平庸人沒有用。大多數(shù)初中畢業(yè)生應該進入職業(yè)學校,學點技術,安身立命。我認為中國應該好好搞中等職業(yè)教育,不要搞高職。學個普通的技能,不需要學那么多年,三幾年就夠了,甚至這孩子聰明,學內裝修,學廚藝,一年、兩年就拿下來了,但是職業(yè)學校的年頭還是要多一些,起碼三年,為什么?我們不能將馬克思所說的童工送到社會,那是很不象話的,他還沒有發(fā)育成熟呢,怎么就全天候去打工了,這樣不行。那在學校里干什么呢?在學校里吃好、喝好、玩好,健康地發(fā)育,成為一個陽光少年,年齡夠了,到社會上去工作。社會需要大批的廚師,推銷員,內裝工,五行八作。他們不需要在少年的時候特別用功于數(shù)學、語文。
職業(yè)學校應該兼容一個大的教育項目:培養(yǎng)中國的體育人才。這些人才不要放在高校,不要放在高中,放在中職這兒好。放在這里和職業(yè)學校的其他學生比較合拍。
我去過一個商人辦的三本大學,他的教育方針非常明智。這樣的生源,不要企圖知識學到多高的程度,他們就是在這兒吃好、喝好、玩好,健康地發(fā)育。因為性格陽光,善于與人交往,到了社會上去找工作,就業(yè)率很高,以后工作的也很好,成為健康的公民。他的學校里運動隊非常多,足球隊、籃球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拳擊隊、摔跤隊,還有話劇團、合唱團,等等。職業(yè)學校應該將文體生活辦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職業(yè)學校里玩得歡天喜地的,會把很多考生吸引到這兒:我不愿意念書,也念不過人家,還不如到職業(yè)學校,在那兒玩呢。
中國的教育必須分流。有的人智力很高,適合學習,還有的人抽象思維能力不算太高,但是有些工作他做得特別好,比如汽車修理,比如廚師,比如唱歌,比如足球。人除了智力高下的差距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分流,喜歡念書和不喜歡念書。后者的比重非常之大。喜歡念書的人去念書,不喜歡念書的人不要去念書,沒什么不好,我們應該讓他們渡過一個愉快的青少年時代,吃好喝好玩好,然后有一個安身立命的手藝,這就挺好了。還應該讓中國體育人才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發(fā)育。每個職業(yè)學校當中,都應該,也可以有一支很好的足球隊。我想不出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能容納1500支(3萬名隊員)15—17歲的少年足球隊,這是一個足球強國的少年球員的最低規(guī)模。順便告訴大家,2015年全國中等職業(yè)學校1.12萬所,中等職業(yè)學校在校生601.25萬人。
藥方三:教練問題
我說中國8—17歲這個年齡段當中,應該有十萬個接受較好足球訓練的人。十萬足球人,相當于五千支足球隊。這個年齡段的人,不是天天訓練,更不是天天需要專業(yè)指導,有時就是自己踢。假如一個教練指導三支足球隊,則五千支球隊需要1700名專業(yè)教練。我們上哪兒找這些夠格的教練?沒有這些足球教練,振興中國足球,就純屬大躍進和扯犢子。
中國是個地道的足球小國。其中一個體現(xiàn)就是,我們的足球文化非常稀薄。2018年沖進世界杯的兩支球隊,一個摩洛哥,一個突尼斯,正巧前兩個月,我到這兩個國家去旅游。看到街面好多孩子在踢球,大西洋海灘上,踢球的人可能到四位數(shù),至少是大三位數(shù),少年、青年,還有成年,不計其數(shù)的人在那兒踢球。踢得都有模有樣。我自己夜里出來散步,有時候站著就不走了,看他們的腳法,都是一些普通少年,腳底拉球,左拉右拉,轉身過人,都非常嫻熟,國內中小學中很難看到,更不要說街面上。我認識到,突尼斯這個人口1080萬的小國,足球文化深厚。
在中國,我目光所及,沒有看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踢球的腳法能讓我眼前一亮。我們的足球文化為什么這么稀???人家作為一個小國,足球文化為什么這么深厚?不要說巴西了。巴西街面上足球盤帶的技巧,當然能讓一個喜歡足球的人為之驚嘆。
什么原因?是因為我們足球的從業(yè)人員退役的時候,大批大批的人不干足球了。這個國家本來就不多的專業(yè)足球人才流失了。我們不能剝奪個人的選擇權。我使用“必須”這個詞匯的話,是在一個特殊的、邏輯的意義上使用。即中國如果想積累他的足球文化,想高質量地擴大他的足球人口,球員退役后“必須”還干足球,因為我們的種子太少了,你還得做種。你還不能流失走,你還得接著干,你還得承擔做三個足球隊的教練工作。本來這個國家足球文化稀薄,就這么幾個人踢專業(yè)足球,等踢完了以后,趕緊找一個掙錢多的崗位掙錢去了,誰去做青少年足球教練?
我相信現(xiàn)在中國大批普教系統(tǒng)的中小學中,極少有受過專業(yè)足球訓練的人當體育教師。請問,我們初中小學場地匱乏,教練也沒有,足球憑什么發(fā)育?這個國家的足球文化為什么這么稀?。扛偧俭w育與學校、社會曾經(jīng)是相互隔絕的。搞專業(yè)對個體意味著飯碗,足球人才用武之地少而又少,學校和社會不需要這樣的人才,退役后基本轉行。他們退役前一兩年,就窺測方向,哪兒給我錢比較多,我就走哪里。
相反,我們稀缺寶貴的足球專業(yè)人才,只有當他們退役后當教練,從事足球人才再生產,培養(yǎng)出更多的足球人才,其中突出者搞專業(yè),退役后又接著干足球,專業(yè)教練員隊伍越來越膨脹,中國夠格的足球人口才能增長。眼下根本不是這樣的生態(tài)。根本沒有足球的種子,根本沒有一定規(guī)模的專業(yè)教練隊伍。
統(tǒng)計一下,這些年退役的專業(yè)足球隊員,多少人轉業(yè),多少人繼續(xù)從事足球工作。這可不是無足輕重的數(shù)據(jù)。
在國外,在足球文化發(fā)達的國家,我相信足球專業(yè)人退役后在社會上做足球教師的甚多,融入社會做的非常好。所以一些小國,它的足球文化絕不稀薄。街面上十歲的孩子腳法那么好,哪兒學來的?有地方學,有地方看。我們沒地方學,你找不著跟誰去學。足球文化貧瘠到極點。
幾點禁忌
第一,不要迷信低齡少年出國學習足球
頂級人才不是培養(yǎng)出來的,沒有那份潛力是培養(yǎng)不出來的。因此頂級人才要從大面積候選人中產生,原因是初期不可能知道潛質極佳的人在哪里,別聽一些人吹牛。因此篩選至關重要。而負責篩選的考官最怕一部分人吃過小灶。吃過小灶的少年經(jīng)歷過催肥,在考試的時刻有可能迷惑考官,從而入選并占據(jù)本來應該由更有潛力的少年(沒吃過小灶)占據(jù)的稀缺位置。后者有可能因此永遠失去機會。管理者一定要將著力點放在大面積拓寬候選人上面,而不是開小灶即出國留學或重點足球學校上。理想的篩選狀態(tài)是,被篩選者受訓程度是一致的,這樣最容易看出誰的潛力好。這當然不容易達到。但我們至少不要加劇早期受訓上的差距。發(fā)現(xiàn)潛力好的少年,太重要了。我們無法壓制一些機構送孩子出國學習足球,但不要迷信,不要鼓勵。它不是中國足球崛起的真正的堅實基礎。你如果真的著急,著力點放在歸化外籍球員上好了。
第二,不要急功近利
壞的制度刺激急功近利,具體到足球上面就是少年錦標賽。強烈建議,不搞17歲以下的足球錦標賽。小球員要有頻繁的比賽,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但是不搞錦標。不要給這個階段的勝負太高的榮譽。其目的是促使他們重視內容,輕視形式;重視技藝提升,輕視一時的勝負。一旦錦標成風,一旦教練與學校的業(yè)績和錦標掛鉤,甚至年齡假冒“以大充小”都會發(fā)生,遑論其他揠苗助長的手段。
第三,鼓勵長線追求
具體手段是,一個小球員輸送或賣給俱樂部了,他職業(yè)學校時代,甚至初中時代的教練,要能夠分到紅利。就是說,少年教練的好處要從培養(yǎng)出優(yōu)秀運動員那里獲得,而不是少年錦標賽中獲得。當然這就需要注冊的制度了。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北京頭條”。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