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于圖蟲創(chuàng)意
芥末堆文 10月13日至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首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根據草案,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擬被認定為犯罪。
據報道,一些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部門、地方和社會公眾提出,社會上發(fā)生的冒名頂替上大學等事件,嚴重損害他人利益,破壞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正義底線,應當專門規(guī)定為犯罪。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采納上述意見,將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yè)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同時規(guī)定組織、指使他人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從重處罰。
2020年6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就對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進行了分組審議。針對近段時間多起“冒名頂替入學”事件,多名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對“冒名頂替入學”追究刑事責任,通過立法維護人民群眾“前途的安全”。
其中,徐顯明委員提出,應當設立“侵害公民受教育權罪”,從根本上解決冒名頂替入學的問題。他進一步分析,該罪侵害的客體是復合客體,一是公民的憲法權利,二是教育公平制度,三是公民的姓名等人格權。其故意、客觀方面及后果都符合犯罪構成要件。對該罪的處罰,最終的受益者即入學者為主犯,其余為從犯,這樣規(guī)定既可以減少打擊面,又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今年5月,山東冠縣“農家女”陳春秀在高考“落榜”16年后,打算報考成人教育,卻在學信網填報信息時發(fā)現,自己被陌生女子冒名頂替入讀山東理工大學。頂替者陳某畢業(yè)后回到冠縣,入職煙莊街道辦審計所,并且一直使用被頂替者陳春秀的名字。
事情曝光后,頂替者陳某被停職,冠縣紀委監(jiān)委對其立案審查,并將其涉嫌違法線索移交公安機關。
此外,據報道,在2018年-2019年的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結果,242人被發(fā)現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取得學歷?!懊懊斕嫔洗髮W”也引發(fā)了全社會的關注。
(消息綜合自中國新聞網 新華視點 人民法院報)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