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上海市進才中學東校校長鄭鋼,在2021級預備新生家長會上進行了一番關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演講,探討了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學校和家庭各自該負起怎樣的責任。在演講中,鄭鋼尤其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具體操作方法。他認為,學校的任務是要立“德”養(yǎng)“育”;家長的任務是要處理好家庭關系,與孩子共同成長。在新學期開啟之時,愿以此文與大家共勉。
家庭與學校,應該互相信任又各擔責任
我經常聽到一句話: “老師,我把孩子放在學校里,靠你們了”,這是家長對學校的一種信任。教育應該有這種情懷——學校有責任培養(yǎng)和教育好每一個孩子。
張曉風說過:“今天早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而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當一所學校對這句話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警覺和敬畏之心,清醒地認識自身使命和價值時,一定是一所好學校。
但是,從這種話中,似乎還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的逃避,仿佛只有學校的責任,而沒有家庭的義務。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培養(yǎng)孩子成才的使命。
然而,現(xiàn)實中部分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責任邊界模糊,導致家校共育停留于表面,難以實現(xiàn)預期效果,有時甚至產生矛盾和分歧,最終影響孩子的成長。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關系應該像良好的婚姻關系。
首先是互相信任和理解。學校和家庭也要互相信任和理解,沒有信任,就無法維護良好的關系,這是前置條件。
其次是各自承擔責任。現(xiàn)在有些家庭教育上存在“父親缺位”的現(xiàn)象,父親只負責工作賺錢,在外打拼,教育子女的事全由母親承擔,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學校和家庭的關系也如此,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還有一種不正常家庭關系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為孩子的學習讓步。
在家庭中,夫妻關系永遠是最重要的,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層出不窮的問題。著名家庭排列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始人海靈格提出:幸福家庭關系是這樣的,夫妻兩親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間位置,這樣的關系是等腰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
當你不以夫妻關系為第一位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和睦溫馨的家庭,負責任但懂得放手的家長,才是給孩子最好的家庭環(huán)境。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克萊爾說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p>
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所沒有的優(yōu)勢
家庭教育應該做些什么?在保證身心健康的基礎上,著眼于習慣、心態(tài)、意志的、價值觀的培養(yǎng)。
大家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的認識不容置疑,但是有時當你被自家孩子抱什么班,或者成績止步不前所焦慮、困擾時,常常會一葉障目,情感超越理智。
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應該看到孩子的長遠發(fā)展,而不要被眼前的成績“內卷”和“焦慮”。為什么我們會焦慮?
是因為我們總是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而沒有看到自己家的孩子;
總是看到孩子的缺點,而沒有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
總是看到那些流行的謬誤,而沒有傾聽孩子的心聲。
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培養(yǎng),重要的不在于孩子能夠考多少分,而在于把他培養(yǎng)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不是用分數帶來衡量的,而是是否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是否具有人文情懷和責任感。
在習慣、心態(tài)、意志的、價值觀等培養(yǎng)上,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所沒有的獨特的優(yōu)勢。
一方面,家庭教育是個別化的教育,個別化的教學通常比集體化教育的效果來的好。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教育時機、場域、載體比學校密集的多和豐富。
譬如,在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作業(yè)的習慣上,家庭里的契機比學校里多的多。孩子什么時候開始做作業(yè),是否能夠快速、及時完成,有否及時評估作業(yè)完成情況等,老師往往無法知道,鞭長莫及。
發(fā)揮家長在孩子作業(yè)習慣培養(yǎng)的作用,并不是要求家長一起來做作業(yè)或者批改作業(yè),而是讓你通過作業(yè)這件事,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執(zhí)行能力、責任意識、自控力和毅力等等。一旦孩子具有這些能力,作業(yè)完成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在談到價值觀的時候,家庭教育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終身性、示范性的教育。父母與孩子生活在一起,無時無刻不起著榜樣的作用。
今年7月1日是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隆重的日子,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和孩子一起或者要求孩子觀看直播;
是否和孩子在國歌響起的時候,一起站立,致注目禮;
是否一起分享觀課的感想;
如果你這么做了,這是最好的教育,這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潛移默化、春風化雨。
其實,生活中教育的契機無處不在,只要做個有心人,教育的有心人,我們可以處處和孩子一起成長。正如法國藝術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爬一座高山、體驗一次遠足,做一頓四菜一湯……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經歷。
如今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但缺少對于品格和生活的教育。所以孩子們常常沒有學會怎么處理好自己、他人與社會的關系,如何具有家庭責任感、學習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心理學家漢斯說過:“對于一個人來說,擁有諸如堅韌、勇敢、冷靜、理智、獨立等性格,無疑就等同于擁有了一筆巨大財富。堅韌會讓你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勇敢則讓你能夠面對一切挫折,冷靜和理智會讓你永遠保持清醒,獨立則會讓你不受他人的擺布。相反,如果一個人的性格懦弱、膽怯、沖動、依賴性強的話,那么恐怕他一生都將一事無成?!?/p>
許多家庭忽視家庭關系和幸福生活的發(fā)展,家庭教育出現(xiàn)知識化和學?;恼`區(qū)。家庭教育要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擁有走向獨立與幸福的能力,從內心生發(fā)出一種強大的精神支撐和人格力量。
我想不僅是我的觀點認為家庭教育重要,專家的調查和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2018年,北京師范大學的調查顯示:中小學生最需要的是“有溫暖的家”。“有溫暖的家”排在學生心目中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無論是四年級還是八年級學生,在他們的觀念里,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均為“有溫暖的家”,其選擇比例分別為39.3%和49.4%,遠高于對其他價值追求的選項。
八年級選擇“有溫暖的家”的人數比例比四年級高10.1個百分點,表面上看,青春期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明顯減少、渴望獨立,與家長的溝通和相處時間減少,但實際上家庭在他們心中地位反而變得更加重要。
學校任務是落實“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
說到學校教育的職責,我想主要是在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基礎上,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現(xiàn)在教育的兩大任務是“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
這“德”是指具有良好的大德、公德、私德。
五育是指培養(yǎng)學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在培養(yǎng)目標,我想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首先要培養(yǎng)具有德性的人,這個德性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那學校是如何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勞發(fā)展的呢?我想三個途徑。
第一個途徑是校園文化。具有積極向上的文化,我們進才東校文化有個特點,叫“暖”,是團結、關愛、寬容的文化,而且是多維度的,師生、生生、教師與教師之間。
第二個途徑是活動。學生通過學校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實現(xiàn)人格的升華和錘煉,并在活動參與中不斷地探索自我,找尋自我。我們學校有春夏秋冬四季主題節(jié),有奧林匹克運動節(jié),有感恩系列活動,還有年度主題詞推薦等等。
第三條途徑就是課堂。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但是不僅僅是知識學習的地方,還是學生情感、價值和態(tài)度培養(yǎng)的主陣地。真正好的價值觀教育一定像鹽溶在水中一樣,自然地融入活動參與和課堂學習,而不是單純地說教,應該有體驗,有代入感,有觸及靈魂。真正好的課堂教學是生命的對話,靈魂的對話。
無論是哪一條途徑,我想歸納起來是一個詞“課程”,學校的一切活動、經歷和體驗皆課程。學校的使命是為孩子提供高質量的課程,使得孩子在經歷中獲得豐富的體驗,享受成長的快樂。
與孩子一起成長
今天你們的孩子成為了初中生,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也就意味著你們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我相信你們中的絕大多數從沒有過初中生家長的經驗。家長要與孩子一起成長,去面對和解決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
前幾天學校家委會上,有個家長和我談了她的困惑:
以前小學的時候她常常擔心他的成績,焦慮點在學習上,但是現(xiàn)在轉方向了,面臨著親子關系的問題,孩子不愿與父母交流,感到家庭生活無趣等,原因在于孩子大了,常常有自己的想法了。
當時我立馬肯定了這個家長的想法,認為她看到了問題,我們有時最大的問題是看不到問題,一味地憑著經驗和家長的先天肢體和性格優(yōu)勢去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
今年高考后,有位叫毛祖輝的家長成為網紅,刷紅全網。
出生于1969年的他有兩個參加高考雙胞胎兒子,去年11月初,進入高三年級的兩個兒子在備戰(zhàn)高考時有了懈怠,毛祖輝在一番勸說與思想工作后仍收效甚微。
于是,毛祖輝向家人宣布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我和你們一起參加高考,我就不相信高考可以擊敗你們,我也希望能戰(zhàn)勝高考,成為你們的榜樣?!?/p>
盡管在迎考的過程中,毛祖輝面臨著記憶力衰退、新高考題型變化大、受傷住院等挑戰(zhàn),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堅持到走上考場。
最終的考試分數對于他已經不那么重要了,畢竟這段經歷,將成為一家人最幸福也最難忘的時光,也激勵著兒子不斷努力。
無論是我們學校家委會的那位家長,還是毛祖輝,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成長型、反思型、行動型的家長。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不是去指責或者放棄,而是在自己身上尋找問題的根源,并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孩子。有句話很有道理,父母的身教,是最好的家教。
有一個問題很重要,我們要認識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以及今天孩子的特點:
比如他們從小見多識廣,關注新鮮事物,追求個性;
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具有強烈的孤獨感,因為是獨生子女,當然現(xiàn)在還要面臨二娃、三娃之后的心理落差問題;
他們意義感比較薄弱,意志弱差,遇事容易走極端;
還有他們是網絡原住民,生命觀比較虛幻或者虛擬,具有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當我們認識到孩子的成長的變化和特點,體驗到孩子的感受時,我想我們的家庭教育成功一大半了,也意味著我們的家長在成長。
本文節(jié)選及整理自2021級預備新生家長會上講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作者鄭鋼,編輯Zemira。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