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等到了萬!獸!歸!籠!的日子。但如果你認為家長們可以就此“躺平”,那真是大!錯!特!錯!
僅僅開學一周,從朋友圈中我們看到的家長們是這樣的:
圖源網(wǎng)絡
這樣的:
圖源網(wǎng)絡
還有這樣的:
圖源網(wǎng)絡
孩子開學了,可是家長真的解放了嗎?
一個月前,“雙減”(《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正式官宣落地后,整個校外培訓行業(yè)大地震。課外補習班關門歇業(yè)、轉型謀生,而這對于家長來說,也將是史無前例的挑戰(zhàn),這意味著用了好幾年的作息安排和時間計劃都要重新調整。
家長們還沒適應新的比賽規(guī)則,就又被時代浪潮裹挾著上了“素質雞娃”的跑道。
據(jù)媒體報道,我國目前有37萬家藝術類培訓相關企業(yè)、66萬家體育運動類培訓相關企業(yè)。“雙減”政策發(fā)布以來,以上兩類培訓相關企業(yè)新增了3.3萬余家,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9%。
于是,不難想象,根據(jù)大勢所趨,今后孩子們的時間安排很有可能就像下圖一樣“多姿多彩”:
然而,這并不是某位神仙家長火速趕制出的“新時代超級雞娃課程表”,而是美國社會學家安妮特·拉魯在《不平等的童年》中,記錄的一個普通美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當時是1995年,而這個孩子只有小學四年級。
20年前的美國父母,已經(jīng)在為孩子安排這種“超級日程表”了。
而如今的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追隨著這種“美國中產(chǎn)階級精英式育兒法”的步伐。
協(xié)作培養(yǎng)or自然成就成長?
在《不平等的童年》中,作者將這種育兒方式稱為“協(xié)作培養(yǎng)”(concerted cultivation)。
這種教育模式下的孩子業(yè)余活動往往非常充實和豐富。為了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天賦、觀點和技能,家長們通常會安排孩子參加有組織的活動,因此這類家庭一般都十分繁忙。
在加勒特的日程表中,光是周二這一天,就安排了游泳隊的訓練、足球預選賽、州際足球訓練三個項目,周三又有游泳隊訓練、棒球比賽……而這些都是在放學之后需要完成的。
加勒特還有一個弟弟,他的課余時間和哥哥一樣被父母安排的滿滿當當。下班后,這兩個男孩的父母還沒有時間放松下來慢慢去品味一杯葡萄酒,就要匆匆換下工作服,幫孩子準備好外出訓練的裝備,然后在黑暗中驅車前行。
像這樣執(zhí)著于“協(xié)作培養(yǎng)”孩子的父母們就像直升機,時時盤旋在孩子頭上關注。大人和小孩的生活緊密糾纏。
同時,這類家長的學歷和背景往往不低于學校老師,因此他們對于學校沒有仰視感。
所以他們非常關注學校老師怎么對待自己的孩子,會通過多種渠道(和老師交流、向其他家長打聽、聽孩子自己說)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覺得有問題時會積極干預。
而與這種“協(xié)作培養(yǎng)”相對的是“成就自然成長”(the 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散養(yǎng)”。
這類父母并不是完全放飛自我,他們也會為孩子設置一定的限制,但在這些界限之內,他們允許孩子自我成長、玩耍。
相較于“協(xié)作培養(yǎng)”家庭,他們的孩子很少參加有組織的活動。這些孩子大多和鄰居或者兄弟姐妹一起閑聊,在附近閑逛,在大家庭一起看電視。
這些父母也較少參與學?;顒?,不會每天輔導孩子完成家庭作業(yè),很少花精力了解學校和孩子之間的潛在矛盾。
下面這張圖,可以直觀地反映兩種養(yǎng)育模式的區(qū)別:
圖源網(wǎng)絡
根據(jù)美國社會學家安妮特·拉魯?shù)难芯堪l(fā)現(xiàn),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幾乎不論在哪個國家,最熱衷于對子女進行教育投資的,往往就是現(xiàn)代城市中產(chǎn)階層。而“成就自然成長”卻越來越少,往往存在于工人階級和貧困家庭中。
因為無論我們嘴上說著散漫的童年有多么美好,卻沒辦法心安理得地讓我們的孩子無所事事地在家里、小區(qū)度過一個又一個下午。
我們不得不承認,“散養(yǎng)教育時代”早已過去,全世界的中產(chǎn)階級父母們,都在“精英教育”的路上一路狂奔。
為什么中產(chǎn)家庭執(zhí)著于“協(xié)作培養(yǎng)”?
由于從小受到父母的影響,我們往往會采取和他們一樣的教育方式來培養(yǎng)我們的孩子。
但仔細回想一下,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也沒少玩泥巴,甚至可以說我們正是在典型的成就自然成長中一路摸爬滾打并長大成人的。但如今,我們卻不約而同傾向使用“協(xié)作培養(yǎng)”的方式養(yǎng)育下一代。
很多家長往往并不會意識到自己“選擇”了協(xié)作培養(yǎng),這是一個很自然發(fā)生的過程,仿佛有種神秘的力量作用于其中。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中產(chǎn)家長如此執(zhí)著于“協(xié)作培養(yǎng)”呢?
這是因為他們太害怕階層的下滑!
對于中產(chǎn)家長而言,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未來能否安身立命,畢竟頂尖學校的名額少之又少,高薪穩(wěn)定的“好工作”更是競爭激烈。
很多中國中產(chǎn)家長心里的底線是——就算頂尖大學進不去,一個普通本科文憑總是要的吧?然而,假如你不在北京、上海、天津,那么中考后只有一半人能進入普通高中,另一半則就讀職業(yè)高中或者直接就業(yè)。高考也只有一半左右的人能考上本科,其余人則被大專錄取或落榜。
而如果他們的孩子不幸名落孫山,“等待他們的只有昏暗、慘淡、一無所有的人生?!?/p>
這句話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日本作家林真理子筆下一位中產(chǎn)媽媽絕望的吶喊。
這位中產(chǎn)媽媽名叫由美子,她的父親是一名醫(yī)生。起初一家人的生活還是相當愜意的,可惜好景不長,父親在由美子10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原本衣食無憂的家庭失去了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母親滿津枝被迫承擔起養(yǎng)家的重擔,帶著她和妹妹住進了廉價公寓。
在撫養(yǎng)兩個女兒的過程中,滿津枝一直給她們灌輸?shù)睦砟钍恰安灰蔀槟莻€世界的人”,所謂“那個世界”,就是貧困階層。
因為在母親的自我定位里,醫(yī)生家庭屬于精英階層,丈夫的去世導致階層滑落,這是她無法容忍的。因此,她拼命自謀生路,帶著兩個孩子搬離了早期租住的廉價公寓。
而從小被這樣教養(yǎng)長大的由美子,漸漸接受了母親的世界觀。她努力考上了地方國立大學,又嫁給了早稻田大學畢業(yè)、在一流企業(yè)工作的丈夫健治,生下一雙容貌姣好的兒女翔和可奈,并精心地培養(yǎng)他們。
然而,正當她一步一步打造著她憧憬的中產(chǎn)階層生活時,剛升入一所不錯高中的兒子翔,卻在高二第一學期突然堅決退學、離家出走、靠打零工生活。
兒子自愿向下滑落,那女兒呢?
女兒在努力向上攀援。
女兒可奈考進了一所知名的女子學校,可是她每天關注的只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表象,她參加各種聯(lián)誼會,周旋于事業(yè)有成的精英男性之間,希望用自己的年輕美貌換取一張理想婚姻的門票??梢哉f,她完全繼承了外婆和母親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價值觀,但變得更加勢利。
在一次聯(lián)誼會上,她認識了住在白金大道豪華公寓、年入過億的外資企業(yè)操盤手北澤,幾個月后兩人奉子成婚。
終于,可奈如愿以償?shù)剡^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可是丈夫卻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過大患上了抑郁癥,并因此失業(yè)。她不愿意離開東京和丈夫回到鄉(xiāng)下去,只好帶著孩子投奔娘家。
故事的最后,看著自愿向下滑落的兒子翔和努力向上攀援失敗的女兒可奈,由美子迷茫又崩潰:
“我本打算按照母親教育我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們,可不知哪里出了問題。再過10年,我們家就真的成了社會底層的家庭了?!?/strong>
這樣的階層滑落對中產(chǎn)家庭來說,是一個恐怖故事,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此時此刻。
教育,拼的是一個家庭的“文化資本”
然而,令由美子如此恐懼的底層家庭真的有那么不堪嗎?
當然不是。
如果說“富養(yǎng)”家庭的孩子像是一個家長精心策劃的項目,那這類孩子則更像“人的自然生長”,在家長劃定的界限內,他們不受束縛,按自己的興趣自由成長。他們的成長沒有撲面而來的“窒息感”,而是更有機會探索自己的內心,更知道怎樣度過純屬自己的閑暇時光。
這種特質其實在人生里也很重要。然而問題在于,現(xiàn)代社會的主導機構并不看重這樣的優(yōu)勢,這往往使得這群孩子在標化考試中落后,簡歷看上去也不那么光鮮靚麗。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中產(chǎn)的協(xié)作培養(yǎng)模式,無疑更加契合主流,更有資本轉變?yōu)樯鐣麧?,而他們的孩子,也更有可能獲得世俗意義的成功。
因此,相比于中產(chǎn)階級系統(tǒng)化地培養(yǎng)孩子的素養(yǎng)和能力,能夠無意識走上正確道路的寒門子弟少之又少。
然而,去年湖南省的文科狀元何潤琪,就出自一個人們常說難出貴子的“寒門”。
何潤琪的父母都是地道的農(nóng)民,他從小跟隨父母在田地間長大,生活在一個典型的“成就自然成長”家庭。
雖然父母兩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他們對兒子的教育極為重視。去城里打工,他們給兒子帶的最多的禮物就是書,科普、歷史、文學類的應有盡有。同樣熱愛閱讀的兩人,看完書后還不忘和兒子討論一番。
在教育上,何潤琪的父母也很有方法,他們不要求兒子一定要考多少分,多少名,而是最重視兒子的學習態(tài)度。
考差了,父母也不會責備,反而開導他,“第一名不是你的專利,你要有讓別人考第一的胸懷?!?/p>
高一時,何潤琪的母親因病去世,他曾一度消沉。可看到為了兼顧自己和工作,每天凌晨就出門,騎電動車往返家和工地的父親,他再度有了勇氣和前進的動力。
在雜志上發(fā)表的文章里,何潤琪寫下自己對生活的期許:
“貧寒是不能阻擋成功的。貧窮是物質上的,如果你有強大的心靈力量防止它蔓延至精神上,那么它便不可能阻擋成功?!?/strong>
所以,真正的寒門,不是物質上的貧困,而是精神上的貧瘠。
那些像何潤琪一樣成功走出農(nóng)村的孩子,往往是意外獲得了某種受益終身的素養(yǎng)與能力,幫助他們完成身份的跨越。
而這種跨越,無一例外地,指向了美國社會學家安妮特·拉魯在書中提出的“家庭文化資本”這個概念。
所謂的家庭文化資本,指的是一個家庭所擁有的性情氣質、興趣取向、文化氛圍、處事方式等方面的優(yōu)勢。
它可能來自于你的書架,你與孩子每一次的交心談話,甚至是飯桌上的一次簡單交流...總之,你的每一次言傳身教都在無形之中為“家庭文化資本”添磚加瓦。
相對于財富資本,文化資本的門檻其實并沒有那么高。一個文化資本足夠豐富的家庭,即便財富資本不足,也能養(yǎng)出足夠優(yōu)秀的孩子。而何潤琪的家庭就是最好的例證。
因此,真正的教育其實并沒有那么復雜,它往往就來源于最樸實無華的生活和父母的精神格局。
你的眼界,就是孩子的人生邊界。
作為父母,或許我們無法改變階層,無法改變體制,無法改變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自己。
Ref:
1.https://www.sohu.com/a/238481063_394340
2.https://mp.weixin.qq.com/s/0Fidt1jT7jrRBAjg-2lhdw
3.https://mp.weixin.qq.com/s/AvV6jRTIXFQaoe2u_PtaqQ
4.《平民之宴》--林真理子|故事內容參考:https://mp.weixin.qq.com/s/6q7_OZXd1zCMhPcKTHdmDQ
5.何潤琪事跡參考:https://mp.weixin.qq.com/s/wyPHWxfSwVSAvGFS3TAQzg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閱讀第一i”(ID:Readfirst),作者尚十一。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