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工業(yè)5.0與未來教育發(fā)展

作者: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發(fā)布時間:

工業(yè)5.0與未來教育發(fā)展

作者: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發(fā)布時間:

摘要:三個核心要素:以人為中心、可持續(xù)性和富有彈性。

1609370563867515.jpeg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對未來教育的思考目前主要有兩個維度:技術維度和社會維度。

前者指的是教育如何利用新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來發(fā)生轉變。這一維度對教育來說,有一定的主動性在里面,即不是因為不利用新技術就無法繼續(xù)開展教育活動,而是因為利用新技術可能會使效率提高,也就是說這一維度所要解決的更多是教育的“發(fā)展”問題。例如,雖然出現了電子白板,但并不意味著原來的粉筆+黑板不能用了,而是因為使用電子白板可能會使教學的效率更高。

后者指的是教育應對社會發(fā)展變化而發(fā)生轉變。由于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人才是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所以如果社會發(fā)生了變革,人才需求可能也會隨之變化,這時教育就不得不做出轉變來應對這樣的變化,也就是說這一維度對教育來說,有一定的被動性在里面,其解決的更多的是教育的“生存”問題。當然這兩個維度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可以結合起來進行思考,如探討如何利用新技術來更好地培養(yǎng)符合未來社會發(fā)展需求的人才。

目前,從學術界的探討來說,從技術維度來思考未來教育的相對居多,如我們之前推送的《人工智能與未來教育走向》即是其中代表。從社會維度來思考未來教育,相對而言不是很多。鑒于此,本文從這一維度出發(fā),圍繞下面三個問題,通過梳理編譯本月歐盟發(fā)布的《工業(yè)5.0:邁向可持續(xù)的、以人為本的、富有彈性的歐洲工業(yè)》(Industry 5.0:Towards a sustainable, human-centric and resilient European industry)報告和世界經濟論壇發(fā)布的《提高技能:實現共享繁榮》(Upskilling for Shared Prosperity)與《構建工作技能共同語言:全球分類學》(Building a Common Language for Skills at Work: A Global Taxonomy)報告來對此進行一點嘗試性的思考。

一、未來社會什么樣?

了解未來社會將是什么樣是教育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人才的一個基本前提。那么未來社會將是什么樣子的呢?歐盟新近發(fā)布的《工業(yè)5.0:邁向可持續(xù)的、以人為本的、富有彈性的歐洲工業(yè)》報告為這一問題的回答提供了一個參考的視角。

該報告認為,工業(yè)是歐洲經濟的最大貢獻者,但面臨著不斷的挑戰(zhàn),而應對挑戰(zhàn)只有持續(xù)不斷的創(chuàng)新才能實現。目前指導歐洲工業(yè)發(fā)展的是“工業(yè)4.0”的概念,但“工業(yè)4.0”主要是一種技術經濟觀點,較少關注社會公平和可持續(xù)性的原始原則。它表明了通常起源于非工業(yè)環(huán)境的更普遍的技術(數字化和人工智能驅動的技術)進步將如何影響工業(yè)價值鏈,以及它們將如何改變工業(yè)的經濟地位。它描述了工業(yè)將如何利用技術更好地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和經濟,這方面確實也做得很好。

然而,報告指出,工業(yè)變革的浪潮將產生漣漪效應,遠遠超出工廠的技術變革。轉型后的工業(yè)也將對社會產生變革性影響。對于工業(yè)工人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他們可能會看到自己的角色發(fā)生變化,甚至受到威脅。角色的轉變和對復雜技術的依賴將需要新的技能。

為此,該報告提出了“工業(yè)5.0”的概念。它強調了將工業(yè)置于未來歐洲社會的決定因素,這些因素不僅是經濟或技術性質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環(huán)境和社會方面,它包括三個核心要素:以人為中心、可持續(xù)性和富有彈性。

“以人為中心”是指工業(yè)中要將人類的核心需求和利益置于生產過程的中心,而不是以新興技術為出發(fā)點及考察其提高效率的潛力。這就意味著:不是問我們能用新技術做些什么,而是問新技術能為我們做什么;不是要求工人調整自己的技能以適應迅速發(fā)展的技術需要,而是利用技術使生產過程適應工人的需要,例如指導和培訓工人。另外還意味著要確保新技術的使用不會侵犯工人的基本權利,如隱私權、自主權和人的尊嚴。

“可持續(xù)性”指的是工業(yè)要尊重地球的邊界,要再利用、重新目的化和循環(huán)利用自然資源,減少浪費和對環(huán)境影響。這意味著:要減少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避免自然資源的枯竭和退化,確保當代人的需要而不損害后代的需要。

“富有彈性”指的是需要提高工業(yè)生產的穩(wěn)健性,使其更好地抵御干擾,并確保它能夠在危機時期提供和支持關鍵的基礎設施。地緣政治的轉變和自然危機,如Covid-19大流行,凸顯了我們當前全球化生產方式的脆弱性。應通過發(fā)展具有足夠彈性的戰(zhàn)略價值鏈、適應性強的生產能力和靈活的業(yè)務流程來實現平衡,特別是在價值鏈服務于基本人類需求(如醫(yī)療保健或安全)的情況下。

該報告繼而指出,這一新的發(fā)展理念對歐盟很多方面都有好處,是歐盟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一個愿景。為此,歐盟也正在采取一些措施積極推進這一愿景的實現,其中在教育方面的一個重要行動就是更新“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年)”,該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數字技能。之所以如此,報告指出,教育、培訓、技能再培訓和技能提高培訓是適應產業(yè)數字化轉型時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因為合格的人力資本對于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接受再培訓,因為有些工人甚至可能缺乏繼續(xù)教育和培訓所需的最基本的數字技能。

歐盟所提出的“工業(yè)5.0”發(fā)展理念下的社會愿景雖然不一定是未來社會的走向,但至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想象的空間。

二、未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對于未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或者說未來社會的人才需具備什么素養(yǎng),目前眾說紛紜。所以有必要就未來人才素養(yǎng)進行一個分類學的梳理。世界經濟論壇新近發(fā)布的《構建工作技能共同語言:全球分類學》就是來解決這一問題的。該報告提出了一個全球技能分類框架,它側重于快速變化的勞動力市場中日益相關的技能,其目的是通過允許用戶對照這個框架交叉使用他們的分類法,作為現有分類法在學習供給和需求方面的“通用適配器”。

該報告援引世界經濟論壇發(fā)布的《未來工作報告2020》指出,到2025年,50%的員工需要重新培訓,預計未來5年,現有工人的核心技能將發(fā)生變化。

報告提出的技能框架分為5個層級。其中1-3級為基本框架保持不變,第4層級可隨著技能格局的不斷變化而進行調整;第五層級由最終用戶(即雇主、學習提供者和政府)自己決定,可以“插入”自己的分類法。

a3cf81d5115e01343c32c2fe0e801597.jpg

42955e76d4a63dec2fe0ea1f1b085b35.jpg

世界經濟論壇的這一全球技能分類法為人才識別、評價、培養(yǎng)等提供了一個對標工具。例如,報告建議,對于用人單位,可以利用該分類法來更新職位描述,使之成為一個宣傳各種技能的職位,而不是有特定學位要求的職位。而且研究發(fā)現,使用以技能為基礎的招聘方法預測初級員工的工作成功率是學位要求的五倍。以后在招聘過程中,學位要求可以完全取消,雇主可以與技能評估平臺合作,根據他們的特定技能對潛在候選人進行評估。

再如,職業(yè)技術教育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可以與雇主合作,利用這一分類,以確保就業(yè)人員具備在勞動力市場取得成功所需的特定技能。課程和學習路徑可以調整為專注于特定技能的發(fā)展,而不是針對角色和學位。

另外,報告還建議中小學教育機構在制定課程時應參考該分類法,以確保兒童學習符合未來就業(yè)技能的要求。

三、如何培育未來人才?

世界經濟論壇新近發(fā)布的《提高技能:實現共享繁榮》報告為這一問題的回答提供了一個全局的視角。該報告首先通過實證研究指出,到2030年,大規(guī)模的技能提升投資有可能使GDP增長6.5萬億美元;增長最快的是那些技能差距更大的地區(qū)和經濟體,而且通過與新技術相結合的技能提升潛力最大;到2030年,提高技能可能會凈創(chuàng)造530萬個新工作崗位。這說明,技能提升對未來經濟發(fā)展具有顯著的回報,那么該如何做呢?該報告提出了四個關鍵領域的建議:

1.所有利益相關者:建立一個強大和相互關聯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致力于全面提高技能的議程,并給人們參與的機會。

  • 描繪不斷變化的工作環(huán)境,預測未來的技能需求;

  • 共同確定一套衡量行業(yè)、國家和地方各級就業(yè)質量的指標;

  • 建立一個共同的研究框架,以了解勞動力市場和技能不匹配的動態(tài)和預測;

  • 確定成功引導勞動力市場轉型和提供良好就業(yè)的政策杠桿;

2.政府:采取靈活的方法來推動國家技能提升舉措,與企業(yè)、非營利組織和教育部門合作。

  • 在國家復蘇計劃中優(yōu)先為技能提升提供資金;

  • 認識到來自政府部門就業(yè)和相關供應鏈的經濟、技能建設和包容性潛力;

  • 支持和鼓勵綠色投資和技術創(chuàng)新;

  • 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培育產業(yè)投資項目;

  • 鼓勵對各產業(yè)中長期最可能需要的技能和工作類型的透明化;

3.商業(yè):將提高技能和勞動力投資作為核心業(yè)務原則,并作出有時限的承諾。

  • 制定明確的“人員計劃”,采用以人為中心的方法,使技術與工人及社會的需求保持一致;

  • 對提高員工技能做出長期承諾;

  • 促進內部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多學科協作;

  • 與勞工代表一起,確保良好的工作,并同意工人論壇和共同標準。

4.教育提供者:擁抱未來工作,將其再造人人終身學習正?;脑慈?/strong>

  • 優(yōu)先考慮那些與商業(yè)合作的“及時”而不是“以防萬一”的職業(yè)和高等教育課程;

  • 擴大為促進終身學習的自主學習供給和納米學位;

  • 在國家資格體系和終身學習之間架起橋梁,使技能得到全球認可;

  • 在全球范圍內將學校和學習場所連接起來。

總之,培養(yǎng)未來需要的人才,首先需要判斷未來社會是什么樣,對于這一問題可以從多種視角去思考,歐盟的“工業(yè)5.0”提供了一個經濟學的視角。另外,還需要明確具備什么樣技能的人才是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雖然在不同的國家和經濟體可能會有所差異,但世界經濟論壇提出的全球技能分類提供了一個對照參考的框架。最后,在未來人才培養(yǎng)上雖然教育發(fā)揮著關鍵作用,但是更需要教育與社會其他部門之間的配合。

參考文獻:
1.European Commission.Industry 5.0:Towards a sustainable, human-centric and resilient European industry[R/OL].(2021-01-04)[2021-01-28]. https://msu.euramet.org/current_calls/documents/EC_Industry5.0.pdf
2.WEF.Building a Common Language for Skills at Work: A Global Taxonomy[R/OL].(2021-01-25)[2021-01-28].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Skills_Taxonomy_2021.pdf
3.WEF.Upskilling for Shared Prosperity [R/OL].(2021-01-25)[2021-01-28].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Upskilling_for_Shared_Prosperity_2021.pdf
(本文主要內容編譯自上述三篇參考文獻,讀者可訪問參考文獻中的網址下載這幾篇報告)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ID:Edu-in)。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工業(yè)5.0與未來教育發(fā)展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