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營地教育,教培轉型新出路

作者:橙君 發(fā)布時間:

營地教育,教培轉型新出路

作者:橙君 發(fā)布時間:

摘要:從學科教育轉做營地教育,究竟有幾分可行?

b6a93929532c639b666edfeaf861590e.jpg

圖片來源:pexels

「雙減」政策 7 月落地,至今 3 月有余,眾多教培機構經歷生死考驗,在疫情、退費、破產等一系列的打擊下,有人黯然退場,有人還在堅持。

活下來,便要轉型。轉型方向中,周中做學科培訓,周末、暑假做素質教育,對「幸存者」來說,成為理論上可行的新商業(yè)模式。而素質教育之中,營地教育又成為從業(yè)者的重點關注方向之一。但從學科教育轉做營地教育,究竟有幾分可行?

營地教育,教培轉型綠燈

營地教育,按美國營地協(xié)會的定義,指的是在戶外、以團隊生活為形式,具有創(chuàng)造性、娛樂性的特點,能夠提高孩子體能、心理、社交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教育活動。區(qū)別于追求提分的學科教育,營地教育更強調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比如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獨立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營地教育體驗屬性強,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及旅游勝地等元素強掛鉤,活動形式豐富多彩。

由于營地教育需要在戶外開展,在大眾認知中常常與游學、研學相混淆。三者同屬戶外教育,如何區(qū)分?

以圍繞長城展開的戶外教育為例。營地教育會傾向避開八達嶺長城等人流密集的地區(qū),在人流少的地方開展以長城為主題的教育體驗活動,比如讓孩子嘗試燒制長城所用的磚,壘一道迷你長城,研究長城內外的植被動物等等。游學,顧名思義,從旅游中學習。以長城游學為例,老師會帶著孩子研究長城的建筑、歷史、文物,把每一個知識點講解透徹。研學,相較游學,學習體驗更深一步,會有長達半年或者一年的系列課。以長城研學為例,系列課不僅會帶領孩子全方位探索長城,還會從長城出發(fā),拓展學習整個中華歷史的脈絡,最終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長城「專家」。

在國外,營地教育已是一個成熟的市場,無論是從業(yè)者,還是消費者,對其價值都較為肯定。然而,在國內,營地教育的發(fā)展尚屬初期。

首先,國內的教育體系偏向于應試教育,而營地教育屬于體驗式學習,其理念在國內沒有得到廣泛傳播。藝術研學互聯(lián)網平臺藝伴 APP 的 CEO 欒明華向多鯨表示,「營地為主的戶外教育只是家庭教育催生出來的一種新業(yè)態(tài)?!?/strong>

再者,國內營地教育的經營模式不成熟。目前以營地為代表的戶外教育,多數是旅游+教育的混合產物,教育屬性弱。一方面旅游公司跨界布局營地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公司發(fā)力營地教育,但均有劣勢。「前者擁有全國范圍內的景點、食宿等資源,但缺乏固定生源與教學內容。后者雖占據教學內容上的優(yōu)勢,但渠道能力遠不及旅游公司?!箼杳魅A稱。

其次,營地教育重實地實踐,易受到內容設計、團隊執(zhí)行力、產品非標準化的影響,難以實現快速規(guī)?;<又袌龈窬址稚?,至今尚未跑出頭部大體量公司。

營地教育雖處發(fā)展初期,但發(fā)展?jié)摿薮蟆τ诮膛鄼C構而言,營地教育更為教培轉型亮起綠燈。學科培訓機構轉型營地教育,好處主要有三:一是,有接觸,不少教培機構與戶外教育有過合作或者接觸,對營地教育不算陌生;二是,有流量,對于沉淀多年的學科培訓機構來說,每個機構都有一批能夠養(yǎng)活自己的優(yōu)質客戶,起步流量轉化上有一定的優(yōu)勢;三是,消課快,營地教育暫時不受政策限制,可以補充機構的現金流。尤其寒暑假期間,學生不能補課,營地教育就成為教育機構可靠的盈利點。

貿然轉型,危機重重

從學科培訓轉向營地教育,看似順勢而為,卻也隔行如隔山。如果只是「霧里看花」,冒然轉型,可能會使教培機構陷入更大的危機。

欒明華給躍躍欲試的教培校長潑了一盆冷水?!笍倪壿嬌希霍~多吃是可行的;從情感上,艱難求存是值得鼓勵和同情的;從專業(yè)來看,死亡率是極高的,隔行如隔山。冒然地轉型,病急亂投醫(yī)下,可能會讓本來就遭遇生死存亡的教培機構死得更快?!?/p>

欒明華給缺乏準備的教培機構提了其容易折戟的三點原因,一是安全難保障,二是招生難,三是課程研發(fā)難。

先說安全問題,「安全對營地來說,是生死問題,只要出一場事故,對營地和第三方機構來說,都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箼杳魅A說道。

在當今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安全問題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肆虐的疫情,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疫情可能都是常態(tài)化,疫情對營地的影響不言而喻;二是戶外運動的本身屬性,天然會帶來諸多安全問題。

以冬季備受歡迎的滑雪項目為例。因為運動者需要穿戴滑雪板等裝備,每年都會出現大量滑雪者骨折進醫(yī)院的案例。在不少人心目中,滑雪是一項刺激而自由的項目,但人們如果要親身體驗或者讓孩子去學,又往往因懼怕危險對其望而卻步。

再說招生的問題,學科類生源和營地類生源有一定的重合度,但重合度不是特別高。首要問題,便是如何完成第一步轉化,就難住了大多數教培機構。不少教培的老師和校長本身都不太擅長運動,猛然提出一個戶外的教育項目,如何說服家長和學生接受營地教育,是一個問題。

再有就是拉新的問題,當自有的流量池用完時,如何獲得新的流量就成為了一個難題?!鸽S著『雙減』的不斷深入,教培機構和從業(yè)者在公眾眼中的信任度在下降,流量本身就很難建立起來。行業(yè)獲客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只是單純靠花錢買流量,而非靠自有流量運營,生意會更難做?!箼杳魅A說道。

對營地教育公司來說,能夠持續(xù)長遠地拉新,最好的方式還是社群運營,從而引發(fā)裂變式營銷。社群的價值,就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問題,而且還能夠從最大程度上改變家長們的認知,這恰恰是不少中小教培機構擅長的地方。

欒明華分享社群營銷的心得,做好三點,一是能否深度理解家長的焦慮和需求;二是能否抓住人性的貪嗔癡,用一些免費或者小恩小惠的方式獲得用戶的注意;三是,能不能讓一些用戶在變成忠實粉絲、會員后,能夠自發(fā)裂變宣傳。

過去,互聯(lián)網廣告和與學校合作也是營地教育獲客的兩種方式。先說互聯(lián)網廣告,成本高,不精準,屬于重資產運營。再說與學校合作,成本雖低,但見效慢,原因是學校極其排斥與風險掛鉤的活動,跟學校建立信任需要非常長的周期。

最后是課程研發(fā)的難度,最大的問題是標準化,營地類教育在課程研發(fā)方面缺乏標準,無論是學科還是藝術類培訓,都有中高考、藝考作為指揮棒,教材、教參為依托,其課程研發(fā)都有跡可循,但營地類課程以體驗為主,課程研發(fā)邏輯完全不同。以體驗為主的營地教育,更要回到教育是服務者這一初心上,將如何讓孩子學得多、玩得好,并滿足父母的焦慮和期望,作為課程研發(fā)的指揮棒。

轉型營地,謀而后動

成功從學科教育轉型營地教育的海帆教育 CEO 張志軍認為,轉型需要謀定而后動。他以自身經驗為教培機構提供了些許建議。

首先是營地的安全問題。第一,營地從開始選址、規(guī)劃設計、營地設施等方面就要先考慮合規(guī)建設。第二要充分考慮學生在戶外運動的特殊性,提供安全規(guī)范的保障。以滑雪為例,學生容易在滑行中摔倒,在滑雪前,需要讓學生主動練習滑倒防護動作的要領。在場地方面給學生創(chuàng)造暢通無阻的滑雪環(huán)境。

其次是招生方面,教培機構要善于盤活原有學科業(yè)務的種子用戶,將原有的用戶引流到營地教育?!高@里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取信于家長,讓家長相信原本能做好學科教育的機構,也能做好營地教育?!箯堉拒娤蚨圉L介紹兩個方法。一是注意積累照片、視頻等活動素材,后續(xù)可作為宣傳資料二次復用;二是擅于給家長創(chuàng)造體驗儀式感。比如在父母要接孩子的時候給每一個孩子準備紅地毯,讓孩子給父母獻花、擁抱表達愛意等。

再是課程打磨方面。相比于學科類培訓,營地教育沒有考試一說。對于學生而言,體驗感為先,因此要求機構在課程打磨上要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一方面增加能讓學生充分實踐參與的活動,比如親近自然類的主題活動,諸如野炊、荒野求生等,或是加入一些趣味比賽。另一方面通過評估孩子的性格特點與能力水平,定制化研發(fā)課程活動。「營地類課程目前還沒有考試,體驗感是其靈魂所在,而體驗感的提升,依賴與多方的合作,諸如交通、營地、景點、教練等諸多合作伙伴?!箯堉拒姺Q。

然后是運營模式方面。模式有二,一是簡單的單日營,二是復雜的多日營,兩者各有優(yōu)劣。先說優(yōu)點,單日營可以快速迭代,小步快跑,快速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服務體系。多日營,涉及到食宿、交通等多方面,難度較高。而從難度高的多日營切入周末的單日營,服務質量容易得到保障。再說缺點,單日營的問題是獲客成本比較大,需要不斷地去獲客,一旦出現服務不到位的情況,還有可能流失客戶。多日營的缺點只能在寒暑假進行,受疫情的影響不確定性因素比較大,機會成本也更高。

最后一點是初級的營地教育,競爭壁壘低,教培公司該如何快速建立自己的護城河。欒明華認為,「對于急迫想要進入營地的教培機構來說,手上沒有營地的資源,甚至連鑒別好營地的能力都沒有。這些機構只能停留在非常表層的旅游項目中,這樣的營地教育最多只能做一兩期,而且極容易砸口碑?!?/p>

為此,張志軍建議,「教培機構為主的教育類創(chuàng)業(yè)公司,想要切入營地,應該選擇重運營、輕資產的模式,與第三方營地合作。原因很簡單,對中小機構來說,自建營地,營地的資質、資金風險都過大。而且和不同的營地合作,還能開發(fā)出各種有特色的項目。對正急需造血的培訓機構來說,應該發(fā)揮自己開發(fā)課程的優(yōu)勢,拼資源的打法不是強項?!?/p>

除了上述四個方面外,機構還需要兼顧多個合作方,尤其是戶外運動的營地提供方、食宿提供方等等。張志軍認為,與第三方合作方的溝通談判中,占據主動權尤為重要。如果可以達成長期合作,并給合作方與自身帶來持續(xù)不斷的生源,溢價能力和服務能力則會大幅提升?!笓Q句話說,就是用未來的客源,去撬動現在的服務?!?/strong>從商業(yè)模式來看,營地教育跟團購相似,即把分散的用戶集合,跟商家博弈,爭取更多的優(yōu)惠、更好的服務。但兩者又有所不同,前者側重教育重服務,后者側重達成交易。

隨著營地教育的普及,消費者對服務的要求勢必越發(fā)極致化,也會倒逼機構提高課程內容研發(fā)能力與運營能力。雙減過后,教培機構雖選擇營地教育作為轉型方向,但也不能忽略自身條件限制。只有真正謀而后動,迎難而上,致力于培養(yǎng)青少年綜合素質能力、教會孩子學習戶外技能、真正普及體驗式教育的企業(yè),才能走得更遠。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多鯨”(ID:DJEDUINNO),作者橙君。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多鯨;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多鯨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營地教育,教培轉型新出路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