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新一輪“雙一流”,這些大學再獲“強援”

作者:軟科 發(fā)布時間:

新一輪“雙一流”,這些大學再獲“強援”

作者:軟科 發(fā)布時間:

摘要:確保高校成為人才資源聚集的新高地,“雙非”高校,道阻且長。

1590380635997081.jpeg

圖片來源:unsplash

“人才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薄半p一流”建設過程中,各大高校均在放大招、出實招、使硬招,目光緊盯高端人才,把人才作為建設“雙一流”的戰(zhàn)略資源來抓。

11月5日,山東工商學院全職聘任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石昕教授擔任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學術院長的消息引發(fā)關注。無獨有偶,11月11日,山東高校佳音再傳,濟南大學迎來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徐軍祥教授的全職加盟。一個月內兩所“雙非”在院士引進上紛紛發(fā)力,著實引人矚目。

學科發(fā)展,“彎道超車”

眾所周知,“雙非”高校由于學校平臺較低、辦學經費投入相對不足等因素制約,師資隊伍整體實力相對薄弱,尤其是缺乏有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為改善這種“短板”情況,部分“雙非”高校以真抓實干的勁頭、真金白銀的投入、真心實意的服務,推動人才強校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最為顯著的表現(xiàn)之一便如上文所述——有了院士的全職加盟。

雖然國內外院士制度有所差異,但無論是我國的兩院院士還是國外一些國家的院士,其本質精神都大同小異,都屬于科學及學術界的榮譽頭銜,在高校的發(fā)展中,其含金量和帶動效應不言而喻。

“雙非”院校獲院士這一大強援也并非近些年的新鮮事物,早在1998年,浙江工業(yè)大學就引進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宋玉泉教授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寅初教授。兩位院士成為該校終身教授,并承擔起學術帶頭人的重任。

沈寅初院士還在2000年擔任起了浙江工業(yè)大學校長一職,開啟了大學校長這一全新角色的探索。沈寅初院士擔任校長5年間,浙江工業(yè)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和科研事業(yè)上取得長足發(fā)展,確立在浙江省屬高校中的領先地位。在浙工大,沈寅初院士組建了繼承發(fā)揚他科研理想的年輕團隊,在生物化工領域培養(yǎng)了新一代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鄭裕國,傳承并發(fā)展了沈寅初院士的研究課題,通過和華東醫(yī)藥的產學研合作,成功研發(fā)了阿卡波糖產業(yè)化新技術,打破國際制藥巨頭德國拜耳公司對技術和市場長期壟斷。2015年,鄭裕國團隊憑借該項技術第三次問鼎國家科技獎。

53431589c0a600da4687cf56b46f7d45.jpg

圖源:浙江工業(yè)大學官網

同樣院士助力學科騰飛的還有深圳大學,1999年,深圳大學引進了本校第一位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牛憨笨教授。牛憨笨院士是我國杰出的光電子學和超快診斷技術專家,來到深圳大學后,他組建了深圳大學光電子學研究所和光電工程學院。在他的帶領下,光電工程學院建立了光電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形成了從本科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養(yǎng)鏈。而深圳大學的光電工程學科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并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2012年光電工程學科獲評“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2015年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在2021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深圳大學的光學工程排名全國第五,是前五名高校中唯一一所“雙非”院校,牛憨笨院士對于深大的貢獻可見一斑。

毫無疑問,院士的全職加盟將為學校發(fā)展注入強大的推進劑,對提高學校的聲譽、影響力和綜合實力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將對學科建設、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工作產生深遠影響。于是,“雙非”院校面向全球招聘高層次人才,諸多國外院士加盟國內高校擔任全職教授也逐漸成為一種風氣。

11.png

水積魚聚,木茂鳥集

今年8月,上海理工大學全職引進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著名光化學家藤島昭的新聞則開啟了新一輪公眾關于高層次人才加盟“雙非”院校的討論。因為此次引進在學術界不亞于一次“核爆”,藤島昭院士是研究“光觸媒”(也稱光催化劑)的世界級領軍人物,因發(fā)現(xiàn)了二氧化鈦單晶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水的光分解現(xiàn)象,即“本多-藤島效應”(Honda-Fujishima Effect),開創(chuàng)了光催化研究的新篇章,他本人也多次獲諾貝爾獎提名。

12.jpg

藤島昭院士(右)簽署工作協(xié)議書 圖源:上海理工大學官網

偏個題,關于什么是光催化?舉個小小的例子,國家大劇院、鳥巢、上海世博館等建筑物都通過噴涂光催化劑來凈化室內環(huán)境和維護建筑設施的潔凈,如國家大劇院的頂棚應用了光催化技術,它可以讓玻璃表面保持清潔、不產生霧氣,甚至在雨天的時候。光催化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空氣凈化、水凈化、殺菌消臭等領域,而其發(fā)現(xiàn)者便是藤島昭院士。

除了科研上的成就外,藤島昭院士在學術圈的影響力和資源也屬于重量級,在國內光化學界流傳著藤島昭“一門三院士”的佳話,其指導過的學生包括劉忠范、姚建年、江雷三位院士,在國際上更是桃李遍天下。毫無疑問,有如此重量級人才的加盟對上海理工大學在學科領域的發(fā)展甚至是學校整體地位的提升都將帶來不小的幫助。

“雙非”院校能贏得世界級頂尖學者加盟的原因除了有該校實力的一大加持外,更深層的原因便是如今的中國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呈現(xiàn)出的巨大活力。

2021年9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fā)布《2021年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shù)報告》。其中顯示,中國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shù)排名從2020年的第14位升至全球第12位,并且自2013年起,中國排名連續(xù)9年穩(wěn)步上升,勢頭強勁,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

2020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fā)展(R&D)經費投入總量達到24393.1億元,比上年增加2249.5億元,增長10.2%,延續(xù)了“十三五”以來兩位數(shù)以上增長態(tài)勢。“十四五”時期,科技創(chuàng)新被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以決定科技創(chuàng)新能走多遠的基礎研究為例,根據(jù)“十四五”規(guī)劃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我國將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fā)經費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等。

13.jpg

國家在科技創(chuàng)新上強大的同時也助力了高等教育事業(yè)的興旺,作為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主體的“雙非”院校在全球引才上一直保持旺盛態(tài)勢,例如南方科技大學引進了日本人工智能專家石渕久生,2019年他因工作出色還獲得了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杰出科研獎”;2019年上??萍即髮W免疫化學研究所引進了日本的腦神經研究專家——御子柴克彥;2019年嘉興學院首次全職引進韓國工程院院士洪淳亨教授……國外人才的流入,加上本土人才的培養(yǎng),根據(jù)科技部主編的《中國科技人才發(fā)展報告(2020)》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R&D人員全時當量快速增長,年均增速超過7%,從2016年的387.8萬人年,增長到2020年的509.2萬人年,連續(xù)多年居世界第一,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精耕細作,守望豐收

誠然,在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這片沃土的支撐下,世界高層次人才流入“雙非”院校是值得可喜可賀的,但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些“雙非”院校大多數(shù)為實力雄厚的東部高校,中西部高校在高層次人才引進上仍有著先天性優(yōu)勢不足,存在“招不來,留不住”的引才困境。

尤其在引才的首要問題——招不來方面,中西部“雙非”高校因學科影響力、科研平臺、社會協(xié)同能力等方面的相對弱勢,導致引進高層次人才時普遍缺乏“自信心”。尤其對于大多數(shù)建設資金并不充裕的高校,首先在人才引進待遇上就吸引力不足。

面對高層次人才的激烈“爭奪戰(zhàn)”,部分“雙非”高校在前期探索出了一條“學術院長+特聘教授”的柔性引才道路,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引才工作。如西南醫(yī)科大學在今年10月份迎來國際知名心血管研究專家張春祥教授擔任校長,據(jù)了解,西南醫(yī)科大學早在2011年就以柔性引進的方式聘任張春祥教授,后經雙方多次洽談,終于在2019年進行了全職引進。

此外,對于暫時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落后的院校來說,培養(yǎng)本土化人才不失為另一大上策,從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視野來看,不僅要求高校善于引進高水平人才,而且要求高校本身成為創(chuàng)新的溫床,重視“土著”青年教師培養(yǎng),致力于本土化領軍人才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最大程度地挖掘人才潛力,打造學術團隊文化,使梯隊建設更加合理化,走建設性改善的發(fā)展之路。

而在成功引進高層次人才的高校中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zhàn)——引進人才后,如何留住人才?在此,我們看到很多“雙非”高校積極的嘗試,如吉林農業(yè)大學依托中國工程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吉林研究院、吉林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研究院、智慧農業(yè)研究院搭建高端人才來吉工作平臺,優(yōu)化人才發(fā)展環(huán)境;新疆醫(yī)科大學科學確定各類崗位設置比例,逐步建立健全新形勢下的薪酬分配機制從而更好地招賢納才……由此可見,建立“拴心留人”的好平臺,順應國際化趨勢的人才管理體制和考核機制,構建科學的高端人才引進績效評價體制,是高校人才引進的“金字招牌”。

當然,引才只是人才工作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更重要的還在于確保高校成為人才資源聚集的新高地、成為人才仰望星空的圣地、大師級人物誕生的沃土。

“雙非”高校,道阻且長。

參考文獻:
[1]楊敏,王靜嫻,楊柳. “雙非高?!备邔哟稳瞬乓M困境、成因及對策[J]. 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20(6):99-102.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004004.
[2]黃勇榮,鄧雯婕.“雙一流”背景下“雙非”高校培育特色學科的路徑選擇[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20,35(10):87-94.DOI:10.16069/j.cnki.51-1610/g4.2020.10.013.
[3]郝銀,李新可. 引進院士,河南在行動[J]. 人才瞭望,2001,(9):6-11.
[4]浙江工業(yè)大學:《光明日報》頭版報道浙工大沈寅初院士!“我只是個科研成果轉化的啟動因子”
https://mp.weixin.qq.com/s/TNAMa7q_taf98DCwPbQGgA
[5]科普中國:追憶牛憨笨院士:不學習會變"憨" 不勤奮會變"笨"
https://www.kepuchina.cn/sy/yxkxj/mrtj/201607/t20160722_13412.shtml
[6]上海理工大學:藤島昭院士團隊全職加盟上海理工大學
https://www.usst.edu.cn/2021/0831/c34a43198/page.htm
[7]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國科技人才發(fā)展報告2020》發(fā)布
http://www.most.gov.cn/kjbgz/202109/t20210907_176742.html
[8]新疆日報:人才舉措新筑巢引鳳來
http://wap.xjdaily.com/xjrb/20191112/144134.html
[9]中新網四川新聞:西南醫(yī)科大學-引培高層次人才為學校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源頭活水
http://www.sc.chinanews.com.cn/bwbd/2021-11-19/158556.html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軟科”(ID:zuihaodaxue)。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軟科;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軟科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新一輪“雙一流”,這些大學再獲“強援”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