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文|陳卓、靳衛(wèi)星、孫美娜,編輯|顧彥
女性就業(yè)一直是社會廣泛討論的話題。尤其當女性組建家庭,被賦予了多重社會身份后,受客觀因素影響,通常職業(yè)選擇機會變得更少。
不過,隨著新技術新經濟帶來新的產業(yè)機會,也隨著95后、00后逐漸加入職場大軍,更開放的經濟形態(tài)和職業(yè)觀念,讓許多行業(yè)固有的“性別標簽”開始松動。
BOSS直聘研究院最近發(fā)布的《2022中國職場性別薪酬差異報告》指出,男性和女性勞動者都在打破壁壘,職業(yè)選擇的性別差異也在縮?。辉跀底纸洕寗拥募夹g崗位中,女性從業(yè)者的滲透率可以達到60%;2021年女性勞動者的平均薪酬較2020年同比提升2.5%,性別薪酬差異較2020年有1.2個百分點的改善。
億歐EqualOcean和6位當代新職業(yè)女性聊了聊關于擇業(yè)、就業(yè)及創(chuàng)業(yè)的話題,她們中有“為愛發(fā)電”的劇本殺從業(yè)者、漢服創(chuàng)業(yè)者,不走尋常路的95后脫口秀主理人、80后收納整理師,以及數字經濟催生的人工智能師及虛擬數字人運營者。
這些女性新職業(yè)的出現,充分展現了當代女性的敏銳商業(yè)洞察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她們突破了銀行、教師、護士、公務員等這些傳統(tǒng)意義上所謂“適合女生從事的職業(yè)”,正在把興趣和特長變成副業(yè)、主業(yè)甚至創(chuàng)業(yè)。
女性新職業(yè),正成為當代經濟力量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能一邊玩一邊工作”
圓圓丨90后劇本殺DM、店長
做劇本殺DM前,我換過很多份工作,婚紗設計、餐飲老板、行政、董助等。幾乎沒什么規(guī)劃,怎么開心怎么來。
第一次接觸到劇本殺大概在2019年,幾乎是玩一次就喜歡上了。2020年初,一個朋友的店鋪招DM(主持人),我就去做了兼職,發(fā)現既能賺錢又能交到朋友,就堅持了下來。
半年以后,受疫情影響,我原本工作那家公司的北京部門倒閉了,于是我就成為了一名全職DM,相當于把興趣變成了工作。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能一邊玩一邊工作,不過也幾乎沒時間去別家店玩了。
每個DM從事這個行業(yè)以后,都會慢慢找到自己適合的劇本類型。本來我的性格比較內向,陰差陽錯帶了歡樂型的劇本,沒想到受到不少玩家歡迎,漸漸有玩家專門來找我?guī)П?,給了我很多成就感。
我們的工作模式是上六休一,休息日在周中,下午一點上班,夜里十點左右下班,一天下來精力幾乎就耗盡了,能堅持下來的都是真愛。帶本之余,店里的DM會在一起學習劇本,熟練掌握的劇本越多,能帶的場次就越多,賺的錢也就越多。
做一名全職DM薪資不高,北京這邊基本在8000元上下,大部分劇本殺店沒有五險一金,所以以95后、00后的兼職大學生偏多。2021年初,我開始幫朋友的店去做店鋪管理和運營,薪水多了一些。
迫于經濟壓力,也為了向父母證明自己,除了店鋪管理,我現在也做劇本殺發(fā)行和DM培訓業(yè)務,可以理解為,劇本殺上下游的各個職位我都涉及到了。
據我了解,北京大部分店鋪都是不賺錢的,因為行業(yè)太卷了。
有人粗略統(tǒng)計過,目前北京有約4000家劇本殺店,光是我家周圍一公里內就能搜到60家店。但問題是,潛在的消費者可能沒那么多,很多人對劇本殺完全不了解,哪怕是在北京這種一線城市。這兩年我見過太多愛好者一時沖動,在不了解市場的情況下盲目開店,理所當然認為能賺到錢,結果沒過多久就倒閉了。
但我也看到了行業(yè)在變好的一些趨勢,比如最近出現了一些學校能用的劇本殺、適合兒童玩的劇本殺等,有教育意義和社會議題討論性的劇本也在增多。
盡管經常會陷入迷茫,琢磨怎么能多賺點錢,我還能為這個行業(yè)做什么,思考行業(yè)的未來在哪里。但從業(yè)初心是源于熱愛,所以總體我還是開心的。
“為愛發(fā)電”
丁丁丨90后漢服體驗館創(chuàng)業(yè)者
從去年3月份開始,我擁有了自己漢服體驗館——汀蘭軒。
漢服和妝發(fā)本來就是我自己的愛好,所以做這個工作室多少是在“為愛發(fā)電”。之前我還做過銀行督導、新媒體、兼職開過網店,不過這些都不是個人興趣所在,我的性格也喜歡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于是就有了這家工作室。
剛開始做這家漢服體驗館,家里人是非常不支持的。因為在他們眼里,可能這不算是一份有前途的工作。他們擔心我走了彎路,也不太習慣看到沒事穿古裝出去逛街的人。
朋友們的看法相對開放些,但也不太確定。如果創(chuàng)業(yè)成功了,大家會覺得這個商業(yè)前景不錯;不過如若創(chuàng)業(yè)失敗了,他們可能也不太認可了。
汀蘭軒現在提供的服務有漢服體驗、妝發(fā)和拍攝等。創(chuàng)業(yè)初期投入大概十多萬,包括房租、水電、裝修等,其中購買漢服服裝是最大的投入。不過作為漢服愛好者,我自己就擁有大量漢服,這也為后來我要做的事提供了條件。
目前工作室運行一年多了,我們也在美團上線了各種不同類型和價格的主題套餐?,F在看來經營狀況還可以,正準備擴充一下店面。
這兩年漢服好像火了起來,大街上能看到有不少人在穿漢服。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家認為這會是一個比較賺錢的行業(yè)。
不過經過一年多的運營,我發(fā)現漢服體驗在北方市場的氛圍完全沒有起來。雖然現在很多人能夠接受穿漢服出去拍照,但是沒一個能講清楚漢服文化。南方的漢服體驗市場會好很多,尤其是江浙滬和成都一帶,整個市場比較火,價格更是比北方高出不少。
體驗館這個形式還是比較新潮的,可能大家不太了解它是做什么的,需要時間來教育市場,有時我們需要忍受一些流言蜚語和惡意揣測。一些不太好相處的顧客以及不靠譜的合作伙伴,也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現象。
個人覺得單純做漢服體驗真的不太賺錢,需要在體驗的基礎上疊加不同產品服務,從業(yè)者也要有品牌意識。
現在來看創(chuàng)業(yè)和自己的想象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因為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不過我肯定還是會繼續(xù)做下去,畢竟社會上的就業(yè)環(huán)境對女性來說從來都不是很寬容,能將愛好發(fā)展成職業(yè),是一件非常非常難得的事。
“我有一線城市恐懼癥”
喬喬丨95后脫口秀團隊負責人
我是山西人,大學在重慶讀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一直對文化行業(yè)有濃厚的興趣。
第一份實習,我去電視臺做了編導,每天根據主題寫腳本,但條條框框太多了,我不喜歡。第二份實習,正好趕上抖音興起的風口,我就去做了新媒體,認識了不少業(yè)內朋友。
畢業(yè)以后,同學大部分都做了編劇,做編劇就要去北京上海,但從小我就有“一線城市恐懼癥”,所以就選擇留在了重慶。
放棄順理成章就意味著陷入選擇的迷茫,那段時間我一直在問自己,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天賦在哪里?哪個行業(yè)的未來是明朗的?
一個偶然機會,在朋友的推薦下,我來到了現在的公司,它是做劇場演出的。
剛來時公司只有10人出頭,現在也只有40人左右,我算元老啦。剛開始我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導演助理,后來因為有拍抖音的經驗,開始負責公司的品牌推廣業(yè)務,帶團隊孵化抖音賬號,做到了100多萬的粉絲量。
最近幾年隨著線上綜藝的出圈,線下喜劇演出越來越受到歡迎,我們開始自己做喜劇廠牌,包括單口喜劇、川渝國潮喜劇、兒童話劇等。
我也逐漸身兼數職,現在是原聲社和品牌推廣兩個部門的負責人,日常工作包括做策劃寫文案、做商務談合作,有演出時人手不夠還要做場務等。
我愛這份工作,但可不是“為愛發(fā)電”。雖然2019年剛進公司時工資只有3000元,現在到手薪資已經過萬啦,不錯的薪水肯定是工作的重要動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起工作的女孩們讓我覺得很溫暖,我們是“互相欣賞的女人”。有一次我陪公司的喜劇演員去某電視臺參加比賽,落敗后我抱著她在后臺痛哭,那一刻真的共情了她的悲傷,不過很快她又恢復了那種篤定堅毅的眼神,我很為她驕傲。
入行前,我曾對這個行業(yè)有很多想象,以為劇場就應該像開心麻花那樣,空間大,有明星演員,演出結束后一片歡呼。
但真實的情況是,目前業(yè)內大部分都是小劇場,大家看到的每一個頭部品牌,一定都經歷了漫長的蟄伏期,從無人問津到掌聲雷動,一路上經歷的磨難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懂。
我相信戲劇演出是一個朝陽行業(yè),當人們的衣食住行需求基本得到滿足,精神娛樂上的需求一定是越來越多的。
“整理物品就像整理人生”
蕾蕾丨80后某整理收納公司聯合創(chuàng)始人
2018年,我35歲,離開做了10年的外貿管理工作。那段時間剛好有朋友送了一本《斷舍離》,里邊的理念對我觸動很大,也是這本書讓我走上整理之路。
我按照書中的方法,開始整理我家。整理的過程中發(fā)現,我好像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和物品之間的關系。有好多衣服好久都沒有穿過,襪子都卷在一起塞進一個大塑料袋里。
等我把家里整理完,覺得整個人都爽朗了。慢慢的,整理帶給我很多改變。我越來越清楚自己該舍棄什么,更想要什么。比如,買衣服或其他物品的時候,我更有決斷力了;做事情我更能分清輕重緩急了,而且我還學會了梳理人際關系。
有人歸納其為“整理力”,也可以叫做“整商”,就是整理帶給我們思維方式和做事方式的轉變。也有人說,整理物品就像整理人生,這很有道理。整理師就像醫(yī)生救死扶傷,像教師教書育人一樣,能夠帶給人特別大的改變,我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
所以,我決定在這個行業(yè)創(chuàng)業(yè)。一開始,家里人都不支持,他們覺得沒有市場,肯定做不起來。但我很看好這個行業(yè),所以力排眾議加入“莉家整理師”開始創(chuàng)業(yè)。
很多人對整理師不太了解,認為就是家政或者上門疊疊衣服。其實我們的工序遠沒有那么簡單。
首先是線上咨詢做一些簡單的了解,然后我們會到客戶家里做空間規(guī)劃,和客戶進行深入溝通,了解家里的物品數量類型、客戶對空間的需求、家里的成員數量和各自的空間、客戶每天的行動動線、生活中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等等。
充分了解之后,整理師會給出方案。客戶認可了方案和報價后,我們還要去采購需要的物品,用品到齊后,整理師上門正式開始整理。
一般100多平米的房子,正常物品量需要4位整理師,共同整理1-2天、每天8小時,一天收費3999元。平均下來,每位整理師的時薪市場價是125-200元。
整理師的收入有高有低,月入兩三千到幾萬、或者十萬的都有??傮w來看,但凡你堅持做整理堅持做運營,月入過萬不是什么難事。
事實證明,我挺有眼光的。從業(yè)這幾年,剛好見證了這個行業(yè)在國內的從0到1,人們對整理有了一個飛躍式的認知。我也從最開始認為整理收納很簡單,到現在越來越覺得需要學習和提升的空間還很大。加上行業(yè)競爭比較激烈,我們更要奮力奔跑才能不被超越。
未來,我會一直做下去,因為我對整理有執(zhí)著的熱愛。
最后我想說,只要我們在看得見的世界行動起來,就會對看不見的世界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整理物品就是整理你的人生。
“我們部門60%都是女生”
青青丨90后某大廠人工智能師
我是山西長治人,學的是計算機專業(yè)。由于身體原因我不太方便去外地找工作,父母也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外。
2019年我開始參加工作,做過網絡銷售、文員,工作地點都是長治。但是我的性格不是那種很喜歡跟人交際的,所以做網絡銷售那會兒尤其感到“痛苦”。
2021年7月,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得知阿里在長治招聘人工智能師,而且這個招聘地點就在我家附近。本著試試的心態(tài),我就去申請應聘了。
其實一開始,我和我身邊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師。面試前我專門在網上查了一下概念和應用范圍,但逛了一圈后還是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因為我有計算機專業(yè)基礎,也做過網絡相關的工作,所以比較順利地拿到了offer。
入職后,我發(fā)現我們這些新員工其實都不太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直到公司為我們安排了一場為期兩個月的培訓,有人系統(tǒng)地講解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怎樣做人物的數字化識別。
現在我每天的工作,其實主要是為直播間的人和物做“標注”,也就是說通過數字科技和技術手段把直播間的人和物進行智能還原。現在阿里在長治的人工智能師團隊大概有100多人,其中60%都是女生。
這一點比較有意思,可能因為女生比較喜歡看直播,也喜歡“買買買”,能夠很容易感知到直播間需要怎樣的智能化;還有,做標注需要非常專業(yè)和細心,數據標識要求一點也不能出錯。女生一般比較細心,所以我們這邊的人工智能師很多都是女性。
計算機專業(yè)是我個人的愛好和選擇,我喜歡鉆研科學技術,在數字世界里創(chuàng)造全新的事物。這行憑技術成績說話,即使我的工作屬于幕后,把技術做好也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且,人工智能是前沿科技,未來發(fā)展的空間十分廣闊,從職業(yè)規(guī)劃上來說這也是個非常有前途的職業(yè)。
其實,一直以來三線和四線城市的就業(yè)機會很少,很多高校畢業(yè)生都需要去大城市找就業(yè)機會。不過,這樣就很難有照顧父母的機會。我覺得目前的工作讓我有了賺錢和實現價值的機會,也能跟家人待在一起,這比較兩全其美。
作為一個90后,也作為家庭主要經濟力量之一,為了更好的生活我會繼續(xù)往前沖。
“歡迎更多朋友加入虛擬數字人行業(yè)”
欣欣|80后虛擬數字人運營師
最早,我是做跨境電商的。兩年前,偶然得知我們公司內部有個虛擬數字人的工作崗位,當時我就非常感興趣,跟相關負責人溝通后就加入了這個全新的團隊。
在團隊中,我的角色是數字人的制作和運營。簡單理解,我們要找到市場需要什么樣的數字人,然后根據這個需求提出一個能落地的解決方案,再通過跟技術的溝通,提出一套可以被復用、未來具備更高商業(yè)價值的產品模型。
數字人的制作,需要精準把握市場的需求。這一方面我覺得女性天然有優(yōu)勢,因為女性通常有著細致的洞察力和感知力,能更好地感知市場審美和用戶體驗的變化。
現在市場上的數字人也大多數是女性形象,一方面因為女性的美多種多樣,能帶來更豐富的視覺體驗;另一方面在于女性形象更有親和力,更容易讓人放下戒心從而去參與互動。我們也曾試圖做過男性數字人,按照男Idol的形象去打造,不過男性數字人的測試數據并不理想,很多互動指標都遠不及女性數字人。
數字人是一個非常新的行業(yè),對它的概念、定義以及應用領域,整個行業(yè)在共同探索共同進步。這兩年來我們逐漸摸到一些經驗,也在聯合行業(yè)機構做一些標準的制定,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身邊的人大多也都不太清楚什么是數字人,但我會向經常他們“安利”一些相關知識。
可以預見的是,數字人的商業(yè)化道路將越走越寬。現在數字人的應用很多是落地在文娛領域,我覺得很快可以應用在更多行業(yè),比如服務行業(yè)中有關金融業(yè)務、移動通信等場景。
這也需要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想要挑戰(zhàn)自我的復合型人才。其實我的專業(yè)不是計算機而是商務管理,不過我是個不折不扣的科技迷,人工智能的基本技術原理和算法實現路徑我都能看得懂。
身處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遲早要學會并適應與機器人或數字人的合作分工。歡迎有更多的朋友來加入數字人這個行業(yè),加入我們的工作。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億歐網”(ID:i-yiou),作者陳卓、靳衛(wèi)星、孫美娜,編輯顧彥。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來源:億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