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一丟微信沙龍】關于學習這件事

作者:芥末堆 發(fā)布時間:

【一丟微信沙龍】關于學習這件事

作者:芥末堆 發(fā)布時間:

摘要:100天的教育科技‘漂流’之旅

【導語】2016年5月12日,以“100天的教育科技‘漂流’之旅”主題,駐扎在硅谷的芥末堆小伙伴——荔閩分享了參加了4場教育科技盛會的觀察和收獲,并對國外近期的教育科技發(fā)展新趨勢做了剖析 。以下是部分微信分享實錄摘要。

一丟-果殼分享20160512.008.jpeg左上角的這個圖,反映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以來,一個人的生命軌跡的雛形。0-5歲, 是一個玩樂時代,之后的5-25歲,大家的狀態(tài)就是上學,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或者有些人去讀碩士、博士。從大學畢業(yè)之后,開始去工作。很多人的一份工作是終生的,一直干到自己退休。當然現(xiàn)在情況,可能會好很多,但是大部分的人換工作的周期仍然在十年到十五年左右,且還是在同一個領域。而到了六十五歲左右,絕大多數(shù)的選擇就是退休。

因為過去十年的科技快速發(fā)展,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都已經(jīng)改變了。這個改變即是中間這個圖里顯示的,即計算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過去每一百萬個計算所需要的花費已經(jīng)降低了99% 。不僅僅是計算能力,包括寬帶、存儲能力的成本都在下降。這些新科科技讓很多新的學習方式產(chǎn)生了新的可能。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我在最下面這個New System部分展現(xiàn)的。對于新一代的學習者來說,他們的人生軌跡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同時學習軌跡也發(fā)生了新的變化。

他們的人生軌跡已經(jīng)完全不同,未來人么可能不僅擁有一份工作,而且還不僅僅在一個行業(yè)。這個趨勢其實目前已經(jīng)在整個硅谷體現(xiàn)的非常明顯。根據(jù)LinkedIn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過去的十年內(nèi)人們換工作的頻率大幅度提高,過去可能五到十年人們才會考慮換工作,而現(xiàn)在大概兩到三年就會考慮(換工作),并且更多的人選擇了跨界。

例如如果你是一個設計師,在過去可能一直是平面設計師,不會跳到其他方向。而現(xiàn)在可能在下一階段,你想做程序員,之后想做產(chǎn)品經(jīng)理,并且可能從汽車領域換到教育領域,再換到醫(yī)療領域等。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對于新一代的人來說,就是一件終身的事兒。對于他們來說,從非常小的時候,比如三歲左右,就可以通過智能玩具學習,上學的時候更不用說,在工作的時候也是在學習,甚至退休后仍然在學習。

這種終身學習制的改變,包括從業(yè)經(jīng)歷的改變都會導致現(xiàn)在人們學習方式的改變,同時導致教育科技著力點的改變。這里想講解我所看到的三個重點學習趨勢包括Computational Learning(計算學習),Personalized Learning(個性化學習),Competency Learning(能力學習)。同時,我還會分享下,針對這三個學習趨勢中的一些教育科技產(chǎn)品是如何運作的。

一丟-果殼分享20160512.009.jpeg第一個學習方式,Computational Learning計算學習。上圖中簡單的數(shù)據(jù)可以具體說明為什么計算學習會越來越重要。

第一張圖表表明當你擁有在計算機技能時,你能獲得的收入比沒有計算機專項技能的人要高40%。同時,還有很多多項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到2020年,市場對于擁有STEM技能的學生需求量,將會比學校將要培養(yǎng)出來的擁有STEM技能的學生高出兩倍,也就是說市場對擁有計算技能的人需求量非常非常的大。所以,學習計算能力是未來10到15年,或者說21世紀中必備的技能。

既然這個技能如此重要,那目前的狀況又是什么樣子呢。在左下角的圖中就顯示了目前整個計算能力學習的現(xiàn)狀,很多人都意識到學習編程,學習計算機技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在美國,10個家長里面有9個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要在計算機技術(shù)這方面學習。但現(xiàn)狀是,每四個學校只有一個學??梢蕴峁┻@樣的課程,而且往往還不是和數(shù)學這樣的重點學科一樣的課程,而是在課后的30-40分鐘簡單的相當于是興趣班一樣的課程存在。這種好的教學內(nèi)容的缺失,包括很多學校沒有提供編程類或計算機科學這方面的課程,成為教育科技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著力點。

這個情況放在中國,我相信環(huán)境會比在美國更差,即使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四分之一的北京的學校能夠提供編程的課程,目前看來應該是不太可能。重要的是中國的家長和學生是否意識到學習計算技能的重要性。不過,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所以許多創(chuàng)業(yè)者和教育科技的工作者就希望解決這個問題,那他們是怎么解決的呢。

我這里列了三個比較主流的解決方法。第一個方法我把它稱之為游戲化的自我學習。游戲化的自我學習就像是闖關小游戲,他們把編程知識切分成各個小點,比如像數(shù)列這樣的點,然后利用闖關游戲的方法,讓孩子們用像拖拽這樣的形式去學習。這里典型的例子是Code Monkey,是一只小猴子想要吃香蕉,孩子們就要通過簡單的編程來幫助小猴子最終吃到香蕉,游戲設置的關卡不論是地形還是難度都越來越復雜,需要用到的知識也會越來越多。

第二種方法是硬件編程學習,像大家非常熟悉的樹莓派,Little Bits,Piper。它們是通過實際操作,主要是對游戲化學習方法里面的吃香蕉這個過程的物理化,讓孩子們可以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立馬看到編程帶來的“驚奇”的效果。

最后一種是這半年來的一個趨勢,就是給學校提供系列化課程,而不是把編程僅僅當作一種課后的興趣學習,在這方面做得好的是Kodable,他們自己研發(fā)課程,現(xiàn)在有針對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六年級的系列課程,因為他們知道在學校的范圍中,很多老師并不是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的,他們對編程并不了解,那怎么樣能夠讓這些老師去在真實的課堂中教課呢,他們就編了系列的課程,同時還給老師做培訓,幫助他們給學生進行上課例如Digital Media Academy,更像是傳統(tǒng)的夏令營這樣的形式,他們通過一個個項目教導孩子們在大概10天-15天,甚至一個月的時間內(nèi)去完成一個項目。他們大概十多年歷史,所以課程體系比較完善,目前對中國也有開放招生,中國的家長如果有興趣想讓孩子往編程方向去學習的話,他們的課程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以上就是我介紹的計算學習的一個大趨勢,除了美國之外,我在其他地區(qū)也看到了類似的萌芽,像樂高推出的相似的編程類型產(chǎn)品,索尼也會在今年的6月相似的產(chǎn)品我 。所以我覺得未來孩子們會在越來越早的時代接觸到計算學習。

一丟-果殼分享20160512.010.jpeg接下來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剛才說的第二點,就是個性化學習。目前來說,大家可能都非??赡芤庾R到個性化學習非常重要。但是我這邊想強調(diào)的是:其實在國外,人們已經(jīng)把個性化學習的觸角伸展到教、學、練、測、評的各個方面了。當然我們國內(nèi)也有好的類似產(chǎn)品,比如說在練這個層次呢,我們就有猿題庫,它本身就是通過學生的做題,然后了解每個學生的能力局限性,然后再根據(jù)局限性推送一些題目進行專項練習。這個在國外也是有的,但是呢,我想就是以公司形式舉例給大家介紹一些更多產(chǎn)品。Volley lab和Clanned是今年我上半年非常喜歡的兩家公司,他被譽為新一代的知識引擎。以Volley lab為例的話,他們就是你有一本教科書,然后你給內(nèi)容拍照,上傳,上傳以后他們通過自己的數(shù)據(jù)庫分析,你這個是什么知識點,在網(wǎng)絡上尋找適合學習這個知識點的內(nèi)容。然后把自己的內(nèi)容推薦給這些學生,這樣每個學生就可以自學。因為他如果不懂這個知識,Volley就給他推薦了合適的內(nèi)容。然后果你不喜歡,他會通過你的一些行為,給你推送其他知識補足弱點。

Gradescope是一個智能打分系統(tǒng)。其實每個人做題的時候都有自己的一套邏輯思維原則。  Gradescope就可以分析出來你做題的原則。然后他能夠先對40-50個人的 的答案進行一遍處理,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打分。這個就是個性化的一部分,因為他能夠記錄你犯錯的地方,之后可以專門給你去解決你自己不懂的問題。

第三個想要介紹的是Tiny tap,其實這個很多人都會說這個怎么能夠稱之為個性化學習呢? 但是我自己不是這么認為的。原因就是Tiny tap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課件制作工具。我覺得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他們可能由于過去種種原因,比如制作成本高、時間周期長、材料又不好找,所以很多老師都共用一套教材。但是Tiny tap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因為我自己試驗過,大概做一個6頁左右的ppt,而且包括互動啊什么樣的形式大概不到20分鐘時間。 如果制作課件成為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那么每個老師就可以實現(xiàn)自己個性化的課件,本質(zhì)上也是一種個性化學習基礎 。

最后可能是一個標配,就是LMS(教學管理工具)。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個在課堂中是非常必要的一個存在??赡茉趪鴥?nèi)大部分的教室里,并不是人手一臺電腦或者iPad。但是在國外,這已經(jīng)是一個潮流。

通過這個教學管理工具老師可以實時的看到學生的進度,比如說課堂布置了一道題,希望學生都來答一下。你就可以知道學生是答對了還是答錯了。如果他答錯了,然后再出一道題他是不是又答對了。所以這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樣大概就是個性化學習,我在100天教育峰會看到的一個比較大的趨勢。 

接下來講的是能力學習的部分,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能力學習。但是在我看來,這個可能是工作層面往回推的一個事情。在硅谷很多的人或者很多我們定義的天才,本質(zhì)上并不是不是學歷派的擁護者。他們很多人甚至沒參加過大學,或者就是大學里面畢業(yè)了,不讀了,直接選擇去工作,而且從公司層面也非常歡迎這樣的人。因為他們有實際工作的能力,有自己的想法,相反大學里培養(yǎng)出來的博士生的學生能力要差。另外就是確實從目前的現(xiàn)狀來說,大學的發(fā)展會遠遠落后于公司和企業(yè)的發(fā)展。人才的培養(yǎng)往往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企業(yè)的需求,企業(yè)甚至需要花更多的錢來培訓新來的人,所以能力學習成為了一個比較大的趨勢。

 我們可以從下往上看,最底下的是Coursera和EdX ,大家肯定非常熟悉,他們借助了大學的資源,課程是大學里一些非常有名的教授錄制的,但同時他們自己也有創(chuàng)新,比如他們會頒發(fā)一些小的學位,也就是微學科的學位,來論證你的能力。

中間這一層公司的課程都不是大學提供的,不是傳統(tǒng)的擁有學歷論證和知識體系認證的人來提供的,像Udemy和UDdacity都是與公司合作,利用公司的人來上課,整個證書的發(fā)布也是公司層面的認證。

再往上是GA 和MAKE SCHOOL公司,這兩個公司是一個更激進的存在。GA 每年在自己的線下教室會開各種各樣實操性的課,你甚至可以走進去教室直接和他們說你需要上課,公司會保證你在GA大概上六個星期到三個月的課之后定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MAKE SCHOOL可能就更加激進了,他們自己建立了自己的大學,會花兩年的時間去培養(yǎng)你的一些技能,但是他需要和你去分享你前兩年的薪水。MAKE SCHOOL之所以有勇氣和學生簽這樣的一份協(xié)議,也源于他們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一個自信心。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所謂的能力培養(yǎng),我不太建議把它簡單的和職業(yè)技能的培訓放在一起,因為在這個培養(yǎng)過程中,特別是像MAKE SCHOOL 和GA這樣的,你不僅僅是接受到實際職業(yè)技能的培訓,甚至還要學習怎么樣去做teamwork,怎么樣去做領導力的培訓,所以它不僅僅是對傳統(tǒng)學歷技能提出了一個挑戰(zhàn),也可能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就好像我們在前面所說的一樣,未來人們會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換工作,換領域,然后去學習。

Q1:教育科技應當如何與實體課堂更好的結(jié)合,教師在其中應該起到什么作用?

我從來不認為科技可以取代線下的課堂,包括取代老師。這個觀點我也問過一些朋友,有一個在英國從事教育科技的朋友說,他曾經(jīng)問過Google時任董事長Eric Schmidt這個問題,他也是和我們一樣的觀點,即教育是一個人發(fā)展的事情,涉及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是無法忽略任何人的作用,那么教育科技到底應該如何和實體課堂更加好的結(jié)合呢,我覺得目前來說,有幾個地方是可以來做的。 

解決效率問題的產(chǎn)品是可以非常好地用到實體課堂當中的。比如改作業(yè),改作業(yè)對于老師來說是非常痛苦的,那剛才也介紹了一些改作業(yè)的產(chǎn)品,Gradescope 。如果能夠通過AI這種人工智能方式來幫助老師來迅速幫助改完作業(yè),老師解放自己的能力到別的事情上,比如備課,是非常好的。

教師在其中會起怎樣的作用呢?我覺得教師其實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教育產(chǎn)品其實對學生的幫助并不是很大,學生對其可能一時間產(chǎn)生某種興趣,但是后面就不會再學習了。最典型的可能是MOOC的形式。這個形式非常好,在家就可以上很多知名大學的課程,例如Stanford的課程。但是它的完成率太低了,我覺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線下實體課堂和可以實時互動老師。而目前像Coursera則加入了一對一的部分去讓學生的學習得到保證。

 我覺得老師可能需要做幾件事,第一是尋找適合自己和自己學生以及所教科目的教育科技產(chǎn)品,能夠運用到實際的教學場景中;第二是引導學生通過教育科技產(chǎn)品自我學習。

Q2:線上教育會對線下教育產(chǎn)生多大的沖擊?以后學校模式是否會發(fā)生巨大改變?

我覺得線上肯定會對線下產(chǎn)生一定沖擊,畢竟線上資源很多,學生通過線上手段學到的知識是可以延展的。通過網(wǎng)上搜索,學生可以對學習的課程有更好的理解。

學校的教育模式是否會發(fā)生巨大的改變呢?其實目前我們在K12階段已經(jīng)看到了一些新式學校的誕生。在硅谷有一個學校叫Altschool。它打破了年級的概念,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根據(jù)學生能力把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不同年級的學生編排在一起,例如在一個班里可能會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初中生和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一起學習。 

這樣的學校在硅谷其實已經(jīng)非常多了,我們還去參觀了一個可汗先生自己建立的Lab School。在他們的課堂上,幾乎沒有年級劃分。他們用的是可汗學院的內(nèi)容學習,再匹配一些測驗輔助知識點掌握。老師是引導性的角色。當發(fā)生這種變化時,學校的模式是不會取消的,而其中的教育模式是會發(fā)生改變的。

 Q3:VR產(chǎn)業(yè)對教育有什么影響?

發(fā)現(xiàn)大家問了好多跟VR相關的問題,其實我自己感覺這個事情可以說還為時尚早。我是這么覺得的,現(xiàn)在大家可以做很多暢想,如果一旦VR運用到教學場景中,可能帶來的一些比較大的變化。比如說學生學歷史的話,可以實際體驗到一些不同的東西?;蛘邔W地理的話,通過VR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一下。還有生物這樣的學科,VR還是有一些比較好的應用場景的。

但是從目前VR整個的技術(shù)發(fā)展來說,目前其實用到這個教學里面真的是為時尚早。我自己是這么認為的:首先,現(xiàn)在并沒有一個足夠多甚至于足夠好的VR素材,其實VR是需要一個360度角度這樣一個拍攝的。目前的話,可能Google是做的最好的,它收納了最多的(素材),包括它的Google街景,然后Google藝術(shù)學院、藝術(shù)博物館。但是本身來說,這些內(nèi)容是不是足夠應付課堂的教學,其實還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其次,我自己的體驗是,Google上的很多素材并不好。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VR現(xiàn)在對人來說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暈眩感。一旦你的素材拍攝得不是非常非常的好,暈眩感的時間是會越來越短的。所以大概比如說,你戴一個Google 的 VR 產(chǎn)品,三分鐘你就頭暈啦!這個其實是非常非常不適合運用在教學的場景中的。

第二個問題是,VR現(xiàn)在并沒有很好的互動,就是跟VR內(nèi)容的一個互動。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用iPad學習或者用電腦學習,本身還是有一個互動的,尤其是iPad。 你點擊這個,通過你的手指操作,放大、點擊、拖拽,然后以這樣的行為去跟你的新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一個很好的互動。但是VR的話,現(xiàn)在這種(配套的)手柄的操作還是非常不準確的。所以這個可能也是VR目前不能用到教學領域的一個比較大的一個瓶頸。

第三個方面,我可能覺得是,因為VR其實是一個很個人性的東西。比如說,你戴那個VR頭盔或者設備,(如果)戴起來,其實就是你自己在看。然后,你沒有辦法,比如說跟老師產(chǎn)生互動,跟你身邊的小朋友或者是你的同學產(chǎn)生這種互動。其實我上次在BETT上體驗過Google推出的教學場景下的VR系統(tǒng)。但是本身來說,現(xiàn)在還是比較簡單的,比如說引導學生去看某一個具體的方向。

可能大家現(xiàn)在想的這個VR用到教學場景上具體會改變目前很多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我覺得大家可能還需要等個五到十年。其實從科技發(fā)展的角度來說,應該是娛樂先行,然后教育、醫(yī)療這種事情才會跟上去。目前來看,這個其實已經(jīng)是非常明顯的。比如說,最早的iPad就是用來玩游戲,手機游戲是最多的,后來才慢慢到教學的這個事情上。再到現(xiàn)在的直播,其實最早的直播運用在游戲上非常非常的多,后來大家接受了這種形式,然后才有些人就用它來進行這個直播學習。

我們提到的這個在教學產(chǎn)品中沒有辦法應用的問題之外,還有就是目前來說好的VR設備是非常非常昂貴的。比如說Oculus加上稅左右,大概是五百刀(dollar)到七百刀(dollar)之間,而且還需要一個比它更貴的電腦去支持它跑。另外那個Google Cardboard說起來非常非常便宜,但是確實暈眩感非常的嚴重。這個具體能夠在學生能夠而且不同的人體驗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大概十分鐘左右才會產(chǎn)生暈眩感,但是有些人兩到三分鐘左右就產(chǎn)生了暈眩感。所以這個還得具體看。我覺得這種廉價的設備還是要考慮一下學生的教學體驗。

 Q4:教育技術(shù)會拉大不同地區(qū)的教育差距還是會縮?。坑嗅槍^不發(fā)達地區(qū)的教育新技術(shù)嗎?

A:我覺得這可能才是教育科技的一個魅力,本質(zhì)上來說教育科技是會縮小不同區(qū)域的教育差距。最典型的產(chǎn)品就是慕課,你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這種廉價的手段去上像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伯克利大學等學校的課,你甚至能拿到一個小小的學位,通過它去找工作,這已經(jīng)是一個被驗證了的模式。當然,可能有人會說這個其實是針對網(wǎng)絡比較好的地區(qū)才有的服務,如果是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甚至連網(wǎng)絡都非常不好的話,應該怎么辦呢?這里我強烈推薦大家去關注一下每年的十月份在多哈舉行的WISE教育峰會,在這個教育峰會上,其實大家更多的討論的是教育公平的問題。他們每年會甄選一些教育公益類的項目,這些項目很多就是針對類似于亞非拉的那些貧窮地區(qū),甚至是那些網(wǎng)絡非常不好的地區(qū)。我記得去年他們有一個項目是一個小箱子,他們提供了一個平板,上面預裝載了很多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游戲,然后在亞非拉地區(qū)進行分發(fā)。其實現(xiàn)在安卓平板的價格并不貴,所以這個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

Q5:很多課程都要以視頻的方式來進行翻轉(zhuǎn)學堂,科技類的課程能達到嗎?

A:我覺得這個可能分具體是什么樣類型的科技課程,我個人是比較傾向于線下的科技課學習,包括剛剛我們提到過編程課程的時候有提到過,就是目前有一個很大的趨勢就是硬件結(jié)合軟件一起上課,我覺得這個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我不建議所有課程都通過視頻來完成,畢竟動手操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Q6:對于中國的應試教育,教育科技在中國的前景如何?

應試教育其實并不是教育科技在中國應用的最大阻力,我覺得其實現(xiàn)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已經(jīng)在享受教育科技帶來的福利。比如日常(上課)用的ppt、通過微信跟老師進行溝通,還有一些基礎的教育云設施,包括每人每年教學信息檔案的錄入等,這些都是教育科技的一部分。所以我覺得大家應該對這個事情保持信心,希望大家更多地關注下國內(nèi)這些創(chuàng)新公司,比如剛剛提到的猿題庫、學霸君、一起作業(yè)以及其他的一些公司,他們其實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幫助中國的應試教育往前走,所以大家要對自己、對我們中國的創(chuàng)新公司有信心,我相信中國的教育創(chuàng)業(yè)者也會幫助中國應試的孩子去完成更好的學習。

 Q7:怎么樣去推動鄉(xiāng)村教育改革的動力,具體來說就是教師的能力培訓。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國外,這個專門的學科叫做PD,專門給老師的培訓和輔導;在中國,這確實是落后的,有很多的老師在很多情況下沒有辦法獲得一個持續(xù)性的支持。我這里推薦大家,如果英文能力好的話,去看一個Teacher Pay Teacher 這樣一個網(wǎng)站。這其實是一個教師的社區(qū),大家在里面會分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國內(nèi)其實也有這樣的教學社區(qū),包括我們自己也在做,希望能幫助更多的老師。希望有更多人在這里,也希望今天這樣的機會會越來越多,讓一些比如您說的四十多歲的老師也能在這里學習。

Q8:“ 可汗學院”是怎么樣的?

可汗學院現(xiàn)在其實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汗線上的學院,通過測試的方法切入,這些東西是可汗先生和他的朋友們員工們錄制的視頻。我本人在看可汗學院的時候是非常的感動,可汗學院中大概有90%以上的視頻都是可汗先生自己錄制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可汗Lab School,線下的實體學校。可汗先生希望通過這個學校向美國的教育部門去展示,去證明,其實利用低成本的方式也是可以完成教學的。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nèi)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jīng)授權(quán)拒絕一切形式轉(zhuǎn)載,違者必究;
2、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一丟微信沙龍】關于學習這件事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