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芥末翻】從一個教學案例來看,如何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

作者:徐亞琳 發(fā)布時間:

【芥末翻】從一個教學案例來看,如何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

作者:徐亞琳 發(fā)布時間:

摘要:學生是知識創(chuàng)造者,而學習會成為知識創(chuàng)造的副產品。

Knowledge-sharing.jpg

(圖片來源:wikimedia)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fā)展,很多問題都無法從書本找到現成答案,十年后 50% 工作可能是我們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的。我們的教育該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zhàn)?答案是:培養(yǎng) 21 世紀技能,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鼓勵創(chuàng)新教育。而知識建構(Knowledge Building)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一個有力嘗試。

本文介紹了知識構建的原則和技術平臺,并且給出了不同學科的實際案例,期望引發(fā)老師們對如何把知識構建的理念運用到課堂教學里的思考,不同學校層次,不同學科背景的老師都能夠有所收獲。

為什么課堂需要知識構建?

為了幫助學生應對 21 世紀越來越復雜的生活與工作環(huán)境,美國提出了以培養(yǎng)“21 世紀技能”為目標的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思路。“21 世紀技能”包括了團隊合作,學習如何學習,處理全新的問題,和利用教育科技產品促進學習。其中尤為強調“創(chuàng)新、批判性思維、交流與合作等”技能的培養(yǎng)。而在中國,創(chuàng)新教育也一直是教育關鍵詞之一。 2017 年兩會中,李克強總理提出鼓勵高校設立專業(yè)化眾創(chuàng)空間,“雙創(chuàng)”是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帶動就業(yè)的有效方式,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機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的現實渠道。顯然,著力培養(yǎng)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世界主流國家的共識。

知識建構(Knowledge Building)理論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一個有力嘗試。它的基本思想在于,培養(yǎng)學生知識創(chuàng)造能力的最直接的途徑不是通過設計學習任務或活動讓學生掌握領域知識或獲得特定技能,而是把傳統的以知識掌握和技能培養(yǎng)為目的的學習轉變?yōu)橐园l(fā)展學生社區(qū)內的知識為目標的知識建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是知識創(chuàng)造者,而學習會成為知識創(chuàng)造的副產品。多項研究結果發(fā)現,通過從事知識建構,學生在知識掌握、詞匯、寫作以及包括創(chuàng)造力、協作能力等的 21 世紀技能方面都有顯著的提高。

知識建構理論是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兩位教授于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建構主義理論。在歷經多年的發(fā)展之后,其理論教學法和技術手段已自成體系。知識建構理論認為:

一般的建構主義教學以完成一系列任務和活動為導向,學生對為什么進行這些活動缺乏理解和掌控,屬于淺層建構主義,而知識建構理論推崇的是深層建構。

知識構建的鼻祖 Scardamalia 是這樣定義的:

“社區(qū)成員承擔起共同的責任來產生和提高知識,以此來為這個增加價值,促進整體的進步?!?/p>

它以發(fā)展學習社區(qū)內的公共知識為目標,認為學生是積極的認知者,須共同承擔認知責任。

知識論壇(Knowledge Forum ) 

知識構建的課堂到底和傳統課堂或者其他現代課堂有什么不同呢?具體怎么實現知識構建的呢?知識論壇是一個學生可以在上面發(fā)表想法,構建知識的在線平臺,是實現知識構建重要工具。

知識論壇的設計處處體現以觀點為中心的思想,其首要目的是把觀點物化為可供所有人操作的對象。知識論壇是一個非實時的語言交流平臺,學生在課堂上通過網頁端登錄知識論壇,把自己的觀點以記錄的形式發(fā)表在知識論壇中。一個簡單的筆記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想法的體現,筆記通常從發(fā)現一個問題出發(fā),并在一些“支持性標簽”的輔助下,進行想法的擴展,如理論的細化,收集證據,論證,字面意思的闡釋等。這些筆記和每次修訂都會被保存在后臺數據庫中,可以被檢索、評論、引用和修改。

知識論壇把記錄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在視窗中組織呈現出來,學生可以自由拖動記錄的位置,按自己的方式組織視圖,這也為多樣性的觀點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相比較一些結構固定的思維腦圖(例如魚骨圖),知識論壇類似于樹狀圖,結構可視化更加靈活。知識論壇還支持記錄之間的相互引用,允許學生在別人觀點的基礎上增建新的觀點。在多元觀點的基礎上,知識論壇還提供了升華”’功能,即在多個觀點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出更綜合更統籌的觀點。有時候還會邀請“專家”(大學教授,家長或社會團體組織成員)一起參加網上的討論,來確保這些想法是基本上正確的,共同承擔知識構建的責任。老師也會鼓勵學生回到家之后繼續(xù)修改筆記,這樣也延展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因為知識構建的目標是使一個團體整體的知識朝前更進一步。這需要找到整體團體知識的局限之處,然后一起通過討論,研究,綜合和評估這些想法來超越自身的局限。

作為計算機輔助協作學習的一種方式,知識構建以及其在線平臺 KF 知識論壇,發(fā)源于加拿大,在歐洲(荷蘭,德國等)被廣泛研究和使用,從 2000 年開始已經在香港多所中小學校被采納使用。

知識構建的四大原則

不同于其他教育科技產品,知識論壇更加關注對學生高層次的思維構建,這體現在知識構建的幾大原則上,而這些原則(代表的思維能力)可以通過他們的筆記寫作(言語)體現出來。知識構建的重要原則和技術是緊密聯系的,只有兩者組合起來才能推動更大的改變。

使用知識論壇使學生也更加富有想象力,可以不斷超越自身的知識界限,而不是重復性勞動。知識構建創(chuàng)造一種共享的智力資源,提供了不同于任務式教學,項目式教學的另一種選擇,取而代之的是對知識的系統性的互動,從而持續(xù)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生需要完成任務或項目,但它不應該僅僅是重復性的,或者模糊了本應在第一位的目標。

雖然知識構建原則非常豐富,但是有一些尤其重要。所以,下面羅列出了一部分重要的知識構建原則和與之對應的技術,讓教師們通過了解知識構建的重要原則如何和技術結合,更好地利用所在環(huán)境平臺,提升知識。

>>原則 1) 學生是積極的認知者 

不同于傳統課堂中依賴教師,學生需要自己來完成建立活動框架設定目標、動機、進行評價,和制訂長遠計劃等問題。作為積極的認知者,學生通過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協商討論,找到別人想法的閃光之處,處理觀點間可能的沖突,建立觀點之間的聯系,持續(xù)發(fā)展各自的觀點,以此獲得一種意想不到的發(fā)現。

知識論壇為了幫助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和建立不同觀點間的聯系,提供了用于支持高級知識過程的 “支架”,例如“我的觀點是”、“我需要理解”、“新證據”、“一個更好的觀點是”等,它們反映了認知過程中的不同思維方式,以及發(fā)展觀點的不同方向。

實際案例:英美文學課上,Tracy在她的筆記里面提到,自己從同學Navin和Wilson的筆記里面得到啟發(fā),Navin和Wilson把“eternity”這個詞解釋為“人的肉體可以消亡,但靈魂是永恒的”。這是她不太明白或者以前從來都沒有想到過的,這讓Tracy明白其背后隱含的佛教教義,而引發(fā)醒悟這點的是Navin和Wilson對此的相關討論。

>>原則 2) 持續(xù)改進觀點

和以傳授“正確”的知識為目標的課堂不一樣,在知識建構中,所有的想法都是平等的,關鍵是要不斷提高想法的質量,條理性和實用性。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建立開放的班級文化,讓學生敢于嘗試冒險,表達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暴露自身知識的局限性,給出和接受別人批評。知識論壇也在技術上,支持觀點的不斷修正、改進和提煉。

>>原則 3) 社區(qū)知識與協同認知責任

和以學生的個人提高為目的的教學思想不同,知識建構以社區(qū)知識的發(fā)展為目標,因此團隊共同的最高目標,和個人的成就一樣,需要得到鼓勵和嘉獎。團隊成員有價值的想法,共享的責任,可以使得整體的知識能夠更進一步。這也是區(qū)別辯論和知識構建的地方,辯論的目標在于辯論一方獲得壓倒性優(yōu)勢,而知識構建強調不完善的想法是可以被提升的,知識是可以被共同提高的。在知識論壇這個開放,協作的工作空間里,社區(qū)成員關系閱讀別人筆記,在此基礎上發(fā)表看法,引用聯結不同的觀點,這些行為便是協同認知責任的體現。

>> 原則 4) 觀點的概括和升華

創(chuàng)造性的知識建構需要發(fā)展出具有統籌性的觀點和原則,這意味著學生要學會對多樣,復雜,雜亂的信息進行提煉和整合,超越淺薄或者過分簡化的想法,爭取達到更高層面的理解。知識論壇為了支持這一過程專門開發(fā)了“升華”功能,教師和學生可以收集相互關聯的觀點,放入一個升華短文中加以概括,提出更復雜的觀點。在知識論壇,學生需要把不同意見結合起來,簡明扼要說明其中重點,還需要從不同筆記中,整理出一些較原有的問題更加具有代表性的內容。我們可以鼓勵或者啟發(fā)學生進行更多以下的思考:

  1. 想想怎么更上一層樓吧!

  2. 我肯定我們缺少了一些重要的東西

  3. 我們怎么才能超越現有的想法呢?

  4. 不會那么簡單吧

案例:在《蠅王》這篇小說的文學分析課上,同學Wilson的筆記寫道:“好的領袖應該是Jack和Ralph 的結合,我同意 Maggie 的觀點,Jack 具有冒險精神,但正如 Irene 所說,Ralph 也具有 領袖的特質比如長遠的眼光和策略,總的來說,我認為好的領袖應該兼具這兩者”。Wilson 的筆記內容較原有的問題更加具有代表性,促進了后續(xù)對其他同學在更加廣層面對好的領袖 的多方面要求的討論。

融合各個原則的教學案例

老師眼中的知識構建是什么樣的?一位剛剛接觸知識構建的國際學校老師給出的答案:知識構建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可以學會問自己一些大問題,并且能夠學會小組協作學習。我們需要讓學生更加有動力,并且能夠看到幫助其他人學習,其實也是幫助自我的一個過程。如她提到的,知識構建需要“小組協作”通過提問來進行,強調”共同責任“而不僅僅是“一言堂”,正也是知識構建的重要原則之一。

事實上,知識建構這幾條原則之間是彼此關聯、相互補充的,以下是一個融合各個原則的教學案例:

秋天到了,教師提醒學生們開始觀察樹葉。這體現了學生首先從一個真實的問題出發(fā),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在幾周的自主觀察記錄之后,學生們意識到了包括溫度變化、下雨、刮風等可能的影響因素。在這個專題的第一次討論中,教師讓每個學生都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把所有觀點記錄下來。

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家共同決定把“為什么樹會落葉”作為他們下一步要探討的問題。接下來的幾天里,學生去公園里觀察樹葉,拍照并記錄。有的學生還主動把收集的樹葉進行分類,標上名稱和類別,并帶回教室和同學分享。最重要的是學生會意識到自身想法的變化,糾正自己之前有一些錯誤的理解。

教師表揚了這一行為,并告訴學生這樣的認知努力對于整個班級更好地了解樹葉方面的知識是有貢獻的,這樣,學生便逐漸培養(yǎng)起了協同的認知責任。在后面的探究中,學生把問題帶回家和父母討論,在旅行中也不忘觀察和收集樹葉并帶回班級討論,體現無處不在的知識建構原則。學生有關樹葉的每一個觀點,無論正確與否都被看作有價值的。各種觀點在班級內不斷進行討論,并通過學生自己設計的觀察和實驗不斷驗證和提高。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建立觀點之間的聯系,并綜合起來得出更全面的解釋。

在進行有關樹葉變色的知識建構對話中,即便低年級學生也開始討論一些高級的觀點,引入一些如氧氣、葉綠素等他們通過討論難以理解的概念,這時就需要適時引入權威資料,幫助他們繼續(xù)發(fā)展自己的觀點。同時,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知識對話中來,教師可以借助形成性評價工具分析學生的參與情況和班級內的社區(qū)網絡形成情況,發(fā)現遇到困難的學生。不僅如此,在參與了學生的知識建構后,教師也會發(fā)現自己對“樹葉為什么會變成不同顏色”這個問題的認識有所提高,體現了對等的知識發(fā)展原則。(見配圖一,二)

圖片 1.png

配圖一:學生的討論形成的筆記圖譜

圖片 2.png

配圖二:學生課后總結形成的學習檔案運用知識構建的原則組織線下教學

雖然知識論壇是是實現知識構建的一個重要的工具,但這并不意味著只有利用這個平臺或者教育科技產品才能實現知識構建。事實上,通常在使用線上知識論壇之前,老師應該通過一些簡單的線下活動讓學生體驗知識構建的過程:

活動包括:

  • 用彩色的Post-it制作知識墻:藝術課上,針對“是藝術還是垃圾”這一問題,老師讓學生用Post-it寫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然后其他同學來進行評價。最終把這些代表觀點的post組成了一幅彩色的知識墻。

  • 中文課上,要求學生針對“春節(jié)的變化“這一主題發(fā)表自己的理解,學生根據自己構思的內容,剪下海報上有代表性的圖片,然后一起拼貼在彩色卡紙上做成海報。如同在畫廊欣賞作品,學生們邊看邊給出評論和建議。

  • 學生還可以用腦圖協作,進行知識構建。比如英文閱讀課上,針對《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本經典讀物,讓同學調動先有知識,利用搜索工具,完成包含關于作者,情節(jié),主旨等問題的腦圖,然后再進行對深層次文本的解讀和文學批評。

圖片 3_meitu_1.jpg

  • 1)每個學生提出自己關于情節(jié),主旨等方面的問題,

  • 2)然后小組討論選出每個方面最值得探討的1-2個問題 (是一個比較觀點的過程),放到 知識論壇上面繼續(xù)進行深入討論

  • 3)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觀點,并且嘗試著去提升自己之前的觀點,不僅僅是 停留在事實層面

  • 4)學生可以嘗試搜索課內課外的資源電影,歌曲等,或者訪問一些知名作家或者評論家, 通過了解專家的想法,來提升自己的觀點

  • 5)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學互評

  • 6)學生進行觀點的總結,以及整個過程的反思

以上協作活動成功的首要步驟在于,引導學生朝向有意義的思考和提問。但是問題在于,通常學生并不會主動提出這些問題,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提問能力,老師可以給到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可以選擇幾個合適的問題,集中性地就這些問題進行提問和討論。老師再引導學生基于目前的材料,提出自己的問題,漸漸地學生就可以在沒有提示幫助下提出有意義的問題。

比如生物課上,關于“繁殖”的課題有一些非常常見的思考模式:“XX如何工作的”,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繼續(xù)提出更多類似的問題:

  • 避孕藥的藥理是什么?

  • 注射激素是如何治療不育?

  • 有花植物是如何繁殖的?

利用社交媒體知識構建

有觀點認為,不同于相對封閉的知識論壇,在社交媒體這種”大廣場“的平臺,真實的環(huán)境下,學生更加容易產生自我認同,因此對任務的投入度也會更高。前面提到在知識論壇中“支持性標簽”,并不是啟發(fā)學生進行一些知識構建唯一的方式,在社交媒體中也可以做到知識建構,并且更有利于構建學習社區(qū)。

有一位香港國際學校的老師就提出了用Twitter來進行知識建構:教學活動中需要學生就一個問題發(fā)表意見和觀點,學生在發(fā)推文的時候,輸入類似知識論壇中的“支持性標簽內容”(#MT = my theory, #INTU = I need to understand, #NI = new information, etc),這些”支持性標簽”既可以支持學生思考,更可以方便老師分類整理信息,更好更方便地分析和評估學生知識建構的情況。

關于知識構建你有什么思考和問題你會怎么運用這些原則呢?歡迎電郵:babyirene99@gmail.com

>>部分編譯于參考論文:

張義兵 , 陳伯棟 , Marlene Scardamalia, Carl Bereier(2012). 從淺層建構走向深層建構 ——知識建構理論的發(fā)展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分析,電 化 教 育 研 究 , 1-11

Marlene Scardamalia(2002). Collective Cognitiv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 . Liberal Education in a Knowledge Society (pp. 67-98). Carus Publishing company

知識構建香港網站:http://kbc2.edu.hku.hk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芥末翻】從一個教學案例來看,如何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