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有多少迷戀,就有多少幻滅:魔都雙語學校真的那么不行嗎?

作者:愛娃 發(fā)布時間:

有多少迷戀,就有多少幻滅:魔都雙語學校真的那么不行嗎?

作者:愛娃 發(fā)布時間:

摘要:未來我們的教育創(chuàng)新,就是把人家好的精神、方式、框架拿過來,結(jié)合我們中國教育里好的東西,形成一種新的教育形態(tài)

1.jpg

前天刷屏的那篇《不要迷戀高大上的魔都雙語學?!?/a>文章,引起了大規(guī)模吐槽。

2.jpg

還記得愛老師給"爸爸真棒"寫的第一篇國際教育文章嗎?《給孩子選擇國際學校,先繞過這些大坑再說》。

兩年多過去了……然而這位作者幾乎是完美掉坑。

按說,她本人復旦英語系加培生教育工作的背景,應該算是教育業(yè)內(nèi)人了吧?怎么會在文章里說出這么多外行話?實在令人費解。好了,不多揣測了。

其實這位媽媽的很多觀念也很有代表性,總結(jié)下來,她身上體現(xiàn)了不少家長的——

教育的“消費主義傾向”

家長教育的“逃避傾向”

對國際化課程的“認知偏差”

文化自信的“缺失傾向”

我們一條條來看。

教育的“消費主義傾向”

我在給家長做擇校咨詢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個特別有趣的現(xiàn)象:如果是夫妻倆一起來的,往往是媽媽們聊起要把孩子送去學費昂貴、設施漂亮的國際化學校,如數(shù)家珍,眉飛色舞;爸爸們往往略帶遲疑,不置可否。

這位媽媽在文章中不無幽怨地寫道:

“原來雙語學校漂亮的成績單,竟然是虛幻一場”

簡直是如出一轍的心態(tài)。

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對很多新生代不差錢的家長,特別是女性而言,讓孩子去讀個“國際化”學校,成為了繼買愛馬仕包包之后的另一條攀比鏈。

你看她選擇這所學校的理由:因為“排隊清單很長”,“有名”,這簡直太常見了。我見過不知道多少家長在剛剛選中學校后的“蜜月期”,簡直覺得該學校天上有,地上無。萬一有人提出一點學校的不足,立刻跳出來捍衛(wèi)學校的尊嚴。唉,咱能理性一點不?

再看她對女兒小學生活滿意的理由:

因為感受到女兒和同齡人的“國際范兒十足”,無論是“家長們聯(lián)系緊密”、“海外夏令營”、“英文交流無障礙”、“很強的社交能力”、“漂亮的成績單”,無一不是可以拿來滿足她對“國際化教育”想象的有力佐證。

這種心理需求,跟買名牌包包有什么兩樣呢?無非就是滿足虛榮心和獲得社交貨幣嘛。

如果你對國際化教育的認知只停留在表面的熱鬧,那么最后的結(jié)果一定也是“打臉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的。

1.gif

家長教育的“逃避傾向”

我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這位媽媽不小心說出了心里話:

”我一直想當然地以為,這條教育路線明智而輕松,不必操心孩子的學習。”

看出重點在哪里了嗎?——“輕松”。

實際上我認為這也是她會讓孩子去這所雙語學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一方面,幻想只要送進了雙語學校,就此就獲得了一個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

一方面,家長自己也可以樂得輕松。

所以她女兒的小學期間沒有上過任何課外補習,最多每周一次戲劇課,還是“娛樂大于學習”的那種。然后女兒玩著玩著就畢業(yè)了,畢業(yè)以后就對接英美一流學校了,從此走向人生巔峰。

這可能嗎?拜托醒一醒!

我早在那篇《大坑》里就說過——

國際化教育不等于“快樂教育”!

家長們也別以為公立教育就是火坑,

國際化學校就是天堂!

舉個例子,看上去最“自由散漫輕松“的美國學校,我所了解的很多華人孩子,都在外面補習。他們補的最多的是中文和理科。更別提如世外、星河灣這樣的學術標準超嚴格的雙語學校了。

3.jpg

來自《美國教育雜志》論壇。標題:美國補習學?,F(xiàn)象的興起:是為了考試做好準備,還是教育“銀行模式”的擴大化?

更多的情況是,越是生源優(yōu)秀的學校(無論公立還是私立),競爭都靜悄悄地發(fā)生在學校外。很多學校可能氛圍寬松,殊不知家長們底下都有自己嚴密的規(guī)劃呢。

我含淚再把當年的那個算術題給大家做一遍:

一年365天,在學校的時間最多190天;

一天24個小時,在學校的時間滿打滿算8個小時。

真正對孩子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是那另外5/6的校外時間啊!

所以,無論你選擇國際化道路還是國內(nèi)道路,都不能給家長的不作為找借口。

教育的秘密在于時間,沒有時間花下去,奇跡是不會發(fā)生的!

作為家長,千萬別想著我花了這么多學費,把孩子扔進學校就可以一了百了了。對孩子的成長你需要密切關注,對他學業(yè)的進度你需要隨時了解,尤其是孩子小學階段,完全放手不管,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4.jpg

對國際化課程的“認知偏差”

這位媽媽的核心觀點落在了女兒的語言學習上。她最后感嘆于,上海的雙語學校無書可讀,因為到后來沒有一門語言精通的,落得個四不像。

這點大家都看出來了,國內(nèi)的雙語教育和英美本土的私立學校本來就沒有可比性,就像你用國外的中文學校和我們大學的中文系相比一樣滑稽。

進了一所雙語學校,就把它認定是國際一流學校了?真的不懂這樣的認知是哪里來的?就算是學校市場和品牌做得再強,都不敢這樣自夸吧?

眾所周知,1-9年級,國內(nèi)的“雙語“學校都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怎么可能像英美私校那樣完全考察本土學生的人文寫作水平呢?當然要兼顧國內(nèi)的課程。

另外這位媽媽po的所有英國私??碱},都是人文類目的,不可否認,注重獨立的思考、深厚的積累是英美國家的特點,不過你也別忘了,那全是基于英美視野理解的人文知識

我們文科生知道,人文學科的背后是什么?意識形態(tài)。如果你真的跳到了另一個單一文化體中,意識形態(tài)對你文化自信的沖擊那才叫一個超越想象呢。

最后,這位孩子的語言類學科的不足,問題關鍵出在閱讀上。

我自己看文章的第一直覺就是這孩子肯定缺乏系統(tǒng)的閱讀訓練。又問了一圈專家下來果真如此。

特別是那孩子看著一副名為“外交官”的畫而肚子里沒貨,作文寫不出來。這鍋雙語教學可不能背!這是思維能力、平時的積累出了問題。

語言是一門工具。深度思維要靠強勢語言來完成。

雙語教育至今都是國際難題,但這位媽媽自己也承認,女兒無論是英文還是中文都不行,那有沒有好好反思,問題出在了哪個環(huán)節(jié)?

就在家門口讀的學校,家里都是中國人,中文也沒學好,你覺得把孩子送去英國,就那么確定能用英語把英國課程也學好?

捕獲.PNG

文化自信的“缺失傾向”

別以為中國現(xiàn)在真的強大了,你只要看現(xiàn)在大家對英語的盲目崇拜就知道咱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昨天有家長留言說,現(xiàn)在好多媽媽在教育選擇上有“自覺殖民化“的傾向,讓我忍俊不禁。

我一直跟打算走國際教育路線的家長說,一定要“以終為始”,想清楚這些問題:

① 未來30年,你是看多中國還是看空中國

② 你家孩子將來要不要回國賺錢?回國賺錢需不需要理解中國社會

③ 你介意不介意孩子以后跟你的交流差距越來越大?包括語言的、文化認同的、價值觀的全方位差距。也就是說,他成年以后,你可能會從精神上失去這位孩子。 我不是危言聳聽,這樣的慘痛例子比比皆是。

以上問題的答案,直接影響到你何時把孩子送出去,送到哪里去,以及如何選擇國際化學校。

另外很重要的一個問題,也值得我們反思:當我們在選擇所謂“雙語”學校的時候究竟在選擇什么?

是一口流利純正的英文嗎?

是無縫對接所有的世界名校嗎?

是值得炫耀的購買力嗎?

還是說是給孩子提供穩(wěn)定的家庭支持,讓孩子有文化歸屬感的同時,兼具國際視野? 

3.gif

其實雙語學校這詞是很有時代性的。很多校長和業(yè)內(nèi)人士都跟我提過,未來我們的教育創(chuàng)新,就是把人家好的精神、方式、框架拿過來,結(jié)合我們中國教育里好的東西,形成一種新的教育形態(tài)。

老糾結(jié)于雙語不雙語的,真沒必要。很快人工智能時代來臨了,三語、四語、多語都不是事兒呢。

但到時候決定你孩子站在世界舞臺上,和別人不同的東西是什么?

還是你的膚色、民族、文化背景——這才是你最需要下功夫,最核心的競爭力啊。

當然,不得不說,這位媽媽對上海雙語學校的現(xiàn)狀的感慨還是比較客觀的。國內(nèi)民辦教育總共才發(fā)展了20多年,上海的民辦雙語教育已經(jīng)是國內(nèi)最高水平了,每個學校又都有自己的教育價值觀和方法論,確實還是有很多不足的。

但是,如果要按照這位媽媽的雙標“對學校的高標準,對自己的低要求”來找學校,我相信全世界都找不到。

如果不在認知上復盤一下自己的問題,我猜她對國內(nèi)雙語學校的迷戀和幻滅,一樣會復制到英國私校上面。

到時候我們會不會又看到一篇:《不要迷戀高大上的英國頂級寄宿學校,那可能也只是個傳說》呢?

本文轉(zhuǎn)自爸爸真棒,作者愛娃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zhuǎn)載文章,原文:爸爸真棒;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爸爸真棒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有多少迷戀,就有多少幻滅:魔都雙語學校真的那么不行嗎?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