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NeONBRAND
學生在教室翻白眼很常見,但這是表達困惑還是對學舊東西的厭倦?
科學家們利用人工智能和認知計算正在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機器人,模擬人類思維并改變工業(yè)。這種尖端的新興技術就是情感計算, 它是一種新型感知技術。
這并不是說教機器人擁有情感,而是教他們通過信號識別人的情感,然后根據(jù)對人情感的判斷作出反應。機器人在這方面可能比人類更有用,因為它們不會被感性思維所左右,而是運用智能技術來識別隱藏的反應做出判斷。
那么我們如何把這項技術應用到教室呢?它能幫助老師了解學生額外的需求,并且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嗎?
面部識別測量學生理解程度
在美國,公立學校的預算限制導致大范圍的教師裁員和教室擁擠不堪。教師的時間已經很緊,還要必須為每個孩子提供更廣泛的學習需求。結果就是,那些課業(yè)困難的孩子容易受到忽視。因為只要孩子不提出問題,老師就不會關注到他。
在過去三年里,有企業(yè)把面部識別技術應用到了第一線教學當中。在SensorStar實驗室,他們用相機捕捉學生上課反應,并且輸入到計算機里面,運用算法來確定學生注意力是否轉移。這個叫EngageSense的技術,通過測量微笑、皺眉和聲音來測定學生課堂參與度。
心理學家Paul Ekman將這項研究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他對5000多種面部運動進行了分類,以幫助識別人類情緒。他的研究為Emotient Inc, Affectiva Inc和Eyeris等公司提供了幫助,這些公司將心理學和數(shù)據(jù)挖掘相結合,檢測人的細微表情,并對人的反應進行分類。
目前為止,這項技術的重點是協(xié)助聯(lián)邦執(zhí)法和市場調研。不過,圣地亞哥市的研究人員也在醫(yī)療行業(yè)試用這項技術,測定孩子接受外科手術之后的疼痛程度。
在教室中應用面部識別技術,可以讓老師收集更多的數(shù)據(jù)來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這可以針對單獨的學生使用,也可以應用在整個教學中,以提醒老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關注到學生的個體需求。
從情感識別到情感計算
情感識別的下一個階段是情感計算,即能夠測量和解釋人的反應或者給人的“影響”。加拿大軟件公司Nural Logix已經開發(fā)了一種用以檢測人隱藏情感的專利技術,叫做透皮光學成像(Transdermal Optical Imaging)。這項技術使用特殊照相機來測量面部血液流動信息,用來識別人眼不易發(fā)覺的面部表情所隱藏的情感。
MIT媒體實驗室也正在展開一系列情感計算的研究項目。比如記錄人的腦電波來分析音樂給人帶來的不同情感,還有可穿戴的裝置來識別自閉癥譜系障礙(ASD)。
MIT情感計算團隊正在開發(fā)世界上第一個可穿戴的情感計算技術設備:一個具有社交智能的假肢,用來實時檢測自閉癥兒童的情感。這個裝置用一個小型照相機,分析孩子的面部表情和頭部運動來推斷他們的認知情感狀態(tài)。還有一個類似的,叫“galvactivator”的工具,通過測量穿戴者的皮膚電流數(shù)據(jù),推斷孩子的興奮程度。這個像手套一樣的設備可以利用發(fā)光二極管描繪出人體生理機能亢奮程度的圖譜。這種可視化的展現(xiàn)方式,能夠清晰地展示出人的認知情感水平。
機器學習定制學生課堂學習內容
這種感覺技術能幫助計算機調整課程和教學方法,來匹配學生的表現(xiàn)指標嗎?
TechCrunch公司的員工也在設計在線教育平臺,來提供一對一指導和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這是應用創(chuàng)新型思維,通過實時的評估和定制化的學習方式,有效地解決本杰明提出的著名的“Sigma 2 Problem”。
注:本杰明提出用一對一輔導和精熟學習的方式提升學生課堂聽課效果,由下圖綠色的曲線代表,相較于以橙色為代表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下的聽課曲線,平均聽課效果有顯著提升。
深度學習系統(tǒng)將學生學習效果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并且在此基礎上制定相關的教學內容。該系統(tǒng)還可以推薦附加練習,并且根據(jù)學生個人能力和教學要求,實時推薦課程內容,調整教學速度。
北卡羅來納州州立大學研究員開發(fā)了一種軟件,通過攝像頭捕捉和分析學生面部表情,以此改變在線課程。
目前,大多數(shù)情感計算技術還僅僅停留在學術研究領域。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公司開始應用這項技術,并能成功地分辨學生表情,并根據(jù)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方式,來自動調整適合的學習內容和環(huán)境。英特爾公司正是這其中的一員。
有了這些學生表情數(shù)據(jù),可以讓“Emoshape”這樣的情感計算智能系統(tǒng),自動分析情感,并做出適當回復。這些系統(tǒng)具備了解決個體問題的能力,也使老師能夠提供高度個性化的內容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工智能和大數(shù)據(jù)已經促成了大部分行業(yè)的技術革新,從電子商務到交通、金融,甚至醫(yī)療。人工智能和大數(shù)據(jù)已經在教育方面取得進展,盡管有些反對的聲音,比如說如何保護學生隱私、提高教學效益等。
這些技術的應用最終并不是要代替老師。而是,扮演支持輔助老師的角色,識別學生的個體需求,以制定更加智能的教學方案。
人工智能可能不像我們擔心的那樣沉悶或反烏托邦?;蛟S,在未來,人機協(xié)作的方式會帶來更高質量的教育,而人的反應和情感是其中的關鍵。
本文由智能觀(zhinengguanym)編譯,來源EdSurge,作者Ron Spreeuwenberg。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