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低齡留學,對很多孩子都是過早的選擇題

作者:菁kids上海 發(fā)布時間:

低齡留學,對很多孩子都是過早的選擇題

作者:菁kids上海 發(fā)布時間:

摘要:可是,事實是,這并不早,還太晚了。

640.jpg

圖|Johnny Mcclung

當我問起剛讀完七年級的兒子會不會想去國外留學,13歲的他一臉茫然,不敢相信他這么早就要做如此重大的人生決定。

可是,事實是,這并不早,還太晚了。

以時下主流的時間表,六年級便要準備赴美高留學,開始準備托福,SSAT,也有想去英國的,也應該張羅起來。

至于為什么要那么早就留洋,我用足球打個比方:就像你最終目的是去英超踢球,那你應該更早去諸如英冠等歐洲低級別聯(lián)賽踢球,才能更早進入球探的視野。

在國內(nèi)中學讀書還是像在中超踢球,要想往高處走,競爭極其激烈,甚至一直相傳美國大學對亞裔學生的錄取比例,一直控制在5%以內(nèi),這個5%還要和印度、韓國等學生爭搶。

另一個現(xiàn)實的技術問題是,英美學制和國內(nèi)都不一樣。他們的高中大多從九年級就開始,相當于國內(nèi)的初三。而且申請至少要提前一年,這意味著初二一上來就差不多要完成申請了。

留給中國初中生準備申請的時間實際不多,因為錯過了主要的招生時間段,操作比較困難。

一個在上海讀書的學生,因為全國僅有的“5+4”學制,在小學三四年級就要考慮小升初,到了初中一上來,就要考慮申請國外高中。以我的個人經(jīng)驗,在這些年紀,特別是男孩子,其實是沒有什么要掌握自己命運的概念的,似懂非懂。

以今天孩子生活的優(yōu)越條件,他們也很難理解為啥一下子就要拼學習了,考不上這些學校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自己將來在社會怎么了,他們很難聯(lián)系起來。為什么父母那么如臨大敵呢?

這恰恰折射了教育上隔代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中國的父母都是用“概率論”來保證自己的安全感。名校成才的概率比普通學校高,英美高中申名校的成功率更高……這些概率論看上去沒有問題,其實忽略了教育的本質。

教育首先應該是一種氛圍和體系。評價一個教育機構的優(yōu)劣,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看它能否帶我們的孩子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孩子自己最清楚他們的感受。他們也從未把學習過早地和將來自己的社會地位聯(lián)系起來,他們所能感受到的只是自己是否在這個學校開心。

如果一切看起來還OK,我想選擇低齡留學還是需要慎重的。因為教育不僅僅是在學校而已,它是整個社會以及整個家庭所提供的。

孩子如果獨自留洋,即使就讀寄宿高中,他所面臨的環(huán)境挑戰(zhàn),他所接受的文化模式改變,都將是巨大的。自然,他和中國文化的連接關系會變得更弱一些,他的中文水平將會讓人擔心。

這是低齡留洋選擇的第一個重點,其實也意味著對中國當前乃至接下來數(shù)十年的文化力是否有信心。

第二個重點則是他和家庭的聯(lián)系度。一旦把孩子送出國,他從物理上身體上便離開了他從小依賴的家庭,即使回國過寒暑假也不一樣了。獨立在外和在家庭生長,各有利弊,這是低齡留洋選擇的第二個重點。

但我最不支持的是夫妻分居,往往是媽媽隨孩子留洋陪讀的模式。孩子的教育再重要,也沒必要讓家庭分離。

當我和自己的孩子討論他是否想留洋的時候,考慮到的是整個社會文化氛圍可能對他帶來的影響。一個從小比較適應國外文化的孩子,可能會如魚得水。但同時,因為中國父母在國外的資源解決力不如在國內(nèi),也可能會面臨孩子課外獨特教育資源更少的局面。

一個在國內(nèi)學校習慣獨領風騷的孩子,也可能要面臨到國外泯然眾人的落差。父母要和孩子開誠布公地商量,聽聽他們的想法。

有一個事情聽起來奇怪,想想?yún)s不無道理。我聽說不少在美高讀書的孩子,高中畢業(yè)時,回頭還要找國內(nèi)熟悉的中介幫他們申請大學。因為我還沒有經(jīng)歷過那種階段,所以不明白,一個在美國浸染四年的孩子,還不能像本地學生一樣自己想辦法研究和申請嗎?

或許他們覺得,和美國的申請機構溝通,還不如和國內(nèi)的方便?;蛟S,又是一種“概率論”的安全感在作祟。

但是,請不要對藤校有太多的迷信和緊張感吧。

我相信這一代的孩子,更想選擇自己覺得適合的學校,而不是他人眼中的“好”學校。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菁kids上?!保髡呃铊餍?。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載文章,原文:菁kids上海;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菁kids上海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低齡留學,對很多孩子都是過早的選擇題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