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沒有一篇論文也能評教授,講課高手不再一輩子做講師

作者:中國新聞周刊 發(fā)布時間:

沒有一篇論文也能評教授,講課高手不再一輩子做講師

作者:中國新聞周刊 發(fā)布時間:

摘要: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兩千多所大學應該分層次、分功能,中國不需要那么多研究型大學?!?/p>

9db8ea0461570e700fa81db76ea98745.jpg

*本文已獲授權,來源:中國新聞周刊(ID:chinanewsweekly),作者俞楊,編輯羅曉蘭。

在大學教授界,一門心思教書的不受待見。都說科研是自留地,教學是公家田,講課高手嘛,一輩子做講師。

不過,最近南京林業(yè)大學蔣華松老師,成為該校第一位“教學專長型”教授。蔣老師此次入圍,無一篇論文,無一分科研,全靠教學硬實力。

南京林業(yè)大學這一評審政策在全國高校中走在前列,不過這也是大勢所趨。

摸索

要坐南京林業(yè)大學“教學專長型”教授的頭把交椅,當然是需要一些資本的。

在南林大校園里,蔣華松是個名人,因為每一屆南林學生中,有十分之一都上過他的課。

他是學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師,被譽為“南林高數演講家”,南林大校園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華松上課有三寶:案例、板書、喝水少。

2019年3月,南京林業(yè)大學發(fā)布《南京林業(yè)大學教學專長型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資格條件(試行)》,學校在對蔣華松這類教師進行職稱評聘時,將教學業(yè)績取代科研業(yè)績。

無獨有偶,南京理工大學教師黃振友,憑借自身教學實力及成績,2018年成為南京理工大學第一位“教學為主型”教授。

近年來,不少高校都開始摸索“教學型教授”的評定路徑。2017年,華中師范大學發(fā)布《教學型教授職稱評定工作實施方案》,決定設置教學型教授崗位。2016年,山東大學決定試點教學型教授評定,以鼓勵教師不斷鉆研教學方法。

高等教育強省如湖北,早早布局職稱分類評審。2015年湖北省屬高校、高職院校正高職稱中,教學為主型227人,科研為主型僅12人。

除了職稱上的鼓勵,不少大學也推出了教學獎金。比如浙江大學設立的“永平獎教金”、武漢大學設立的“本科優(yōu)秀教學業(yè)績獎”,以及廣東財經大學2019年出臺的《本科教育教學獎勵辦法(征求意見稿)》,將對教學科研進行同等獎勵。

其中,浙江大學設立的“永平獎教金”,杰出教學貢獻獎每人獎勵100萬元、教學貢獻獎每人獎勵10萬元、教學貢獻提名獎每人獎勵5萬元。

本分

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南京林業(yè)大學校長王浩表示,大學最本職的任務是教書育人,科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教師回歸教學本分。

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56所。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跟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兩千多所大學應該分層次、分功能,中國不需要那么多研究型大學。

在美國,大學分兩類,一類研究型,一類教學型,涇渭分明。美國一共有3000多所大學,其中研究型大學只占20%,教學型大學則占70%。

2019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正式進入普及化時代。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大約只有10%的高校,主要培養(yǎng)學術型人才。

與此同時,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進程中,大學生在校人數飛速增長,相比之下,高校教職工人數的增長,卻一直處于相對遲緩狀態(tài)。

自1998年至2017年的20年間,普通高等學校本??圃谛I藬的昃鲩L率為10.49%,普通高等學校教職工人數年均增長率僅為4.69%。

隨著師生數量差距拉大,事關教學質量的生師比問題也越發(fā)嚴峻。1998年生師比為11.6:1,到2017年這個數據升至17.5:1。原本教學的老師就缺,又都跑去做科研,誰來給學生上課呢?

更何況,教育部對大學教學環(huán)節(jié),近年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印發(fā)《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通知》,要求淘汰“水課”,并打造“金課”。

教師的評價,也不再唯論文、唯科研。2018年10月23日,教育部等五部門開展清理“四唯”專項行動,使得高校逐漸重視教師教學工作,不再獨以論文來評價教師的能力。

困境

在大學以往的職稱評比中,最看重的就是科研成果、論文數量,導致“教得好”不如“寫得好”,深諳教學的教師反而晉升難,成為當前許多高校職稱評選的現狀。

從教33年的蔣華松老師,此前在副教授崗位上一待就是12年。相反,一些三十來歲的教師早早就有了教授職稱。

南京林業(yè)大學人事處副處長韓建剛解釋,不是蔣老師不夠轉正資格,而是他突出的教學成績在原有的職稱評價體系中并沒有太多優(yōu)勢。

如今,南林大評出首位“教學專長型”教授。相比以往對科研業(yè)績的量化,考核教學業(yè)績不是一件容易事。由于首次實行,評價體系并非完美。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跟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雖然一些學校提出了概念,在實施過程中也有一些措施,但教學型教授評定的機制、規(guī)則,依然沒有研究型教授那么明晰、剛性。”

如何在這個新標準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是問題所在,不少人因此擔心,這會完全變成走后門走關系以及打擊不拍馬屁教師的活動。

雖然一些大學評出了首位“教學型”教授,但現實不那么樂觀。儲朝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大多數教授還是傾向于評研究型教授,并不傾向于評教學型教授?!?/strong>

儲朝暉認為,這背后還存在一個觀念問題,即研究型教授才是教授,教學型教授低人一等。

因為要在教學領域優(yōu)秀,同樣需要教師杰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旦教師做科研很難有成績,教學型教授也很難做好。這就形成了教學型教授的吸引力不夠大。

廈門大學教授謝作栩也跟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缺乏科研意識、做不好研究、帶不好實踐的教師,是教不好大學生的?!?/strong>

謝作栩認為,大學教學過程必須密切聯系社會生產,大學教學過程具有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科研性,這是其區(qū)別于中小學的本質特征。

因此專家提醒,在今后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不能一味地說評教學型教授就好、研究型教授就是不好,而是要綜合評價它的效果。改革的方向是對的,但“教得好”也要經得起質疑和檢驗。


參考資料:
南林大評出首位“教學專長型”教授,2019年7月10日,揚子晚報第A02版
南林大探索職稱評審新政回歸教學本分:“教得好”也能評教授,2019年7月9日,澎湃新聞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周刊”,作者俞楊,編輯羅曉蘭。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中國新聞周刊;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沒有一篇論文也能評教授,講課高手不再一輩子做講師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