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有間大學(youjian-university),作者:陸兆謙
前段時間,一位老師講三國的視頻突然火了。
“諸葛亮身高不到一米七,黑黑的,很猥瑣”,“北伐實際上是諸葛亮想要奪兵權”、“龐統(tǒng)等謀士不死,諸葛亮沒有一席之地”……
乍一聽,還覺得老師通俗的語言表達、觀點另類的教學演繹挺別具一格的。
但你稍品,細品一下,就會看到一排碩大的問號,猛然高掛在你腦袋的上空:
這位老師,是在認真向小朋友傳授歷史知識,還是在搞笑?
若不是因為疫情,老師這個職業(yè)恐怕難有機會與直播進行如此大規(guī)模的結合。近來,許多短視頻平臺上的網紅們,都自覺的模仿起了授課教師,賺足了眼球。
那些原本是正兒八經的老師,但同時兼顧網紅身份的“網紅教師”,其實并不在少數(shù)。他們之中,許多人腹有詩書,通過自身魅力的彰顯,在網絡上圈粉無數(shù)。
當傳道授業(yè)坐上了網絡的快車,泥沙俱下之間,打著老師的旗號,濫竽充數(shù)、嘩眾取寵的“教師型網紅”,也大有人在。
相比為人師,對于一些網紅老師來說,走紅似乎變成了更重要的事。
為了吸人眼球,不惜誤人子弟
作為流傳甚廣的大眾型歷史文學,憑借著演義和正史互相抬杠的《三國》迷們,早已廝殺多年。
但近日,短視頻平臺上某網紅針對三國時期歷史發(fā)表的課堂言論,卻讓原先互杠多年的粉絲們,有些聽不下去。
該老師在課堂上的言論十分驚人。
先是毒舌調侃諸葛亮的外貌,接著“力證”諸葛亮并沒有多高地位,只是個“搞后勤工作的”……句句說辭令人“耳目一新”,短時間內收獲了數(shù)十萬點贊。
有網友在視頻下評論:“當年要是遇到這樣有魅力的老師,自己何愁考不上好學校?!?/p>
但事實是,遇到這樣張口就來的老師,確實不容易考上好學校。
如此言論,引起了不少三國迷的不爽。史書記載,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
網友表示,即使古代度量單位不斷變化,但既然“八尺有余的鄒忌是出了名的美男子,到諸葛亮怎么就成了個矮小猥瑣的丑八怪?!?/p>
當然,諸葛亮“難有一席之地”的言論更是無從談起,“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p>
即使不是熟讀三國歷史的人,但凡義務教育階段熟讀過《隆中對》,就能大體猜測,劉備不可能三番五次去請一個難有一席之地的人出山。
盡管小說神話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但治國安邦的政治才能卻是無法掩蓋的。
面對講臺之下的小學生,網友們紛紛表示:實事求是普及歷史知識就好,又何必添油加醋嘩眾取寵。
一番教科書式的誤人子弟背后,網友表示“陳壽的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
這并非孤例。復旦大學某網紅教師,曾因其思修課飽受學生歡迎而走紅網絡。有學生公開表示:搶該教師的思修課難度,不亞于搶購雙十一熱門商品。
正是這位在網絡上大紅大紫的教師,卻因為將“耄耋”二字誤讀為“毛至”而引起軒然大波。某知名媒體在事發(fā)后發(fā)布評論稱:讀錯字不可怕,課堂上滿是雞湯才可怕。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告訴他們,我度過了幸福的一生”……
當這些句子被抑揚頓挫誦讀而出,人們不免質疑:真正的營養(yǎng)在哪里?
滿堂雞湯,聽一次還算新鮮,天天聽能受得了嗎?
當這些看似能引發(fā)別人思考,實際上卻空無一物的雞湯句子,被一名全國頂尖知名學府的教師,在講臺上飽含真情地講出來時,這本身就已經符合了走紅網絡的基本要素,很大程度上將會俘獲吃瓜群眾們的心。
每一個在幾秒鐘內點贊轉發(fā)的人,內心恐怕還來不及多想營養(yǎng)有無。只是覺得,名牌大學的老師,講話都那么有水平。
但事實是,好網紅并不等于好老師。
真正的“網紅老師”,都是怎么走紅的?
雖然網絡上嘩眾取寵者不少,但客觀說,擁有真才實學的網紅老師們不在少數(shù)。
對于他們來說,良好的知識積淀讓他們擁有走紅的資本,但想要變紅卻仍舊需要一些技巧來錦上添花。
眾所周知,xdf向來不是一個缺乏網紅老師的地方,最近一次提醒大家其多產網紅的人是羅永浩。
他用如此無聊的方式卻仍舊能在帶貨圈混得風生水起,如果不是憑借網紅的超高人氣,可能也無從解釋。
俞敏洪算得上是初代教育類網紅。不論是打雞血、熬雞湯、亦或搞培訓,俞敏洪都非常有一套。
近幾年又重新出道的俞老板,靠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風格快速圈粉。
類似“中國大學教育和國際教育目前還處于失敗階段”、“中興一年研發(fā)投入才10億,跟華為差遠了,我買的中興股票估計是回不來本了”的話,就出自他的口中。
不得不說,曾經靠著三寸不爛之舌成為“網紅鼻祖”的俞敏洪,很了解觀眾喜歡聽到什么。
但不湊巧的是,他在語出驚人方面玩過了火,當一系列有關歧視女性的言論從他口中說出并隨著網絡傳播開來時,他被自己的嘴巴送進了尷尬的境地。
在俞敏洪不是網紅好多年的時光里,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某位背后站了無數(shù)女性支持者的馬姓企業(yè)家,早已通過傳遞尊重女性的價值觀圈粉無數(shù)。
與之相似,在考研界盛名已久的張雪峰,憑借著自己的幽默和不時的驚人之語,在網絡上大紅大紫。
上課像聽相聲很快樂是一回事,能學到多少是另一回事。
然而,張雪峰曾發(fā)表了有關西南大學獸醫(yī)專業(yè)的言論,并建議考生不要報考西南大學。在這些欠妥發(fā)言的影響下,他受到了來自西南大學師生們的抗議。
最終,張老師不得不在網絡上公開道歉。當然,西南大學表示不接受。
以上老師的走紅方式,以扎實的專業(yè)作為基礎,其中不乏夸張、激進,所以背后也飽含走紅的代價。
高顏值+高學歷,這樣的大學老師想不紅都難。
還有不少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90后年輕老師們,或因為活力四射或因為顏值逆天,收獲過短暫的熱度的人不在少數(shù)。
但不論如何,教師始終是一門才華導向性的職業(yè),不論是語出驚人、故作夸張亦或場面詼諧,都只是輔助因素而已。
我得了一種“沒有段子就無法學習”的病
張雪峰曾高度準確的概括了網絡知識傳播在當下的現(xiàn)狀:
這個社會就是個娛樂化的社會,如果我講的不好玩,再有道理也不會有人去聽。
近來,網紅老師羅翔因在網上講法律被大眾熟知。不僅是法律專業(yè)的學生,許多外行人也在其中獲益不小。
有網友就表示,盡管羅翔的課程有趣生動,但終歸是科普性質的課程。若想真正獲得領域內的突破,必須要回歸到屏幕背后去。
今年3月受邀入駐b站后,羅老師個人賬號的粉絲數(shù)目前已經突破579.8萬,視頻最高播放量超過815萬。
如今,在網絡上用稍嚴肅的方式去傳播知識幾乎是行不通的道路。許多人通過搞怪、另類的方式去傳播知識,超出了幽默生動的范疇,也造成了不小爭議。
這直接導致,當下許多網紅教師為了能滿足大眾的需求,迎合眾人的口味,注重講解的生動幽默甚至超過了內容本身,以至于呈現(xiàn)出娛樂化的傾向。
許多受眾在評論區(qū)大加抱怨“為什么我沒遇到這么有趣的老師”時,也在暴露著自己不聽笑話,不聽段子就沒法學習的問題。
或者說,知識學習和嚴肅性之間,出現(xiàn)了很大矛盾。
相比起來,操著口音濃厚的普通話講古詩詞的老教授戴建業(yè),則是通過長者獨有的幽默風趣,輔之以現(xiàn)實生活和時不時的自嘲,俘獲了廣大吃慣群眾的心。
但也正如媒體評價的那樣:既然成為了網紅教師,錯誤被抓住就是不可避免的。
戴老師在解讀陶淵明詩詞時,被網友批評“將陶淵明如此超脫的人解讀的如此世俗”,盡管每個人對歷史和文化有著不同的理解,但文化的過度娛樂必然導致庸俗。
當受眾對娛樂要求愈發(fā)高漲時,部分教師對走紅的理解也產生了偏移。
有趣的老師難得,有趣又有干貨的學習更難得。
有業(yè)界人士曾說:“當網紅老師除了圖錢還能圖什么?如果你有一顆成為網紅老師的心,千萬不要跟我談情懷?!?/p>
曾經寫下“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女教師,辭職后在網上直播心理學方面的課程,收入不菲。如今的許多網紅教師,課程以9.9元售賣,直播過程中時薪過萬的不在少數(shù)。
許多老教授指出:部分年輕教師試圖在學術研究之外,利用走紅去獲得認可。
當然,不論老師們試圖通過走紅獲取不菲的收入,亦或是獲取社會認可,其實都沒有錯。
但走紅的基礎,必然是對本職工作的精益求精。正如羅翔所說:本職老師,兼職網紅。
網紅老師,應當是“本職老師,兼職網紅”。
對于老師來說,想在網絡上長久的紅下去,僅僅靠插科打諢是無法長久的。幽默生動不過是過硬專業(yè)素養(yǎng)之外的錦上添花而已。
對于任何一名網紅教師,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師,其次才是網紅。
知識傳播與互聯(lián)網結合的大潮滾滾而來,不可阻擋。但千萬要認清現(xiàn)實:
網紅老師們短視頻上十幾秒鐘的金句合集,足夠生動幽默,但始終不過是蒙太奇背后真相的一角——
不論媒介如何變化,學習終將是生動和艱難并存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間大學”,作者陸兆謙,編輯秋褲,排版阿明。未標注圖片來自網絡。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來源:有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