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供圖)
無論是短上衣還是短裙,它們都在暗示著:腿長、纖瘦的身體才是好看的。但是這樣的“好看”,代價是被凝視的焦慮和不舒適的著裝,在“想要好看”和“擔心走光”的沖突中持續(xù)自我消耗。無論能否穿上那一件小碼的上衣,女生們都會因為顯露身體,或者無法顯露身體而感到困窘。她們難以接受自己真實但不完美的身體。
小一碼
請想象這樣一幅畫面:
趕在早讀鈴聲打響之前,漂浮著氨水味,只有一平米的廁所隔間里,一位女生急匆匆地脫下自己的校服,換上另一件款式一模一樣的校服。如果是對服裝不敏感的人,只有反復比對,才會發(fā)現它比上一件稍微短了幾厘米。
這幾厘米對于一個深圳中學生意味著什么?
美。
(視頻截圖:@木十也)
這樣的事情,在周卉讀初中時的每一個普通的早晨發(fā)生。初一時,乖乖穿普通校服來上學的周卉,發(fā)現有學長學姐會穿短一截的校服,不久后,身邊關注外貌的同學也穿上了。她覺得好看,“因為短了緊了,看起來就是會顯得腰細,腿又會顯得長?!?/p>
那時,周卉的身高大約一米五多,身材苗條。為了有緊身的效果,她把校服買小了一兩碼,這比找裁縫改短更劃算。班里有一半的學生會刻意買短校服,剩下一半就算不怎么注意,也不約而同不會再穿寬松的碼數。
一米七多的男生,穿一米四五的校服;一米六九的女生,穿一米三五的校服。“那已經是一種常態(tài),一種潮流,”周卉說,“穿長校服的時候還會怕身邊的人說丑,說你乖乖女。”
學校附近有兩家校服店,商家很懂學生們潛在的需求,故意在她們光顧時說:“這一批校服的是收了腰,緊身了的?!毖澴右4a,校服要小一號。周卉發(fā)現,不同廠商的校服,收腰效果不同,但就算是普通碼數的校服,也是有收腰的。
深圳校服售賣店
(作者自攝)
張琪有著另一種關于校服的煩惱。她發(fā)現自己買到的“正常”校服被悄悄動過手腳,有點緊身,她并不苗條,穿上覺得很尷尬。在她就讀的初中,穿短校服不是稀罕事。學生有一些是混混,老師想管也管不了。
張琪羨慕那些身材好,可以秀出自己身材曲線的同學,也羨慕著即便身材不好,也敢穿短校服的同學的自信。那種自信是她不具備的——小學三年級在舞蹈隊里,她被老師當著同學的面公開評價:胖。她退出了舞蹈隊。QQ班群里,她被備注為“豬”,現實中,同學用椅子角碾過她的腳。
學校里被欺負的事情,她從沒跟父母說過。父母都屬于身材偏胖的類型,即便看見她在為身材發(fā)愁,也只會安慰她“不胖不胖”。張琪埋怨過他們,為什么這么胖?生出我這么胖?“現在感覺挺對不起他們的?!?/p>
與青春期的許多女生一樣,她們都在意別人的目光,區(qū)別在于是想隱匿自己,還是關注能否穿的更好看?放學的時候,周卉把頭發(fā)放下來,從低往高拍照,“覺得自己是社會青年,又是短校服,就會顯得腿特別長。”一位女生提到,“看到街舞社身材好的女生,再看看鏡子里的自己,那種對比是自然而然的?!?/p>
周卉的爺爺奶奶誤會她沒錢,才穿已經小了的校服。相比之下,父母更懂青少年這種愛美的心理,但他們不能接受,“像什么樣子?”,在他們眼里,小混混才這樣穿。
學生間也有類似的看法。在其他同學的印象中,穿短校服的成績都不好,“很張揚”“不是一路人”。有女生曾經覺得自己是她們的反面,對她們很鄙視,但等她有了自由穿衣的選擇權后,她覺得穿不穿短校服也無所謂了。
在青春期性別意識、自我意識萌芽之后,國內寬大的運動服很難滿足學生們彰顯個性的需求。短校服相對能把自己區(qū)別于人群,但校服本身又是將人們模糊成一個集體,不允許有特別的存在的規(guī)范。
老師規(guī)定,校服的長度要過了褲子口袋縫的一半,才算合格。學校為了督查,使出渾身解數:做早操的時候,有人來巡邏,看校服垂下來有沒有到手指下面;上課的時候,學生會突擊檢查,全體站起來被一排排掃視。來不及換則被記名,被老師警告,“但是一般沒有人聽。”
為了逃過記名、扣分,許多同學會穿一件長校服來上學,在書包里藏一件短校服,光明正大地應付過督查后,在早讀鈴打響前,在廁所里換掉。也有人嫌麻煩,直接穿上外套遮住短校服;實在來不及的,看到主任,趕緊躲在同學身后,把同學當擋箭牌;尺碼沒有短到離譜的,勉強扯一扯下擺,也能蒙混過關。如果巡邏的強度實在太高,也有女生會把長校服扎進褲子松緊帶,視覺上還是上短下長的效果,還不用擔心被查。
長短校服的對比
(作者自攝)
“在家里沒必要隱藏自己,但是怕爸爸媽媽說自己過度關注外貌,不是個好學生的樣子。”于是,周卉把多數人在學校用的招數反搬到家里:出門穿短校服,怕被父母發(fā)現就套件外套遮一遮,放學趁爸媽還沒到家,趕緊換成長校服。
為了避免讓父母發(fā)現短校服的存在,周卉會自己偷偷把它洗掉。但有一次,還是被母親發(fā)現了?!按a數怎么那么???”她抓著周卉罵了一頓,“沒有學生的樣子?!?/p>
“穿短校服只是想讓我顯得好看一點,和大家合得來一點?!敝芑苷f。有不怎么打扮的女生為了能夠交朋友,就會跟著想要進的圈子穿衣打扮。有些同學家附近恰好有校服店,可以幫大家買改短的校服。這樣的角色一般會有很多人來往——放學后,她會帶領大家一起去買短校服。每個人都會讓父母把錢給自己,不要陪著去買校服。
周卉有認識的督察生,來檢查的時候穿正常校服,私底下也穿短校服,“我們暗地里也會罵那些督察生:自己也穿,憑什么來說我們?”初一時,一個做督察生的女同學去抓了學姐學長的短校服,被口頭警告要揍她,后來升上初三,周卉發(fā)現她的衣服也成了收腰的。
也有學校與學生達到了相對的平衡。在深圳的四大名校之一里,老師不怎么管束學生的衣著,女生會穿碼數比身高稍小一點,長度剛剛好的校服,有種“青春自然感”。在那里,穿的太短反而不符合審美。
一位女生分入文科班后,發(fā)現班里三分之二的女生都穿短校服。在新的著裝環(huán)境里,寬大的校服讓她覺得自己比例更差了。之后,她穿上了短校服。如今,她時常在朋友圈里發(fā)自己和朋友的自拍,化妝技術也日趨成熟。但是她卻告訴我,自己仍然沒有自信。
“再好看的人,都會有討厭自己的地方,永遠都不會滿足。越發(fā)這些照片,越是陷入虛幻中,畢竟照片里的美都是很不真實的,沒有人可以一直像在社交媒體上的一樣?!?/p>
而現實中的自己——“總能挑出很多毛病?!?/p>
(受訪者供圖)
安全感
周卉覺得自己穿的已經比較正常,她見過的最短的短校服,像普通衣服砍了半截,動一下就會露出肚臍。穿很短的校服時,周卉心里也會很難受,怕袖口露出內衣,穿上外套才能讓她有安全感,“但是那些好看的學長學姐們都穿的很短,所以還是無所謂,好看重要一點?!?/p>
緊身的短校服雖然凸顯了身材,但它又帶來另一層被凝視的焦慮。有一米六的女生穿上一米四的短校服后,感覺不自在,“擔心別人看自己,擔心別人覺得自己胖,穿的衣服很緊,顯得身材更不好了?!痹诙讲橐酝獾臅r間,她也需要時不時拉一下校服下擺,在彎腰、蹲在飲水機前接水時分外注意,擔心腰部后面露出來一截。
比起這樣凸現自己的曲線,另一些女生更情愿遮住自己的身體:周卉想起一個朋友,整個初中三年,夏天穿短袖的次數不超過五次,體育課都穿著外套。朋友本來就容易出汗,口袋里永遠裝著紙巾。每次體育課,她的頭發(fā)都打濕了,“我讓她脫外套,她要么就逃避這個話題,要么就說不。但是問她原因,她也不告訴我?!焙髞碇芑懿胖?,朋友覺得自己胖,不想把手臂露出來。
徐蕾也曾經觀察到過類似的現象:一些女生竟然穿著外套上體育課。直到做短跑訓練時,她發(fā)現沿路往回走的男生,用一種揶揄、不懷好意的目光,窺伺著準備起跑的身材偏胖的女生,“看她的胸抖得多大!”為了避開這些目光,女生不得不含胸夾背。
外套隔絕了不友好的目光,代價則是忍受深圳夏季炎熱的高溫。為了保持上短下長的效果,又不顯出自己的胸部,一些女生會選擇穿小碼的外套上體育課。
除此之外,男生和女生對身材的態(tài)度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女生們說自己哪里胖,男生們嘲笑誰誰誰是肥仔;有的女生個頭不高,但胸部豐滿,一些男生會對她發(fā)出很惡心的笑聲,不懷好意地說悄悄話;男生們私下會給女生的胸部大小排名……夏天上課,隔著一層衣服,有男生會去彈身材不好的女生的內衣帶,對此,女生也只能羞恥地逃開,強勢一點就打打鬧鬧。
自從青春期發(fā)育,開始穿內衣后,徐蕾會提醒母親,內衣只能買白色的。因為白色校服一旦汗?jié)褚稽c,就能清晰地看到內衣的顏色和痕跡。曾經一位女同學穿了粉色的內衣,體育課后,赤裸裸地晾在了每個同學的眼前。
收集不久后發(fā)生的新聞
有時白色的內衣也沒用。一次,徐蕾和班上的同學出去玩,一個同學的照片拍到了她的后背,她發(fā)現自己白色內衣的痕跡還是暴露無遺。她感到很窘迫,不知道該以什么借口讓同學刪照片,只能說服自己,別人只看得到后背,不知道那個女生是她。
相比白色易透的女款校服,黑色長校褲對女生們來說更加友好。有女生月經量多,沾到椅子上,校褲是深色的,沒有人發(fā)現。夏天的校褲則不一樣,是短款藍色的,“男生穿,女生不穿。要么怕側漏,要么怕腿粗?!?/p>
一次體育課后,打完羽毛球的林春后背汗?jié)瘢『猛泿7頁Q?;氐浇淌視r,她聽見一男一女在后排議論:“內衣透出來了?!?/p>
林春很清楚,校服濕透后內衣的輪廓的“視覺效果”,她看到過別的女生的透出來的樣子,所以能想象后排同學眼里的畫面。她感到很害羞,“那時候覺得這些都要藏起來,不覺得內衣是正常的衣服。”
林春模糊地記得,有女生來提醒她,給她披了一件外套。她想,“有什么能遮的就趕快遮一下。”在更多時候,她們也對這種現象視若無睹,不會刻意談論。有女生的內衣透出來之后,男生也不明說,幾個人聚在一起,對那個女生指指點點,女生就會借別人的外套穿上遮住。她們都反復提到同樣一種感受——“讓人覺得很羞恥,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p>
(受訪者供圖)
小學畢業(yè)后,為了不再因為體態(tài)而被嘲笑,張琪下決心減肥,她在網上搜索減肥方法,目標是100斤以內,越瘦越好。暑假,她繞著小區(qū)花園跑步,戒掉自己喜歡吃的冰淇淋。偶爾忍不住破戒,就忍不住自我埋怨,“怎么這點小事都控制不好,活該變成豬?!背踔械男掳嗉壚?,同學都不認為她胖。但她卻覺得,“別人都在騙我。”在她心里,她還是最胖的那一個。
高二時,張琪確診了抑郁癥。面對很多細節(jié)的問題,她都記不太清了。也許是因為藥物的副作用,也許是記憶的自我保護,總之,那些殘忍的細節(jié)需要被遺忘,但對自己不滿意的感受,作為籠統(tǒng)的自卑感壓在她心里。
她發(fā)泄這些負面情緒的方式,就是哭叫。能有多用力大叫,取決于房間隔音好不好。病歷本里,抑郁障礙科的醫(yī)生把這寫作“怪異行為”。張琪害怕因為這個標簽,自己會被以不正常的眼光看待。在學校里的時候,她會以生病為理由,請假回宿舍發(fā)泄,拉上窗簾,讓宿友們不要管她。如果在家里,她會趁父母不在,躲進臥室的衣柜。
家里的衣柜很滿。她一般都是死命躲進去,有些衣服會被擠出來。她關上柜門,側躺在里面,空間狹小、封閉,時間感變得混沌。她的身旁塞滿了臃腫的衣物和被子,卻讓她有了一點安全感。
她用力嘶吼。隔著衣柜,鄰居那里什么也聽不到。
張琪的衣柜
(受訪者供圖)
不記得過了多久,張琪平復下來,從衣柜出來,把弄亂的衣服重新疊好,放回原位。之后,她用冷水拍拍臉,不讓父母看出任何蛛絲馬跡。
她坐下來,感到有些累。每次哭叫結束后,她就會陷入想死的念頭不能自拔,那是一種平靜的絕望。等她緩過來,她會去找點甜食,補充剛才消耗的體力。
定義美
網上將深圳校服稱為“全國最美校服”,它成為了深圳學生尋找認同的標簽——有人穿校服去外地旅行,有人穿校服來經營自己網紅的形象。有時,這種認同還會擴大到更遠的地方:作為留學生辨認彼此出身的標識,又或者是跟國際大牌意外的“撞衫”。
在一些穿搭類app搜索深圳校服,會跳出許多青春靚麗的女生的照片。她們不一定是學生,也不一定來自深圳,但相同的是,她們絕大多數都穿著短校服。有人發(fā)布自己穿著深圳校服的照片,有女生提醒她,“你這一看就是假學生,哪個女生穿這種校服啊,我們都買xxxs的,這樣才好看?!?/p>
“那不但短,還會很緊?”
“要的就是這效果?!?/p>
一個評選深圳校服女生的公眾號
大多女生都身著短校服
穿著短校服的現象,可以讓人聯(lián)想到日本的校服文化。為了顯腿長,女學生們更青睞較短的裙子。而為了規(guī)避禮儀檢查,女學生們會把裙子折短,在必要的時候放下來。在90年代后,基本上裙子都會以每年1厘米的長度變短。但近年因為偷拍事件頻發(fā),裙子的長度又再漸漸增加。
無論是短上衣還是短裙,它們都在暗示著:腿長、纖瘦的身體才是好看的。但是這樣的“好看”,代價是被凝視的焦慮和不舒適的著裝,在“想要好看”和“擔心走光”的沖突中持續(xù)自我消耗。無論能否穿上那一件小碼的上衣,女生們都會因為顯露身體,或者無法顯露身體而感到困窘。她們難以接受自己真實但不完美的身體。
與自己的身體和諧自處,應該是社會給予青少年必要的關懷。能否提供這樣的環(huán)境,則與成人世界的審美觀念有關。
近來,周卉發(fā)現穿短校服的學生越來越少了。她現在覺得短校服“很畸形,很做作,青春的氣息不應該是這樣的。”曾經,她和同學寧愿冒著每周三次檢查的壓力,也要穿短校服。談起為什么會那樣做,她說:“跟風占70%吧,看大家都改,那我也改,不覺得自己有多特立獨行。現在大家都愛穿寬松的衣服,慢慢也長大了,覺得干凈的人,干凈的學生才是難得的。你看一個穿短校服的,別別扭扭,全身都繃得緊緊的,視覺上就難受?!?/p>
除了改短,深圳校服還能有別的想象嗎?
(視頻截圖:@木十也)
如今,深圳校服的潮流是oversize(超大碼)。在讀的學生中,短校服成為了一種聽說過的現象,卻很少被親眼目睹。一位初中生會買大一碼的外套,“在規(guī)定下發(fā)揮創(chuàng)意”。她覺得寬松衣服把身材隱藏起來更顯瘦,而買大一碼的校服才能出這樣的效果。另一位初中生發(fā)現,穿oversize的男生比女生多,即便是夏天,“偶像包袱重的還是會穿外套”。
一位在深圳長大的身材偏胖的女生,從不記得有男生會去嘲笑女生的身體發(fā)育,也極少遭受到異樣的眼光。小學四年級科學課,老師會男女分班講性教育,讓男生在女生經期不適時遞杯熱水,女生也不要輕易打探男生遺精的隱私,老師也不斷地在課堂上穿插著講:嘲笑別人的身體是不對的。
她向我坦言,聽到其他女生因為胖被霸凌的經歷,她有些難以共鳴,偶爾有同學嘲笑她的體貌,她一定會反擊。但即便如此,社會上對女性身材的期待,還是會讓她內心有些焦慮和自卑。
治抑郁的藥物使張琪重新發(fā)胖。停藥之后,她不想再減肥了。反復的胖胖瘦瘦,疲憊的不止是身體,省下來的這些精力,她覺得可以用來讓自己開心。住院治療時,張琪看到別人會化妝,也想學著打扮自己。網上的美妝視頻讓她覺得神奇:“像變了一個人?!眲傞_始穿衣打扮的時候,她對自己的不滿更多了。后來她會在心情不錯時化妝練手,還會穿著Lolita裙子和病友一起去漫展。
上大學后,張琪的學業(yè)壓力沒那么重了。她會通過購物、吃東西發(fā)泄心情,一邊看醫(yī)生、吃藥、散步、慢跑,積累小小的成就感,她在漸漸康復。因為學校資質,她沒有去想讀的心理專業(yè)。想讀的理由很簡單,“能幫助過去的自己吧。”就像每次哭叫的時候,她需要努力一遍遍對自己說:“沒關系,這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有這么強烈的負罪感?!?/p>
(為保護隱私,受訪者皆為化名)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眾生BEINGS”(ID:gh_3f2b6e497f30),作者縱歌ZG。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