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對話俞敏洪:家庭教育、教育公平和擁抱變化的新東方

作者:童行書院 發(fā)布時間:

對話俞敏洪:家庭教育、教育公平和擁抱變化的新東方

作者:童行書院 發(fā)布時間:

摘要:教育正在變局,普通家庭該如何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環(huán)境?

1632580026600230 (1).png

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

2021年,對于中國教育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

教育正在變局,面對國內現(xiàn)行教育體系,很多父母的態(tài)度一直很糾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開始迅速凸顯,普通家庭又該如何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環(huán)境?

郝景芳,童行書院創(chuàng)始人,生于1984年。俞敏洪,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生于1962年,盡管間隔22年,生于不同的時代,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都是教育工作者,當兩位大咖回溯自己的教育歷程,站在2021展望未來,他們如何理解教育迎來的一系列變化?

擁抱變化的新東方

郝:我覺得俞老師現(xiàn)在活的很瀟灑,也很好奇俞老師接下來主要目標是什么?

俞:我現(xiàn)在的生活就是“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狀態(tài),我接納變化,然后認真分析現(xiàn)狀,再去思考未來如何做。

我未來要做的兩到三件事情,一是新東方的教育,未來在國家許可的范圍里,為家長和學生盡可能地提供更好的服務。

另外,我們也在幫助大量的農村和山區(qū)的孩子學習,捐獻了大量的課桌椅和電子儀器設備,也會為他們提供一些教學和教學資源的服務,未來我們會繼續(xù)堅持做下去。

我也希望通過個人的力量和資源,在城市消費和農業(yè)生產(chǎn)之間,搭建一道橋梁,我本身是農民的孩子,對土地有著天然的情感,我希望我能做一些事情,我并不知道這能不能成功,但我還是會去做。

我希望自己可以堅持游歷、閱讀和寫作,可以把讀到的好書分享給網(wǎng)友和身邊的朋友,這也是很有意義的事。

家庭教育怎么做?閱讀的意義

俞:你從小是個學霸型的人物,聽你自己的描述,在小時候學習的時候,也遇到過一些挫折。但是你后來到清華大學學習天體物理,又獲得那么多的成就,你認為主要源于努力還是天生的智商?

郝:我自己覺得最主要的是源于我的執(zhí)著,目標感非常強。大概在9歲時,我就想學習天體物理,當時因為看課外書,覺得天文宇宙非常有意思,立志想當宇航員。之后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一直執(zhí)著的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在清華讀完了天體物理本科和研究生,雖然博士轉為經(jīng)管,但我認為讀天體物理是我現(xiàn)到目前為止的人生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

俞:這和你小時候的閱讀有關嗎?你小時候好像就很喜歡閱讀這些有關科幻的、想象力特別豐富的作品。

郝:我從小看很多科普小漫畫、少年科學畫報、十萬個為什么等等,對科學一直有一種向往之情。小學四年級開始看凡爾納,中學之后科幻文學也讀了不少,但對我影響最大的是高中以后,看了關于量子力學的書。當時看了一些科普,包括神秘的量子力學、薛定諤的貓等等,覺得非常奇妙。高中時期還特別喜歡看科學家寫的一些科學哲學,比如薛定諤、波爾、愛因斯坦、萊布尼茨等等,這些科學家探討世界的本源,這些問題讓我特別著迷,很想在大學里把謎底揭開。閱讀對人的影響特別大,我覺得,閱讀增加了人對世界的好奇心,好奇心會推動著自己一直想去學這些學科。

俞:產(chǎn)生興趣的前提條件一定是讀懂或者部分讀懂了。這個前提條件是源自于你父母的輔導、還是說你遇上了各個方面特別厲害的老師?還是你無師自通,自然而然就懂了?

郝:我父母不是學這些學科的,所以他們沒有給我太多的輔導。但幸運的是,我當時從小學到中學一直是在理科實驗班。實驗班里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和討論,對我的影響很大。我上了高中以后,也喜歡和班里的同學一起看科幻,或者一起討論關于宇宙、關于世界本源的問題,這些都促進了我對這些事情的理解。就像學英語,俞老師可能也了解,如果身邊有一些同伴能夠相互討論,相互之間的影響蠻大。

俞:這很了不起,因為一幫能力相對匹配的人在一起,才能夠互相探討。這說明你的同學本身水平相當,并且對于科學物理都是特別感興趣的。說到學英語,我學英語兩個階段都很孤獨,第一個階段是到北大之前,因為我是在農村,周圍沒有一個人學英語,完全是自學;后來到了北大,盡管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但我的英語水平要比他們差很多,尤其是口語聽力,所以又經(jīng)歷了好長一段時間的孤獨的學習歷程。所以,周圍有一幫人能相互探討和學習,其實特別重要。

郝:您是不是從小愛讀書,您當時對書的熱愛是從何而來的呢?

俞:我的母親讓我長大當先生,而不是當農民。所以母親從4、5歲開始就給我買書,不買玩具。但農村的好書不多,只有村里一本《水滸傳》,初中讀了《林海雪原》。真正開始讀書是在北大,北大藏書豐富,我瘋狂的讀書,讀哲學、尼采,歌本華,后來又回到文學書。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等等。

郝:我當時讀書也有偶然性。當時讀《紅樓夢》,是因為有一本臺歷上有漂亮的小姐姐,我畫了兩年,勾起了閱讀《紅樓夢》的興趣。看完之后,打開了視野,我覺得閱讀的作用在于開窗,給人開闊視野。所以我們現(xiàn)在給孩子們設計游戲化學習。比如說在游戲里面設置,小孩分玩具分得不均,打起來了,怎么辦呢?去問問釋迦牟尼,看看釋迦牟尼怎么說。又去問問孟德斯鳩,看看孟德斯鳩怎么說。再去問問亞當斯密,看看怎么分配;又來問問馬克思,玩具分配不公平,看看馬克思是什么觀點。讓孩子們從小接觸這些大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多少種下些種子,讓孩子們理解到,原來這些思想家解決了世界上很多問題。希望能夠以此激發(fā)他們對閱讀的愛好。

1587541652416313.jpeg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俞:我發(fā)現(xiàn)身邊的朋友們中間有一個現(xiàn)象。就是在學理工科的同時又喜歡上了文科的,這樣的人往往最后反而容易產(chǎn)生很多交叉性的成就。比如說你就是這樣一個人,你學物理的,但是寫了科幻小說,還寫了游記、寫家庭教育。再比如吳軍,清華大學理工科的,寫了不少作品;許知遠,北大計算機系的,學計算機的同時讀了很多文科的書,做出的訪談節(jié)目《十三邀》,反響很好。根據(jù)我的觀察,當理科思維和文科思維結合起來的時候,從理科走向文科往往能產(chǎn)生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文字和思想。但我很少碰到周圍的朋友,最后從文科走向理科的。

郝:我會覺得理科思維和文科思維,這兩種思維不太一樣。理科思維是分析型的,在乎邏輯推理,在乎一件事情的自洽。文科思維是感受型的,更多的是從自己發(fā)自內心這個感受,和眼前想象的畫面。那么這兩種思維其實都不應忽視。只不過確實我們在生活里面,由于文理分科分的比較早,所以會使得其中一方面更多的得到了鍛煉,另一方面就鍛煉的少一點,我自己大概是因為從小愛在學習之余閱讀,讓自己的文科思維的感受力得到了提升。

未來教育會更公平還是不公平?

郝:我很想問俞老師一個問題。我從小在天津長大,后來考入北京。我自己也承認,在大城市里上學,有很好的學習氛圍,相對來講考入好的大學會容易一些。但我知道其實從外省市考入北大會困難一些,所以很想聽聽您當時很勵志的成長經(jīng)歷,看看能給今天的孩子們帶來哪些啟發(fā)呢?

俞:我們當初考大學,自古華山一條路,沒有別的路可走。對于農村孩子來說,離開農村的唯一一條路就是高考??忌洗髮W,哪怕是大專,可以改變農村戶口。當一件事情,只有靠一個辦法才能解決的時候,你會就拼命就在那個辦法上面去付出努力。我是一心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人,所以只能是拼命的高考,連續(xù)學了三年,考了三年。事后反思,如果中國早改革開放了兩三年,我可能考了一年,第二年就進城打工了。有時候當你被逼到一個困境的時候,你會加倍努力,這個加倍努力往往會給你帶來更好的回報。

郝:我想稍微追問一下,這種非常強烈的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目標感是從何而來的?因為其實當下很多農村的孩子,高考是改變他們命運的一個最主要的路徑。我們在做山村支教時,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早早的是一種躺平狀態(tài),他知道只有高考才能改變命運,但他還是缺少學習動力,很容易就放棄了。那您的這種強烈的動力從小是從哪來的呢?

俞:我覺得一個人目標感的形成其實就是兩個方面,一是為了要改變現(xiàn)狀,二是為了走向未來。對于我來說,我當初這兩個都有,但是改變現(xiàn)狀的這種愿望更為強烈。當你被逼到絕境的時候,只想逃離。如果不逃離,面臨的是兩種局面,一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二是夾在父母兩人緊張的關系之中,以及我母親強烈的掌控欲之中。

所以,這直接給我?guī)碜畲蟮膭恿?,就是擺脫現(xiàn)狀。當然,另外一個要素,我很愿意面向未來。我喜歡讀書,看到書我就開心,而且我知道讀了大學人生一定會從此不一樣,這是面向未來的動力。所以這兩個加起來構成了我當時非要考上大學不可的那種堅韌。

現(xiàn)在的農村孩子,雖然在農村,但離開的愿望并不那么迫切。第一,說起農村艱苦,但現(xiàn)在的農村也未必那么艱苦,并沒有那么強烈的逃避感。第二,不少農村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所以孩子的日常親情,溫暖的接觸比較少,所以農村孩子從鄉(xiāng)村逃離,或者說逃離一種封閉環(huán)境的那種沖動比較少。

對農村孩子來說,需要給他建立一種奔向未來的未來感。未來感的建立,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同時加上孩子閱歷增加才能達成。比如說我小時候去過一趟上海,給我?guī)砹藢Υ蟪鞘械南胪,F(xiàn)在的孩子,盡管也能夠去大城市,但通常情況的還是封閉在農村和山里。所以前幾年,前部長龍永圖建立了藍圖基金會,把山區(qū)沒有見過大海的孩子,帶到海邊去生活一周,激發(fā)孩子們對未來的向往,讓這些孩子愿意為了自我自動的去奮斗和努力,我覺得這件事情做得特別的好。

1631702490604546.jpeg

圖片來源:unsplash

所以,我覺得現(xiàn)在農村要解決這兩個問題,第一是農村孩子能夠面對現(xiàn)狀,并愿意去追求一個更好的現(xiàn)狀。第二是我們怎么樣建立農村孩子對未來的向往,而不是讓農村孩子感覺到,反正我就在底層,沒有機會,從此變得自暴自棄。

還有一個中國長久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農村的家長跟孩子們更多共同成長?因為農村孩子父母親出去打工自己變成留守兒童,這對孩子的傷害和對孩子發(fā)展的影響很大。城市孩子在這點上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大量的城市孩子都是父母都在身邊的,所以這個就是中國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吧。

郝:俞老師這段講解,我覺得非常切中時弊。我們現(xiàn)在在做一些公益,看到留守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帶來的影響。我們設想通過科幻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我們最近做了一個項目,敦煌的孩子和北京的孩子一起連線做一個科技文化作品。我們很想讓敦煌鄉(xiāng)村學校的孩子來北京看看他們的作品真的展出,但是又做不到,怎么辦呢?于是我們建立了現(xiàn)實的虛擬展廳,讓他們在這樣元宇宙展覽廳里相互碰面,共同看展覽。我很期望能夠用一些好的科技的手段,通過我們的努力給農村孩子們拓寬視野,讓更多的孩子增加對未來的期待感。

俞:你為什么會寫《中國前沿》這本書?

郝:因為很多人知道埃隆馬斯克、扎克伯格,但其實在我們國內也有很多非常厲害的創(chuàng)新技術,但卻鮮為人知,所以我想要做這樣的科普。

俞:如何理解人工智能等技術對社會的影響?我的理解是,一個人應該是愿意自己主導自己的生活,哪怕是過一些平靜平凡的生活,但未來人工智能的影響下,我很擔心我們的大腦被非人類的技術形態(tài)所控制,你怎么理解這個問題?

郝:當我們真正接觸到做科研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技術本身是中性的,但是技術呈現(xiàn)的最終結果是帶有個人主觀色彩的。技術的演變,自身帶有馬太效應,這將難以避免地讓人與人之間的不公平再次拉大,這中間的差距,只能通過教育來彌補。

我自己也做了一些技術嘗試,比如我們打造了櫻桃艦長這個虛擬人物形象,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去探索,向世界級的著名大家發(fā)問,我們是帶著善意去訓練人工智能,希望它能夠學會善意的溝通和表達。

童行希望可以利用技術讓教育更普惠,能夠帶著所有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孩子去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例如童行打造了時空之旅、經(jīng)典之旅這些APP課程,我們設定了一個線上的虛擬世界,有孩子可以隨時和世界級大師隨時對話的學校、科學館、藝術殿堂等等,我們希望為孩子們從小種下一些優(yōu)質的種子,說不定未來有一天就能夠真正的發(fā)芽開花。

童行想做的事情,是利用技術發(fā)展本身,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通過教育跟上這個時代的變化,能夠更好地展望未來。

作為媽媽,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

俞:我知道你還是一個媽媽,能談談作為媽媽對孩子最重要的三到五件事嗎?

郝:信任,家長發(fā)自內心,相信孩子,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問題,都無條件地相信孩子有能力成為一個很好的人。

支持,當孩子面臨新的嘗試和挑戰(zhàn),父母可以做好腳手架,父母的鼓勵和支持,能讓孩子有勇氣更進一步。

陪伴,給孩子一些具體的支持和陪伴,讓孩子知道父母總是會陪在孩子身邊,溫暖的陪伴,可以讓孩子有勇氣一直保持前進,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時的得失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

俞:總結一下,相信能給孩子勇氣,支持是當孩子需要就拉他一把,陪伴帶給孩子溫暖,這三件事,確實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對于孩子來說,父母、親人、朋友、社會都是支持,有了這些,一生就有勇氣、溫暖和力量。

教育政策的改變,孩子在學習之外,擁有了更多的時間。對每一個孩子來說,他們要如何度過這些時間?正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所有的父母都因此有了一個思考空間:當孩子的時間變多之后,我們更希望孩子能擁有什么樣的成長歷程?

站在更高的層面,教育的變局也意味著,國家渴望大批量具備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涌現(xiàn),路漫漫而修遠兮,對于每個家庭和國家來說,這注定會是一場充滿變化與挑戰(zhàn)的征程。

在一個教育被技術變革不斷沖擊的時代,童行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跟上時代的變化,我們會一直堅持普惠教育理念,無論是生活在城市或是鄉(xiāng)村,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一直保持對求知的熱愛,因為,好奇心是上天送給每一個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們也希望,我們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相信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幫助他更好地適應學校和社會,讓孩子可以擁有自主、積極的健康人格,可以度過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童行書院”(ID:tongxingplan)。原標題:《郝景芳對話俞敏洪:慶幸我的母親曾為我做了這件事》。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載文章,原文:童行書院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童行書院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對話俞敏洪:家庭教育、教育公平和擁抱變化的新東方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