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如果孩子中途就跑不動了,贏在起跑線又有什么意義?

作者:張琳 發(fā)布時間:

如果孩子中途就跑不動了,贏在起跑線又有什么意義?

作者:張琳 發(fā)布時間:

摘要: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好的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子,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命題。

640-8.jpeg

*來源:一席(ID:yixiclub)

張琳,紀錄片導演。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好的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子,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命題。四集一共兩個多小時的紀錄片并不能解決這樣宏大的社會問題,但是我可以用手里的鏡頭去提出一個問題?!?/p>

真實生長

2022.04.23 北京

大家好,我叫張琳,是一名紀錄片導演。

我的作品《真實生長》在今年上線播出了,它講述了十年前的三個孩子在一場教育改革中是如何成長的。

01 一場教育改革的展開

2012年八月,我大學畢業(yè),走入社會。幾乎是在同月,一群關(guān)注教育的媒體人在北京十一學??吹搅肆钏麄冋痼@的一幕幕:

學校里取消了班級,取消了班主任,每個學生要自主選擇導師,自主選擇學習什么課程,每堂課換一個教室,實行走班制。全校有四千多個學生,就四千多張課表。

ab2cb37fd76198fbc06abef30cc9573d.jpg

北京十一學校

有這一系列改革舉措是因為在前一年,十一學校被確立為國家辦學體制和高中特色發(fā)展改革試點。因此,在2012年各項改革措施全面鋪開。

當這些媒體人進入十一學校看到這一切之后,他們不滿足于用一篇新聞報道或者一條電視專題去描繪所見到的一切,決定以紀錄片的形式開啟長期的跟蹤拍攝。

他們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廣泛拍攝學生和老師,最終,三位主人公跳到了鏡頭前——

周子其,從十一學校初中部直升進高中的文科生,喜歡歷史、善于辯論、博覽群書,關(guān)注現(xiàn)實問題。同時他也一直打游戲,是一個“非典型學霸”。

2be3a2cca04c0f86caf6b035cb980e4c.jpg

開學前,他就因為質(zhì)疑軍訓的“游戲規(guī)則”,追著老師辯論。他引用洛克的話說,如果公眾意志和人性相違背,我該遵從人性還是公眾意志?老師說,公共意志。

640.jpg

這一幕恰巧被紀錄片劇組拍了下來,成為了他在影片中的第一場戲。后來,周子其寫了一篇一萬字的關(guān)于軍訓如何不合理以及應該如何去改善的建議書,直接給了校長。

奇怪的是,他所有的建議都被采納了,初中的軍訓取消了,高中的軍訓砍了兩天。很顯然,在十一學校的改革氛圍里,周子其是一個如魚得水的孩子。

李文婷,成長于山西陽高縣,從懷柔郊區(qū)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十一學校的理科生。

640.jpeg

作為一個傳統(tǒng)教育體制下的“好學生”,剛剛進到開放的、自由的十一校園的時候,李文婷非常地不適應。在一群自信且成熟的北京孩子中間,她的羞澀和靦腆是顯而易見的。

入學后,文婷很快懷念起了以前的生活。在以前的校園里面,一旦成績退步,被老師揪著訓一頓,訓哭之后,成績就又升上去了。

640-2.jpeg

可是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人管了,必須自己管自己。文婷很快就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習之中,她壓力很大。

陳楚喬,從其他初中推優(yōu)至十一學校的理科生。本來她有機會直接保送自己的學校,可是她的爸爸說,你才十五歲,要什么保底,就直接去考十一。

640-3.jpeg

這是一個理性、冷靜又敏感的孩子,她一開始并不是我們的主角,但是在兩三個月的溝通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楚喬是一個談吐驚人的學生。這種談吐并不是面向世界的侃侃而談,而是對自我的冷靜剖析。

她在高中的時候喜歡量子物理,喜歡艱深的科學,可是她卻做不好一道高中物理題。她會說我不知道未來要靠什么吃飯,會坦誠地承認自己不喜歡承擔責任。

6402.jpg

她看了很多電影、小說,聽了很多音樂,卻焦慮于自己是一個只有輸入沒有輸出的人。

在鏡頭里,甚至在生活里,我們都很少能看到對自我有如此清晰認識的孩子。

02 三個孩子的成長

三個帶著鮮明性格的十五歲高中生,在這樣的校園里開始了他們的成長,同時也經(jīng)歷著成長帶來的煩惱。

周子其,這個出場就自帶高光的人,卻在戀愛這件小事上遭遇了滑鐵盧——他認為三個死黨哪一點都不如自己,可是他們都有女朋友。

640.png

他是學校的辯論隊隊長,他帶領(lǐng)的辯論社團蟬聯(lián)了三年的北京市冠軍??墒莵淼礁叨?,學業(yè)壓力陡增,老師們開始侵占四點十五以后的社團活動時間。

辯論隊沒有辦法訓練了,他們頭一次在對外的比賽中輸?shù)袅?。周子其非常憤怒,他又寫了一封叫《還“自主”以自主》的文章,在里面抨擊學校的改革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明明說要給學生自主的時間,卻背地里安排了作業(yè)和考試。他把這封信發(fā)到了網(wǎng)上,捅到了校外,老師們也都很生氣。

640-3.jpg

周子其遭遇的第三個煩惱,是跟爸媽之間關(guān)于專業(yè)選擇的矛盾。

他一直喜歡歷史,關(guān)注現(xiàn)實問題,卻要時刻面對父母對自己的另一種期望——從事金融工作,未來“出任CEO,走上人生巔峰”。可是周子其并不喜歡,學習歷史還是金融的糾結(jié),一直伴隨著他升入高三。

在高考前,他選擇了妥協(xié),他說畢竟爸媽是給自己上大學付賬單的人。

640-4.jpeg

然而,命運跟他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高考考“砸”了,砸到不能去爸媽希望他去的北大光華學院,“只能”去讀歷史。

李文婷選擇了方習鵬老師做導師,這是個看起來傳統(tǒng)、嚴厲、脾氣大的老師。

640-2.png

李文婷的導師方習鵬老師

方老師會吐槽“學生的課表里面,體育課比我的物理課都多”,會當面跟年級主任爭論,“讓孩子們寫規(guī)劃是形式主義”,也會對著同學們說“你們的任務就是學習”。

但是在方老師的指導下,李文婷在緩慢地進步。她在兩個學期之后進到了前一百名,拿到了“雙科飛躍獎”。

640-3.png 李文婷在“雙科飛躍獎”領(lǐng)獎臺

她也逐漸地有了一兩個要好的朋友,大家一起養(yǎng)了一條金魚。她還去參加了學校的潑水節(jié),臉上有了笑容。

640-4.png

李文婷和好友一起養(yǎng)的金魚

在高二的下學期,文婷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一堂舞蹈課,要學習當時最流行的韓國女團舞。第一堂課,她的動作很不自然,也不太學得會,但是她會很認真地去跳。

最終在期末匯報的時候,她和同學們換上背心、短褲、高跟鞋,自信地展示青春的魅力。

640-5.png

盡管舞蹈動作還有一絲匆忙,但我們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個羞澀的女孩長大了。

楚喬的故事要從這間教室說起。

640-6.png

她選了一堂只有八個人的語文選修課,專門研讀魯迅的文章,本來以為只是了解一下文章的段落大意。

但開設(shè)這堂課的黃娟老師采用的是“抬杠式”教學法,她會不斷追問一些非常淺顯的問題,但需要孩子們有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640-5.jpeg陳楚喬在采訪里談到對黃娟老師課堂的感受

在這個過程中,陳楚喬逐漸打開了自我。在一次課后討論中她聊著聊著就盤腿坐上了桌子。

640-6.jpeg

在這之前她從來不敢在課堂上這么做,這個動作一下子釋放了她。

她開始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分享她喜歡的音樂——來自石家莊的樂隊萬能青年旅店的歌。

640-7.png

她也寫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微型小說,并且在學校里面拿了獎,獎品是一整套《冰與火之歌》。

天空驟然明亮起來,
地平線上坦露出金紅色的傷口,
可前因后果還沒來得及說清。
“來了,來了……”
他喃喃道,
身子急迫地朝前探去,恍惚間他伸出的雙臂像燃起了螢火,收音機嘶鳴不絕。
在我眨眼的瞬息之間,螢火蔓延視野,
他縱身躍下燈塔,落進了冰冷的海里。
-摘自《永夜的旅人》,陳楚喬

到了高二下學期,楚喬加入了微電影社。她和同學們想拍一部校園僵尸題材的微電影,預算要七千塊。

640-8.png

七千塊對孩子們來說是筆“巨款”,他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把以前的作品刻成碟拿去賣,結(jié)果只賣了三百塊。

后來沒有辦法,他們開始向老師、團委、學生會等等尋求幫助,最后找到了校長。可是還沒等展示預算清單,就被斬釘截鐵地拒絕了。

校長說,錢是不會幫助你們的,就是要讓你們經(jīng)受挫折,讓你們想辦法,這才是鍛煉你們。

640-4.jpg

時任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

最終楚喬和她的同學們被要求按照市場規(guī)則向校方進行一場答辯,講清楚如何花錢,又如何回款,才獲得了校方的投資。

最終在高三畢業(yè)的時候,他們拍攝的短片《極度恐慌》在學校上映了,不僅把錢賺了回來,還多賺了一點點。

640-9.png陳楚喬和同學一起在放映會上

03 從“教育突圍”到“真實生長”

回到2012年,在剛剛選擇這三個主角的時候,我們并不能預知他們未來將有怎樣的人生,我們唯一確定的是,要記錄這場教育改革對性格、志趣、背景都完全不同的孩子有怎樣的影響。

因此,那時的影片名字叫《教育突圍》,是想去呈現(xiàn)這場教育改革本身,跟現(xiàn)在的《真實生長》完全不一樣。

640-7.jpeg

在2016年的時候,我們做出了五集成片,直到那時候整個導演組才發(fā)現(xiàn)這個表達出了問題——如果僅僅去描繪一場改革是什么、怎么改,我們作為紀錄片工作者,沒有任何立場去評判這場改革是成功還是失敗。

更何況隨著教育改革的展開,像“選課走班”等制度在全國很多學校逐漸展開,這樣的記錄本身也不再新鮮了。

要如何讓片子在更長遠的未來里具有意義呢?整個團隊都陷入了迷茫,發(fā)起人粟國祥老師個人投資的幾百萬預算漸漸花完了,團隊成員也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最后只剩下了我和粟老師兩個人。

640-8.jpeg

對我而言,日復一日地觀看孩子們的素材,他們已經(jīng)成為了我的朋友,我也逐漸地找到了我和他們更加個人化的聯(lián)結(jié)。

我二十年前就是一個像文婷一樣的乖乖女,一心只知道學習,只知道備戰(zhàn)高考;我很快就知道了楚喬未來會成為我的同行,她拍電影,而我拍紀錄片;我和周子其都在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里讀書,我們會偶爾互相吐槽對方的學校,也對好學生會遇到的問題有深刻的共鳴。

于是,我留了下來,我決定轉(zhuǎn)換視角來講他們的故事。我想去呈現(xiàn)下一代人的自信與張揚,同時更想表達每一代人都會遭遇的迷茫和痛苦。

640-9.jpeg

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從職務和心態(tài)上都變成了片子的導演。很快,我們決定在影片制作和播出都遙遙無期的情況下一方面啟動對三個孩子大學生活的跟拍,另一方面開始去找投資和播出渠道。

從2018年底開始,我們?nèi)チ藦V州,去了臺灣,去了韓國釜山,去各種提案大會,把我們的故事講給各種各樣的人聽。最后在廣州紀錄片節(jié)的幫助下,找到了騰訊視頻來投資和播出,并且找到了周浩老師來當我們的監(jiān)制。

640-10.jpeg

張琳在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jié)

我記得在2019年春天,廣州紀錄片節(jié)把幾個潛力項目的導演和周浩老師聚在一塊聊項目,我后來才發(fā)現(xiàn)那是一場面試。我把預告片給周老師看了,跟他講了三個孩子的故事,周老師全程面無表情。

周老師向我發(fā)問,用五個詞形容一下周子其。我說的前四個都是顯而易見的,才華橫溢、博覽群書、口才等等,周老師都沒有什么反應。最后我想了想,說了第五個詞,保守。

這個保守更多是指我看到子其這樣的孩子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在2019年,類似于直播、知識付費、自媒體在如火如荼地展開的時候,一個擁有雄辯口才的年輕人會覺得自己以后賺不到錢,找不到工作。

這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我會覺得他們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自信,他們有保守的一面。至此周老師終于聽到了他想聽的,他認為紀錄片中的人物應該是復雜的、立體的,他看到了這個故事的豐富性,所以他同意來當我們的監(jiān)制。

投資有了,播出平臺有了,也有了更好的老師來幫助創(chuàng)作,按理說應該一帆風順,我卻在做到第三集的時候卡了殼。

整個片子有三個孩子和四個老師,一共七個主要角色在每一集都出現(xiàn)。教育本身又是個非常豐富的話題,想說的內(nèi)容太多,片子臃腫不堪。

在最艱難的時候,我崩潰了,我停掉了手頭所有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去講什么。

最終是音樂拯救了我,突然有一天一小段非常完整的旋律來到了我的腦海里,有完整的四小節(jié)。我想說我可以拿它做什么呢?我就花了兩天的時間完善了后四小節(jié)旋律,再花了兩周的時間填上詞。

寫完歌詞的那一剎那,我知道這就是故事梗概了,我終于知道要表達什么了。后來這一小段旋律和這一段詞成為了片子的片頭曲,由十一學校金帆合唱團的孩子們演唱,它和影片本身成為了我的主旨表達。

《真實生長》片頭曲

04 不為高考,贏得高考


今年二月份,片子上線了。三個主人公都來到了首映式的現(xiàn)場,這是他們十年后長大的樣子。

640-11.jpeg

三位主人公在首映現(xiàn)場

楚喬跟我說,她覺得影片真實地捕捉了當時的空氣,盡管她覺得有一種被公開處刑的羞恥感,但是她接受那就是真實的自己。

周子其說他已經(jīng)淡忘了很多的事情,或者說淡忘了當時現(xiàn)場還有攝影機的存在,但他也承認當年的很多事情依然在他身上留有影子。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文婷看完首映跟我們道了歉。因為在高三階段,她覺得耽誤學習拒絕了拍攝。但我們其實覺得完全沒有關(guān)系,也沒有在片子中去呈現(xiàn)這一點。

實際上在影片播出后,在彈幕和評論區(qū)里很多觀眾都發(fā)自肺腑地表達,“我就是李文婷”,她是引發(fā)了最多觀眾共鳴的人。

當然不止孩子們看到,也有更多人看到了片子,比如說周子其的死黨之一,辯論賽手李睦麟。

640-10.png

周子其好友李睦麟

他在看完第三集,看到周子其的那一封信在老師們中間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反應之后,那一天晚上他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入眠,最終他爬起來給當時的王春易老師寫了一封道歉信。

在周子其發(fā)帖到網(wǎng)上聲討學校的事件中他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那個時候站在學生的角度的他,并不能看到事件的全貌。

當時盡管老師們很生氣,但是沒有任何老師向孩子們?nèi)ケ砺哆^他們的不愉快,甚至王春易老師還在年底跟孩子們道了歉。

其實在這一場改革里面,十一學校的老師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負荷了遠超于一般學校的工作量。他們有句口號叫“不為高考,贏得高考”,教育改革和高考成績兩手都要抓。王老師說,誰都要成績,學生要,家長要,社會也要。

640-12.jpeg

 時任年級主任:王春易老師

改革剛開始,最先接受的其實是學生們。沒有人管了,大家都很開心。最難適應的是老師和家長們——孩子們要走班選課,書包要放在走廊柜子里,孩子們不小心把柜門鑰匙丟了,家長就會著急;老師們不知道學生在四點十五之后去哪兒了,想給補補作業(yè)卻根本找不到人,就有老師急得跑到年級主任面前哭,說自己不知道該怎么教了。

那是一段被擾亂的時光,對于教育改革該如何具體執(zhí)行,老師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一直都有爭論和分歧存在,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拿到臺面上討論。

在之后的十年里,教育改革在全國很多學校推行,但被看見的太少了。十一學校的改革不是唯一的,但依然是艱難的,是所有人日拱一卒的努力成果。所以在我們看來,記錄本身是有價值的。

05 我只是個“幸存者”

從拍攝到現(xiàn)在過去了十年,這不僅是三個主人公的真實生長,也是我和項目的“真實生長”。

對創(chuàng)始人粟老師來說,他沒有想過拍一個紀錄片會這么艱難,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播,而即便播了到現(xiàn)在也沒有任何商業(yè)回報。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做得最漫長、也最艱難的一個片子,但是我能堅持八年是因為我不僅在其中獲得了成長,紀錄片本身也成為了我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

在遇到這個項目之前,我是個接受傳統(tǒng)教育的人,通過高考從小地方來到了北京,改變了自身的命運。

640-13.jpeg大學畢業(yè)時的張琳

本質(zhì)上我并不會反思自己所受的教育,因為我成功地通過了它的考驗,某種意義上來講,我是個“幸存者”。

當看到片中孩子們和老師們的互動,看到他們所受的教育,我也有過非常羨慕甚至是嫉妒的時刻。我會覺得,是不是因為他們在北京才能夠接受到這樣的教育?

在一段素材中,現(xiàn)場導演直接拋出了這個問題——“你們才十五歲就如此成熟,是不是因為你們在北京?”學生愣了三秒后,給出了一個精妙的答案,“不是,當年毛主席在湖南的時候,他想得比我們更多”。

當看到這群孩子有這樣的思辨能力之后,我開始透過他們的故事去反思我受到的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

從四歲到十二歲,我學了八年鋼琴,人生最大的成就是錄制過山東省鋼琴考級的示范錄像。

640-15.jpeg

 小時候?qū)W琴的張琳

我還記得在1999年,學費已經(jīng)漲到了五十塊一小時,而媽媽的月工資才只有九十塊。如果拿金錢去衡量,我在當年接受的絕對是一種“精英教育”??墒悄菢拥囊魳方逃敲嫦蚩技壓捅荣惖?,沒有人會關(guān)注你是一個什么樣性格的人。

我小時候是個外表可愛的小女孩,卻沒有人看到我性格的本質(zhì)——一個理性、嚴肅、善于處理多線程任務卻不善于情感表達的人。所以,我彈得最好的是巴赫,卻彈不好表演型的、面向比賽的曲子。

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里,沒有人關(guān)注到我的性格和我在音樂上的喜好。他們依然是用那一把尺,來衡量我作為一個音樂學習者是不是成功,是不是優(yōu)秀。

逐漸地我在學音樂的過程中越來越痛苦,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路,再加上學費又非常高昂,最后便放棄了。

回過頭來看《真實生長》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每一個孩子在高中階段就被鼓勵去挖掘我是誰,我喜歡什么,我以后想過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最低限度的自由。

如果在我當年學音樂的時候能夠有人看到我是一個什么性格的孩子,能夠有人跟我說,雖然你不適合做演奏,但是你可以去學作曲或者學指揮,或許我就不會放棄音樂。當然我還是非常感激媽媽把我送去學了鋼琴,否則我不會寫出我的片頭曲。

所以每一代年輕人的成長都會經(jīng)歷焦慮和痛苦,這跟他身處什么樣的時代無關(guān),跟他接受什么樣的教育也無關(guān)。

06 你清華畢業(yè)的就干這個?

這批95后的孩子生長于一個物質(zhì)充盈、信息爆炸的社會,他們在非常小的時候就見識到了更大的世界。可是當他們長大成人來到社會之后,卻發(fā)現(xiàn)上升的通道似乎變窄了。他們有一腔熱血、一身武藝,但現(xiàn)在或許只能做個普通人。

周子其在高中畢業(yè)之后去了北大學歷史,可是半學期之后他就體會到那種學究式的歷史教育不適合自己。

同時他也看到了很多更優(yōu)秀的、更適合學歷史的學霸是什么樣的,他看到了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于是他輔修了經(jīng)濟雙學位,并且決定出國。

640-11.png

大學畢業(yè)那天的周子其

他去了芝加哥大學學習公共政策,這是一個用數(shù)理模型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專業(yè),算是綜合了他個人的歷史理想和爸媽對他從事金融工作的期望。

出國半年之后就遇上了疫情,他上了一年半的網(wǎng)課就回國了?;貒蟮牡谝环莨ぷ魅チ藢W而思,兩個月之后工作就丟了,他不得不再找了份工作。

對子其來說,高中畢業(yè)后的這七年是一個認識自己從學霸變成普通人的過程。

640-12.png

我非常能夠理解周子其作為一個北大學生所承受的期待和壓力,在我從事紀錄片工作好幾年后,我曾經(jīng)被人當面說,你清華畢業(yè)的呀,你清華畢業(yè)的就干這個?

一個人想要去做什么會受到來自他人的價值評判,我想這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一種痛苦,所以我很理解周子其。

李文婷的故事沒有那么曲折,她從十一學校畢業(yè)之后,考到了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學習保險精算,這是一個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北京孩子的大學。

她成績很好,接著又被保送到了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這是一個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外地孩子的大學。

640-13.png

大學里的李文婷

四年過去后,文婷發(fā)現(xiàn)自己比大學同學們更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想要什么,她在做選擇的時候不會那么痛苦。

文婷也一直跟她在縣城的同學們保持著聯(lián)系,坦白地講,有些留在縣城讀書的同學們高考成績是更好的,也去到了更好的大學。

可是很多人在一進到大學之后就喪失了奮斗的動力,或者說隨便選了一個并不認識的專業(yè),然后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喜歡;又或者隨大溜兒考了研,到了研究生階段又發(fā)現(xiàn)并不適合自己。

而這大部分的問題文婷在高中階段都遇到了,也都嘗試著去解決。她認識自己更早,也更清醒。對文婷來說,她接受自己現(xiàn)在是一個“小富即安”的人,她愿意去過這樣一種更為自洽的人生。

楚喬去紐約視覺藝術(shù)學院讀了四年電影,她在剛剛找到以影視作為自己人生方向的時候說過這樣的一段話,讓我非常地動容。

我們問她為什么喜歡創(chuàng)作,她說無論多好的朋友或者家人最后都會離開你,只有作品不會。

640-14.png

大學畢業(yè)那天的陳楚喬

她在創(chuàng)作中找到了非常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當她讀完四年電影之后,她在畢業(yè)作品里致敬了剛剛逝去的姥爺。

大學畢業(yè)后的第二年,楚喬回到了中國,開始一個劇組、一個劇組踏踏實實地去積攢經(jīng)驗。她跟我們說,她現(xiàn)在只能做場記,可是場記是除了導演和攝影指導之外,唯三可以坐在監(jiān)視器前面的人,她可以學很多東西。

我們并不知道楚喬什么時候可以去執(zhí)導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或者什么時候能夠出名,但是我們知道她現(xiàn)在很快樂,并且在扎實地朝著她的夢想努力。

07 好學生的故事值得被講述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三個孩子都是好學生,那好學生的故事值得被講述嗎?

我在大學學的是新聞專業(yè),后來才進入清影工作室開始紀錄片創(chuàng)作。新聞專業(yè)給我?guī)砹艘粋€困惑,就是一個人要么特別好,要么特別壞,才會成為新聞人物。當一個人或者事件夠不著這種新聞標準的時候,他們通常是不被看見的。

但是紀錄片不一樣,紀錄片關(guān)注的是人本身,是人的生活和那些最瑣屑的日常,這令我非常著迷。

《真實生長》的三位主人公無論從正面意義還是反面意義,都不是新聞人物。可是他們的成長,他們的焦慮和痛苦不值得被看見嗎?

記錄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記錄他們的生活起碼對我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堅持了八年。我相信能夠打動我的影像,也能夠打動更多人。 

從一個好學生的視角出發(fā),我看到了太多的人早早放棄了奮斗的動力。我們有一句話叫做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是如果孩子來到中途就因為太累而放棄了奔跑,贏在起跑線又有什么意義呢?

在十一學校,孩子們在高一高二享受到了相對自由的環(huán)境,但到了高三一切就像回到了解放前,課桌又擺回了原來的樣子,老師講課的方式、考試的頻率,都回到了傳統(tǒng)的模式里。對周子其這樣的孩子來說,他們當然有一種烏托邦幻滅的感覺。

我前一陣還聽說了這樣一件小事,西南地區(qū)一所也有條件實行教育改革的學校,老師們會在高一高二到十一學??疾欤搅烁呷?,老師們又集體去衡水中學考察。

大人們的思維變化是很快的,可是孩子們不一定。當被逼到了最壞的份上,他們最容易做出的選擇就是躺平。周子其當年是被寄予厚望要去爭取北京市文科狀元的人,可是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沒有意義。周子其會說,每天一睜眼就像欠了別人錢一樣,他很不開心。

640-15.png

在高考之前,老師們圍繞周子其的這種問題和他的職業(yè)選擇發(fā)生了一場激烈的爭吵。時任學校戰(zhàn)略顧問的李茂老師直白地講:“像周子其這樣的孩子,批判能力一點都不缺,他為什么沒有激情,他是找不到如何跟這個世界發(fā)生關(guān)系?!?/span>

周子其在高三階段已經(jīng)有一點點跑不動了,這讓所有的老師都非常地焦慮。老師們不是焦慮他能不能考上北大,畢竟對一個在高二做二模題就能考全校第一的學生來說,考上北大不是件困難的事情,但喪失對世界的熱情、浪費掉自己的才華,這才是老師們最擔心的事兒。

李茂老師接著說,如果十一學校的老師沒有一點社會情懷,教得再好也無非是在為一些中產(chǎn)階級的后代提供升學服務,這樣的教育是可悲的。

640-16.jpeg時任十一學校戰(zhàn)略顧問:李茂老師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好的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子,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命題。四集一共兩個多小時的紀錄片并不能解決這樣宏大的社會問題,但是我可以用手里的鏡頭去提出一個問題。

漫長路如何獨自前往?

我想這是對每一代年輕人都有意義的一個終極問題,我希望無論在何種教育體制下,孩子們在青春的年紀就可以去認識自己,去喚醒內(nèi)心那份驅(qū)動自己不斷前行的力量。

這力量足以支撐孩子們在漫長歲月中遇到挫折也不會放棄,并且可以不斷擺正自己在更大世界中的位置,從而找到人生的意義。

片子播出后,有十一學校的學生跟我說,三年高中時光可能是他們現(xiàn)在的人生中最高光、最燦爛的時候。但是我想說,那樣的燦爛其實從來沒有消逝,它們只是變成了一抹非常微弱的火苗藏在了每個人心中。這個火苗會忽大忽小,但不會熄滅。

十年剛剛過去,三個主人公才剛剛步入社會,我們不能夠以他們現(xiàn)在的境況去評判當年的教育改革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我也希望所有來看《真實生長》的觀眾們,每個人的心中都能夠藏有這樣的一團火苗。

謝謝大家。

本文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一席”(ID:yixiclub),作者張琳。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zhuǎn)載文章,原文:一席;
2、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一席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如果孩子中途就跑不動了,贏在起跑線又有什么意義?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