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引起熱議的芬蘭教育,實際是美式教育創(chuàng)新的大拼盤

作者:南橋 發(fā)布時間:

引起熱議的芬蘭教育,實際是美式教育創(chuàng)新的大拼盤

作者:南橋 發(fā)布時間:

摘要:比美國還美國的教育?

640.jpg

最近,芬蘭“廢除學科”的新聞在教育界熱傳,外灘君在聯(lián)系收集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組負責人之后,揭開了芬蘭教改真相。旅美專欄作家南橋認為,以“現象式教學”為核心的芬蘭教育,其實體現的是美國多年來一直在倡導的教改思路。

因“廢除學科”爭議,我看了一下芬蘭式教學一些資料,發(fā)現不過是美國教育更純粹的體現。這現象就好比美國管理大師愛德華茲·德明(W. Edwards Deming),其學說在美國一開始知道的人不多,但“墻內開花墻外香”,在戰(zhàn)后日本的重建中,更為純粹地付諸實踐。這一點涂子沛先生在其《數據之巔》一書中有精彩描述。

相映成趣的是,在美國說了多時的大數據概念,也是借涂子沛的兩本書《大數據》和《數據之巔》,在中國走紅。 芬蘭廢除學科一說,后來被證明為謠傳,其實不過是教學方法上的大雜燴式革新。而革新的思想依據,多來自美國,不過芬蘭冠名為“現象式教學”。

在推廣這種教學的“現象式教學”網站,我看到了無數的“老熟人”:比如“整合式教育”、“建構式思維”、“問題式教學”、“項目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同行社區(qū)”。該網站甚至稱“現象式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問題式學習。”這一切,均是美國這么多年來一直在倡導的教學改革思路。

著名導演盧卡斯創(chuàng)辦的《教育烏托邦》(Edutopia),就常年在宣揚項目式和問題式教學。 事實上這類學習也一直在美國學校進行著,這些年我一直在見證。在中小學,各種各樣的問題式、項目式教學孩子們幾乎每周都在做。

這個學年,我看到了孩子們化學課要制作化學元素的漫畫;英文課要分析詩歌、編詩集、寫詩、辦詩歌朗誦;生物課要制作細胞模型,并能將細胞中各種元素的功能與某個單位(比如學校)的工作職能掛靠起來;音樂課孩子們要正兒八經在市政廳禮堂舉辦音樂會。

所有這些實踐,都是將學生的學習與實踐密切關聯(lián)起來,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去動手,其間融會貫通地穿插多學科的技能,比如化學老師讓孩子們畫漫畫,部分也是替英文老師、美術老師代勞。制作過程中,孩子們要寫出漫畫故事大綱,并親手繪制。 

在大學,基于現實的教學方式更是屢見不鮮,比如社會學系的學生會去乘坐公交,分析公交系統(tǒng)的顧客特征。我們這里的公共廣播電臺,是傳媒系學生參與主持并制作的。商學院的做法更極端,我們有一門課,老師讓學生管理商學院真正的基金,讓他們去投資、理財,實現增值。

只不過美國是只做不說,“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沒有像芬蘭這樣做出這么大陣勢來,也沒有過大的國際影響。為什么這樣?

  • 原因之一,是美國教育更趨多元化,各州甚至各學校各行其是,難以整合為一個“現象式教育”的現象來。教師之間,因學術自由的原因,也沒有人可以強迫他們怎么教。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教學是并存的,難以成為“統(tǒng)一”的新型教學法。


  • 原因之二,是美國這些教學思維和實踐,不少人已經習以為常,不覺得稀奇,也沒有大張旗鼓去宣傳。從杜威而來的“教育即生活”的傳統(tǒng),已經化到了教育者的血脈里。


  • 原因之三,是美國的國際考試成績不及芬蘭等國,難以引起廣泛關注。值得留意的是,這些國際考試的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國學生真正的素質和實力。美國學生畢業(yè)之后,實踐、分析、評估、創(chuàng)新等橫向能力,在我這個外國人看來,還是非常了不得的。


  • 原因之四,是美國有轉向應試的苗頭。從大選我們也看到,政客們利用各種教育危機論,為自己的競選造勢。上臺之后,為兌現承諾,往往想向學生的考試成績要政績。如此一來,美國教育也增加了不少應試的成份。


  • 原因之五,是美國教育界比較重視實證研究,在未有被驗證之前的各種教學主張和創(chuàng)新,不會得到更為廣泛的報道。

說這些對于中國教育有何意義?芬蘭式教育,本為美式教育創(chuàng)新的大拼盤,但是為什么一下子如此吸引眼球?

很多我在美國見到的教育理念,一直有人在介紹,可是教育界總是蜻蜓點水,剛看一個新概念沒有搞明白,又急不可耐地在問:“還有什么新干貨?”問完,匆忙往下一站奔,結果一個新概念也沒有搞明白,也沒有拿去耐心試點、推廣,而是在不斷囤積中囫圇吞棗。

朋友圈分享式的淺顯文章,模棱兩可地在傳播各種新舊理念,讓人出現了“創(chuàng)新疲勞”,一點點的改良人們看不見,貌似猛藥才有療效。突然一下子出現“廢除學科”一說,教育界頓時眼睛一亮,覺得革命來了。

教育者不如具體在某個地方,認真負責、深思熟慮地落實某個新的教學思路,并對結果進行研究,這樣或許對學生、對自己益處更大一些。 

芬蘭式教育走紅給我的另外一個啟迪是:芬蘭能向美國傳播開的一些教育方式取經,并有所成就,最終比美國還美國。

這里我想向那些教育保守派呼吁,芬蘭學校能做到的,中國學校其實也可以做,關鍵是我們要保持謙虛的身段,開放的胸懷,不拘來源,對人類合理的思想成果兼容并蓄,這是對中國教育和下一代更負責的態(tài)度。

本文轉自外灘教育,作者南橋。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外灘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外灘教育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引起熱議的芬蘭教育,實際是美式教育創(chuàng)新的大拼盤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