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芥末堆 寧寧 4月23日
中國高考狀元被11所美國名校拒錄。三年前這條新聞在輿論中發(fā)酵,國內的招生錄取制度也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大學錄取只看分數(shù)的詬病一直沒有間斷過。2017年,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相繼出臺,在討論高考考試模式變化的同時,大學招生錄取的改變也被寄予厚望。
現(xiàn)有的高校招生錄取如何改?4月20日上午,在中國教育智庫網(wǎng)、校長派主辦“2017年新高考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上,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曉陽,從英國、美國、日本三國的大學招生制度分析,新高考下國內高校招生錄取的改革方向及實踐。他認為綜合評價所占比重逐漸加重,自主招生越來越成為高校招生自主權的體現(xiàn),探索多元錄取方式,這些都是可見的改革方向和趨勢。
英國:單科證書制,考生壓力分散
王曉陽介紹,英國大學數(shù)量不多,只有100余所,但升學競爭相對來說并不激烈,學生壓力沒那么大。原因在于英國中學學生充分分流了。
英國的基礎教育是十三年,學生從5歲讀到17歲。在10年級和11年級階段,學生要學習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課程,并參加考試,相當于國內的初中畢業(yè)水平考試,但難度要更大。考試科目多達50科左右。
GCSE考試特點是全國統(tǒng)一標準,面向全體考生,試卷實施分卷制,考生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試卷。大多數(shù)科目成績包含學校評定部分。考試成績分為A至G7不同等級。
考完GCSE后學生繼續(xù)就讀12、13年級,相當于大學預科,課程結束考A Level。A Level考試難度更大,科目也有40余種,像GCSE普通考試一樣,這一高級水平考試科目既有學術性科目,也有技術科目。
因為兩次考試均采用單科證書制,考生的壓力比較分散,不像國內考生。
和國內區(qū)別最大的是,在英國,基礎教育階段的這兩次重要考試均由獨立于中學和高校的校外機構組織。高校招生不采用入學考試,而是依據(jù)這兩次的校外考試成績來錄取。
高校錄取時除看考生的兩次校外成績外,還非常注重突出學生的專業(yè)方向。這主要從考生向大學招生中央理事會(UCCA)提交的申請書中所含的信息來看,這些信息有校外考試成績、中學推薦信、工作經驗與興趣。校外考試成績最為重要,尤其是A級考試,因為A級考試考核有深度,且覆蓋學科的多種能力,是高校衡量申請者學術資格的重要參考。
王曉陽認為英國高校招生錄取的另一個特點是,大學入學競爭不激烈,但仍能保證較高的質量。這得益于在中學學生分流得較為充分,高等教育結構完善,繼續(xù)教育發(fā)展得很好,而A級考試又一直堅持較高水準,成為絕大多數(shù)大學錄取新生的主要標準。
美國:更注重個體經歷和故事
美國有4000多所高等教育院校,王曉陽介紹,但美國教育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制度。
美國大學有三種招生制度,一類是完全開放招生的社區(qū)學院,錄取居住在學院所在地區(qū)持有中學畢業(yè)證書的學生,錄取條件相對寬松。另一類是有限開放招生,一部分州立大學或學院、水平較低規(guī)模較小的私立院校,會錄取本州或者認可學校的持有高中畢業(yè)證書的學生。對其他中學的畢業(yè)生,則規(guī)定中學最低成績或者在畢業(yè)班里的名次。第三類是大多數(shù)州立大學、水平較高規(guī)模較大的私立大學,采用綜合選拔招生制。
以加州為例,加州有112所社區(qū)學校,2011年的在校生統(tǒng)計人數(shù)有160多萬,高中畢業(yè)100%入學。加州州立大學有25所,在校生41萬多,高中前33%的學生能夠就讀。加州大學有10所,在校生為23萬多,只有高中前12%的學生才有機會就讀。
在美國工作多年的王曉陽介紹,美國一流大學的錄取標準是選拔具有影響世界潛力的人。錄取中更看重學生個人經歷。
這點在第三種綜合選拔招生制度中,體現(xiàn)最為明顯。美國高校在錄取中考慮的因素包括學生的高中成績單,同時還有非學術因素里的,個人陳述、學校推薦、教師推薦、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高校非??粗氐姆矫妫诖髮W看來,這是高影響力的活動,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能力。
王曉陽同時也是清華大學在江西部分片區(qū)的招生官。他坦言美國重點大學錄取過程中分外重視學生課外活動的特點,在國內高校的自主招生中也一樣看重。目前國內高校的招生自主性主要體現(xiàn)還是自主招生,面試過程中,考官最看重的也是學生的個人經歷,個人故事。他強調故事不一定要多特別,但要真實,打動人。
相比美國,他認為國內的本科招生整體還是處于玩低階游戲的階段,只看應試成績。這點作為大學招生官,他也感到局限性。
日本:招生考試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日本大學招生有全國統(tǒng)一考試,單向選拔,與國內很像。“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考試”不分文理科,考試科目包括公民、日語、地理歷史、數(shù)學、理科、外語等6學科29個科目。
涉及的所有科目都是筆試形式,題型為客觀選擇題,目的是盡量減少閱卷人的主觀性。
不同于國內的是,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賦予了各大學更多自由選擇權和自主裁量權,中心考試不設必考科目,各大學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專業(yè)需要和獨創(chuàng)方式自主決定利用考試中心的學科和科目。
中心考試和各高校自行組織實施的單獨考試的成績在最終錄取總分中的比重,由高校自由掌握。
這種一般選拔考試,主要以考試成績?yōu)閭戎攸c選拔學生,是目前國立、公立大學錄取新生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日本還有特別選拔考試,一般包括推薦入學、社會人特別選拔、歸國子女特別選拔、理工科特長生選拔等多種選拔方式。
AO入學考試是日本近年開始導入的考試方式,分為選拔型、對話型和體驗型三類,考試方法主要經由詳細而周密的審查考生高中活動的文件,本人填寫的志愿申請書等書面資料,之后對其進行面試。與國內的自主招生考試非常像。
從日本整體的高校招生方式來看,王曉陽認為這是與國內最像的一種招生制度。他分析,日本經濟發(fā)展水平比我們高,但考試競爭仍然非常激烈,遇到的問題和國內也很像。這似乎可以預測,即便國內經濟發(fā)展水平再提升,升學競爭壓力可能也不會減輕。
他總結道,從國外來看,學術考試與綜合選拔相結合是選拔性高校招生改革的方向。這里學術因素與非學術因素結合,課內與課外表現(xiàn)相結合,注重考查學生作為個體人的整體表現(xiàn),而不僅僅是考試能力。“這是美國大學招生的一貫做法,也是我們國家這次招生改革的方向?!?/p>
另外多種標準的考試形式,包括大學先修課程考試、國際文憑課程考試,為優(yōu)秀學生脫穎而出提供更多的機會,也是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方向。
日本的有益經驗是,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國家統(tǒng)一考試與高校單獨考試結合。他預判,國內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試雖然在時間上推后,并增加了諸多限制,但未來仍將是體現(xiàn)高校招生自主權的主要途徑。
早在2014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確定新高考改革具體方案時也提到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見,探索基于統(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高??梢愿鶕?jù)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研究提出對考生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報考要求和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目前新高考能否真正朝向學生多元發(fā)展方向,給予學生選擇自由,關鍵還是這項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多大程度落地。
2、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