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副教授:探索對未來有益的教育

作者:Alexander 發(fā)布時間:

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副教授:探索對未來有益的教育

作者:Alexander 發(fā)布時間:

摘要:大部分的教育失敗都是在高中階段形成的。

我讀過一篇名為《Uncaging adolescent creativity 》( 釋放青少年的創(chuàng)造力)的文章,文章作者們(Phil Jarvis 和 Jennifer Fraser)對加拿大的教育體系進行了尖銳的批評,文中還列舉了一些典型的教育失敗案例,這些案例在許多國家的教育領域都存在。

他們強調,構思拙劣的課程設計,沉重的學費,脫離學生的實際潛能以及學生對學習的不滿等,剝奪了學生獲得知識的權力。大部分的教育失敗都是在高中階段形成的,并持續(xù)到高中畢業(yè)后的繼續(xù)教育中,從而衍生了義務教育和繼續(xù)教育兩種教育體系的復合性失敗,“充分為學生踏入社會做好了失敗的準備”。

微信圖片_20171225140434.jpg

為了解決這種失敗,作者提倡“個性化的,基于現實和具體項目的學習方式”。階段式的支持和個性化的指導是釋放學生個人創(chuàng)造力,并培養(yǎng)自我成長能力的途徑。他們呼吁“增強學生的信心、勇氣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嘗試新的想法,以達到更高的水平”,他們提出,可以允許學生們犯錯,讓失敗成為他們學習成長的機會。文中還引用亞伯拉罕·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是人類的最高需求和教育成就。

他們認為教師應協(xié)作進行課程規(guī)劃,把注意力重點放在個性化的項目設計上,充分放開學生的內在思維、想象力,同時從大局角度保護他們免受各種有害的外在理想主義的侵害。所有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學生主動獲取成就,掌握內容,提升批判性思維、協(xié)作和交流能力。

文中說,在學生們10-25歲這個關鍵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并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優(yōu)秀的學習習慣。其間,成年人的支持和鼓勵至關重要。

作為一名教育家,我發(fā)現想做到以上文章中提到的各方面并不難。

我認為,導致教育者誤入歧途的原因是他們自己缺乏遠見卓識。

例如,現在的教育工作者表明了他們將教育的目標定位為“成功地讓學生進入今天的勞動力市場,以及引導學生進入成人世界”。

我認為,我們的年輕人將面臨的實際挑戰(zhàn)根本不在今天的世界,而是在未來。

盡管,沒人知道我們的畢業(yè)生將面臨著怎樣的未來世界,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未來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不同。原因在于全球變革速度加快,一些偉大的技術進步把我們帶到了人類歷史的新時期,被稱為“人類紀”的時代。

那么,什么變革最有助于確定畢業(yè)生的未來?

微信圖片_20171225140538.jpg

縱觀全球,氣候變化是最明顯的變化之一。資源日益稀缺,人口膨脹,這些變化對地球的生物承載能力的考驗越來越大,生態(tài)支持結構日益惡化。現在,我們的全球需求超過了生物圈允許容量的50% ; 我們已經越過了行星中九條生存邊界警戒線(二氧化碳排放,物種滅絕,河流和海洋的氮排放量,森林減少等九個警戒線)中的兩個。這九條邊界警戒線是人類安全生存的底線,但我們可能還要馬上突破其中的另外兩條。

因此,教育界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并不是針對個別學習者的,而是努力把所有學生培養(yǎng)成一支能適應未來的勞動力隊伍。

想做到真正的“大轉型”(由劇本研究員Paul Raskin創(chuàng)造的一個術語),全球要從半個世紀以來的使地球負擔過重的浪費性短視做法中轉變過來,使所有資源都得到可持續(xù)利用,降低環(huán)境受到的惡劣影響,使暴力沖突的根源得到全面公平的解決,以避免對生態(tài)支持系統(tǒng)造成進一步損害。

微信圖片_20171225140601.jpg

從傳統(tǒng)意義上說,這個世界未來能提供給我們“成長”的機會將不多了,但是在其他方面,如創(chuàng)造力、個人發(fā)展方式、對價值優(yōu)先級的反思、對發(fā)展和進步的理解等領域,還有很多“成長”的機會。實現了自我價值的畢業(yè)生在以上幾方面將做得更好,但對于需要完成的事情來說,這還遠遠不夠。

在這里,我引用北美最有洞察力的教育學家大衛(wèi)·奧爾的話: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地球不需要太多的成功人士,但它迫切需要更多的和諧創(chuàng)造者、治療者、修復者、和平愛好者以及各種志愿者。它需要在自己所在地區(qū)生活得舒適的人。它需要有道德,有勇氣的人愿意為此做出努力,使世界變得適宜居住和更加人道和諧。這些特質與我們所定義的成功無關。”

因此,“大轉型”的有關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自我實現和追求個人愿望等能力,但也要超越單純的個人主義。在這一點上,某種形式的轉變是不可避免的。教育系統(tǒng)應當保證下一代具備相應的能力,避免使轉型虎頭蛇尾,以實現真正的“大轉型”。

為了讓他們做到這一點,教育機構需要給學生更多進行社會情感學習的機會,結合未來愿景的學習,同情學習,與大自然結合的學習,以讓他們踏實愉快地生存下去。要把學生從依附于企業(yè)權力結構的文化方式中解放出來,因為這些企業(yè)權力結構只會服務于一小撮精英團體的短期利益。

真正偉大的變革源于這樣一群人:他們能發(fā)現人類在地球上真實的生存現狀,并知道地球并不是一個永恒不變的家園。

作者簡介:Alexander Lautensach是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人類安全研究所副所長,人類安全雜志副主編。

原文鏈接:http://policyoptions.irpp.org/magazines/november-2017/an-effective-education-for-the-future/

 (本文由智能觀編譯,來源policyoptions,作者Alexander Lautensach )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智能觀;
2、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智能觀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副教授:探索對未來有益的教育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