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紐約郵報》5月9日,美國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對處于青春期的小女孩說“你真胖”,可能會導致女孩日后的飲食紊亂。特別是來自親密之人,如家人、朋友的嘲笑譏諷對后期女生體重增長的影響最大。
Being called "fat" in teens tied to later eating disorders for girls. 來源:New York Post.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青少年健康》雜志的研究團隊提出,“體重歧視”是一種負面的社會現(xiàn)象,對體重稍大群體的特殊對待會嚴重影響個人的飲食健康。之前有研究表明,因體重被欺凌,男生會更加暴飲暴食,以及進行一些不健康的控制體重行為,女生也會增大飯量。孩子們被貼標簽為“太胖”會引發(fā)一系列長期的后果。
加州大學心理學家Jeffrey Hunger表示,“我們談論肥胖,特別是與年輕女孩談論肥胖,真的會對她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他給路透社(英國)發(fā)郵件指出,“給年輕女孩打上‘太胖’的標簽,將永遠不會激勵她進行積極的健康訓練,只會讓她用一些不健康的方式去控制體重,甚至會造成她的飲食紊亂,最終擁有更加糟糕的體型”。
Hunger指出,體重歧視與飲食紊亂緊密相連,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沒多少人能注意到這點。通過這項研究以及來自NHLBI(國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成長與健康”的數(shù)據(jù),Hunger希望更多人能知道體重歧視對于一個人的長期影響。
為了進行縱向研究,Hunger和同事在2036名女孩的身上收集數(shù)據(jù)。14歲時,女孩向研究人員報告是否有被別人稱為“太胖”的經(jīng)歷,這些人包括她們的父母、兄弟姊妹、最好的朋友、她們最喜歡的男生、其他的同伴或是老師。14歲和19歲時,她們接受問卷調查,是否會因為追求苗條或對自己身型不滿,而進行一些不健康的減肥行為,或是有一定的暴飲暴食傾向。在這兩次評估中,女孩們報告在過去的30天中是否進行過節(jié)食、催吐、吃減肥藥或瀉藥等不健康行為;19歲時,她們會被問及是否會把吸煙或“吃了上頓沒下頓”當做減肥方式。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與那些14歲時沒有被稱為肥胖的女孩相比,那些被稱為肥胖的女孩在飲食紊亂的調查中得分更高。當然,研究結果也根據(jù)一些其他因素進行了調整,如個人BMI、種族、父母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每個女孩在14歲時的飲食紊亂程度。研究同樣發(fā)現(xiàn),被家人而不是其他人打標,會導致今后更加嚴重的混亂飲食。
Hunger指出,一個更讓人驚奇(以及經(jīng)常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有時體重歧視與實際的體型并無關系。體重偏重的女孩確實承受著來自社會的沉重壓力,但“太胖”并不是胖女孩的專利,瘦女孩也能被打上“太胖”的標簽。由此說明社會中似乎有種根深蒂固的力量去對女生的體型作評價。但胖瘦女孩的“肥胖”標簽還是不太一樣的。
言歸正傳,如果父母懷疑孩子有飲食紊亂的癥狀,請找專業(yè)人士進行評估。除此之外,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樹立健康的飲食典范,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孩子塑造強壯的身體。
Hunger建議,當與孩子討論有關健康的話題時可以避開體重不談,畢竟體重并不直接意味著健康,更不直接意味著孩子們的價值。家長們應該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飲食和健身榜樣,而不是一味的絮叨或指責。不要再跟孩子進行消極的“肥胖爭論”,或對孩子的飲食習慣、身形進行指責辱罵。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該認清和感激身體對自己做出的貢獻,并找到各自能堅持并樂在其中的飲食和健身方式。
>>聲明
本翻譯僅作了解之用,并非用于學術研究或商業(yè)決策。芥末堆海外翻譯社群的小伙伴們力求將關鍵理念與思想更廣泛地傳播至中文區(qū)域,故部分表達可能與原文有所差異。如需使用,請查證原文。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