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干掉學區(qū)房,得先“干掉”公立學校

作者:阮聿泓 發(fā)布時間:

干掉學區(qū)房,得先“干掉”公立學校

作者:阮聿泓 發(fā)布時間:

摘要:學區(qū)房焦慮癥的根源在公立學校身上,要想干掉學區(qū)房,得先“干掉”公立學校。

640.webp (5).jpg

學區(qū)房讓這一代的中國父母很焦慮。創(chuàng)新工場曾經(jīng)喊過一個口號:抱團打群架,干掉學區(qū)房。

這個口號提得很有創(chuàng)意,也很有勇氣,但在現(xiàn)階段,幾無實現(xiàn)的可能性。

640.webp.jpg

若將學區(qū)房的價值解剖開來,一間學區(qū)房的市場價約等于“房屋實際價值+擇校費”。只要名校資源一直存在,學區(qū)房政策不變,學區(qū)房的市場價便會一路看漲,“干掉學區(qū)房”便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學區(qū)房焦慮癥的根源在公立學校身上,要想干掉學區(qū)房,得先“干掉”公立學校。而這,是比前者更為渺茫的任務,但并非不可能。在現(xiàn)階段的中國,已經(jīng)有若干途徑。

第一種途徑是讓孩子在家學習,由家長自行授課。據(jù)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數(shù)據(jù),在中國,這個學生群體至少有上萬人。

從法理上來說,《義務教育法》并沒有把孩子在家學習這條路堵死:

640.webp (1).jpg

但從具體實踐效果看,孩子在家學習的負面效應也非常明顯:

孩子的教育質量受制于父母的教育水平

無法感受在學校中所能營造的同伴文化

需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不理解與壓力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鄭亞旗那樣有鄭淵潔這么個“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雙豐收”的好爸爸,在家學習對于家長與孩子來說都需要長時間的自律和行之有效的學習框架。

第二種途徑是讓孩子進獲得IB(國際文憑課程)認證的國際學校,放棄國內學籍,與國際對接。這種途徑對家庭財力的要求比較高,在北京上國際學校,一路下來沒有百萬銀子是搞不定的。有些國際學校甚至要求是外籍,如果要匹配這個目標,投入的精力和財力就更多了。

全中國有125所IB認證學校,分布在16個省份,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上海、北京和廣東。在北京共有23所IB學校,分為公立學校國際部、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和民辦私立學校三類。

這兩種途徑對于公立學校的“反動”主要采用了回避的方式,在健一君看來,它們都不如第三種途徑來得更有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

640.webp (2).jpg

北京市小學空間分布圖(圖片來源:經(jīng)濟學季刊)

第三種途徑是公立學校內部的自我革命。公立學校是工業(yè)時代的產物,其主要特征是將老師與校方擺在權威地位,將學生視為流水線上的產品,按照社會產業(yè)需求進行大批量復制。在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以來,公立學校體系所產生的各種不適應和弊端已經(jīng)為各個層面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所意識并指出,但公立學校由于承擔了培育公民價值觀、提供社會流動性等政治和社會功能,其變革速度遠慢于僵化速度。

中國公立教育環(huán)境猶如進入了一個囚徒困境:學生們陷入苦海,家長們怨聲載道,頂層設計關于教改與減負的呼聲也響了多年,大多數(shù)地方手握資源,卻缺乏執(zhí)行的動力和智慧,毫無作為,死氣沉沉。

公立學校僵化的表現(xiàn)主要集中于以下幾點。

第一個是班級制。學生一入校門便“一個蘿卜一個坑”地固定于“x年x班”的位置上,也即“鐵打的學生”。其弊端是流動性差,嚴重扼殺學生的主觀學習動力。同時,由于一個班級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而授課老師能力與精力有限,無法做到針對不同水平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因此很容易形成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當陪讀的分裂局面。

第二個是授課制。每個學科均由固定老師對固定班級進行授課,也即“鐵打的老師”。學校教育既定理念將教師默認為“專家”,教師的專長作為合法知識的來源,構成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合法性。其弊端是教師易于固化為權威者的角色,師生之間是“你教我學”的單向關系。

第三個是學年制。按學年來評測與承載學生的知識容量,其弊端是過于刻板,學生只能按照既定課程表完成學業(yè),若是遇到生病或別的急事,便會無法跟上學習進度。

針對公立學校的這三個“痛點”,學界也分別開了三帖藥:用走班制取代班級制,用選課制取代授課制,用學分制取代學年制。

取消原有的班級單位,僅保留年級,該年級學生可以自由選課,教師固定于某學科教室中,也即“鐵打的老師,流水的學生”。每個學科均設置固定學分,學生在較長的固定時間內完成所需學分即可,期間可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自由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與學習強度。

美國有80%公立中學已經(jīng)實現(xiàn)走班制,而中國現(xiàn)有公立中學中有92%依舊是班級制。早在30年前中國國內就有中學在嘗試走班制教學,而今采用較多的是班級制和走班制并存的制度,如“必修課坐班+選修課走班”或“必修課走班+選修課坐班”,例如北京市海淀區(qū)的十一學校、深圳中學、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等等。

640.webp (3).jpg

十一學校標識,一方一圓,一加一減,很中國也很現(xiàn)代化,簡潔又充滿寓意,秒殺國內大多數(shù)中小學乃至大學的logo。

公立學校變革步伐之緩慢、變革難度之大,會給我們造成”公立學校猶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錯覺。實際上,現(xiàn)代公立學校從誕生到今天,也不過百余年歷史。

現(xiàn)代公立學校發(fā)祥于美國。

在公立學校制度全面建立之前,美國的主流教育制度是學徒制,家長全權負責孩子的教育,孩子們在自己家里、農場或是師傅的工場里學習實用技能,主要通過”示范-觀察-指導-實踐”的方式掌握技能,家長(師傅)通過觀察對孩子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師生關系主要通過親情維系。家長的訴求是子承父業(yè),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各個階層一代又一代通過學徒制實現(xiàn)自我復制,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性幾乎為零。

公立學校制度能全面戰(zhàn)勝學徒制,成為美國乃至后來發(fā)展成為全球主流教育體制,是由一系列看似不相關的運動神奇地促成的。

第一大功臣要屬現(xiàn)代印刷術,它的出現(xiàn)促進了知識的傳播,而不僅僅是靠經(jīng)驗傳承的實用技能。

宗教在這里面也發(fā)揮了大作用,雖然其本意未必是促成世俗教育的形成。宗教改革運動領袖們動員人們學會閱讀,這樣他們才能通過閱讀來自己學會《圣經(jīng)》上講的事情。

革命力量也希望更多民眾接受良好教育,他們相信,教育可以提升民眾對于各類政治勢力的理性判斷,從而做出明確的政治決定。

最后的功臣當屬工業(yè)革命,它以摧枯拉朽之勢摧毀了舊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強迫美國人搭建起一套符合當時經(jīng)濟生態(tài)與年輕群體脾性的教育體系。

640.webp (4).jpg

進入公立學校時代,國家便取代家長成為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方,學習地點從家庭搬到了學校里,老師們通過“講授-問答-背誦-作業(yè)-討論”等方式傳授知識,批量生產符合社會需求的“有用人才”。校園里的孩子們分化成兩類:一類學生掌握了學習技巧,成績優(yōu)異,熱愛學習和校園;另一類學生不適應學校教學方法,成績靠后,厭倦學習和學校。國家的訴求則是通過學校這個工具傳遞與培育植根于本國的價值觀,并為社會各階層流動提供平臺和機會。

按照信息時代的發(fā)展路徑,在遙遠的未來(不知道健一君這一代能否看到),公立學校時代將會被終身教育時代所取代。每個人的教育水平由自己負責,而不是為家長或國家而讀書,任何人可以在家里、學?;蚴瞧渌魏我粋€地方學習。學的不僅僅是技能或是知識或是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和如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有形資源和虛擬資源。學習方式也不再是枯燥的模仿和記憶,而是通過人與人或人與機器之間的互動完成學習過程。所有人學習的動力不是別的,只是因為自己喜歡或對自己有用。

這樣的狀態(tài),離咱們還有多遠?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健一會投資”,作者阮聿泓。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載文章,原文:健一會投資;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健一會投資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干掉學區(qū)房,得先“干掉”公立學校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