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一、什么是PISA測試?
百度:PISA(Program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縮寫)是一項由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統(tǒng)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主要對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大致是初三、高一年齡段)學生進行評估,測試學生們能否掌握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每三年舉行一次。
中國上海學生在2009、2012年連續(xù)取得PISA測試總成績第一的佳績,震動了國際教育界,不少國家來上海學習取經。英國BBC電視臺還來中國錄制節(jié)目,“中式教育來了!”一時成為席卷西方的旋風。
2015年度的測試,由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四省的學生代表中國學生參加測試,總成績大幅度滑落到第十名(數學第6名、科學第10名、閱讀27名),一度引起輿論嘩然。
如下圖(紅框為中國位置):
新加坡在三個項目上均取得世界第一;中國香港兩項第二,也不錯;日本、芬蘭、愛沙尼亞、中國臺北、韓國、加拿大總成績也不錯。
2018年度的測試已經結束,成績尚未發(fā)布,此次測試中國參加的省份更多,預計成績不會樂觀。
二、PISA測試的方法?
參加PISA測試的每個國家抽取4500-10000名學生,樣本量較大,不像IMO(數奧)一樣只是6個學生。
PISA測試的樣本具有多樣性,包括市區(qū)、城鎮(zhèn)、農村不同地區(qū);學校性質包括公立、私立;學校類型包括普通中學、職業(yè)中學、特殊學校;學校等級包括重點中學、普通中學、一般中學。樣本大,類型全,說明測試反映的是全體學生的整體平均水平。不像IMO(數奧)一樣只是頂尖學生。
PISA測試沒有考試大綱,也沒有測試題庫。測試學校隨機抽取,簽署試題保密協(xié)議,試卷回收;測試前一天下午才通知具體學校;每所被抽中學校并非全體學生都參加測試,而是隨機抽取該校一定數量學生參加。即學校和學生根本無法提前準備,也無法進行針對性訓練。不像IMO(數奧)一樣可以進行長期針對性集訓。
PISA測試的科目是三門:科學、閱讀、數學。所有用到的數學和理科公式都印在卷子上,題目類型主要是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接地氣”),而不是死記硬背的能力,卷子難度不大,基本能反映出學生的真實素質和綜合能力。不像IMO(數奧)一樣是高不可攀的難題。
每個受測試學生的題目和其他同學都不完全一樣,基本可以排除作弊的可能。
結論:PISA測試結果反映的是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真實問題的實際能力,也能反映出各國基礎教育的真實水平,可以說是檢驗各國真實教育水平的一把尺子。
三、PISA測試的真題是什么樣子?
看圖說話:
其一、數學題舉例:
其二、閱讀題舉例:
下圖顯示位于北非撒哈拉乍得湖的水深改變狀況。約在公元前20000年,最后一次冰河時期,乍得湖完全消失了。直至公元前11000年它又再次出現。今湖水的深度仍然跟公元1000年大致相同。
下圖顯示撒哈拉巖石藝術圖(在山洞石壁上發(fā)現的古代圖案或圖畫)和野生動物的變化樣式。
依據前面有關乍得湖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乍得湖目前的湖水深度是多少?
A:約2米
B:約15米
C:約50米
D:它完全消失不見了
E:并沒有提供資料
問題二:圖一所描繪的圖片大約起自何年?
問題三:為什么作者選擇這一年作為開始?
問題四:圖二是根據以下哪一項假設來制作的?
A:巖石藝術圖上的動物在繪制的時候就已經存在。
B:繪制動物的藝術家技巧十分高超。
C:繪制動物的藝術家曾到很多地方旅行。
D:沒有人想要飼養(yǎng)在巖石藝術圖上所描繪的動物。
問題五:收集圖一和圖二的信息回答:犀牛、河馬和野牛從撒哈拉意識藝術圖中消失是起于:
A:最近一次冰河時期開始時。
B:乍得湖湖水最深的中段時期。
C:乍得湖湖水深度持續(xù)下降已一千多年后。
D:不間斷干旱時期開始時。
題目特點:真實場景、貼近生活、觀察思考、靈活運用,與書本知識有聯系,但并非考察具體知識點的記憶。
四、如何看待學習負擔與PISA測試成績的相關性?
請看下圖:學習時間和PISA測試成績的相關性研究。
上圖是2012年PISA測試成績和學生作業(yè)時間相關性的數據分析。橫坐標是作業(yè)時間,縱坐標是測試成績。
右上紅圈區(qū):“煉獄區(qū)”。屬于高測試成績,高作業(yè)負擔的國家和地區(qū)。包括上海(QC)、新加坡(SGP)、中國香港(HKG)。都是典型的東亞應試文化圈,但上海的作業(yè)負擔是新加坡的1.5倍,成績只比新加坡略微高出一點;是香港作業(yè)負擔的2.3倍,但成績領先香港的幅度也不大。分析:作業(yè)數量達到一定數量后,邊際收益下降。
左上綠圈區(qū):“天堂區(qū)”。屬于高測試成績,低作業(yè)負擔的國家。包括日本(JPN)、韓國(kOR)、芬蘭(FIN)。尤其韓國和芬蘭,作業(yè)負擔僅是上海學生的五分之一。分析:在較低學習負擔情況下,學生學習能力一樣能獲得較好發(fā)展。提升成績更關鍵的是學習質量,而不是學習的數量。
右下藍圈區(qū):“地獄區(qū)”。屬于高作業(yè)負擔,低測試成績的國家。有俄羅斯(RUS)和哈薩克斯坦(KAZ),尤其是哈薩克斯坦。說明這些國家的基礎教育水平糟糕,是最差的一種結果:作業(yè)多還成績差。
左下紫圈區(qū):“佛系區(qū)”。屬于低作業(yè)負擔、低測試成績的國家,有巴西(BRA)、卡特爾(OAT)、突尼斯(TUN)、阿根廷(ARG)、哥斯達黎加(CRI)等,以阿拉伯國家和南美國家居多?;旧虾⒆觽冸S意發(fā)展,自生自滅。
中央粉色區(qū):“正常區(qū)”。歐美發(fā)達國家處于作業(yè)較少,成績中上等的區(qū)間,不是理想狀態(tài),但也不算糟糕。
五、PISA測試成績,中國成績的劇烈下滑,說明了什么?
2009年,2012年中國成績第一,為何2015年下滑到第十名?
分析:PISA測試成績反映的是參加考試學生的整體平均水平。對平均成績影響最大的不是頂尖學生,因為頂尖學生人數很少;對總成績影響最大的是中下等學生的成績,畢竟這部分學生的人數眾多。
第一、2009年、2012年兩次測試,中國參與測試的學生有數個省,但最后報送的成績僅僅是上海學生成績,上?;A教育水平領先全國,取得好成績在意料之中。而且考慮到上海學生的作業(yè)負擔是第三名香港的兩倍以上,是日本、韓國的4到6倍,但成績相對日、韓,優(yōu)勢并不明顯。尤其是與韓國相比,可說效率是很低了。
結論:相對于時間投入,上海的教育成果不值得沾沾自喜。
第二、2015年,中國參與測試和報送的成績是四個省市,成績下滑到第十名,這并不意外。前兩次中國是派出了自己的冠軍隊參加比賽,得了個世界第一;這一次有三個拖后腿的,成績下降在意料之中。需要提醒的是:這次參與測試的三個省江蘇、浙江、廣東,經濟文化和教育水平在國內還是不錯的。如果加入的省份是中西部身份,估計名次還會進一步下滑。這可能說明了一個事實:中國基礎教育的真正水平和質量,可能并沒有媒體渲染的那么“扎實”。
延伸一、城市化對測試成績影響顯著。
前兩次參加測試的上海學生幾乎都是城市學生(即便是上海郊區(qū),也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真正的農村),這一次有三個省大量的農村學生參加測試,拉低成績實屬必然。觀察參加測試國家的成績,不難發(fā)現,城市化水平高的國家和地區(qū),同等條件下測試成績較高,如日本、澳門、香港、芬蘭。這說明城市化能顯著均衡教育質量。
延伸二、經濟基礎對測試成績影響顯著。
即便是江蘇、浙江、廣東,整體基礎教育水平還是顯著落后于上海,說明在同等時間成本下,經濟基礎對教育水平的影響是顯著的。發(fā)達國家整體測試成績也不錯。
延伸三、文化傳統(tǒng)和生育率對測試成績影響顯著。
重視應試和教育的東亞國家和地區(qū)(“儒家文化圈”)普遍測試成績領先,這些地區(qū)恰恰也是低生育率的地區(qū),重視子女教育是全民行為。而中東、拉美國家的測試成績普遍偏低,可能和這些地區(qū)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采取“放養(yǎng)”教育模式有關,同時,這些地區(qū)生育率普遍較高,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投入相對不足。
延伸四、教育的均衡化水平顯著影響測試成績。
芬蘭基礎教育均衡水平世界領先,學校規(guī)模小,城鄉(xiāng)差距微乎其微,沒有所謂的重點校,教育宗旨是“所有人的平等發(fā)展”,結果可能不利于頂尖人才的培養(yǎng),但學生整體平均水平高,多次PISA測試成績領先也不意外。就國內看,上海的基礎教育均衡化程度高,超級學校和薄弱學校的差距不算太大,之所以整體總成績好,因為“拉后腿”的力度不大。2015年,新增加了三個省份參加測試,這三個省份教育均衡水平低,地區(qū)差距、城鄉(xiāng)差距、學校差距都很大,所以薄弱校和薄弱學生自然顯著拉低了整體測試成績。即便是上海,近年也出現了教育均衡化倒退現象,即優(yōu)秀學生向部分民辦學校的過度集中。
總結:你不可能是全能冠軍,不必為PISA測試成績而過多焦慮。
PISA測試成績反映的是某地區(qū)學生的平均學習力,國家規(guī)模小、城市化水平高、低生育率、內部教育均衡的國家占據明顯優(yōu)勢。它并不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綜合教育水平,更不能反映一個國家的頂尖教育水平,也不能直接對應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國情復雜、人口眾多、城市化水平低、內部經濟教育差距大的超大型國家來說,獲得總成績第10名,其實已經遠遠高于中國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學生、教師、家長對教育的投入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說明中國基礎教育相對較高的質量培養(yǎng)了大量價廉物美的勞力資源,這是四十年來中國經濟騰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六、啟發(fā)和思考:
平均水平不代表最高水平,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欠發(fā)達的人口大國來說,辦幾所精英樣板學校并不難,提升整體教育水平才顯得真難。
應該大力推進基礎教育均衡化,但不能以犧牲精英教育為代價。未來新技術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杰出人才的培養(yǎng)比普通勞動者的培養(yǎng)或許更關鍵。
提升學生學習成績,不能只靠延長學習時間。過分訓練不但會透支學習熱情,傷害后續(xù)學習能力,甚至也會導致現階段學習成績下滑。對于創(chuàng)新型精英學生來說,反復重復學習、過度機械學習的傷害可能更大。
提升普通學生學習成績,不能一味超前學習和加快學習進度。對于一般學生來說,學的“慢”才能學的“透”,看似知識進度“慢”,實際能力進度“快”。過快的節(jié)奏、超前學習(各類補習班),已經成為基礎教育積重難返的毒瘤,在成就部分尖子生同時,實際加劇了普通學生的學習困難?!耙虿氖┙獭比匀皇腔A教育面臨的真問題。
教育的真正意義是提升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而不是通過套路訓練獲得一個虛假的分數。以解題訓練和知識記憶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人工智能、萬物互聯的新技術革命時代,早已不再是世界教育發(fā)展的主流,面對真實世界解決現實問題的教育應該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方向。如果我們繼續(xù)固守傳統(tǒng),因循守舊,必然會在不知不覺中落伍。畢竟,在人工智能面前,新型AI技術會輕而易舉消解我們勞動力的數量優(yōu)勢。
上圖:為防止作弊,教師想的高招。
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界不少人士以中國學生擅長“學習”,擅長“考試”,擅長“解題”沾沾自喜,認為中國基礎教育很“扎實”?,F在看來,可能我們真正擅長的可能不是“學習”而是“復習”;不是“考試”而是“套路”;不是“解題”而是“刷題”。這樣的“學習”未必是真的學習。換了賽道和考場,我們可能就會一敗涂地。
PISA測試的模式、機制、試題可以為完善中國的高考選拔制度提供很多有價值的參考。比如:不設考試大綱;沒有考試說明;考題和教材高度脫鉤、與生活緊密聯系;沒有試題庫;不允許泄露考題;成立第三方命題機制和測評機制等。
附:一位參加PISA測試的中學“學渣”寫的感受,真實、自然、動人,值得每個教育者深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隱蔽的歷史”,作者郭山。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