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正確理解民辦教育的公益性,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fā)展

作者:吳華 發(fā)布時間:

正確理解民辦教育的公益性,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fā)展

作者:吳華 發(fā)布時間:

摘要:民辦教育的公益性在持續(xù)增加是一個不應被否認的客觀事實。

1526616714809458.jpg

圖片來源:Unsplash

如何看待民辦教育的公益性?這兩天大家都在談新《實施條例》,公益性成為觀察民辦教育的一個重要視角。但相關的議論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這樣一種意識,既非營利比營利更公益,所以我們要提倡非營利;公辦教育比民辦教育更公益,所以我們要提倡公辦教育。應該說,這種理解都是不準確的,如果成為地方政府管理民辦教育的政策指導思想,則是十分有害的。

微信圖片_20210524213454.jpg

一、公益性的來源

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如果他做好事,做善事,做有益于大眾的事,這樣的行為就叫公益行為,這樣的事情就具有了公益性;如果一個人或一個組織以向社會提供公益行為為使命,這樣的事業(yè)就叫公益事業(yè)或公益性事業(yè);一個組織,如果他在從事公益事業(yè)的同時不追求組織成員和組織本身的經(jīng)濟利益,這就是一個公益組織;如果這個組織的資源(財產(chǎn))提供者進而宣稱放棄他對所提供資源或財產(chǎn)的財產(chǎn)權利,那么,這個組織就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因此,一件事是否具有公益性,關鍵不在誰來做,而在這件事本身的自然屬性,即這件事對社會、對公眾是否有益!即便是一個壞人,如果他做了有益于社會的事情,也不會貶損這件事本身的公益性。

二、公益性的衡量

一件事的公益性也等同于這件事對社會的貢獻。因此,當我們說某件事公益性強弱的時候,就可以用這件事的社會貢獻的大小來衡量。無須證明,做同樣的事,受益者多的公益性一定強于受益者少的公益性;對同樣的受益者,受益大的公益性一定強于收益少的公益性。但是,在不同的人群之間,在同樣的人群但不同種類的受益之間,兩件事的公益性強弱或大小很難進行直接或簡單的比較。比如,攙扶老人和在社區(qū)打掃公共衛(wèi)生,誰的公益性更強?一般也不會有普遍的比較標準和迫切的比較需要。

三、民辦教育的公益性

有了前面的分析,對于民辦教育的公益性會有更加準確與合理的理解。第一,在抽象意義上,民辦教育的公益性與公辦教育的公益性沒有區(qū)別;同樣道理,除非我們能夠在事實或邏輯的意義上,證明由營利性民辦學校提供的教育質量不如由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提供的教育質量,那么,由營利性民辦學校提供的教育與由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提供的教育也具有同樣的公益性。否則,我們就不能合理地解釋為什么民辦教育可以在很多領域比公辦教育表現(xiàn)更加出色,也無法解釋為什么舉辦者可以得到合理回報的民辦教育能夠從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發(fā)布以來比公辦教育更加快速發(fā)展的事實。第二,盡管有人擔憂民辦教育存在過度逐利的傾向,但無可否認的是,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發(fā)布以來的民辦教育,其公益性在不斷增強而不是在減弱。這個邏輯并不復雜:2002年以來,民辦學校在校生人數(shù)從1100萬增長到5600萬,受益者大幅增加,這是其一;其二,我們可以合理地認為,同期公辦教育的質量是提升的,那就意味著同期民辦教育的質量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什么2002年以來,在公辦學校在校生減少2000萬的同時,民辦學校在校生能夠增加2000萬以上的事實。所以,民辦教育的公益性在持續(xù)增加是一個不應被否認的客觀事實。

四、民辦教育的公益性與公辦教育的公益性之間的消長關系

如果不涉及質量的變化,那么,單純因在校生人數(shù)變化(專指一方人數(shù)增加的同時另一方人數(shù)減少,不包括同時增加或同時減少的情形以及其他更復雜的情形)在公辦教育或民辦教育產(chǎn)生的公益性變化(增減),確實就意味著另一方公益性的反向變化。但是,如果這種人數(shù)變化是因為學生為獲得更高教育質量而在兩方之間自愿(自由)選擇產(chǎn)生的轉移,那么,我們可以合理地認為,雖然一方公益性的增加導致另一方公益性的減少,但社會所獲得的公益性總量仍然產(chǎn)生了一個凈增量,肯定這樣的變化符合正常的邏輯。因此,站在人民中心的立場考慮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fā)展的政策設計時,必須確立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讓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獲得平等的法律地位、讓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平等競爭(《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二條、第五條),由此產(chǎn)生的優(yōu)勝劣汰都將帶來教育對社會貢獻總量的增長,也就是公益性的增長,而任何歧視性的政策安排必將導致教育公益性的減損。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新《實施條例》第七條、第八條的制度設計應該得到充分肯定。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校董會”(ID:timesedu2015),作者吳華。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載文章,原文:校董會;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校董會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正確理解民辦教育的公益性,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fā)展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