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教研,一個被誤解了多年的概念

作者:杜昶旭 發(fā)布時間:

教研,一個被誤解了多年的概念

作者:杜昶旭 發(fā)布時間:

摘要:論一個教研員的自我修養(yǎng)

1-Tbxj-qaZC9MGc1h_6yxt7g_meitu_2.jpg什么是教研?這貌似不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很多的教育培訓機構,也經(jīng)常會要求自己的老師做教研,基本上干的事情包括如下幾件:

  • 老老師教育新老師如何講好一堂課,俗稱“批課”;

  • 老師們互相交流如何能讓學生聽懂某個知識點或者某道題;

  • 老師們討論如何形成一套標準化的教案(PPT)。

這些事情,真的可以叫做“教研”么?上述的三件事情,都是在討論“如何講課”這件事,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的粗淺研究,如果非要把這個過程叫做“教研”也未嘗不可,但在我看來,這頂多也就算是“教研”所包含的內容中最不重要的部分。我是這樣來定義“教研”這個概念的:

教研,教學研究的簡稱,是人們對于教學內容、教學行為等教學關鍵元素的研究和分析,它是對于教學經(jīng)驗的形式化過程,也是對于教學內容和行為的標準化過程。

按照這個定義,教研應該有如下的幾個特征:

  1. 教研是要有完整的理論支持的。實際上,我們今天的教學過程,不論是幼兒教育,K12 教育還是成人的教育,基本上都是遵循某種教學理論或者規(guī)律的,比如幼兒教育中所謂建構主義,認知主義理論,再比如語言認知中的的第二語言認知理論、結構化語言認知理論等。不論教學行為和教學內容是怎樣的,最后大體上都逃不過一些基本理論框架,如果我們真的提出了突破性的教育教學理論框架,那這對于整個教育學界來說,都是了不起的貢獻。

  2. 教研是要有形式化模型指導的。大家都知道,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帶有明顯個人色彩和特征的行為。絕大多數(shù)老師并不創(chuàng)造新的內容,他們只是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演繹方式。話句話說,老師只是知識的搬運工。但是,在對相同知識點的傳遞過程中,我們總是能找到一些共性的,如果這些共性對于教學過程起到的作用是真面的,我們就可以通過經(jīng)驗形式化的過程把它變成通用的法則,進而指導教學教研工作。

  3. 教研是要有產(chǎn)品作為產(chǎn)出結果的。這里我們說到的產(chǎn)品一定不是一個能講課的老師,而應該是一個可以名狀的產(chǎn)品。比如,傳統(tǒng)教育過程中,教研的結果可能是一本書,若干套試題;而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時代,我們教研的結果可能是一個產(chǎn)品(APP),一個訓練系統(tǒng),或者是輔助學習工具。所以,教研其實就是一個內容標準化的過程,它所得到的,是經(jīng)過處理的標準化內容。

誰應該來做教研呢?我不認為一個獨立教師能夠完成高質量、系統(tǒng)化的教研,除非他本來就是一個研究者,只是順便講講課而已。但即便如此,他所能研究的領域也是極其有限的,可能只是某個領域中的一個點。所以,教研應該是由一個團隊來完成的,這個團隊不僅要有經(jīng)驗豐富的一線教師(而且,不是所有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都適合做教研,它得有一定的理論功底),還要有其他相關領域的專家。用朗播的教研團隊作為例子,我們的教研團隊中就包含了這些專家:

有超過十年教學經(jīng)驗的一線英語教師;

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專家;

語言測試學專家;

心理學專家;

統(tǒng)計學專家;

教育學和經(jīng)驗形式化專家;

……

在他們的教研過程中,包含了個人針對某個專業(yè)領域的研究,也包含了集體的合作研討,但不論什么樣的教研活動,都會有非常系統(tǒng)和完整的記錄、報告、實驗數(shù)據(jù)等等產(chǎn)生,最后形成相應的產(chǎn)品。至于說怎么讓老師用這些產(chǎn)品更好地完成教學過程,已經(jīng)變成了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類似的,在 K12 領域,好未來其實在這件事情上,做得非常深入和專業(yè)。

對于教育公司來說,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教研”都是它的核心和靈魂。做教研,做對教研,任重道遠。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我要問老杜”,歡迎大家關注!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載文章,原文:我要問老杜;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我要問老杜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教研,一個被誤解了多年的概念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