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新春隨筆】謙卑地觀察著這個行業(yè)

作者:寧寧 發(fā)布時間:

【新春隨筆】謙卑地觀察著這個行業(yè)

作者:寧寧 發(fā)布時間:

摘要:新的一年,繼續(xù)愛。

1.pic.jpg

(圖注:洱海 攝于1月1日)

芥末堆 寧寧 2017 年 1 月 29 日記


2014年冬,我大二,參加了香港Mad創(chuàng)不同論壇,申請階段我選擇的研修議題是“教育如何改變個人”。當時的那份申請材料里,我寫了兩個人的故事,一個是我高考三次的初中同學L,一個是我讀小學的堂弟。L最終考上了一所三本院校,但終日郁郁寡歡。復讀時是為高考憂愁,考上后是為落差極大的大學生活憂郁。我從我堂弟三年級的寒假就開始輔導他,一直到他現(xiàn)在讀初中,看到的是他依然每天勤勤懇懇地寫作業(yè),但成績依然徘徊在及格線上下。

我在申請材料里寫下我的困惑,教育最終是不是毀了L,如果她不參加高考,像很多農村女孩一樣輟學打工了,會不會過得更快樂一些?對于對學習完全無感的堂弟,該如何讓他找到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兩年后,2016年6月末我來到芥末堆,偶然的因素居多,對教育有感知,卻對行業(yè)一無所知。摸索半年來,我仍然沒有找到那些困惑的答案,教育對人的影響是如此復雜而又難以琢磨。但卻看到了一個此前完全沒有想過的教育之變。

我負責學校及政策類的報道領域,一開始我是沮喪的。經歷過中高考,對初高中的改革之類“說辭”其實并不以為意,學校體系在我那時的眼中就像一個封閉的水泥建筑群,堅固地幾乎沒有絲毫松動的跡象。還能怎么變?

但稍微透過縫隙去觀察,內部無處不在涌動著變化。從學校微觀的課程建設到宏觀的中高考改革,都讓我看到了松動的痕跡。 

去年聽到的很感動的一次分享是來自北京亦莊小學的錢鋒老師。他發(fā)起萬物啟蒙課程聯(lián)盟,帶著聯(lián)盟校圍繞當地的某種物來開設系列課程。上海的竹子,寧夏的枸杞,重慶的小面,陜西的城墻,這些在當地有著歷史地理文化的“物”被拿來作為教學的材料。學生走出校園到自然里去觸摸,到市井里去感受,到課堂上去分享,地理、文學、歷史的知識融匯其中。

如果我的堂弟也可以在小學接觸這樣的課程,不是每天上補習班,做摞起來的練習冊,現(xiàn)在的他會不會不那么排斥學習,會不會也有沉浸知識的興奮感? 

總歸有人這樣作出了嘗試,也總歸有學生接觸到了這樣的課程。六年后,誰又能預料這些孩子會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十年后呢?

高考改革可能是過去一年學校里被談論最多的話題。一直討論的不分文理科如今正逐漸變成現(xiàn)實。去年30個省份相繼出臺了新高考改革方案,方案中高考必考語數外,另外再從其他科目中選考三門。這樣的變動不可謂不大。 

它會不會讓類似L的悲劇少發(fā)生一些,會不會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選擇權,更能自主地決定自己想學什么?

答案仍然未知。

一個不可忽視的現(xiàn)實是,但凡變動都會伴隨著混亂,尤其是高考改革這樣的變動。

浙江、上海作為新高考改革的試點地區(qū),從2014年開始施行,2017年啟動新的考試模式。探路者也多少有些茫然。

上海的兩位校長曾向我坦稱,新高考的選考初衷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職業(yè)規(guī)劃去選擇考試科目,但實際到學校后,大多數家長和學生的選擇導向是高考中哪一門更能在同等水平競爭下勝出,選擇里有很大投機的成分。另外,與高考相比,選考科目是學業(yè)水平測試的難度,學生的學科基礎能不能打牢存在很大疑問。錄取模式上,高校的專業(yè)仍然是按文理科來錄,這對學生選考科目的選擇影響非常大,有些科目成為了“死亡學科”,極少人選。一位從廣州而來去北大附中參加課改研討會的政治老師跟我感慨,新高考的變化非常大,我們這樣的學科老師面臨很大的危機,選課的學生少,學??赡芫筒婚_設這門課,或者不需要那么多老師,很有可能面臨失業(yè)。

去年10月,浙江舉行第一次選考考試,引發(fā)很大的爭論。持反對的家長及老師認為,多次考試反而增加學生負擔,原來的“一戰(zhàn)”變“多戰(zhàn)”更加消耗學生心力。

本來力圖打破“一考定終身”的新高考改革,具體施行下去卻變成了家長眼中的“加重負擔”。

更大范圍的“茫然”來自新高考下的選課走班。自由選課的前提下,學生的課程選擇組合多達20種,這對學校的教務管理帶來很大挑戰(zhàn)。除了早在2009、2010年就開始實施選課走班的一些名校已經探索出一套成熟的走班制度外,大多數學校仍然處于不知所措的狀態(tài)。這么多種課程選擇,但學校功能教室緊缺,學科老師不夠,學生自主能力弱不知道怎么選課等等問題都成為學生自由選課的障礙。真正走起來并不容易。

一項全國范圍內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之初,在各項配套措施尚未成熟之時,混亂和茫然似乎是必經的過程。有人不適、恐慌,所以極力反對,也有人深知趨勢已然如此,利用現(xiàn)有條件一步步轉變才是解決之道。 

每每提及學校探索變革的嘗試,總有一種聲音,不改變高考制度,怎么改都是沒有意義的。包括媒體里出現(xiàn)的那些專家,觀點無外乎不是如此??墒堑踉幍氖?,持這種觀點的人既不從學校實際探索變革的背景及做法去論述怎么“沒有意義”,也未見其給出討論,不通過高考制度選拔人才,可以采用什么更優(yōu)化的選拔方式。 

所以常見的輿論情緒就是無奈地憤怒,未曾增大任何有價值的高考改革公共討論空間。

作為芥末堆的一名編輯,而且是初入行半年的新手,我看著這些變化,聽著各種聲音,困惑越來越多。這些聲音中究竟有多少是需要剔除掉的,不值得追蹤的?作為一名行業(yè)的觀察者,該如何傳遞有價值的信息?

創(chuàng)始人梅初九在芥末堆三周年的文章里寫過這樣一段,“作為媒體可悲之處便是:很容易接觸大家的想法,但是沒有自己的認知。所以很容易成為一個所謂的評判家和裁判員,幻覺和錯誤。”

這句話一下子戳中了我,事實也是如此。半年多來我見到過仿佛掌握了真理一般的評判家,張口閉口都是某某說的同行,未見絲毫自己的分析。我提醒著自己,絕不要成為這樣的觀察者。

要專業(yè),要克制。

剛入半年的新手來談及“專業(yè)”的話題實在沒有資格。我只能給出自己的教訓與反思。

有一篇產品稿發(fā)出之后,讀者在網站和微信公號下評論說是軟文。我很少注意過評論,但這次的反饋卻讓我倍加沮喪。拒掉每次的車馬費,與公司PR鬧到翻臉,為的就是能硬氣地發(fā)出稿子,呈現(xiàn)獨立立場的觀點。但仍然被如此誤解,沮喪中透著委屈。 

但比委屈更讓人難受的是,面對讀者的質疑我竟無力反駁。很顯然這位讀者熟知行業(yè),他就文中的一處數據提出質疑,質疑我沒有核實。盡管我從三個地方得出了這個一致的數據,但這種辯駁還是太過無力。三處信源同時來自公司方,無法交叉互證,還是等同于一個信源。 

我反思很久,為什么沒有再努力從其他途徑佐證,還有哪些途徑可以再證實?專業(yè)不是拒掉了車馬費就可以了,我甚至一度認為如果你的文章呈現(xiàn)出來讓讀者感到是軟文,那這文章就是失敗,就是記者沒有盡力。

專業(yè)需要審慎的態(tài)度,更需要長期的積累。

時常跑學校會遇到一些既對教育教學有熱情,又深諳教育規(guī)律的教育者,經??酥撇蛔〉馗袆?。有時我太過感性。

在參加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的時候,李鎮(zhèn)西校長分享完,我整理編輯速記,看到一個細節(jié)處,一位老師去教一個大家都不愿帶的班僅兩周后,這個班最調皮的男生到農貿市場給她買一條魚,熬魚湯送到學校作為教師節(jié)禮物。我看著文字就忍不住啜泣了起來。編輯完后當即轉發(fā)到了朋友圈,仍然帶著剛剛激動的情緒。傳播的效果很好,但過后我覺得自己做得很不對。 

盡管情緒化傳播在社交媒體最易被擴散,但卻是要時刻警惕。我想要大家記住的是文章內容的本身,是好的教育者怎么在學校做教育,是這些更重要的信息,而不是讓我的情緒喧賓奪主。我總是這樣覺得,在一個遍地都是情懷的行業(yè),最要警惕的便是情懷,最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過渡泛濫的情緒有時會妨礙視線,模糊判斷。

這是我過去半年作為一個新手所反思的兩個問題。

教育行業(yè)太大了,這是我入行后的感慨。幼教、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體制外教育、體制內教育,每個領域都是一片汪洋,想要探究出一些眉目并不容易。教育問題從來都不是獨立出現(xiàn)的,每個領域都夾雜著各種社會問題,要一個個理清楚,需要耐心,更需要過硬的專業(yè)能力。

那些困惑就是我想要繼續(xù)探究這個行業(yè)的動力,而那些時而隱現(xiàn)的答案讓人興奮,新的一年,繼續(xù)記錄這個行業(yè),更謙卑地觀察它的變與不變。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新春隨筆】謙卑地觀察著這個行業(yè)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