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GET2017】多納陳婉青:兒童移動端付費的三個引爆點

作者:吉吉 發(fā)布時間:

【GET2017】多納陳婉青:兒童移動端付費的三個引爆點

作者:吉吉 發(fā)布時間:

摘要:決策者的參與、課程的結構化和優(yōu)質版權是引爆點

20171115150957-d5a16bb1-me.jpg

芥末堆 吉吉 11月15日

11月15日,在以“共建·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為主題的GET2017教育科技大會“早幼教論壇”上,新東方在線兒童產品事業(yè)部總經理陳婉青帶來了主題為“兒童移動端付費的三個引爆點”的分享。

“我們這個團隊其實也深刻地體會到,我們想要優(yōu)化整個運營效能,優(yōu)化用戶的轉化率,在現(xiàn)在這個階段,已經把眼睛鎖定在了技術上?!标愅袂嗾f,“所以,我覺得大家要開始從我是一個幼教工作者跳到我是移動在線教育的從業(yè)者,進而跳到整個這個行業(yè),其實是要靠技術去推動的?!?/p>

陳婉青認為,兒童移動端付費的三個引爆點是決策者的參與、課程的結構化和優(yōu)質版權。

以下為陳婉青的演講實錄(芥末堆略有刪減):

去年其實在GET大會的時候,我分享的主題叫做兒童移動端的商業(yè)模式探索。很高興一年以后,站在這里分享探索之后商業(yè)收入的規(guī)?;?。

新東方在線是新東方教育集團旗下專注于在線教育的一家全資子公司,在2011年的時候,我們整個教育行業(yè)把這一年稱為移動元年,在那一年,其實在移動端出現(xiàn)了很多新的教育品牌和新的教育項目。其實也是在那一年,我們整個的教育,被一個新的技術顛覆,那就是智能的設備。

在2011年的時候,我們集團內部開始孵化一個面向于低幼端的,但是基于移動設備的品牌,就是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酷學多納。

現(xiàn)在為止我們這個產品的累積用戶已經有4000萬,在今天早晨我們在開公司經營計劃會的時候,我剛剛被批判了整個一個上午,因為這個用戶量已經成為過去的成績。我們在2011年到2013年的時候,所有移動的項目站在這里,最喜歡分享的是用戶量。

但是在今天我們站在這里的時候,其實大家把眼光看得更加務實,我們都在看移動端收入的變現(xiàn),我們用戶量的變現(xiàn)轉化,以及我們怎么用更低成本的方式,實現(xiàn)高效能的運營,更加規(guī)?;?、更加輕運營的收入模式。

我這里想問一下我們在座的各位,你們可以舉一下手,你所在的業(yè)務,涉及到移動互聯(lián)網的有多少?非常多。你的用戶數到達1000萬以上有多少?你的收入數達到億萬級以上的有多少?

我覺得在現(xiàn)在的這個時代,我們的用戶量到達海量用戶,千萬級用戶已經不是非常難的數據了,因為我們的終端智能移動設備的量非常地大。

我們中國的家庭消費能力很強,基本上每一家都有三臺以上的智能設備,我們只要有智能設備就需要有智能軟件,我們應用的用戶量就會非常大。問題是我們怎么樣讓我們這些移動端的產品,能夠給我們貢獻價值、貢獻收入的價值,這是今天我們想討論的問題。

我們在下面有三個圖標,我們這個品牌是從移動端做起來的。

屏幕快照 2017-11-15 下午5.02.35.jpg

圖標一:移動端的Icon,多納學英文。2016年的時候,我們的用戶大概是從2歲起在移動端學習,三年以后我們的用戶大概到了5歲,又趕上了下一個風口,在去年的時候,其實整個教育行業(yè)有一個風口,就是在線的外教直播課,我們有很多這樣的新品牌。

圖標二:2016年的下半年,我們內部又孵化了一個新的品牌叫做多納外教學堂,我們做的是一個一對四的小班課程,好多人都問我,一對一和一對四有什么區(qū)別,在我看來這完全是我們對這個市場的理解和對我們定位用戶的理解,這兩個方向其實都會有需求,我們的運營方式、難點不太一樣,但是這兩個方向都會有非常大的市場。一對一的起步很快,一對四的市場起步會比較慢,運營的啟動會比較辛苦,但是它未來的路會走得,從財務模型上會更加堅實,更加能夠看到財務模型上的良性的數據。

圖標三:圍繞這個品牌開始做的一個周邊的項目(圖書出版、教材出版)。

今天主要在這邊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的移動端。

2017年,探索怎么讓收入更大規(guī)模地做起來

回到剛才我講的,在2016年的時候站在這兒我們還在講模式的探索,2016年我們很多移動的品牌商,試了各種的辦法,所以我覺得2016、2017年是非常辛苦的兩年,我們有很多商家開始做電商,用自己過千萬、過億的用戶開始做電商。也有一些商家開始來做知識付費,我們也知道現(xiàn)在有一些很成功的案例是靠知識付費來做的,還有一些商家實際上在做流量的輸出,其實就是簡單地說我們來導流,把流量給到下一個能夠直接變現(xiàn)的合作方。

2017年各種的探索,其實都有了自己相應的成績,在2017年的時候,我們開始探索的就是讓我們的收入怎么能夠更大規(guī)模地做起來。

在過去我們說收入1000萬,大家覺得還不錯,收入5000萬,覺得這個項目可做。但是實際上在現(xiàn)在的這個大的教育集團里面,如果是億萬級以下的收入,會在這個收入下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就是這個事情更大的規(guī)?;谀膬耗兀?/p>

我覺得移動端打開了一個非常好的市場,讓我們整個的教育行業(yè)的想象力變得跨越了締結、跨越了時間。

我本人在教育行業(yè)已經做了15年。最早我也是從線下的幼兒園做起的,那么線下由于地域的限制,所以我們整個的拓展非常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以通常它的增長速度是比較慢的。

到了互聯(lián)網時代,增長的速度開始翻倍,所以在PC時代,我們開始出現(xiàn)了很多億級別收入規(guī)模的公司。那么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因為終端設備是直接和人綁定的,在這個時代我們看到收入規(guī)模已經突破了億,開始朝幾十億的規(guī)模去發(fā)展,所以這個行業(yè)其實想象空間非常大,我有的時候稍微有一點遺憾,自己沒有趕上最好的時候,因為當這個市場整個全面打開的時候,我已經接近40的年齡了,為什么不早10年來呢?我其實有更大的力量和精氣神去做。

什么樣的移動端讓用戶愿意付費

我們今天主要說移動端,所以截了一個屏幕,這是非常真實的一個排行榜,是我大概在一周之前,在完成GET的PPT的時候,在當天截的一個真實的排名。我們現(xiàn)在先看左邊的第一張圖:

屏幕快照 2017-11-15 下午5.15.05.jpg

兒童榜單排名:第六位的是多納,第七位的是愛奇藝的動畫物,第八位的是貝瓦兒歌,第九位的是悟空識字………前幾名有凱叔、悟空識字,我只記得這兩個了,為了顯得多納很靠前,所以我把前面幾個沒有截,但是前面就是他們幾個人。

這個榜說明了幾個問題:

家長開始愿意為知識教育型的APP付費。這個現(xiàn)象已經出現(xiàn)了兩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了,因為多納的品牌跟AppStore關系非常密切,我們從AppStore那邊也得到過他們在全球的數據,在中國家長最愿意付費的就是體系化的教育內容。

這幾年榜單我們持續(xù)會關注每天的榜單,屹立在前十位的,幾乎沒有變化的,都是教育、學科類的APP的產品。悟空識字,其實抓住了一個很大的剛需,小朋友要學識字,只要到了適齡年齡都要學識字,多納學英文抓住了一個剛需,小朋友都要學英文。這里面還有一個產品叫做都都學,其實是來自于韓國的。這個產品其實也抓住了家長學科的剛需,這個榜單其實代表的是中國家庭長期需要而且長期愿意付費的一個產品的分類。

教育榜單:教育榜單和兒童榜單的區(qū)別是,他的范圍更加寬泛,我們可以把兒童理解為教育的一個子分類,教育的開發(fā)商會更多,所以進入教育榜單的前幾位的話,會更加地不容易。排在第四位的是洋蔥數學(K12數學產品),第五位是悟空識字(低幼段學識字產品),第六位是網易云課堂。第七位是新東方在線的官網,第八位是騰訊課堂,第九位是酷學直播(新東方旗下的)。大家可以看到幾乎是清一色的學科教育和K12。其實這個整個都是市場真實的情況。就是這一類的產品,是有可能形成大規(guī)?;杖氲摹?/p>

AppStore總榜,我們看了一下有什么樣的產品比較接近于我們教育的APP,而且能夠進入到暢銷榜的前100,排在第一的是得到,我覺得異業(yè)的這種經驗的獲取,異業(yè)的學習,其實對教育這個領域來說非常有必要,因為教育這個圈子是相對比較閉塞的。而且大家往往會把教育理解成培訓。但是實際上你多看一些異業(yè)的公司,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用戶和轉化的,會對我們的這種靈感的啟發(fā)會非常多。

排在第一的是得到,為什么把他放在前面,得到在我理解就是知識付費。大家去得到學的東西全部都是課程,他現(xiàn)在在主推的299、199的都是他整個全年的課程體系,所以我把它定位成了一種新形態(tài)的,愿意為碎片知識、愿意為很輕型知識付費的一種新的教育的模型。

付費類型

下面想分享一下付費類型。

屏幕快照 2017-11-15 下午5.20.27.jpg

我們看到各家的APP,但是它的付費模型其實是不太一樣的,我把它簡單總結為三種付費形態(tài):

第一種:課程年費。

尤其在今年出現(xiàn)的收入規(guī)模比較大的品牌商,他們都用了這個方式,比如說剛才提到的得到,他們有大量的299或者199的年課的方式。年課的方式有一個非常好的點,他的單客價很高,因為通常都會賣到100塊錢以上,我們可以倒推,如果一個產品有100萬的用戶,他的轉化率能夠做到千分之五,我覺得千分之五是一個比較健康的轉化率,每一個年課能夠賣到299,這是一個過億的收入。

第二種:單點付費。

但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移動端的付費都是非常單一地關注在了單點內容付費上,一個道具、一個游戲APP付多少錢呢?我們這個規(guī)則其實都被蘋果給限定住了,蘋果的付費包一般是6元錢起的,所以有很長時間大家對移動端付費的想象力就是6、18(6的倍數),有一段時間蘋果推一元支付,我們就被拉到了1元支付上,我覺得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特點。

在2016年的時候,我們推了很多的1元付費包,目的是為了刺激用戶養(yǎng)成在移動端付費的習慣。那就是用低門檻價格的養(yǎng)成習慣。

但是其實2017年、2018年整個市場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家長為299、199,甚至為1000塊錢的包去付費,他們從心態(tài)上已經愿意接受這種虛擬的服務了,所以我們其實要從產品設計上,改變對原來收費模式的一個限定。

單點付費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就是能夠高頻迭代,因為它的點很小,一塊錢的小包,我們在這個領域里面也有一些品牌商他們做的就是單點付費的方式。單點付費比較適合于,如果你有巨大的用戶量(我覺得應該是大幾千萬以上的用戶量),你倒推一個千分之零點幾的轉化率,每一個用戶在這一年的過程當中,能夠有三次左右的付費,每次如果能夠在1到6塊錢,那你這樣算一下,這是一個有一定收入規(guī)模的模型。但是這個收入做得非常辛苦,因為它很碎,你要不斷地更新你的產品和試用戶,而且這個過程當中的復購會變得比較艱難。

我們在類似教育的產品里面,復購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家長愿意去持續(xù)地購買。

第三種:內容與服務的結合。

2017年的時候,看到非常成功的幾個商業(yè)案例,都是采用了內容和服務結合的模式。兒童的移動端有一個天生的劣勢,使用者和購買者不是同一個人,小朋友在玩兒,家長在付費,小朋友需要的是趣味、游戲,家長需要的是體系、服務,需要有人告訴他你的小朋友學習到了什么樣的情況,現(xiàn)在是什么樣的學習記錄,下一步我應該給你小朋友提供什么樣的更好的課程內容。

所以在2017年出現(xiàn)的這種新的,而且能夠規(guī)?;癄I收的方式,我覺得不是人去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我們在經營這塊兒領域,家長給我們的需求反饋過來之后自然生成的。

我們現(xiàn)在看到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是,孩子在移動端進行學習,家長會在群里或者公眾號里面,額外有一個社群的模式,給家長提供指導,然后在指導的過程當中,引導家長進行更高額服務的一個付費,引導家長進行復購,這就是第三種模式(內容加服務)。

這種方式的優(yōu)勢是,高客單價,因為有人的參與、服務的參與,客單價通常會比較高,而且這種服務的模式,黏性通常都會很高。移動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黏性是比較弱的,因為小朋友就是在體驗、在玩兒,但是很容易就把它丟棄掉了。

在去年的數據,AppStore每周都會有新的上萬款的APP上架,所以小朋友非常容易替換掉一款新的APP,把原來的APP丟棄掉,黏性其實是這個領域非常難做的一件事情。兒童APP的整體留存,在教育留存里面是比較偏低的,我們根本沒有辦法跟微信等工具類的比,在整個教育里面都是比較低的,我們實際上要通過一些手段(服務的手段、社群的手段)能夠增加黏性、留存,因為只有留存和黏性之后,我們才可能實現(xiàn)后端長尾的收費。

多納的發(fā)展路徑

然后想給大家真實地分享幾個我們的數據,這是多納移動端近8個月的收入增長曲線,這是非常真實的一個數據。

屏幕快照 2017-11-15 下午5.27.57.jpg

從1月份開始,其實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張表叫付費人數的變化,它是直線往上漲的,環(huán)比增長接近40%。第二張表是訂單金額的變化。

因為在過去多納走的路數跟大家的路數差不多,因為在2015、2016年大家都在摸索,我們敢收家長的錢一般也就是6塊、18塊這樣去收,在2017年的時候我們推出了248塊錢的整包產品,我們也是非常開心地看到,家長到了現(xiàn)在這個階段,因為現(xiàn)在的家長大概都是88年、89年甚至90后的家長,他們對知識付費或者虛擬產品的付費,已經沒有了過去的太多的置疑,或者不愿意為這種線產品付費(他們很愿意為線上產品付費),關鍵是有沒有能夠撬開他付費的這個點。

所以我們在今年的4月份,調高了整個產品的定價,大家從右邊那張表可以看到,大概從4月份開始,我們提高訂單價格后,收入增長是直線往上走的。

這兩張表給我們整個的團隊和我在看這個行業(yè)的時候,非常大的信心,這個行業(yè)就是這樣的,這個冰是怎么破的,其實不能靠我們一兩個開發(fā)商、品牌商破,因為如果整個行業(yè)沒有起來的話,我們的努力非常非常地微薄,關鍵是整個行業(yè)支付的環(huán)境,我們的用戶對整個市場的認知發(fā)生了改變的時候,我們只要能夠借力這個大趨勢,包裝好、做好我們的產品的內核,其實你就能跟著這個市場做起來。

AppStore在最近一年也做了很多的調整,年初的時候蘋果接入了支付寶,在過去幾個月又接入了微信支付,因為它會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面,我們對用戶真實的了解,很多的家長他們愿意為好的內容付費。我甚至被家長問到說你的產品在哪兒買,是不是淘寶店。因為很多家長(特別是媽媽),她們對網上購物的認知等于淘寶。所以我們今天早晨剛剛查到了一個淘寶的店,光賣多納的訂單賣到了1萬多單,所以這個市場是有的,家長不知道怎么去購買。

在2017年的時候,所有的平臺商開始優(yōu)化自己的支付流程,開始接入更適合中國市場的支付方式,所以隨著平臺商的轉變,我們整個收入的曲線跟著他們也開始有了上揚的趨勢。

兒童移動端付費的三個引爆點

回到今天的主題。

如果這個市場已經很好了,家長愿意付費了,平臺商也開始接入更方便的支付模式了,是不是所有的移動端的品牌,都開始在收入上做引爆。不是的!

在我們運營了這五年的經驗里面,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決策者的參與。

如果你的APP現(xiàn)在有1億、2億的用戶,但是所有的用戶都沒有決策者參與(家長完全不參與),孩子隨意玩兒、隨意去看,甚至有家長不知道孩子在看什么,這是什么意思呢?我們遇到過這樣的,你們家的小朋友在使用什么樣的APP,家長說我不知道,說你們家的孩子使用APP嗎?他說當然使用了,每天都有20分鐘一定要給他ipad的,那他在iPad上看什么呢?不知道,如果現(xiàn)在你的這個品牌是處在這樣的一個階段,那我告訴你,問題大了,比較嚴重,你一定要把家長設計進來。

第二點:課程的結構化。

家長不愿意為單獨的游戲買單(特別是中國的家長),因為他覺得游戲是在消磨大家的時間。我記得去年我在這個會上就分享過這個理念,雖然我自己是一個7歲孩子的家長,雖然我們都很希望孩子是寓教于樂的、快樂學習的,但是實際上大多數的家長(中國95%的家庭)會走上公立學校成長的路徑,我們會送到公立學校,所以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段的時候,家長第一考慮的還是我們的學科教育問題。這就證明了為什么在暢銷榜的前三永遠都是語、數、外(未來也是如此),這個跟大眾家長的需求是一樣的。無論我們面向的是高端用戶還是我們心里想的都是中產階級,但是實際上中國教育的現(xiàn)狀,在目前這個時間段還是學科教育。

你的課程如何結構化,讓家長在這個學科上能夠實現(xiàn)他所需要的教育的一個可視化的成果,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回過頭來說,那些純是游戲屬性的產品、娛樂屬性的產品(兒童類的),在變現(xiàn)的這條通道上就會走得比較艱難。

第三點:優(yōu)質版權。

在過去的版權不太規(guī)范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很多的APP有大量的用戶,但是他并沒有自己的版權,不知道哪兒來的版權,有可能是盜版的,有可能是從網上抓的各種的方式。但是隨著版權監(jiān)管越來越嚴,這一類的APP會走向非常尷尬的境地。

我本人在給孩子用一個分級閱讀產品,也用了一年兩年了(我自己知道它是盜版的,很多版權方一聯(lián)系就知道是盜版的),去年他的很多圖書就開始下架了,沒有辦法用了,那個產品始終沒有敢付費,他的付費點是廣告。

大家知道其實高用戶量的產品,通常有三個變現(xiàn)方式:

  • 變現(xiàn)方式一:廣告。但是兒童類的非常不適應,我們都不希望打他的廣告里面賣的是什么亂七八糟的或者游戲的產品。

  • 變現(xiàn)方式二:電商。電商本質要考慮你這個產品屬性是For孩子的還是給家長的,如果本來是給孩子的產品,你又接電商的話,基本上這條路行不通。

  • 變現(xiàn)方式三:內容本身的付費。我自己認為是未來前景更大的方式,因為本身你的初心就是做好的內容和好的產品,然后讓家長為這塊兒的價值付費,而不是繞一個大圈,羊毛出在狗身上,繞一個圈去做付費模式。

我認為中國的家長他們會有兩種可能去決策選擇一個好的兒童應用。

第一種:應試需求。

這種需求通常的路徑是主動搜索。我這邊列了一個例子,是最近在AppStore的暢銷榜排到前三的,這個APP很有意思,叫一年級上語文,它是一個什么APP呢,就是我們現(xiàn)在把教材發(fā)下去之后,所有的課文你通過這個APP能夠讓它幫著家長去聽寫,幫著家長讀課文,這款APP一定是家長主動搜索的。這款APP的整個路徑就是首先要有應試的需求或者上學的需求,家長主動搜索,然后跟本身的孩子的學習場景進行匹配,場景匹配這件事兒特別重要。

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APP設計出來以后,孩子是根本沒有一個空間和時間去玩兒的。有多少的孩子已經上了小學,我發(fā)現(xiàn)我們家小朋友上小學之后,我已經幾乎完全沒有時間去使用課內以外那么多的產品了,就是我們的興趣班和我們學校的任務完成以后已經沒有時間了,如果你連時間都匹配不上的話,你這款APP存在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場景匹配之后,如果家長認為它很有需求,就會進行決策購買。

第二種:在市場上會有一些很泛的熱點需求(多納走的這條路)。

比如說家長都認為要講故事,都認為要聽國學,都認為要學英文,這種很泛的熱點,在市場上是存在的。家長會因為從眾心理被動地去關注這一類的細分品類,同時回家進行場景匹配。

最近有很多產品銷售情況非常地好,是音頻類的。為什么音頻類的產品反倒銷售情況那么好呢?大家思考一下這件事情,因為它跟場景的匹配度非常高。大量的音頻產品是在孩子睡前代替媽媽講故事的,如果你做的內容足夠優(yōu)質、足夠體系化,它可能會出現(xiàn)在車載里頭、會出現(xiàn)在睡前,而且提供好的一個課程價值給孩子。那這種產品的場景匹配度非常高,我認為甚至高于了APP的交互游戲類。

交互游戲的打開率其實沒有那么高,周一到周五通常比較低,寒暑假周末會非常高,但是音頻類的打開率是非常高的,這個其實多納有自己的電臺,我們做了一個這樣的數據的測試。

我最后寫了一個叫做被迫購買,因為我們做了大量的用戶的訪談,為什么支付了這款產品,很多家長的反饋就是,沒有辦法,因為你們解不了鎖,孩子一定要玩兒,所以沒辦法我就只好付費了。

所以在這兩條路徑上,我們可以選擇一下你到底要哪個。

第一條路徑,我覺得它的核心競爭第一個是品牌的競爭,優(yōu)質內容的競爭,這好像是廢話了,但是實際上就是這樣,因為第一類的產品它的需求太明確了,所以競爭非常非常地激烈。光是小學一年級語文的這種讀書類的APP,大家去搜一下會非常多,各地教材版本非常多,所以你的品牌和內容的優(yōu)質程度,成了它的核心很重要的一個競爭。

第二條路徑,如果你是走的泛需求的點,你決策者的參與力度會成為你的核心競爭力,家長在這個里面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家長對你地價值是否真的認可,他的參與度是否高,會決定這個產品的購買路徑是否是通的。

優(yōu)質版權,這個就帶過,大家都明白這是什么意思。各種靠盜版引流的APP,最近出現(xiàn)的狀況就是叫做此項服務已下線,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的產品服務下線,那你怎么去購買呢?

我們再看一下深耕內容版權的幾款APP,我這里面舉的例子真的都不是多納的,因為今天這個分享不是品牌廣告,就想真的給大家做一些行業(yè)的分享。

這是幾個我認為在收入上做得比較好的:

第一個,愛奇藝的動畫屋。大量優(yōu)質版權的購買。

第二個,十億美金估值的ABCMouse,是美國的一家公司,深耕了10年的內容。

第三個,凱叔。

第四個,都都數學(自有版權)。

第五個,美國的一家公司,我看到這個APP在暢銷排行榜前50的時候非常驚訝,因為這個APP沒有在中國做大量推廣,但是它隨著內容的優(yōu)質,隨著大家的認可度、口碑的口口相傳,居然擠到了AppStore的前50,這是一個純外國的APP,所以家長其實現(xiàn)在已經開始能夠識別優(yōu)質的內容了,而且價值已經意識到版權了。

我們的內容到底有沒有給家長提供一個可視的效果,你的內容是碎片式地堆積在一起,還是把內容進行了結構化的設計,這個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難題。

多納最初的產品其實沒有做過多的結構化設計,因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面,我們希望通過數據了解到家長的喜好和孩子體驗層面的喜好。

2015年我們做了巨大的產品調整,把原來單點,我們叫集群式的小的游戲APP全部集成了一款,叫多納學英文的整體的APP,這個過程當中其實對內容進行了新的結構化,下一步把它做成課程化的體系。

第三步,我們的目標實際上是希望給孩子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教研實現(xiàn)的還是通過技術實現(xiàn)的呢?眾說紛紜,這個里面實際上是我們的從業(yè)者要對自己的品牌做一個更高地定位,其實要有一個愿景,我們不是一個內容的開發(fā)商,實際上我們是一個課程學習解決方案的開發(fā)商,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對技術的要求,對我們教研的要求,其實要順著這個路徑。因為當下我們已經實現(xiàn)的是課程化的體系,下一步一定是個性化學習的體系,我們在教育行業(yè)也看到了很多的品牌商,這里面不舉例了,他們有強大的AI開發(fā)團隊,對知識進行重組。這些大量地適用于K12的領域,低幼的領域在這塊兒還是一個空白,大家認為低幼的領域還是知識的碎片,還是游戲,還是關注興趣。

但是我相信所有的教育都是會努力下沉,很快會下沉到我們的低幼的體系,K12一些好的方式,我們其實是要借鑒在我們低幼的這個領域的。

時間的原因很多話題不能展開說。

這個是PPT的最后一頁,寫到這兒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們整個的教育領域,特別是低幼領域的驅動,到底是靠什么驅動的,是靠市場驅動的嗎?是靠家長口袋里的錢變多了驅動的還是靠我們的消費升級驅動的,我想可能都不是。我們這個團隊其實也深刻地體會到,我們想要優(yōu)化整個的運營效能,我們要優(yōu)化我們的用戶的轉化率的時候,在現(xiàn)在這個階段,已經把眼睛鎖定在了技術上。

所以,對我們來說,包括對我的這個整個的建議來講,我覺得大家要開始從我是一個幼教工作者跳到我是一個移動在線教育的從業(yè)者,進而跳到整個這個行業(yè),其實是要靠技術去推動的。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GET2017】多納陳婉青:兒童移動端付費的三個引爆點分享二維碼